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遗物(遺物)  拼音:yí wù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器物。可供考古学家研究,一为文化遗物,如器物、建筑等;一为自然遗物,如花粉、骨骸等。
《漢語大詞典》:遗却(遺卻)
亦作“ 遗却 ”。 遗失;丢却。 唐 崔国辅 《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时将军 王杲 ,副总管 曹怀舜 等惊退,遗却麦饭,首尾千里,地上尺餘。”高子遗书·大学首章广义附录一:“但自‘天子’以下二条,正发扬有本末之义,不合遗却‘知止’一条。” 郭沫若 《黑猫》四:“所可厚非的是再演出的这些古习仅存其残骸,遗却了它的精髓。”
分類:遗失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
《國語辭典》:补发(補發)  拼音:bǔ fā
补行发给。如:「身分證遗失了要立即申请补发。」
《漢語大詞典》:打失
丢失,遗失。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 艾芜 《端阳节》四:“ 王团总 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
分類:丢失遗失
《漢語大詞典》:遗亡(遺亡)
亦作“ 遗亾 ”。
(1).遗落;散失。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书》:“臣以为始造簿书,以备用人之遗亾耳。” 宋 王十朋 《〈潜涧严闍梨文集〉序》:“平生製述甚多,旋已遗亡。”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聊辑见闻,以备遗亡耳。”
(2).指遗失、散落的东西。隋书·经籍志一:“ 魏氏 代 汉 ,采掇遗亡,藏在祕书中、外三阁。”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路无遗亡,器不雕伪。” 宋 苏轼 《论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夫子伤 周 道之残缺,而礼乐文章之坏也,故区区焉掇拾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 清 陈芝光 南宋杂事诗之七七:“他年十万军声乱,洲上遗亡何处踪?”
《國語辭典》:失物  拼音:shī wù
1.遗失的东西。如:「寻找失物」。
2.遗失物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宫苑失物,唯收得驮物的马,追问马主,捉举子到内侍省勘问。」
《国语辞典》:掇遗(掇遗)  拼音:duó yí
收集整理遗失的文字或先人的遗著。
《漢語大詞典》:泣荆
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 宋 惠洪 《跋山谷字》之一:“ 鲁 女有遗荆釵而泣者,路人笑之曰:‘以荆为釵易办,女乃泣何也?’女以手掠髮曰:‘非以其难致也,以其故旧耳。’予所以玩之者,实钟 鲁 女泣荆之情。”
《国语辞典》:失灭(失灭)  拼音:shī mie
遗失、丢失。如:「小心些!不要把人家的东西给失灭了。」
分类:遗失丢失
《漢語大詞典》:拾物
拾到的别人遗失的东西。例如:拾物招领处。
分類:遗失东西
《国语辞典》:注失(注失)  拼音:zhù shī
凭单或有价證券等物遗失时,向原发机关声明取消。
《国语辞典》:挂失止付(挂失止付)  拼音:guà shī zhǐ fù
遗失金融机构的票据、金融卡等时,向原机关登记遗失,要求暂停支付的行为。
《国语辞典》:大海里捞针(大海里捞针)  拼音:dà hǎi lǐ lāo zhēn
(歇后语)难上难。在大海里捞取遗失的针。比喻事情难以达成或东西不易找寻。如:「老王已搬走十年,想要再联络上他,简直是大海里捞针──难上难。」
《国语辞典》:刈蓍遗簪(刈蓍遗簪)  拼音:yì shī yí zān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遇因遗失蓍草做的簪子而悲泣的妇人,问其所悲,妇人答以非为不值钱的蓍簪丢了而哭,是因簪为故旧之物才伤心。典出《韩诗外传》卷九。后比喻为物虽轻贱不足为惜,但故旧之情不可忘。清。谭嗣同〈仁学界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孔子犹叹其小,刈蓍而遗簪,田妇方且不惜,奈何私垄断天下之财,恝不一散以沾润于国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