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树鼩(树鼩)  拼音:shù qú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树鼩科。为一种原始猿类,外形像松鼠,体型小,吻尖而细,尾巴蓬松,毛棕褐色。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间的树林中。惯食昆虫、鸟卵和果实。
《国语辞典》:鹞鱼(鹞鱼)  拼音:yào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软骨鱼纲。体扁平,皮面无鳞,骨骼全为软骨,胸部扁大,多呈斜方或团扇状,尾部则狭小,栖于近海。也称为「海鹞鱼」。
《国语辞典》:龟鳖目(龟鳖目)  拼音:guī biē mù
脊椎动物爬虫纲的一目。体被硬骨壳,由圆形的背甲及扁平的腹甲组成,颌缺齿,盖有角质鞘;方骨固定,肋骨及部分背椎连接于背甲,肛门为一长裂。
《国语辞典》:弓鳍鱼(弓鳍鱼)  拼音:gōng qí yú
动物名。一种鱼类。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略侧扁,细长,有长的背鳍与臀鳍。
《国语辞典》:盲鳗(盲鳗)  拼音:máng mán
海产鱼形原始脊椎动物的统称。见于除北大西洋外各洋区。体长,形似八目鳗,有须数对,鳃孔开于体旁,多栖于近海泥底。因肉眼隐于皮下,故称为「盲鳗」。
《国语辞典》:口盖(口盖)  拼音:kǒu gài
1.脊椎动物的口腔上壁,可分为前后两部。前部有颚骨,称为硬颚;后部肉质,称为软颚。
2.螺类动物壳口上的盖子,附于腹足末端。当遇危险将头部及腹足缩到硬壳中时,口盖便盖住壳口,以防禦敌人攻击。
《国语辞典》:梁龙(梁龙)  拼音:liáng lóng
动物名。爬虫纲蜥龙目蜥脚亚目。为侏罗纪时大型脊椎动物,形状略似大袋鼠,体长可达三十公尺。头部小,齿圆钝,以柔嫩植物为食。为已知最大最长的恐龙。
《国语辞典》:旗鱼(旗鱼)  拼音:qí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正旗鱼科。体长可达一丈馀,呈纺锤状。嘴尖而细长,无麟,背鳍大而似旗。好游泳于水之上层,每年春季向北洄游,秋季则向南迁徙。旗鱼肉多刺少,高油质,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种类繁多,包括马林鱼、雨伞旗鱼、黑皮旗鱼、红肉旗鱼等。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均有分布。
《国语辞典》:上颚(上颚)  拼音:shàng è
1.脊椎动物的上颌。即口腔的上壁。
2.某些节肢动物的第一对摄取食物的器官。生在口两旁的上方。成体时坚硬如骨,为咀嚼利器。
《国语辞典》:牛蛙  拼音:niú wā
动物名。脊椎动物两生纲无尾目赤蛙科。因其体型大,叫声大,故称为「牛蛙」。体长约二十公分,后肢可达二十五公分。体色呈黄绿或红褐色。上颔有齿,舌后根分叉。居于水滨,春季繁殖。产卵于水中,经五至二十天孵化为蝌蚪,再经一至三年变为蛙。是世界最大的蛙种。
《国语辞典》:偶鳍(偶鳍)  拼音:ǒu qí
水生脊椎动物两侧成对的鳍。如胸鳍、腹鳍等。
《国语辞典》:电鱼(电鱼)  拼音:diàn yú
1.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软骨鱼纲。身体、头、胸部呈圆盘状,上下扁平,体表褐色,杂有不规则黑斑点,腹部为白色。两眼生在背面前端,尾部圆而细长。在头部两侧与胸鳃间有一发电器。遇见敌人即放电抵禦。产于欧洲地中海一带。如:「电鱼电击其他动物,目的在觅食及保护自己。」
2.把电通入水中将鱼电死。如:「政府严令禁止在水中电鱼这种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
《国语辞典》:肌酸  拼音:jī suān
存于脊椎动物骨骼肌内的一种含氮有机酸,由胺基酸转化而来,能为肌肉提供能量。
分类:脊椎动物
《国语辞典》:吼猿  拼音:hǒu yuán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为最大形的广鼻猿类。原产巴西、哥伦比亚等地。能以长尾悬于他物,又能以尾尖取果实纳口。体色依种类而异。晨夕或暴风雨将至,辄大吼,故称为「吼猿」。
《国语辞典》:猴类(猴类)  拼音:hóu lèi
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动物的统称。头圆,脸短平而无毛,四肢能握物。因种类的不同,而有尾卷曲与不卷曲之分。除狒狒外,大多栖于树上,喜成群活动,是昼行性动物。如猴、猩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