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释罪(釋罪)
赦免罪行。战国策·魏策四:“ 信陵君 闻 缩高 死,素服縞素辟舍,使使者谢 安陵君 曰:‘ 无忌 ,小人也,困於思虑,失言於君,敢再拜释罪。’” 明 罗日褧 咸宾录·南夷志二·南中诸夷:“会有 江西 人 周宾五 者逋 猛密 ,因为 曩罕弄 计,遣人齎金宝赂政府求释罪,且请授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姊妹易嫁:“后店主人以人命事逮繫囹圄,公为力解释罪。”
《國語辭典》:赦罪  拼音:shè zuì
免除刑罪。《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三处军闻天子赦罪赐官,如何不来?」《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
《漢語大詞典》:本罪
(1).原来的刑罚。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詔令天下繫囚自殊死已下及徒各减本罪一等,其餘赎罪输作各有差。”
(2).本人罪行。《唐律·名例·共犯罪本罪别》:“诸共犯罪而本罪别者,虽相因为首从,其罪各依本律首从论。” 长孙无忌 等疏议:“虽是共犯,而本罪各别。”
《國語辭典》:正犯  拼音:zhèng fàn
法律上指二人以上共同为犯罪行为时,其实施犯罪行为者为正犯;旧律则以首谋者为正犯。
《國語辭典》:坦白  拼音:tǎn bái
1.率直而无私念。宋。范仲淹〈祭陕府王待制文〉:「性清方以自处,政坦白而莫欺。」《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安老爷是坦白正路人,那里留心这些事。」
2.毫无隐瞒。如:「嫌犯把事实坦白说出,警方立刻宣布破案。」
《漢語大詞典》:三居
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书·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 孔 传:“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五居之差,有三等之居。大罪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里之外。”
《漢語大詞典》:全宥
宽赦过错或罪行,保全其生命。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 佗 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若命有司穷究,则 廷美 罪不容诛。朕止令居守 西洛 ,而 廷美 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 房陵 以全宥之。”
《漢語大詞典》:首露
指承认过错或坦白罪行。《唐律疏议·名例·盗诈取人财物首露》:“诸盗诈取人财物而於财主首露者,与经官司自首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初, 元昊 反,阴诱属 羌 为助, 环庆 酋长六百人约与贼为乡导,后虽首露,犹怀去就。”
《國語辭典》:前科  拼音:qián kē
指曾受科刑判决的记录。有关前科之定义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以警察刑事纪录證明(即俗称之良民證)记载无刑事案件纪录来判断是否具有前科。但警察刑事纪录證明并不会记载所有之刑事案件,故可能会产生经判决有罪但良民證未记载该纪录之情况。其二则是以高等法院所制作之前案纪录表作为判断。但所谓之前案纪录表,是纪录刑事案件侦查、裁判及执行之相关资讯及结果,无论案件之结果是有罪、无罪、起诉或不起诉甚至签结均会于该前案纪录表有所纪录,其内容并非仅止于有罪判决,且该资讯非一般人所得查阅,纵为司法人员在调阅上亦有所限制。故就公司行号及相关移民申请所要求提供的无前科證明,通常指前者。
《國語辭典》:重犯  拼音:zhòng fàn
犯重罪的人。如:「他是本案重犯。」
《國語辭典》:重犯  拼音:chóng fàn
同一种错误,犯了又犯。
《國語辭典》:八刑  拼音:bā xíng
周代法制中的八种刑法。《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黄钟调起,五音以正,法律驭民,八刑克平,以律为名,取中正也。」
《漢語大詞典》:首罪
罪行最重者。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赫然下明詔,首罪诛共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而愚且见陈言之以邀功为多事也,挑衅为速祸也,孤注为首罪也,又谁为任之者乎?”
自首认罪。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 太祖 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 济州 贼 魏捷 ……自陈为恶党所胁制,愿首罪效力。”
《國語辭典》:三流  拼音:sān liú
比喻层次较低的。如:「这个三流笑话很低俗,不适合在公开场所谈论。」
《國語辭典》:罪刑  拼音:zuì xíng
犯罪行为及应得的刑罚。如:「法官处断案件时应求罪刑相当,不可仅凭个人好恶。」
《漢語大詞典》:中罪
(1).介于轻罪与重罪之间的罪行。周礼·秋官·司圜:“中罪,二年而舍。”汉书·贾谊传:“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 颜师古 注:“中罪,非大非小也。”
(2).指犯中罪的人。 汉 仲长统 《损益篇》:“髠笞不足以惩中罪,安得不至於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