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后汉(後漢)  拼音:hòu hàn
朝代名:(1)东汉的别名。参见「东汉」条。(2)(西元947~950)五代诸朝之一。刘知远代后晋而自立,国号汉,史称为「后汉」。后为大将郭威所篡。
《國語辭典》:三节(三節)  拼音:sān jié
俗称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为「三节」。如:「公司每逢三节,必邀员工出游。」
《漢語大詞典》:支郡
(1).指 汉 代诸侯国的属郡。汉书·晁错传:“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颜师古 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作“枝郡”。
(2). 唐 末 五代 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始, 唐 及 五代 节镇皆有支郡。 太祖 平 湖南 ,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属京,长吏得自奏事,其后大县屯兵,亦有直属京官者, 兴元 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纳 瀚 ( 李瀚 )言,詔 邠 、 寧 、 涇 、 原 等州直属京,天下节镇无復领支郡者矣。”
《國語辭典》:支使  拼音:zhī shi
差遣使唤。《红楼梦》第二一回:「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他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
《國語辭典》:麾节(麾節)  拼音:huī jié
旌旗与符节。指将帅的指挥。唐。李华〈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瞻我麾节,以为进退。」
《國語辭典》:保义(保義)  拼音:bǎo yì
1.仗义保护。《书经。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义王家。」《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膺受多福,保义子孙。」
2.官中人物或仆隶。宋。曾慥《高斋漫录》:「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义》:「又入数家,询巡辖递铺石保义所在。」
3.对技艺人的称呼。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且小说名『银字儿』,……有谭淡子、翁二郎、雍燕、王保义。」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小说:徐保义、汪保义。」
《國語辭典》:观察使(觀察使)  拼音:guān chá shǐ
职官名。唐代设置,为各道的最高长官,负责察访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唐中叶后,多以节度使兼领其职。后改为采访处置使,又改为观察处置使。宋代观察使为虚衔,无定员。
《國語辭典》:判司  拼音:pàn sī
职官名。唐朝节度使、州郡的僚属,属专司批判文牍的小官。
《漢語大詞典》:大错(大錯)
大的错误。 宋 苏轼 《赠钱道人》诗:“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按, 唐 魏博 节度使 罗绍威 以本府牙军骄横不可制,因引入 朱全忠 兵,尽杀牙军,而 魏 兵自是衰弱。后颇悔,乃谓亲吏曰:“聚六州四十三县铁,打一箇错,不成也!”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错,本谓锉刀,借指错误。 苏轼 诗句本此。参见“ 六州铁 ”。
《漢語大詞典》:六州铁(六州鐵)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载, 罗绍威 为 天雄 节度使,辖 魏 博 六州四十三县。 罗 以 魏 博 自 田承嗣 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 朱全忠 军十万入 魏 博 ,尽杀牙兵。半年中 罗绍威 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 绍威 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
《國語辭典》:红线(紅線)  拼音:hóng xiàn
1.红色的丝线。唐。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
2.俗谓男女婚姻关系的发生,是命中注定的,好像冥冥之中有条红线牵系著。
3.唐袁郊传奇小说《红线传》中的人物。为潞州节度使薛嵩家婢女,通经史。
《国语辞典》:靖边(靖边)  拼音:jìng biān
安定边疆。唐。白居易〈除王佖检校户部尚书充灵盐节度使制〉:「靖边之要,选将为先。」
《漢語大詞典》:六纛
(1).六面军中大旗。 唐 节度使军中所用。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太平御览卷三三九引太白阴经:“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十二,诸侯六军,故纛有六以主之。” 唐 白居易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诗:“六纛双旌万铁衣, 并 汾 旧路满光辉。”
(2).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 唐 张籍 《将军行》:“ 蓬莱殿 前赐六纛,还领禁兵为部曲。”
《漢語大詞典》:节推(節推)
“节度推官”的略称。为节度使属官,掌勘问刑狱。 宋 苏洵 《与杨节推书》:“节推足下:往者见託以先丈之埋铭,示之以 程生 之行状。”
《漢語大詞典》:使院
节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后代,皆有留后摄其事,称节度留后。节度留后治事之官署,称使院。节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六年:“ 仙芝 为节度使,即署 常清 判官; 仙芝 出征, 常 为留后…… 常清 至使院,使召 德詮 ,每过一门,輒闔之。”
《漢語大詞典》:保惠
(1).保护并施以恩惠。《书·无逸》:“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
(2). 唐 李德裕 任 剑南 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支称“保惠”。新唐书·忠义传中·李德裕:“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其精兵曰 南燕 保义、保惠、 两河 慕义、左右连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