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台令(臺令)
(1).即陵台令。 唐 代掌陵寝之官。新唐书·礼乐志四:“陵司旧曰署,十三载改 献 、 昭 、 乾 、 定 、 桥 五陵署为臺,令为臺令。”
(2).御史台的规章。宋史·职官志四:“旧《臺令》,御史上下半年分诣三省、枢密院点检诸房文字,轮诣尚书六曹按察。”
《國語辭典》:陈规(陳規)  拼音:chén guī
1.旧有的制度规章。
2.人名。字正叔,金稷山人,生卒年不详。明昌进士,曾为监察御史,未几,坐事解职,后出为中京副留守,未赴而卒。为人敦厚直实,博学工诗文,为时人所重。
《漢語大詞典》:殊典
(1).不同的规章。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若夫玄圣御世,则天同极,施舍之道,宜无殊典。”
(2).指帝王对臣下的特别的恩典。后汉书·梁冀传:“帝以 冀 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仁宗 看了表章,龙颜大喜,惊叹 刘弘敬 盛德……特以 李彦青 之官封之,以彰殊典。”清史稿·礼志一:“ 光绪 末,改先师 孔子 为大祀,殊典也。”
《漢語大詞典》:礼章(禮章)
(1).礼仪规章。《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懿献梁皇后》:“结婚之际,有命既集,宜备礼章,时进徵币。”
(2).礼乐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经典礼章,跨 周 轢 汉 , 唐 虞 之文,其鼎盛乎!”
《國語辭典》:细则(細則)  拼音:xì zé
详细的规则。如:「学生手册上的细则要仔细看,才能对校规有一番认识。」
《漢語大詞典》:式法
亦作“ 式法 ”。
(1).法度,规章。周礼·天官·宰夫:“以式灋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 贾公彦 疏:“言式法者,谓祭祀大小皆有旧法式,依而戒敕,使其具之。” 孙诒让 正义:“式灋,即《大宰》九式,祭祀之式是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六院四辖:“审计院者,自宫禁朝廷百僚以下,至於内侍、御士,及於诸军兵卒,凡赋禄者,以式法审其名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万代从今钦式法,好人正士信名流。”
(2).占卜之法。汉书·艺文志五行家有《羡门式法》二十卷。
《國語辭典》:规条(規條)  拼音:guī tiáo
规则条例。如:「触犯规条,理应受罚。」
《漢語大詞典》:酒律
行酒令的规章。 唐 罗隐 《广陵妖乱志》:“ 广陵 为歌鐘之地,富商大贾,动逾百数。 璜 明敏善酒律,多与羣商游。” 南唐 王周 《公居》诗:“无愁干酒律,有句入诗评。” 清 钱谦益 《后饮酒》诗之七:“我欲定酒律,讯彼醉乡叟。”
《漢語大詞典》:规仪(規儀)
规章仪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学》:“讲学规仪,颇为明晰。”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先圣创其规仪,后儒宗其模式。”
分類:规章仪式
《漢語大詞典》:玄科
道教的规章。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晓次神景宫》:“清斋洞前院,敢负玄科约。”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青城山修斋词》:“是用洁志清心,忘机涤虑,召十洲之法侣,约三洞之玄科,敬设清斋,仍修大醮。” 金 元好问 《太夫人五七青词》:“敬叩玄科,窃依真廕。”
分類:道教规章
《漢語大詞典》:章宪(章憲)
国家的规章法令。《后汉书·陈忠传》:“又尚书决事,多违故典,罪法无例,詆欺为先,文惨言丑,有乖章宪。”
《漢語大詞典》:台制(臺制)
台省的规章制度。宋书·庾炳之传:“时 炳之 自理:‘不諳臺制,令史并言停外非嫌。’”新唐书·韦温传:“入为监察御史,以臺制苛严,不可以省养,不拜。”参见“ 臺省 ”。
《國語辭典》:台省(臺省)  拼音:tái shěng
1.汉时尚书的称呼。
2.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3.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缩称。参见「台湾省」条。
《國語辭典》:总则(總則)  拼音:zǒng zé
1.总归、总之。《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不辨贫穷富贵,急难中总则一般。」
2.列于规章条例前端,可作为分则共同适用及有关系者的概括性条项。
《漢語大詞典》:臣制
(1).语出晏子春秋·谏上四:“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此言君受制于臣。后因以“臣制”谓臣服节制。新唐书·李抱真传:“而 希烈 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晋书·贾充传:“若如 充 议,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 恂 表, 攸 丧服从诸侯之例。”
《國語辭典》:规律(規律)  拼音:guī lǜ
规则、条律。如:「生活要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