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蹒跚(蹣跚)  拼音:pán shān
1.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足跛曰『蹒跚』。」也作「盘跚」。
2.旋行的样子。唐。窦暨〈述书赋〉:「婆娑蹒跚,绰约文质。」
《國語辭典》:徐步  拼音:xú bù
缓步。《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西游记》第一○回:「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
《國語辭典》:寸步  拼音:cùn bù
一寸的步伐。比喻极短的距离。《三国演义》第六○回:「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红楼梦》第八三回:「原来黛玉住在大观园中,虽靠著贾母疼爱,然在别人身上凡事终是寸步留心。」
《漢語大詞典》:延缘(延緣)
(1).缓慢移行。庄子·渔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清 陶澄 《蛮触行》:“秋林湿尽土花碧,蜗牛延缘不踰尺。”
(2).与他物相连属。 宋 范成大 《桂海岩洞志》:“ 桂 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
《國語辭典》:姗姗(姍姍)  拼音:shān shān
1.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参见「姗姗来迟」条。
2.形容气度高雅,飘逸洒脱。《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老者生得童颜鹤发,仙骨姗姗。」《花月痕》第七回:「丹晕、曼云自是好脚色;掌珠、秋香秀骨姗姗,也过得去。」
《國語辭典》:姗姗来迟(姍姍來遲)  拼音:shān shān lái chí
形容女子迟步缓来的样子。典出《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后也用以形容人不依时赴会,害人苦等。如:「工作人员苦候了三小时,张大牌才到,而他还不知道自己姗姗来迟呢!」
《國語辭典》:爬沙  拼音:pá shā
爬行。宋。杨万里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诗:「尚策爬沙追历块,未甘直作水中凫。」元。张宪听雪斋诗:「扑纸春虫乱,爬沙夜蟹行。」也作「扒沙」、「杷沙」。
《國語辭典》:迟钝(遲鈍)  拼音:chí dùn
1.言辞、反应不敏捷或行动不俐落。如:「他的反应较迟钝,一时难以会意过来。」
2.比喻缓慢。
《漢語大詞典》:舒舒
(1).水流缓慢貌。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 淮 之水舒舒, 楚 山直丛丛。” 宋 苏轼 《新渠诗》:“ 新渠 之水,其来舒舒,溢流於野,至於通衢。”
(2).行动迟缓貌。 唐 韩愈 《复志赋》:“排国门而东出兮,慨余行之舒舒。”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子行何舒舒,吾望已汲汲。”
(3).安适貌。 唐 孟郊 《靖安寄居》诗:“役生皆促促,心竟谁舒舒。” 明 方孝孺 《思孝堂记》:“人恒在乎亲侧,朝而怡怡,暮而舒舒,岂知其为乐哉?”
(4).迎风飘拂貌。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公来自东,旗纛舒舒。” 宋 陆游 《将之京口》诗:“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
《漢語大詞典》:慢令
(1).谓下达可缓慢执行的命令。论语·尧曰:“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孔子家语·始诛》:“慢令谨诛,贼也;徵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
(2).轻慢上司的命令。元史·赵孟頫传:“ 至元 钞法滞涩不行,詔遣尚书 刘宣 与 孟頫 驰驛至 江南 ,问行省丞相慢令之罪。”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土官復慢令玩法,无所忌惮。”
《國語辭典》:抽丝(抽絲)  拼音:chōu sī
1.抽茧取丝。
2.比喻缓慢。《红楼梦》第五二回:「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样灵药!」
《漢語大詞典》:钝滞(鈍滯)
(1).迟钝呆滞。 唐 白居易 《迂叟》诗:“应须绳墨机关外,安置疏愚钝滞身。”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
(2).停滞缓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云贵民变档案》:“剿办 猛遮 叛夷,瘴险交困,以致用兵钝滞。”
《漢語大詞典》:徐回
缓慢地回旋运转。《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灝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 太湖 ,衍溢陂池。” 郭璞 注:“徐回,言运转。”
《國語辭典》:啍啍  拼音:tūn tūn
1.迟重缓慢的样子。《诗经。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2.多言。《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无取啍啍,捷捷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
《國語辭典》:慢声(慢聲)  拼音:màn shēng
古语中一音缓读为二音,称为「慢声」。如慢声为「之乎」,急读为「诸」。
《漢語大詞典》:迟数(遲數)
亦作“遟数”。 迟速;缓慢与快速。礼记·曾子问:“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 陈澔 集说:“数音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迟数有命兮,恶识其时?” 宋 王安石 《〈周礼义〉序》:“惟道之在政事,其贵贱有位,其先后有序,其多寡有数,其遟数有时。” 明 冯梦龙 《人兽关·二医闹病》:“那晓望闻问切,佐使君臣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