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响飕飕(响飕飕)  拼音:xiǎng sōu sōu
形容强风吹袭的声音。《宋元戏文辑佚。张文举》:「夜永无眠,愁闻漏筹,岸苇潇潇响飕飕。」也作「响飗飗」。
《國語辭典》:一阵风(一陣風)  拼音:yī zhèn fēng
1.比喻来去速度很快。《金瓶梅》第七回:「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装奁、箱笼,搬的搬,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
2.大陆地区比喻工作态势起步很猛,但不持久、不深入。
《漢語大詞典》:风纹
亦作“ 风文 ”。 因风吹而成的水波纹。 唐太宗 《小池赋》:“叠风纹兮连復连,折回流兮曲復曲。” 唐 李百药 《和许侍郎〈游昆明池〉》:“浪花开已合,风文直且连。” 唐 元万顷 《奉和春日池台》:“日影飞花殿,风文积草池。”
《漢語大詞典》:晞风(晞風)
(1).让风吹拂。 金 陈赓 《游龙祠》诗:“悠然晞风坐东廡,倏见绘画如飞騫。”
(2).比喻沐受教化。宋书·蔡廓传:“夫建风立法,弘治稽化……晞风者陶和而安怡,畏戾者闻宪而警虑。”
《漢語大詞典》:飙飙(飆飆)
亦作“飇飆”。
(1).风吹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上留田行》:“素雪纷纷鹤委,上留田。清风飆飆入袖,上留田。”
(2).显赫貌。形容声势盛大。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纷纷化迹,飇飇圣致。”
《漢語大詞典》:风铁
即铁马。悬挂在檐下的铁片,风吹时撞击有声。 宋 王安石 《和崔公度家风琴》之四:“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 元 袁桷 《送曾编修》诗:“砖花窥日轮,井藻旋风铁。”
《漢語大詞典》:嚗嚗
风吹树叶声。 南唐 宋齐丘 《陪游凤皇台献诗》:“晚风吹梧桐,树头鸣嚗嚗。”
分類:风吹树叶
《漢語大詞典》:语铃(語鈴)
挂在塔檐上的风铃,风吹后能丁当作响,故称。 傅尃 《金山旧耸江心今南接陆可徒往》诗:“寺里山依危磴出,风前塔尚语铃悬。”
《漢語大詞典》:巨橐
古代冶炼用的大型鼓风吹火装置。 三国 魏 曹丕 《建安诸序》:“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鍊之,至於百辟。其始成也,五色骇鑪,巨橐自鼓。” 唐 白行简 《金跃求为镆鎁赋》:“徒观其扇巨橐,鑠利金,声激射,势浮沉。”
《漢語大詞典》:风涟(風漣)
风吹起的水的波纹。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任渊 注:“宋玉《风赋》曰:有风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诗》曰:河水清且涟漪。注云:风行水上成文曰涟。” 清 厉鹗 《晓望》诗:“遥山著秋瘦,小沼得风涟。”
分類:风吹波纹
《漢語大詞典》:风戾(風戾)
风吹干。礼记·祭义:“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 郑玄 注:“风戾之者,及早凉脆採之,风戾之使露气燥,乃以食蚕。” 孔颖达 疏:“戾,乾也。凌早采桑必带露而湿,蚕性恶湿,故乾而食之。”
分類:风吹
《漢語大詞典》:松簧
谓风吹松林,松如簧作响。指松涛。 明 李东阳 《太皇太后挽歌词》之九:“幽泉沾竹泪,哀壑奏松簧。”
《漢語大詞典》:潇瑟(瀟瑟)
风吹草木所发出的使人感到凄凉的声音。 宋 陆游 《秋雨排闷》诗:“空濛迷远望,瀟瑟送寒声。” 金 张宇 《哭侄》诗:“白杨半夜风瀟瑟,尽是吾儿《薤露歌》。”
《国语辞典》:吟籁(吟籁)  拼音:yín lài
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声响。晋。无名氏〈武陵人歌〉:「鄣壑兮生音,吟籁兮相和。」
《漢語大詞典》:磔格
(1).象声词。风吹竹声。 元 黄公望 《管夫人竹窝图》诗:“翠蛟翔舞划烟雾,霜戟磔格敲天风。”
(2).象声词。鸟鸣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出林后,沿溪而去,水禽亦磔格乱鸣,似有所见。”
(3).象声词。难懂的语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偷头记:“两洋人先后行,方磔格语笑,后者忽无声,回视之,已失头而仆;前者大骇,僵立若槁木,俄顷又失其头。”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然 商 周 誓誥,语多磔格,帝典荡荡,乃反易知。” 章炳麟 《訄书·订文》《定复仇之是非》:“今北方之词气大同,而南方犹多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