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骈体(駢體)
即骈文。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为诸生时,好以駢体为经义。”亦作“ 駢体文 ”。 清 方履篯 《书刘芙初编修骈体文集序》:“兹駢体文一卷,抒华千载,启韵百家。” 清 梅曾亮 《〈管异之文集〉书后》:“ 曾亮 少好为駢体文。 异之 曰:‘人有哀乐者,面也。今以玉冠之,虽美,失其面矣。此駢体之失也。’”参见“ 駢文 ”。
分類:骈体骈文
《國語辭典》:骈文(駢文)  拼音:pián wén
文体名。对散文而言,字句骈俪,注重声色藻绘,盛行于六朝及初唐,为当时文章正格。参见「骈体文」条。
《漢語大詞典》:骈词(駢詞)
犹骈文。 清 朱之瑜 《答五十川刚伯书》:“駢词之体,肉丰则痴,骨露则癯。” 清 朱彝尊 《沈上舍南还诗以送之》:“駢词妙 徐 庾 ,经义析 邹 夹 。”
分類:骈文
《國語辭典》:四六  拼音:sì liù
文体名。多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称为「四六」。始于六朝的骈文,盛行于唐宋。多颂扬酬应之作,而缺乏真情实感。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也称为「四六体」。
《國語辭典》:骈文(駢文)  拼音:pián wén
文体名。对散文而言,字句骈俪,注重声色藻绘,盛行于六朝及初唐,为当时文章正格。参见「骈体文」条。
《漢語大詞典》:散行
(1).犹散发。管子·国蓄:“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
(2).随意闲走。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抹脸儿术:“其人衣服言语,与人无异,或数十人同入城市,或数人散行郊野,时隐时现,去来莫测。”
(3).分散而行。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因 绍圣 元年七月十五日相语曰:‘我辈所学,游访未远,今当各散行,以十年为期,却以此月此日会於此地。’”
《國語辭典》:散文  拼音:sǎn wén
不用韵、不对偶,句法参差的文章。相对于韵文及骈文而言。
《漢語大詞典》:吴祭酒
(1).指 吴伟业 。诗人, 明 亡入 清 , 康熙 时为国子监祭酒。 清 徐釚 词苑丛谈·纪事四·吴祭酒题曲词:“ 吴祭酒 作《秣陵春》,一名《双影记》,尝寒夜命小鬟歌演。” 郁达夫 《自述》诗之十二:“忽遇 江 南 吴祭酒 ,梅花雪里学诗初。”
(2).指 吴锡麒 。 清 乾隆 进士,工诗词,并以骈文著名,官至国子监祭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吴祭酒尺牍:“ 钱塘 吴穀人 祭酒 锡麒 ,官京师时,耽情《骚》《雅》,不屑奔走权门,以致品望日高,而生计日薄。”
《國語辭典》:上梁文  拼音:shàng liáng wén
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来颂祝的骈文,末尾附诗,分东西南北上下,共计六章。始于六朝,后世多仿行。
《漢語大詞典》:四六文
骈文的一体。详“ 四六 ”。
分類:骈文一体
《國語辭典》:四六  拼音:sì liù
文体名。多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称为「四六」。始于六朝的骈文,盛行于唐宋。多颂扬酬应之作,而缺乏真情实感。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也称为「四六体」。
《漢語大詞典》:俪事(儷事)
属对之事。指写作骈文。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自兹以降,流宕忘返,大抵皆华多於实,理少於文,鼓其雄辞,夸其儷事。”
《國語辭典》:骈赋(駢賦)  拼音:pián fù
一种赋体。盛行于六朝,其特色是字句雕琢,行文骈俪。也称为「俳赋」、「排赋」。
分類:骈文方向
《漢語大詞典》:与陈伯之书
骈文篇名。南朝梁丘迟作。陈伯之是投降北魏的梁将,梁军北伐时,作者替梁军主帅写信招降陈伯之。信中陈说归降与否的利害关系,宣扬梁朝的宽宏,最后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国景物打动对方,尤为后人传诵。陈接信后,即率部复归梁朝。
《國語辭典》:四六体(四六體)  拼音:sì liù tǐ
一种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对偶的文体。参见「四六」条。
分類:骈文一体
《國語辭典》:四六  拼音:sì liù
文体名。多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称为「四六」。始于六朝的骈文,盛行于唐宋。多颂扬酬应之作,而缺乏真情实感。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也称为「四六体」。
《國語辭典》:滕王阁序(滕王閣序)  拼音:téng wáng gé xù
文章名。为唐王勃参加洪州都督阎公于滕王阁上盛宴时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千古名句。
《国语辞典》:八家四六文钞(八家四六文钞)  拼音:bā jiā sì liù wén chāo
书名。清吴鼒编,九卷。辑录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孔广森、吴锡麒、曾燠、孙星衍及洪亮吉八人的骈文。
《漢語大詞典》:骊体(驪體)
骈体。骈文。驪,通“ 丽 ”。清史稿·礼志五:“凡太庙册、宝皆用玉,色青白,册文用驪体,宝文如諡号。”
分類:骈体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