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症 → 證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阴吹(陰吹)
中医学名词。指妇女阴道有气排出,并带声响的一种病症。《医宗金鉴·金匮要略·妇女杂病脉证并治》:“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注:“阴吹而正喧,谓前阴出气有声也。”
《漢語大詞典》:关格(關格)
(1).中医学病症名。“关”为大小便不通,“格”为饮食即吐,并称“关格”。亦专指大小便不通的病症。《素问·脉要精微论》:“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小便闭遗尿死证》:“呕噦尿闭为关格。”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游为痺顽,尼为否塞;疏为洞盪,节为关格。”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
(2).中医学术语。《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
《國語辭典》:痰喘  拼音:tán chuǎn
病名。气管积痰,引起呼吸急迫,伴有哮喘的病。
《漢語大詞典》:产后(産後)
1.孕妇分娩以后的一段时间。 唐 孙思邈 《千金方·中风》:“凡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不得用。”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丹参:“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 许地山 《商人妇》:“自我产后,不上四个月,就有一件失意的事教我心里不舒服。”
2.指产后诸病症。《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我家……诸般杂症方,无不通晓,又专治妇人胎前产后。”
《國語辭典》:潮热(潮熱)  拼音:cháo rè
中医上指病人每天到了一定时候,体温就会上升,全身出汗的病症。因有如潮汐般准时,故称为「潮热」。
《国语辞典》:脾寒  拼音:pí hán
中医上指脾阳不振而引起脾胃虚寒的病症。主要症状有腹痛、呕吐、泄泻、四肢冷等。
《漢語大詞典》:风挛(風攣)
由风湿引起的手足挛屈病症。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长沙 太守 滕永文 ,先颇精进,时在 洛阳 ,两脚风挛经年。”
《國語辭典》:痰饮(痰飲)  拼音:tán yǐn
中医学名词,指体内水分转输不利而停积于体腔的病症。症状为腹部胀气,按之有振动声,胃内停水,呕吐清水及黏液,小便不利,心悸气短等。
《漢語大詞典》:瘖疾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的病症。北史·齐安乐王仁雅传:“ 安乐王 仁雅 ,从小有瘖疾。”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吴越王 弘俶 归 查文徽 於 唐 , 文徽 得瘖疾,以工部尚书致仕。” 宋 陈亮 《喻夫人王氏改葬墓志铭》:“ 知方 有瘖疾,夫人怜之,亦令得所配。”
《漢語大詞典》:五诊(五診)
中医诊断五脏病症的脉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邑 学,臣 意 教以五诊。” 张守节 正义:“谓诊五藏之脉。”
《漢語大詞典》:泄风(泄風)
(1).泄漏消息。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丑末笑介]若是这等,可不是要做皇帝了。[浄]你莫泄风,贵为天子原无种,看长蛇封豕,化作真龙。”
(2).中医病症名。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
(3).中医病症名。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癮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癩。”
《国语辞典》:怪病  拼音:guài bìng
病情怪异、原因不明的病症。如:「最近出现一种怪病,群医都束手无策。」
《國語辭典》:痰厥  拼音:tán jué
因痰多致使呼吸道受阻而引起的昏厥。
《國語辭典》:痿蹶  拼音:wěi jué
委靡。宋。苏轼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國語辭典》:骨蒸  拼音:gǔ zhēng
中医上指午后出现盗汗,面颊和手、足、心轻微发热等症状,常见于结核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