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谪掾(謫掾)
古代被贬谪流放的属官。 唐 沈亚之 《谪掾江斋记》:“謫掾 沈亚之 ,廨居负江,方苇为墙止於隄防之下。”
《漢語大詞典》:谪过(謫過)
因罪过而被贬谪。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 楚 人拔 滎阳 ,不坚守 敖仓 ,乃引而东,令謫过卒分守 成皋 ,此乃天所以资 汉 。”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僕自謫过以来,益少志虑。”
分類:罪过贬谪
《漢語大詞典》:谪窜(謫竄)
贬谪放逐。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告 崙 等:吾謫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貽诲於汝。”
《漢語大詞典》:谪发(謫發)
亦作“讁发”。
(1).责过罚恶。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讁发,自以行无戾也。” 杨伯峻 集释:“讁谓责其过也,发为攻其恶也。”
(2).贬谪并发配。《汉书·晁错传》:“ 秦 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
(3).指因罪而远戍的人。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今以謫发充之,远者万里,近者千餘里,违其土性,死伤逃窜十常八九,如是而焉得不销耗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谪发,指因犯罪被罚当军的,也叫作恩军。”
《漢語大詞典》:投殛
贬谪流放。新唐书·韦皋传:“ 顺宗 立,詔检校太尉……会大臣继请,太子遂受禪,因投殛姦党。”
分類:贬谪流放
《漢語大詞典》:逐迁(逐遷)
放逐贬谪。 唐 贾岛 《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诗:“逐迁属吏随宾列,拨棹扁舟不忘恩。”
分類:放逐贬谪
《漢語大詞典》:谪外(謫外)
古代官吏贬谪流放。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要贬 子瞻 ,须把他兄弟 子由 一同謫外,庶免后患。”
《漢語大詞典》:谪放(謫放)
贬谪流放。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二 加罗珂夫斯奇 曰,设吾当受謫放,劳役縲紲,得为 俄帝 作工,夫何靳耶?”
《漢語大詞典》:徙锢(徙錮)
贬谪禁锢。后汉书·谢弼传:“又故太傅 陈蕃 ,辅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见陷羣邪,一旦诛灭。其为酷滥,骇动天下,而门生故吏,并离徙錮。 蕃 身已往,人百何赎!”
分類:贬谪禁锢
《漢語大詞典》:外谪(外謫)
由京师贬谪外省或边远地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征安南:“时 闽 人 林希元 者,为 钦州 知州。 林 故名士,从 卿寺 外謫,负才不得志。”
《漢語大詞典》:贬辱(貶辱)
贬谪折辱。 谭优学 《唐诗人行年考·王翰》:“出为 汝州 长史,追改 仙州 别驾,盖贬辱之也。”
分類:贬谪折辱
《漢語大詞典》:参谪(參謫)
弹劾贬谪。镜花缘第六回:“ 百花仙子 道:‘小仙身获重谴,今被参謫,固罪所应得。’”
分類:弹劾贬谪
《漢語大詞典》:羁谴(羈譴)
亦作“羇谴”。 贬谪流放。 唐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诗:“羇谴同繒纶,僻幽闻虎豹。”
分類:贬谪流放
《漢語大詞典》:谪校(謫校)
被贬谪的军校。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 良玉 自起謫校至总兵,首尾仅岁餘,年三十二。”
分類:贬谪军校
《漢語大詞典》:谪配(謫配)
贬谪发配。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遂謫配 恭陵 ,復令过 陕 赴 洛 。”
分類:贬谪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