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6,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百邪
苛慝
阴慝
祲氛
戒体
恶念
怀邪
恶欲
邪谄
遏恶
禁邪
憸邪
奸夫
破邪
涤秽
《漢語大詞典》:百邪
各种邪恶。吕氏春秋·孝行:“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
《國語辭典》:苛慝  拼音:kē tè
残暴凶恶。《左传。昭公十三年》:「苛慝不作,盗贼伏隐。」《文选。谢朓。张子房诗》:「力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殇。」
分類:暴虐邪恶
《漢語大詞典》:阴慝(陰慝)
(1).阴气为害。逸周书·时训:“小暑至。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阴慝。”
(2).指阴气。《后汉书·马融传》:“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林衡戒田,焚莱柞木。” 李贤 注:“左传曰:‘唯正月之朔,慝未作。’ 杜 注云:‘慝,阴气也。害作言阴气肃杀,害於百草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煖气始盛,蛊蠹并兴,以灰藏旃裘毛毳之物。” 宋 朱熹 《寄题宜春使君定叟张兄隐斋》诗之五:“阳嘉既涤荡,阴慝失封闭。”
(3).阴险邪恶。新唐书·韦皋韩弘等传赞:“ 皋 弘 虽阴慝,卒能以诚言自解,长没天年,宜哉!” 明 唐顺之 《晋斋说》:“君子之於学也,本之以深沉。有所不为,而发之以果决,有所必为,是以能伐其阴慝而长其阳德,其於进也几矣。” 清 方苞 《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其勃谿於舅姑,傲很於娣姒,残刻於僕婢者,皆阴慝之作也。”
(4).指邪佞之人。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伏望陛下奋发乾纲,消此阴慝,拿送法司,明正其罪。”
《漢語大詞典》:祲氛
邪恶之气。 汉 王逸 《九思·守志》:“彼日月兮闇昧,障覆天兮祲氛。”
《國語辭典》:戒体(戒體)  拼音:jiè tǐ
佛教用语。指受戒者接受戒法之后,产生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下》:「戒体者,所谓纳圣法于心胸。」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洁沾戒体,閒淡藏禅味。」
《漢語大詞典》:恶念(惡念)
邪恶的念头。《菩提心论》:“宿殃未殄,恶念旋起。”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躬行:“才一善念动,则取白豆投其中,恶念动,则取黑豆投其中。”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漢語大詞典》:怀邪(懷邪)
谓心存邪恶之念。后汉书·申屠刚传:“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者也。”
分類:邪恶
《漢語大詞典》:恶欲(惡欲)
邪恶的欲望。
分類:邪恶欲望
《漢語大詞典》:邪谄(邪諂)
亦作“ 邪讇 ”。 邪恶而谄谀。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是以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并进。”汉书·翟方进传:“﹝ 涓勋 ﹞詘节失度,邪讇无常,色厉内荏。” 颜师古 注:“讇,古諂字也。”后汉书·陈忠传:“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諂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徵役无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而 味道 ( 苏味道 )辈模稜邪諂,荣宠牝朝,器识何在。”
《漢語大詞典》:遏恶(遏惡)
(1).制裁、贬抑恶人或邪恶之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 公子牙 卒。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 季子 讳杀也。曷为为 季子 讳杀?季子之遏恶也。” 唐 梁肃 《〈独孤及集〉序》:“ 常州 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2).防止邪恶之事的发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漢語大詞典》:禁邪
禁治邪恶;克制歪风。管子·参患:“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五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 晋 陆机 《文赋》:“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分類:邪恶克制
《國語辭典》:憸邪  拼音:xiān xié
奸诈邪恶。《旧唐书。卷一三五。裴延龄传》:「岂宜更纵憸邪,复行剋暴?」《金瓶梅》第一七回:「本以憸邪奸俭之资,济以寡廉鲜耻之行,谗谄面谀。」
《國語辭典》:奸夫  拼音:jiān fū
与人通奸的男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叔叔声声只道,养著奸夫,奸夫你说是何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陈氏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也作「奸夫」。
《國語辭典》:奸夫(姦夫)  拼音:jiān fū
1.为害作奸的人。《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序》:「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
2.与人通奸的男子。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今日枭了奸夫淫妇之首,都是李山儿之功也。」《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诬他偷汉,硬把个佃户当做奸夫,捉到县里来请办。」也作「奸夫」。
《漢語大詞典》:破邪
破除邪恶。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之二:“爰记亨涂,风闻妙喻,虽纵幕府,常在道场。犹恨出俗情微,破邪功少。” 闽 徐夤 《辇下赠屯田何员外》诗:“封章频得帝咨嗟,报国唯将直破邪。”
分類:破除邪恶
《漢語大詞典》:涤秽(滌穢)
涤除污秽。多比喻清除谬误、邪恶。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涤秽紫宫,徵帝 太原 。” 唐 皇甫澈 《赋四相诗·中书令锺绍京》:“青宫閶闔启,涤秽氛沴灭。”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涤秽湔羶,復还三代之华,何其伟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所有自古之崇山、盘栈、絶漠、横沙,头痛、身热之区,风灾、鬼难之地,深箐、密林之域,毒蛇、猛兽之所盘据,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参见“ 涤瑕盪秽 ”。
《國語辭典》:涤瑕荡秽(滌瑕蕩穢)  拼音:dí xiá dàng huì
洗除污秽。比喻去除人的过失。《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也作「涤秽荡瑕」、「涤瑕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