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翻江倒海  拼音:fān jiāng dǎo hǎi
比喻力量或声势巨大。《红楼梦》第九○回:「且说薛姨妈家中被金桂搅得翻江倒海。」也作「翻江搅海」、「倒海翻江」。
《國語辭典》:翻江搅海(翻江攪海)  拼音:fān jiāng jiǎo hǎi
比喻力量或声势巨大。《西游记》第一四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红楼梦》第八八回:「贾珍正在厢房里歇著,听见门上闹的翻江搅海。」也作「翻江倒海」、「倒海翻江」。
《国语辞典》:积健为雄(积健为雄)  拼音:jī jiàn wéi xióng
本指诗文内涵充实,才能外显浩大。语出唐。司图空《诗品。雄浑》:「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后用来指平日累积锻鍊,成就强健的体魄。常用来勉励运动员。
《國語辭典》:轰轰烈烈(轟轟烈烈)  拼音:hōng hōng liè liè
形容声势浩大,足以震撼人心。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从今后收拾了喧喧嚷嚷略地攻城,毕罢了轰轰烈烈夺利争名。」《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机会,轰轰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国人吐气,至于大局也不能顾得。」也作「烈烈轰轰」。
《國語辭典》:烈烈轰轰(烈烈轟轟)  拼音:liè liè hōng hōng
形容气势壮盛,不同凡响。《西游记》第一二回:「这去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誇讲。」《精忠岳传》第三八回:「男儿要遂封侯志,烈烈轰轰做一场。」也作「轰轰烈烈」。
《漢語大詞典》:浩涛(浩濤)
波涛浩大貌。 续范亭 《西安家眷不来阴历七七有感》诗:“七巧今年太不巧,银河隔岸水浩涛。”
分類:波涛浩大
《漢語大詞典》:颢汗(顥汗)
广博浩大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自顥穹生民” 唐 颜师古 注:“顥言气顥汗也,穹言形穹隆也。”汉书·叙传上“而躆顥苍也” 唐 颜师古 注:“顥,顥天也。元气顥汗,故曰顥天。”
分類:广博浩大
《國語辭典》:波澜壮阔(波瀾壯闊)  拼音:bō lán zhuàng kuò
比喻气势的雄壮浩大。如:「这首曲子演奏起来的气势,波澜壮阔,震慑全场。」也作「波路壮阔」。
《國語辭典》:倒海翻江  拼音:dǎo hǎi fān jiāng
江海波浪翻涌,水势盛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巨大。《精忠岳传》第七五回:「直杀得天昏地暗鬼神愁,倒海翻江波浪滚。」也作「翻江倒海」、「翻江搅海」。
《國語辭典》:江翻海沸  拼音:jiāng fān hǎi fèi
形势如江水翻覆,海水沸腾。形容声势浩大惊人。《三国演义》第一二回:「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也作「江翻海倒」、「江翻海搅」、「江翻海扰」。
《國語辭典》:搅海翻江(攪海翻江)  拼音:jiǎo hǎi fān jiāng
形容声势浩大,状况激烈。《封神演义》第四八回:「扬尘播土逞英豪,搅海翻江华岳倒。」《精忠岳传》第七七回:「直杀得播土扬尘日光寒,搅海翻江云色变。」
《國語辭典》:两部鼓吹(兩部鼓吹)  拼音:liǎng bù gǔ chuì
鼓吹,古代仪仗队合奏的音乐。两部鼓吹指南朝齐孔稚圭对宅庭中之蛙鸣不仅不厌烦,反美称其为「两部鼓吹」。典出《南齐书。卷四八。孔稚圭传》。后以喻指蛙鸣。
《漢語大詞典》:两部(兩部)
(1).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2).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多用于合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