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0,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瑶华
水色
白羽
玉雪
白草
白龙
晴雪
香雪
黑白
雪浪
霜鬓
琼林
玉色
白驹
白纻
《國語辭典》:瑶华(瑤華)  拼音:yáo huā
比喻花白如美玉。《楚辞。屈原。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國語辭典》:瑶华(瑤華)  拼音:yáo huá
1.美玉。唐。白行简〈沽美玉赋〉:「是以露瑶华之炯尔,就朝市而沽之。」
2.比喻贵重。南朝齐。谢朓〈郡内高斋閒望答吕法曹〉诗:「惠而能好我,问以瑶华音。」南朝梁。江淹〈古意报袁功曹〉诗:「故人赠宝剑,镂以瑶华文。」
《漢語大詞典》:瑶华圃(瑶華圃)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唐 元稹 《会真诗》:“言自瑶华圃,将朝碧帝宫。”
《漢語大詞典》:水色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 梁简文帝 《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陈澄之 《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
(4).指有水色。《新华月报》1980年第6期:“这几次回家来,妈也直说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
(5).古代阴阳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为黑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发为五色” 唐 孔颖达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也。”
《國語辭典》:白羽  拼音:bái yǔ
1.白色的羽毛。《孟子。告子上》:「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2.用白色羽毛装饰的旗子。《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3.箭。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4.白色的羽毛扇。唐。张巡〈守睢阳作〉诗:「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國語辭典》:玉雪  拼音:yù xuě
1.白雪。宋。杨万里〈送邹元升归安福〉诗:「我昔见子卢溪南,烟如玉雪照晴岚。」
2.形容非常洁白。唐。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
3.比喻高雅洁净。唐。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二首之一:「不谓高名下,终全玉雪身。」
《國語辭典》:白草  拼音:bái cǎo
1.白蔹的别名。参见「白蔹」条。
2.白英的别名。参见「白英」条。
《漢語大詞典》:白龙(白龍)
(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漢語大詞典》:晴雪
(1).天晴后的积雪。 唐 钱起 《和王员外晴雪早朝》:“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鸯行。”
(2).诗词中亦用以喻白色之物。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庚申长安闰中秋》词:“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题刘震修小像即次原韵》词:“中秋近矣,人间万顷晴雪。”此比喻月光。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此比喻白发。
《漢語大詞典》:香雪
(1).指白色的花。 唐 韩偓 《和吴子华侍郎令狐昭化舍人叹白菊衰谢之绝次用本韵》:“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 宋 苏轼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诗:“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金 李好复 《雨中与客饮》诗:“暖风落絮飘香雪,小雨沾花湿梦云。”
(2).指梅花。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 湖墅 有三胜地, 西溪 之梅名曰香雪。” 清 龚自珍 《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词:“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濛濛香雪一千枝。”
(3).比喻妇女用的花粉。 前蜀 韦庄 《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國語辭典》:黑白  拼音:hēi bái
1.黑色和白色。如:「这衣服的颜色是黑白两色。」《野叟曝言》第五九回:「一敬一肆,相去天渊,一圣一狂,亦判若黑白矣!」
2.正反相对。多用于比喻善恶、是非、正邪、清浊等。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搆四十六韵〉:「辨疑分黑白,举直抵朋徒。」《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考试官私通关节、贿赂徇私、黑白混淆,使不才倖幸、才士屈抑的,此皆吾术所必诛者也!」
《漢語大詞典》:雪浪
(1).白色浪花。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峯雪浪堆。”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则见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云愁。” 邓中夏 《过洞庭》诗:“莽莽 洞庭湖 ,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2).指鲜白的茶水。 宋 黄庭坚 《西江月·茶》词:“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茶》词:“消滞思,解尘烦,金甌雪浪翻。”
(3).扬起的积雪。 碧野 《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六匹马掀起一阵阵雪浪,急急地在山间前进。”
(4).指雪浪石。 宋 苏轼 《雪浪石》诗:“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 金 元好问 《云峡》诗:“ 中山 雪浪空影像, 长安 鸚鵡犹紈綺。”
《國語辭典》:霜鬓(霜鬢)  拼音:shuāng bìn
白色的鬓发。唐。韦应物〈答重阳〉诗:「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分類:白色鬓发
《國語辭典》:琼林(瓊林)  拼音:qióng lín
1.树枝因披雪而晶莹洁白,如玉树一般,故称为「琼林」。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诗:「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旂竿。」
2.旧时天子宴请新科进士的地方。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文章高晁董,对丹墀已膺天龙。赴琼林新宴,颤宫花缓引黄金草空。」
3.比喻珍贵的东西蒐罗丰富。常用为书名的一部分。如《玉藻琼林》、《幼学琼林》等。
《國語辭典》:玉色  拼音:yù shai
淡青如玉的颜色。
《國語辭典》:玉色  拼音:yù sè
1.比喻颜色不变。《礼记。玉藻》:「盛气颠实扬休,玉色。」汉。郑玄。注:「色不变也。」
2.比喻操行坚贞。《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3.貌美如玉。唐。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4.尊称他人的容颜。唐。朱昼 喜陈懿老示新制诗:「一别一千日,一日十二忆;苦心无閒时,今夕见玉色。」
《國語辭典》:白驹(白駒)  拼音:bái jū
1.白色的骏马。《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白驹远志,古人所箴。」
2.引申为光阴、岁月。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集序:「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宋。陆游 寄题胡基仲故居诗:「浮云每叹成苍狗,空谷谁能絷白驹。」
3.《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白驹,大夫刺宣王也。」首章二句为:「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國語辭典》:白纻(白紵)  拼音:bái zhù
1.细致而洁白的夏布。唐。张藉〈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2.白纻歌的简称。参见「白纻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