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赴节(赴節)  拼音:fù jié
1.赴,应合。赴节指应合其节奏。《文选。陆机。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
2.全力保全节义。《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驽,义夫赴节。」
《國語辭典》:牙板  拼音:yá bǎn
乐器名。以象牙制成的拍板。参见「拍板」条。
《漢語大詞典》:击竹(擊竹)
用两片竹板击打成节拍以合歌,犹今快板所用。文献通考·乐十一:“击竹之制,近世民间多有之,盖取竹两片紧厚者治而为之。其长数寸,手中相击为节,与歌指相和焉。方之 渐离 所善者固异矣。”
《漢語大詞典》:鸣舷(鳴舷)
犹叩舷。古人叩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明 张居正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诗:“无限沧洲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漢語大詞典》:趁拍
合着节拍。 唐 白居易 《醉后赠人》诗:“香毬趁拍迴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词:“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
《漢語大詞典》:合节(合節)
(1).合于节奏、节拍。《楚辞·九歌·东君》:“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隋书·音乐志上》:“大合乐者,是使六律与五声克谐,八音与万舞合节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而当其情与境合,自然合节,亦未始非乐府也。”
(2).合拍。比喻思想行为相一致。墨子·节葬:“上稽之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之道,而政逆之;下稽之 桀 、 紂 、 幽 、 厉 之事,犹合节也。”
《漢語大詞典》:舂杵
古代乐器的一种。用于调节音乐的节拍。文献通考·乐十二:“舂杵,亦谓之顿相。相,助也,以节乐也。”
《國語辭典》:乐句(樂句)  拼音:yuè jù
节制乐音快慢的拍板。明。王骥德《曲律。论板眼》:「古拍板无谱,唐明皇命黄幡绰始造为之,牛僧孺目拍板为乐句,言以句乐也。」
分類:乐曲节拍
《漢語大詞典》:乐节(樂節)
音乐的节奏或节拍。宋史·乐志一:“又雷鼓、灵鼓、路鼓,虽击之皆不成声,故常赖散鼓以为乐节。”宋史·乐志二:“ 汉 唐 以来,宫室之制寖广,堂上益远庭中,其上下乐节苟不相应,则繁乱而无序。”
《漢語大詞典》:点拍
音乐的节拍。 唐 南卓 《羯鼓录》:“若製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
分類:音乐节拍
《漢語大詞典》:节调(節調)
节拍和音调。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 鲁迅 《书信集·致窦隐夫》:“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调节,调养。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十一:“暑雨不常,官事疲勩,摄卫为难,惟加意节调,以时休息为佳也。” 明 张居正 《召见纪事》:“病后加飧,诚为可喜,但元气初復,亦宜节调,过多恐伤脾胃。”
《国语辞典》:急拍  拼音:jí pāi
音乐上指快速的节拍。
《國語辭典》:打拍  拼音:dǎ pāi
1.敲打、敲击。《法苑珠林。卷四二。妖怪篇。引證部》:「晋时吴兴一人有二男,田中作时,尝见父来骂詈打拍之。儿归以告母,母问其父,其父大惊,知是鬼魅。」
2.按节奏敲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若不上鼓面,祇敲盏者,谓之打拍。」3、提起、振作。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一折:「你觑波,比及撺断那唱叫,先索打拍那精神。」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揉开我这汪泪眼,打拍我这老精神。」
《漢語大詞典》:蹈节(蹈節)
(1).信守节操。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周书·孝义传序:“其出忠入孝,轻生蹈节者,则盖寡焉。”
(2).应合节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鸞。”
《漢語大詞典》:趁节(趁節)
(1).随着节拍。 南朝 梁 张率 《白紵歌》之一:“歌儿流唱声欲清,舞女趁节体自轻。”
(2).赶往过节。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诗之二:“弄春公子正迴首,趁节行人不到家。”《大马扁》第七回:“恰那日是八月中旬,适逢佳节,夜后家家笙管,处处絃歌,同门学生或唤花舫游河,或到酒楼赏月,更有些告假回乡趁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