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澜漫(瀾漫)  拼音:làn màn
1.杂乱分散的样子。《淮南子。览冥》:「主闇晦而不明,道澜漫而不修。」唐。韩愈等〈远游联句〉:「离思春冰泮,澜漫不可收。」也作「烂漫」。
2.色彩华丽驳杂的样子。晋。左思〈娇女〉诗:「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3.欢情淋漓的样子。三国魏。嵇康〈琴赋〉:「留连澜漫,嗢噱终日。」
《漢語大詞典》:啾啁
象声词。细碎杂乱声。 宋 曾巩 《舍弟南源刈稻》诗:“寒花开照耀,谷鸟乐啾啁。” 明 高启 《空城雀》诗:“众雏随啾啁,所欲各易足。”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
《國語辭典》:烦乱(煩亂)  拼音:fán luàn
1.烦杂纷乱。《管子。五辅》:「君择臣而任官,则事不烦乱。」
2.繁乱之事。《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张敞》:「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之器。」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序〉:「芟烦乱而剪浮辞,举宏纲而撮机要。」
3.扰乱。《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之而志不营。」
《漢語大詞典》:烦浊(煩濁)
杂乱污浊;苦热。 汉 陆贾 新语·慎微:“讨逆乱之君,絶烦浊之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欲者,理之烦浊,气之蒿蒸。” 唐 王维 《苦热》诗:“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宋 范成大 《中岩》诗:“寳瓶有甘露,一滴洗烦浊。”
《國語辭典》:干扰(干擾)  拼音:gān rǎo
1.扰亂、打扰。如:「请把音量转小,以免干扰他人。」
2.因外來或内生的电磁场或电波使电气设备受到扰亂的现象。
《國語辭典》:烦杂(煩雜)  拼音:fán zá
繁乱。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往来烦杂,物多苦恶。」《红楼梦》第七○回:「又因年近岁逼,诸事烦杂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单子来回。」
《國語辭典》:哗笑(譁笑)  拼音:huá xiào
哗然讥笑。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漢語大詞典》:陵乱(陵亂)
杂乱无次序。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高臺骤登践,清浅时陵乱。” 唐 杨巨源 《月宫词》:“藻井浮花共陵乱,玉阶零露相裴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其叙述颇陵乱,多失实,而文笔明丽,情致亦时有绰约可观览者。”
分類:杂乱次序
《漢語大詞典》:烦惑(煩惑)
亦作“ 烦或 ”。
(1).烦闷惑乱;烦躁疑惑。 汉 扬雄 《反离骚》:“舒中情之烦或兮,恐 重华 之不纍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卿果神人,早请直言,以祛烦惑。”
(2).指杂乱可疑的事物。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救世之术,岂必 尧 舜 而治哉!期於纽絶拯挠,去其烦惑而已。”隋书·经籍志一:“ 张禹 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
《漢語大詞典》:凌杂(凌雜,淩雜)
(1).杂乱无条理。史记·天官书:“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衡者继踵,而 皋 、 唐 、 甘 、 石 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张守节 正义:“凌杂,交错也。米盐,细碎也。” 清 恽敬 《与来卿》:“譬之横目纵鼻,秽下洁上者,人也。必横鼻纵目,洁下秽上,新则新矣,奇则奇矣,恐非復人形也。凌杂之文何以异是。”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或言 日本 虽用汉字,凌杂无纪,支絀亦可睹矣,汉人守之,其不利亦将等於 日本 。”
(2).犹搀杂,混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巖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 玉京洞 、 金钱池 、 洗肠井 ,俱无甚奇。”
淩雜:杂乱纷杂。史记·天官书:“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衡者继踵,而 皋 、 唐 、 甘 、 石 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张守节 正义:“凌杂,交辞也。”凌,一本作“ 凌 ”。 清 方苞 《武季子哀辞》:“又父母皆篤老,烦急家事,凌杂米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纬书论:“谓纬出於 哀 平 间者, 哀 平 时始流布,谓其时所造,则其书苛碎凌杂。”
《漢語大詞典》:烦委(煩委)
杂乱堆积。 宋 陆游 《南唐书·刘承勋传》:“ 德昌宫 簿烦委,无由勾校。”
分類:杂乱堆积
《漢語大詞典》:博杂(博雜)
驳杂,多而杂乱。 明 唐顺之 《与莫子良主事书》:“古人不读非圣之书,以致精也。僕之驰騖於博杂也久矣。”
分類:驳杂杂乱
《國語辭典》:杂交(雜交)  拼音:zá jiāo
1.不同品种的动物或植物相互交配,造成遗传重组的现象。
2.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伴侣发生性关系,称为「杂交」。
《漢語大詞典》:杂婚(雜婚)
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婚姻形式。指男女两性间不问有无血缘关系,不分辈分,随意发生性关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太古时候并没有什么贫富的悬殊,但是男女们是杂婚野合。”参见“ 杂交 ”。
《漢語大詞典》:秽杂(穢雜)
(1).秽亵。北齐书·冯翊王润传:“ 润 美姿仪,年十四五,母 郑妃 与之同寝,有秽杂之声。”旧唐书·彭偃传:“唯有僧尼,颇有秽杂。”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黜免:“ 五代 李知损 仕 晋 ,以受赂謫 均州 ;仕 汉 ,以使 江 淮 行止秽杂,謫 棣州 司马。” 金 王若虚 《文辨》:“夫制誥王言也,而寓秽杂戏侮之言,岂不可罪哉!”
(2).污浊而杂乱;杂乱。 明 袁宏道 《范长白》:“吏道秽杂如此,身非木石,安得不病,病又安得不即归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今 明 监本与 汲古阁 本皆无之,或后人亦因其秽杂,有所删削矣。”
《漢語大詞典》:怨乱(怨亂)
(1).谓因怨恨而兴祸乱。国语·周语下:“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
(2).悲怨杂乱。 唐 元稹 《莺莺传》:“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数声,哀音怨乱,不復知其是曲也。” 宋 苏轼 《菩萨蛮·歌妓》词:“悽音休怨乱,我已先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