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波逃  拼音:bō táo
逃亡。《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㠠山远公话》:「是时众僧例总波逃走出,惟有远公上足弟子云庆和尚,为师礼法,缘情切,未敢东西回避。」《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韩擒虎话本》:「陈王见随驾兵士到来,遂乃波逃。入一枯井,神明不助,化为平地。」也作「波涛」、「逋逃」。
分類:逃跑
《漢語大詞典》:逸走
(1).奔跑。后汉书·五行志五:“ 光和 中, 雒阳 水西桥 民马逸走,遂啮杀人。”《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 庆氏 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
(2).逃跑。南齐书·东南夷传·扶南国:“臣有奴名 鳩酬罗 ,委臣逸走,别在餘处,构结兇逆。” 清 戴名世 《孑遗录》:“ 献忠 走, 黄将军 纵马追之,而贼以輜重马牛遗民男女塞道,追少缓,逸走。”
分類:奔跑逃跑
《漢語大詞典》:逸遁
(1).犹隐遁。太平御览卷四二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 刘驎之 字 子驥 ,志在逸遁,居於 岐阳 ,凡人致赠一无所受。”
(2).犹逃跑。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督师望风溃散,守土先期逸遁。”
分類:隐遁逃跑
《漢語大詞典》:逭遁
逃跑;逃避。 鲁迅 《古籍序跋集·〈俟堂专文杂集〉题记》:“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孑身逭遁。”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子英 令续任,因诺暂理,然不受约书,图可随时逭遁。”
分類:逃跑逃避
《漢語大詞典》:闪走(閃走)
逃跑。 宋 岳珂 《金陀续编》卷一:“是以去秋臣兵深入 陕 洛 ,而在寨卒伍,有飢饿闪走。”
分類:逃跑
《漢語大詞典》:漏亡
逃跑。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 安 所养士或颇漏亡,耻其如此,因饰诈説。”
分類:逃跑
《國語辭典》:逃窜(逃竄)  拼音:táo cuàn
奔逃流窜,避往他处。《三国演义》第一○回:「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曾在江西做官,降过宁王,所以逃窜在外。」
《漢語大詞典》:宵遁
亦作“ 宵遯 ”。 乘夜逃跑。左传·成公十六年:“王曰;‘天败 楚 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周书·齐炀王宪传:“ 齐 将 新蔡王 王康德 以 宪 兵至,潜军宵遯。” 宋 李如篪 东园丛说·杂说·以少败众:“ 王权 守 鐘离 ,当敌堂堂之衝,所领止三万人。敌军初集,思虑精专,而兵力数十倍,长驱而南下,若震霆。 王权 安得不焚烧积聚,而为宵遁之计哉?”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 夫之 乃剺面刺腕,伪伤以出,而匿兄以死告,先君子乃免, 夫之 亦随宵遯。”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 黄洋界 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分類:逃跑
《國語辭典》:败走(敗走)  拼音:bài zǒu
战败逃走。《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与尚让在太原接战,尚让败走。」《三国演义》第七回:「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
《國語辭典》:不旋踵  拼音:bù xuán zhǒng
1.不转动脚跟,比喻不退却。《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国之乱也。」《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2.来不及回转脚步。比喻时间之迅速。《新唐书。卷一○五。列传。长孙无忌》:「祸隙已牙,败不旋踵矣。」宋。王安石〈和吴冲卿雪〉诗:「纷华始满眼,消释不旋踵。」
《国语辞典》:踰垣  拼音:yú yuán
1.跳越短墙。指逃跑。《孟子。滕文公下》:「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纳。」
2.比喻不合礼法,踰越礼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若能辟礼门以悬规,标义路以植矩,然后踰垣者折肱,捷径者灭趾,何必躁言丑句,诟病为切哉!」
《國語辭典》:逃散  拼音:táo sàn
因逃亡而失散。如:「他们两兄弟当年因战争而逃散,今日终于重聚了。」
《漢語大詞典》:逃田
田主逃跑而收不到赋税的土地。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民不胜租赋而逃。王曰:‘但令田在,何忧无穀!’命营田使 邓懿文 籍逃田,募民耕艺出租。”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公以见种实税均其荒莱,民愿佃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復。”宋史·食货志上一:“ 江 东转运司根括到逃田一百六十顷一十六亩, 两浙 根括到四百五十六顷,召人出租,专充今年增屯戍兵衣粮。”
《漢語大詞典》:退遁
亦作“ 退遯 ”。 败退逃跑。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脱若虏人畏而不前,置而不问。尽力攻击 和 、 滁 、 真 、 六合 等城,或有退遯,我以堡坞全力助其逐袭。”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书》:“计此时当已退遁,即无斩获, 马帅 之功,仍当优録。” 清 陆筠 《海角续编》:“ 江苏 巡抚 杨文定 退遁 江阴 。”
分類:败退逃跑
《漢語大詞典》:逃绝(逃絶)
(1).旧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满一定年限不归,视其户绝。宋史·职官志三:“令佐任满赏罚,缴奏诸州雨雪,检按灾伤逃絶人户。”宋史·食货志上一:“於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絶之田者,粲然可考。”
(2).指逃跑绝迹。 明 王思任 《还罕山》诗:“空庭闃无僧,旧犬亦逃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