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得胜的猫儿欢似虎(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拼音:dé shèng de māo ér huān sì hǔ
(谚语)形容因胜利而得意忘形。《西游记》第六一回:「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著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
《国语辞典》:胜不骄,败不馁(胜不骄,败不馁)  拼音:shèng bù jiāo,bài bù něi
胜利了不骄傲,失败了也不气馁。语本《商君书。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表示不论胜败,都能保持平常心。如:「我们要以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来参与这场竞赛。」
《国语辞典》:转败为胜(转败为胜)  拼音:zhuǎn bài wéi shèng
扭转危败局势,获得胜利成功。如:「这场比赛他们一直处于落后局面,最后大发神威,终于转败为胜。」《清史稿。卷四七五。列传。洪秀全》:「敌军见前寂无一卒,诧异徘徊。贼伏半时,忽一旗立,千旗齐立,急趋扑敌,往往转败为胜。」
《国语辞典》:志在必得  拼音:zhì zài bì dé
下定决心取得胜利或完成理想。如:「为了洗刷去年落败的耻辱,他今年参赛志在必得。」
《国语辞典》:打胜仗(打胜仗)  拼音:dǎ shèng zhàng
打败某方,获得胜利。如:「这支球队太强了,每次都打胜仗。」
《国语辞典》:打胜(打胜)  拼音:dǎ shèng
击败某方,取得胜利。如:「他们的球队打胜后,到速食店举行庆功宴。」
《国语辞典》:班师回朝(班师回朝)  拼音:bān shī huí cháo
调回出去打仗的军队,或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忽使命至,诏维入朝。维不知何事,只得班师回朝。」
《国语辞典》:百战雄师(百战雄师)  拼音:bǎi zhàn xióng shī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常获胜利的军队。如:「看这样壮盛的军容就可知道这是一支百战雄师。」也作「百战雄狮」。
《国语辞典》:战胜国(战胜国)  拼音:zhàn shèng guó
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国家。如:「英国是福克兰群岛战役中的战胜国。」
《国语辞典》:得胜之兵(得胜之兵)  拼音:dé shèng zhī bīng
获得胜利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七回:「孙坚将得胜之兵,长驱大进。」《封神演义》第九三回:「然后以得胜之兵,掩诸侯之后,出其不意,彼前后受敌,一战乃成擒耳。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此诚不出世之功也。」
《国语辞典》:得胜之师(得胜之师)  拼音:dé shèng zhī shī
获得胜利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二回:「朝廷命朱俊即以得胜之师讨之。俊奉诏,率军前进。」
《国语辞典》:乘胜逐北(乘胜逐北)  拼音:chéng shèng zhú bò
趁著胜利时攻击溃散败逃的敌军。《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贼不虞信兵之至,望风奔溃,乘胜逐北,径至城下,贼并出降。」
《国语辞典》:不战而破(不战而破)  拼音:bù zhàn ér pò
不必打仗就取得胜利。《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乘虚掩之,可不战而破也。」
《国语辞典》:不战而胜(不战而胜)  拼音:bù zhàn ér shèng
未经战斗即取得胜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不若闭城自守,出其军人妻属登城以招之,人人思家,可不战而胜也。」
《国语辞典》:大获全胜(大获全胜)  拼音:dà huò quán shèng
打败对手或敌人,获得全面性的胜利。《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请伏兵于河口,乘其将济而击之,必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