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1,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干力
微力
至鉴
悟性
性能
口齿
身力
遗传
妙赏
干用
神照
乏力
鳏孤
弱力
试判
《漢語大詞典》:干力(幹力)
(1).谓堪任其事的能力。宋书·沈攸之传:“初, 攸之 招集才力之士, 随郡 人 双泰真 有干力,召不肯来。” 宋 范仲淹 《胡公神道碑》:“由是民不被楚,吏不坐责,其干力如此。” 明 李东阳 《翰林吴封君墓表》:“君内负干力,奋自树植。”
(2).古代一种供官吏役使的奴仆。新唐书·沈既济传:“ 建中 二年,詔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詔官三十,以见官、故官若同正、试、摄九品以上者,视品给俸,至廪、餼、干力、什器、舘宇悉有差。” 宋 徐铉 稽神录·黄鲁:“ 徐三诲 为抚州録事参军,其下干力 黄鲁 者,郡之俚人。”
(3).指体力强健。北史·李崇传:“ 崇 辞於 显阳殿 ,戎服武饰,志气奋扬,时年六十九,干力如少。”
《漢語大詞典》:微力
微小的能力;微薄的力量。常用作谦词。 唐 崔融 《西征军行遇风》诗:“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但自问数十年来……也时时想到 中国 ,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花城》1981年第4期:“默默无闻,专心积累着生活,准备拿起专业创作的笔,为人民尽微力。”
《漢語大詞典》:至鉴(至鑒)
指极高的观察、鉴别能力。 晋 卫铄 《与释某书》:“仰凭至鉴,大不可言。” 宋 陈师道 《古墨行》:“了知至鉴无遁形, 王 家旧物 秦 家得。”
《國語辭典》:悟性  拼音:wù xìng
1.分析、领悟事物的能力。《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氏三兄弟当中,算贾葛民顶聪明,悟性极好。」
2.哲学上指提供先天概念,以综合感觉材料构成知识的能力。也称为「知性」。
《國語辭典》:性能  拼音:xìng néng
1.天然具有的能力、作用。汉。应卲《风俗通义。卷八。桃梗》:「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2.事物发生作用的效能。如:「这机器的性能很好,值得推广使用。」
《國語辭典》:口齿(口齒)  拼音:kǒu chǐ
1.口和齿。《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臣谨依仪氏羁,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
2.歌唱、说话、读书时的咬字发音。如:「口齿不清」。《红楼梦》第五四回:「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
3.言语、谈吐。指说话的本领。如:「口齿伶俐」。《红楼梦》第六八回:「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
4.牲口的年龄。
《漢語大詞典》:身力
自己的能力、力量。管子·君臣上:“贤人之臣其主也,尽知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南史·孝义传上·刘瑜:“号泣昼夜不絶声,勤身力以营葬事。”亦指体力。 唐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忽念公程尽,復惭身力衰。”
《國語辭典》:遗传(遺傳)  拼音:yí chuán
heredity
经由基因传递使后代延续亲代特徵(如容貌、先天性疾病等)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妙赏(妙賞)
(1).卓越的赏鉴能力。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僕之神交者,尝有 陈郡 之 袁炳 焉。有逸才,有妙赏,博学多闻,明敏而识奇异。”
(2).喜爱,赞赏。 元 张雨 《缉熙殿御制墨梅诗帖》诗:“ 宣和 妙赏《緇衣》句,传在 夷门 作胜谈。”
《漢語大詞典》:干用
才干,能力。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忠贞有餘,而榦用不足。”晋书·诸葛长民传:“ 诸葛长民 , 琅邪 阳都 人也。有文武榦用,然不持行检,无乡曲之誉。”
分類:才干能力
《漢語大詞典》:神照
犹精神的察照能力。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復何由知之,而言者会復谓是妄説耳。”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子推神照於形表,指太极於物先,诚有其义。”
分類:精神能力
《漢語大詞典》:乏力
(1).疲惫无力。 鲁迅 《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扭得大家乏力了,这才放开了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当开往 天津 的特别慢车开走之后,那另一辆特别慢车便乏力地开到了。”
(2).能力不够。如:责任如此重大,个人实感乏力。
《漢語大詞典》:鳏孤(鰥孤)
泛指没有劳动能力而独居无依靠的人。宋书·谢灵运传:“驱鮐稚於 淮 曲,暴鰥孤於 泗 澨。” 唐 韦应物 《鼙鼓行》:“何况鰥孤火絶无晨炊,独妇夜泣官有期。”参见“ 鰥寡孤独 ”。
《國語辭典》:鳏寡孤独(鰥寡孤獨)  拼音:guān guǎ gū dú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的人。语本《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作「矜寡孤独」。
《漢語大詞典》:弱力
力量单薄;能力不强的人。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使弱力少智之子,被穿帷败,寄死不敛,冤枉穷困,不敢自理。虽亦由网禁疏阔,盖分田无限使之然也。”北史·薛琡传:“瑚璉任重,岂寄之以弱力?”
《漢語大詞典》:试判(試判)
唐 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项目之一。考察其审定文字的能力以断定其文理是否优长。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个姓 刘 的,是个应袭公子,到京师袭荫求官……吏部试判已毕,道是必成。”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判:“试判起於 唐高宗 时,初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牘疑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亦曰‘超絶’。”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