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
词牌列表
忆江南 钦谱
忆江南 宋王灼《碧鸡漫志》: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皆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   按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此词乃李德裕为谢秋娘作,故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又名《江南好》。又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皇甫松词有“閒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又名《梦江口》。李煜词名《望江梅》。此皆唐词单调。至宋词始为双调。王安中词有“安阳好,曲水似山阴”句,名《安阳好》。张滋词有“飞梦去,閒到玉京游”句,名《梦仙游》。蔡真人词有“铿铁板,閒引步虚声”句,名《步虚声》。宋自逊词名《壶山好》。丘长春词名《望蓬莱》。《太平乐府》名《归塞北》,注“大石调”。

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温庭筠词:“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正与此同,平仄参之。

格二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欧阳修

  江南蝶 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曾傅粉 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微雨过 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苑 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此即单调词加一叠,其可平可仄与单调词同。 按《啸馀谱》录李煜作,本单调词两首,故前后段各韵。且双调始自宋人,从无用两韵者,即《海山记》讹托隋词八阕,亦前后一韵,不可不辨。

格三 双调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两平韵 冯延巳

  去岁迎春楼上月  正是西窗 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  粉销妆薄见天真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非风月长依旧   破镜尘筝 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飏花阴   空馀枕泪独伤心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阳春集》冯词二首前后段俱两平两仄四换韵,实与唐宋《忆江南》本调不同,因调名同,故为类列。
龙谱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忆江南 定格 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笑亦含颦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格二 双调 苏轼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寒食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搜韵君按:此双调词格,为搜韵依据原书例词及单调格式扩展。
历代作品
共3392,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续上)
徐𤊹 一首
齐景云 一首
俞彦 十二首
魏浣初 1580 - 1638 一首
沈宜修 1590 - 1635 十九首
城上角,吹动薜萝烟。
别意难忘灯下约,归期空向梦中传。
消息杳如年。

孤馆客,今夕不成眠。
万井寒砧敲夜月,数声黄叶坠秋天。
人在碧云边。
思昔日,披发亸香肩。
帘外落花浓似雾,枕边飞絮软于绵。
斜日照雕栏。
丙寅、丁卯间,俞子不仕客曰:「子忘长安耶?」俞子曰:「曷敢忘?正尔忆之甚。」口占十忆似客,客笑去词即《望江南》,唐人曾改为《忆江南》,今借为忆长安云。
长安忆,最忆是灰尘。
地有寸肤皆着粪,天无三日不焚轮(大风名)
并作十分春。
长安忆,其次忆苍蝇。
十万八千随处是,囋头嘬耳又呼朋。
佛见也须憎。
长安忆,其三忆臭虫。
天地不仁乃生尔,何缘独聚此城中。
夜夜苦相逢。
长安忆,其四忆金鞍。
头上进贤腰下组,可怜一跌万人看。
读书人做官。
长安忆,其五忆生涯。
眼见桂珠赊不得,耳闻书帕到谁家。
债里度年华。
长安忆,其六忆居停。
俗气官腔都一律,曲房便馆几曾经。
更有鬼精灵。
长安忆,其七忆卑田(宋人呼乞丐。)
冬到浑身无寸缕,春来随地倒街眠。
堪恨不堪怜。
艮安忆,其八忆长班。
慨京省官为纳户,四衙门倚作冰山。
口口唤南蛮。
长安忆,其九忆权门。
罗刹变成千手眼,金银别砌一乾坤。
炙手更惊魂。
长安忆,其十忆风波。
恶口毒肠三面鬼,盈街塞路九头魔。
行不得哥哥。
流盼处,相对两峰尖。
扇底不防明月上,轻衫微动晚风纤。
聊复为郎淹。
寻去路,小径竹林边。
却似武陵踪自杳,还如雒浦梦相牵。
空来拾翠钿。
望江南 明末清初 · 魏浣初
江南忆,佳味忆江鲜。
刀鲚霜鳞娄水断,河豚雪乳福山船,齐到试灯前。
余自初笄时,姑大人住天竺。礼大士过西湖堤上,时值暮秋,疏柳环烟,岚光凄碧,回波清浅,掩映空山。恨不能周览湖光山色,怅然归。徒然神往,至戊辰岁,已二十年亦。复随姑大人再礼大士过此时,落红将尽,馀绮翻风,细草茸青,鸟啼碧野。聊欲登览,又已斜日衔山,瞑烟笼树。大人急问归途,已月出矣。时正暮春十日,遥忆湖光泛影,山色浮岚,此际不知是何景也。聊作望江南十二阕,以纪其略。惜余之游非游,愧余之词非词尔。
湖上柳,罗带舞风轻。
烟袅千条眠晓日,丝垂万缕拂春城。
飞絮落繁英。

寒食后,绿镜远山横。
自少霸陵桥上折,长如芳苑殿前盈。
浑欲不胜情。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
南北峰高青日日,东西塔锁碧环环。
淡扫作云环。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
石蹬半连烟缭绕,蔓萝深护涧潺湲。
遥望四天间。
湖上女,高髻簇金钿。
脂粉邀人随意傅,绮罗趁体及时穿。
绰约晚风前。

劳望眼,何处最婵娟。
可是行云归楚岫,疑来解佩出湘川。
空惹恼人怜。
湖上酒,■■泛琼卮。
一石休辞倾竹叶,十千堪买醉兰枝。
玉碗绿浮蚁。

春景媚,帘影曳芳时。
色映水晶甘露滴,光分琥珀落霞飞。
人在习家池。
湖上水,流绕断桥横。
渺渺泛连遥岫碧,溶溶浮向落花明。
鱼浪簇青萍。

环曲岸,漪练浸云平。
棹引纤罗香拂拂,镜窥娇粉艳盈盈。
歌管作波声。
湖上风,缥缈楚江东。
入面凉生■粉白,飘衣态捲舞衫红。
花落水流中。

光转蕙,泛漾正无穷。
十里杏香吹不尽,四围麦陇拂来重。
清气猎芳丛。
湖上云,流影日氤氲。
天上千重成蜃市,人间五彩作回文。
徐起合还分。

浮远盖,玉叶散晴曛。
仙女瑶台衣作想,楚王巫峡梦曾闻。
郁郁更纷纷。
湖上月,白露暖空游。
瑶彩圆澄苍落皎,素光遥接绛槎流。
蟾影最宜秋。

三五夜,洁映雪华浮。
初见蛾眉临玉镜,还看团扇下琼楼。
千里谢庄愁。
湖上雪,银砾散奁华。
黄竹歌残山夜月,琼林玉坠镜台花。
沙雁泣悲笳。

梅竹畔,粉蕊落轻纱。
柳叶不分张黛巧,絮团还绕谢帘斜。
白屋万人家。
湖上雨,丝缕望朦胧。
几度花催春梦晓,数声鸟唤画船濛。
芳径洒流风。

瑶草碧,望里失山峰。
袅袅飘来沾袂湿,霏霏散去沐枝浓。
回首暮云重。
湖上草,金谷斗芳菲。
细软昔承游辇驻,芊眠新衬勒骢肥。
香露滴依依。

游子远,平蔼弄斜晖。
自有青袍比秀色,从教宝靥见罗衣。
百卉正萋迟。
寒夜月,景墅最凄然。
风雪可堪疏影照,婵娟偏惹冷香怜。
罗袖掩金钿。

清漏永,玉露湿馀烟。
一片薄疑霜满地,千河迷漫冻无边。
灯火酒多缘。
堤上柳,寂寂对霜葭。
断尽愁丝难挂月,送残客酒未还家。
羌笛怨天涯。

明月夜,风露冷垂霞。
西子眉消欹点麝,楚宫腰怯怨栖鸦。
青向渭城赊。
天际雁,嘹唳唤人愁。
几阵字排秦塞晚,一声笛落楚江秋。
枫叶在吴州。

湘浦别,寄恨托银钩。
思妇高楼曾入梦,征夫沙碛漫回头。
明月影悠悠。
冬暮雨,幽响滴空阶。
细细犹疑随叶下,丝丝时趁泻珠来。
清泪湿乾苔。

芭蕉畔,零落旧萧斋。
香断漏残添寂寞,窗寒影弄助离怀。
门掩独徘徊。
风陡峭,透户更穿屏。
碎片时敲檐畔铁,凄声常作竹间筝。
摇影乱花棚。

闲伫立,小院佩飘珩。
叶尽梧桐空有意,丝残杨柳最无情。
吹雁落江汀。
花落尽,栏外晓烟空。
拾翠芳洲人寂寂,题红深院月胧胧。
娇鸟静帘栊。

沉香倚,倾国想芳容。
百卉庭前凋玉露,一枝陇上报春风。
折向胆瓶中。
帘外雪,飞舞下梁园。
梦入梨花妆镜粉,吹寒梅蕊夜香魂。
姑射佩环纷。

遥望处,明月碎荒村。
拂草还教蒿径寂,点池不妒荇波分。
潇洒玉氛氲。
河畔草,一望尽凄迷。
金勒不嘶新寂寞,青袍难觅旧葳蕤。
野烧又风吹。

胡蝶去,何处问归期。
一架秋千寒月老,满庭鶗鴃故园非。
空自怨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