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翟
首饰名。明会典·冠服一·郡王妃冠服:“金寳鈿花八箇,上用珠八颗,金翟一对。”
《漢語大詞典》:孟家蝉(孟家蟬)
(1). 宋 代衣饰名。 宋 朱彧 萍洲可谈:“﹝ 哲宗 ﹞时, 孟氏 皇后,京师衣饰画作双蝉,目为 孟 家蝉。” 宋 姜夔 《观灯口号》之三:“游人总戴 孟 家蝉,争托星毬万眼圆。”
(2). 宋 代著名妓女。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歌馆:“﹝平康诸坊﹞皆羣花所聚之地……前辈如 赛观音 、 孟家蝉 、 吴怜儿 等甚多,皆以色艺冠一时,家甚华侈。”
《漢語大詞典》:朵子
首饰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冠子者 秦始皇 之制也,令三妃九嬪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靸蹲凤头履以侍从。”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朵子,首饰也。古今注言冠子起于 始皇 ,今妃嬪戴芙蓉冠,插五色通草苏朵子,即华錜鈿釵之类也。”
《國語辭典》:蓬沓  拼音:péng tà
古代妇女头上戴的发饰,约一尺长的大银栉。《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宁采臣)见短墙外一小院落,有妇可四十馀,一媪衣𪑦绯,插蓬沓,鲐背龙钟,偶语月下。」
《漢語大詞典》:珠松
首饰名。步摇等的俗称。晋书·舆服志:“首饰则假髻,步摇,俗谓之珠松是也。”
《漢語大詞典》:衬甲(襯甲)
元 代仪卫服饰名。元史·舆服志一:“衬甲,制如云肩,青锦质,缘以白锦,衷以氊,里以白绢。”参阅 黄辉 《中国古代人物服式与画法》第二章第四节。
《漢語大詞典》:方釳
马饰名。铁制,在马头上。一说在车辕两边,防马之相突。文选·张衡〈东京赋〉:“方釳左纛,鉤膺玉瓖。” 薛综 注:“方釳,谓辕旁以五寸铁鏤锡,中央低,两头高,如山形,而贯中以翟尾,结著之辕两边,恐马相突也。”说文·金部:“釳,乘舆马头上防釳,插以翟尾铁翮,象角。” 段玉裁 注:“ 蔡邕 独断曰:‘方釳,铁也,广数寸,在马騣后,有三孔,插翟尾其中。’…… 蔡 云在马髦后, 薛 云在辕两边。马髦之后,正负辕处也,与 许 云在马头上者不同。”后汉书·舆服志上:“乘舆、金根、安车、立车……驾六马,象鑣鏤鍚,金鋄方釳,插翟尾。”
《漢語大詞典》:雁钗(雁釵)
首饰名。形如飞雁的发钗。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説着,把自己头上带的一隻螺丝点翠嵌宝衔珠的雁釵摘下来,给 张姑娘 插在鬢儿上。”
《國語辭典》:披帛  拼音:pī bó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长条状饰物。约创始于秦代,以轻软的缣帛裁制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为装饰物。《太平广记。卷三六三。李哲》:「又以妇人披帛,缠头数匝,方结之。」
《國語辭典》:披红(披紅)  拼音:pī hóng
用红绸等披在人的身上,以表示尊荣、光彩或喜庆的意思。如:「这件事你办得好,该给你披红以示奖励!」《三国演义》第五四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䌽,入南徐买办物件。」
《漢語大詞典》:玉簪棒儿(玉簪棒兒)
首饰名。即玉搔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太太 ﹞彆着一枝大如意头的扁方儿,一对三道线儿的玉簪棒儿。”参见“ 玉簪 ”。
《國語辭典》:玉簪  拼音:yù zān
1.首饰,玉制的发簪。南朝梁。刘孝威〈妾薄命〉诗:「玉簪久落鬓,罗衣长挂屏。」也称为「玉搔头」。
2.植物名。百合科紫萼属,多年生草本。具毒性,高约一公尺。叶大,呈绿色,卵形。六、七月开白或淡紫色花,含蕊如簪头,有香味。其叶可治蛇伤,花可治喉痛。
《漢語大詞典》:珠珑璁(珠瓏璁)
妇女首饰名。网状,缀以小珠。 宋 范成大 《揽辔录》:“惟妇人之服不甚改,而戴冠者絶少。多綰髻,贵人家即用珠瓏璁冒之,谓之方髻。”
《漢語大詞典》:筒环(筒環)
首饰名。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佩戴的一种耳环。 宋 朱辅 溪蛮丛笑·筒环:“ 犵狫 妻女,年十五六,敲去右边上一齿,以竹围五寸,长三寸,裹锡穿之两耳,名筒环。”
《漢語大詞典》:依挞(依撻)
弓饰名。仪礼·既夕礼:“弓矢之新沽功,有弭饰焉,亦张可也;有柲,设依挞焉。” 郑玄 注:“依,缠弦也;挞,弣侧矢道也,皆以韦为之。”
分類:饰名
《漢語大詞典》:褚幕
古代棺饰名,覆盖在棺材上面的布幕。礼记·檀弓上:“ 子张 之丧, 公明仪 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 郑玄 注:“以丹布幕为褚,葬覆棺。” 孔颖达 疏:“‘褚幕丹质’者,褚谓覆棺之物,若大夫以上其形似幄,士则无褚。今 公明仪 尊敬其师,故特为褚,不得为幄,但形似幕,故云褚幕以丹质之布而为之也。” 陆德明 释文:“褚,张吕反;幕,音莫。褚幕,覆棺者。”
《漢語大詞典》:衬袍(襯袍)
元 代仪卫服饰名。衬在裲裆甲里面的长衣。元史·舆服志一:“衬袍,制用緋锦,武士所以裼裲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