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右臂
人大多惯于用右手做事,因以右臂喻事物的要害部分。战国策·赵策二:“今 楚 与 秦 为昆弟之国,而 韩 魏 称为东藩之臣, 齐 献鱼盐之地,此断 赵 之右臂也。”后汉书·虞翊传:“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 城皋 ,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李贤 注:“右臂,喻要便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五·江左不可无蜀:“盖其为国,东则倚 淮南 数郡为屏蔽;中则资 荆 、 襄 、 樊 、 邓 为藩蘺;而西则 巴蜀 ,亦其右臂。”
《國語辭典》:肯綮  拼音:kěn qìng
1.骨头和筋肉结合的部位。宋。黄庭坚〈送李德素归舒城〉诗:「婆娑万物表,藏刃避肯綮。」宋。陆游 倚筇诗:「未免解牛逢肯綮,岂能相马造精微。」
2.比喻事理的扼要处。如:「他说话深中肯綮。」
《國語辭典》:破的  拼音:pò dì
1.射箭中鹄的。《晋书。卷七九。列传。谢尚》:「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宋史。卷三四七。列传。章衡》:「使辽,燕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于他使。」
2.比喻说话扼要中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辄破的,胜我。」唐。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谏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破的由来事,先锋孰敢争!」
《漢語大詞典》:要处(要處)
(1).险要之处;要害之地。
(2).重要的部位或部门。宋史·选举志六:“然要处职任,如沿边兵官、防河捕盗、重课额务场之类,寻又立专法听举,於是辟置不能全废也。”
《國語辭典》:襟喉  拼音:jīn hóu
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的地方。《宋史。卷四○二。陈敏传》:「楚州为南北襟喉,彼此必争之地。」也作「衿喉」。
分類:衣领要害
《國語辭典》:胸腹  拼音:xiōng fù
1.胸部与腹部。《荀子。议兵》:「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
2.比喻中间或要害的地方。《战国策。秦策四》:「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
3.比喻气度。宋。王令〈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诗:「身躯虽小胸腹宽,沛如绝海横秋涨。」明。李贽《卓吾论略》:「虽至贫,辄时时脱吾董母太宜人簪珥以急朋友之婚,吾董母不禁也。此岂可以世俗胸腹窥测而预贺之哉!」
《國語辭典》:项领(項領)  拼音:xiàng lǐng
1.颈子。《抱朴子。外篇。清鉴》:「譬犹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项领之閒。」
2.粗肥的颈子。《诗经。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3.巨大。《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乐颐之传》:「升之与君俱有项领之功,今一言而二功俱解,岂愿闻之乎?」
4.比喻险要的地方。《三国志。卷二二。魏书。陈群传》:「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
《漢語大詞典》:扼险(扼險)
控制要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李昭德 ﹞假权制物,扼险凌人,刚愎有餘,而恭宽不足,非谋身之道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入洛:“会 赵葵 南仲 、 范武仲 、 全子才 三数公惑於降人 谷用安 之説,谓非扼险无以为国,於是守 河 据 关 之议起矣。”宋史·冯拯传:“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衝,未易胜也。”
分類:控制要害
《國語辭典》:扼吭  拼音:è háng
1.气逆于喉。宋。陆游《南唐书。卷一三。刘仁赡列传》:「朱元、朱仁裕、孙璘,皆降周,仁赡闻之,扼吭愤叹。」
2.比喻制其要害。明。叶宪祖《鸶鎞记》第一一出:「怪得鲰生多倒颠,须知扼吭制人先。」
3.上吊、自缢。《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契丹差军防护景延广归契丹,行至陈桥止宿,延广扼吭而死。」
《漢語大詞典》:腰领(腰領)
(1).腰部与颈部。两者为人体的重要部分,断之即死,故常喻致命之处。管子·小匡:“ 管仲 曰:‘斧鉞之人也,幸以获生,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后汉书·李云传:“昔 高祖 忍 周昌 不讳之諫, 成帝 赦 朱云 腰领之诛,今日杀 云 ,臣恐剖心之讥復议於世矣。”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疎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岂敢以非灾之蝗,上罔朝廷乎?” 清 唐甄 潜书·审知:“一不得当,大则覆军亡国,小则不保腰领,非小祸也。”
(2).裳有腰,衣有领,故以“腰领”借指关键或要害。 宋 苏辙 《殿试武举策问》:“朕以天下为度,怀柔四夷。而西戎背诞,腰领未得。”
《漢語大詞典》:中极(中極)
(1).指北极星。《续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赋〉》:“垂万象乎列星,仰四览乎中极。” 苗为 注:“北极五星在紫微垣中……紫微宫为中宫,故谓之中极。”
(2).喻帝位。 清 黄子云 《葵诚向》诗之四:“惟王立中极,财货靡不有。”
(3).人体经穴名。《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於中极之下。” 王冰 注:“中极者,谓脐下同身寸之四寸也。”
《國語辭典》:吃紧(吃緊)  拼音:chī jǐn
1.形容情势紧张、急切。如:「近来国际局势吃紧,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
2.重要、有分量。《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料著安老爷定有几句吃紧的话,问得住姑娘。」
《漢語大詞典》:时要(時要)
(1).当世的要害。后汉书·崔寔传:“﹝ 寔 ﹞指切时要,言辩而确。”《三国志·魏志·应璩传》“ 璩 官至侍中” 裴松之 注引《文章叙录》:“其( 应璩 )言虽颇谐合,多切时要,世共传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王化基 ﹞遂撰《澄清疏略》,皆切於时要。”
(2).当时有权势的人。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昭宗 反正,召( 司空表圣 )为兵部侍郎。谓己当为宰辅,为时要所抑,愤而谢病去。”
《國語辭典》:喉咽  拼音:hóu yān
1.会厌以下,喉部之上的部位。泛指咽喉。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迷留没乱救他叫破俺喉咽,气的来前合后偃。」
2.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汉书。卷九○。酷吏传。严延年传》:「河南天下喉咽,二周馀毙,莠盛苗秽,何可不锄也?」
《漢語大詞典》:衿带(衿帶)
(1).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餘芳。”
(2).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
(3).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