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两三下
滚瓜烂熟
闇对
得心应手
目无全牛
目牛无全
《国语辞典》:两三下(两三下)  拼音:liǎng sān xià
少量的次数。形容动作纯熟迅速。如:「她两三下就把一大堆资料整理得有条不紊。」
《國語辭典》:滚瓜烂熟(滾瓜爛熟)  拼音:gǔn guā làn shú
滚落在地上的瓜,熟透了。比喻极为纯熟流利。《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文明小史》第八回:「他亲手注过的〈大学〉,亲手点过的《康熙字典》,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大约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漢語大詞典》:闇对(闇對)
谓对答纯熟。北齐书·冯子琮传:“ 肃宗 曾閲簿领,试令口陈, 子琮 闇对,无有遗失。”
分類:对答纯熟
《國語辭典》:得心应手(得心應手)  拼音:dé xīn yìng shǒu
心怎么想,手便能怎么做。语本《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比喻做事很顺利。明。汪錂《春芜记》第六出:「披长剑风生蒯缑,恣挥霍星昏旄头,须得心应手。」也作「得手应心」。
《國語辭典》:目无全牛(目無全牛)  拼音:mù wú quán niú
庖丁初次宰牛时,所见的是牛的身体,几年后技术纯熟,宰牛时,已不注意牛的外形。典出《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比喻技艺纯熟高超。唐。杨承和〈邠国公功德铭〉:「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刍豢悦口。」也作「目牛无全」。
《國語辭典》:目牛无全(目牛無全)  拼音:mù niú wú quán
比喻技艺纯熟高超。参见「目无全牛」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國語辭典》:目无全牛(目無全牛)  拼音:mù wú quán niú
庖丁初次宰牛时,所见的是牛的身体,几年后技术纯熟,宰牛时,已不注意牛的外形。典出《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比喻技艺纯熟高超。唐。杨承和〈邠国公功德铭〉:「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刍豢悦口。」也作「目牛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