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幽文
(1).隐微玄奥的文辞。《旧唐书·隐逸传·王远知》:“非夫得祕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
(2).墓碑铭文。 宋 曾巩 《知处州青田县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铭》:“卜壤之良,乃兆新堂,刻此幽文,美实长存。”
《漢語大詞典》:索秘(索祕)
探索隐微。 宋 范仲淹 《大清宫九咏》序:“观其立意,皆凿幽索祕,破坚发奇。”
分類:探索隐微
《漢語大詞典》:幽变(幽變)
隐微的变化。 晋 范宁 《〈春秋穀梁〉序》:“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
分類:隐微
《漢語大詞典》:徽显(徽顯)
美好显明。文选·左思〈魏都赋〉:“乾坤交泰而絪緼,嘉祥徽显而豫作。” 李周翰 注:“徽,美也。”一说,同“ 微显 ”。谓显示隐微。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卷六:“‘徽’与‘微’通。易·繫辞:‘微显而阐幽。’赋语当本此。”
《漢語大詞典》:几象(幾象)
隐微的迹象。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穷於几象;四书所捴,施命止於域中。”
分類:隐微迹象
《漢語大詞典》:纤隐(纖隱)
细小隐微。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创百龄於纤隐,积千里于空微。”旧唐书·韩滉传:“ 滉 公洁强直,明於吏道,判南曹凡五年,详究簿书,无遗纤隐。”
分類:细小隐微
《漢語大詞典》:内辞(内辭)
(1).谓为本国君侯讳饰之辞。《公羊传·桓公十八年》:“夫人外者何?内辞也。” 何休 注:“内为公讳辞。”《穀梁传·桓公十年》:“秋,公会 卫侯 于 桃丘 ,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 范宁 注:“倡会者 卫 , 鲁 至 桃丘 而 卫 不来,故书‘弗遇’以杀耻。”
(2).泛指隐微不显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 钟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
(3).对内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清 朱彬 训纂:“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
《漢語大詞典》:讨赜(討賾)
讨究隐微。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骚》,奥学穷讨賾。”
分類:讨究隐微
《漢語大詞典》:几音(幾音)
精深隐微之言。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妙识几音,王载有述。” 吕向 注:“言侍从之官,皆妙识几微之音。”
《漢語大詞典》:射隐(射隱)
(1).审察隐微难知的事情。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文信侯 李斯 ,天下所谓贤也。为国计,揣微射隐,所谓无过策也;战胜攻取,所谓无强敌也。”
(2).猜测隐语。韩非子·难三:“人有设 桓公 隐者,曰:一难,二难,三难,何也? 桓公 不能射,以告 管仲 。 管仲 对曰:一难也,近优而远士……或曰, 管仲 之射隐不得也,士之用不在远近。”
《國語辭典》:知微知彰  拼音:zhī wéi zhī zhāng
能洞悉事物萌发之初的徵兆,并能预知其后来发展的显著结果。《易经。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南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貔如虎。」也作「知章知微」、「知微知章」。
《國語辭典》:无幽不烛(無幽不燭)  拼音:wú yōu bù zhú
幽暗处皆被烛火照耀光明。比喻德泽广布,遍及四方。《周书。卷一九。达奚武传》:「但神道聪明,无幽不烛,感公至诚,甘泽斯应。」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陁罗尼幢颂〉:「大明广运,无幽不烛。」
《國語辭典》:探赜索隐(探賾索隱)  拼音:tàn zé suǒ yǐn
语出《易经。系辞》:「探赜索隐,钩深致深,以定天下之吉凶。」指探求深奥隐妙的事理。三国魏。嵇康 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由此而言,探赜索隐,何为为妄。」也作「探赜索微」、「探奥索隐」、「探幽穷赜」、「探幽索隐」。
《漢語大詞典》:谭言微中(譚言微中)
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被纠:“真所谓谭言微中,可以解纷矣。”
《國語辭典》:谈言微中(談言微中)  拼音:tán yán wéi zhòng
善于言辞的人,谈话隐含义旨,洞悉事理。《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儒林外史》第一○回:「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谈言微中,名士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