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253-006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后汉书卷七十六
宋 宣 城 太 守范 煜撰
唐 章 怀 太 子 贤注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郭躬传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
太
卷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253-0068d.png

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
所决者退无怨情郡内比之东海于公年九十五卒
躬少传父业
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
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
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
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
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
卷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253-0069a.png

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
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
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
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
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
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
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
误章传命之缪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章与囚
卷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253-0069b.png

同县疑其故也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不逆诈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
意帝曰善迁躬廷尉正坐法免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
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
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
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
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
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
卷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253-0069c.png

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
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
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
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
之即下诏赦焉躬奏谳法科多所生全永元六年卒官
中子晊亦明法律至南阳太守政有名迹弟子镇
镇字桓钟少脩家业辟太尉府再迁延光中为尚书及
中黄门孙程诛中常侍江京等而立济阴王镇率羽林
卷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253-0069d.png

士击杀卫尉阎景以成大功事在宦者传再迁尚书令
太傅三公奏镇冒犯白刃手剑贼臣奸党殄灭宗庙以
宁功比刘章宜显爵土以励
忠贞乃封镇为定颍侯食邑二千户拜河南尹转廷尉
免永建四年卒于家诏赐冢茔地长子贺当嗣爵让与
小弟时而逃去积数年诏大鸿胪下州郡追之贺不得
已乃出受封累迁复至廷尉及贺卒顺帝追思镇功下
诏赐镇谥曰昭武侯贺曰成侯贺弟祯亦以能法律至
卷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253-0070a.png

廷尉镇弟子僖少明习家业兼好儒学有名誉延
熹中亦为廷尉建宁二年代刘宠为太尉禧子鸿至司
隶校尉封城安乡侯郭氏自弘后数世皆传法律子孙
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二千石侍中郎
将者二十馀人侍御史正监平者甚众顺帝时廷尉河
南吴雄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雄
少时家贫丧母营人所不封土者择葬其中丧事趣办
不问时日医巫皆言当族灭而雄不顾
卷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253-0070b.png

及子訢孙恭三世廷尉为法名家初肃宗时
司隶校尉下邳赵兴亦不恤讳忌每入官舍辄更
缮脩馆宇移穿改筑故犯妖禁而家人爵禄益用丰炽
官至颍川太守子峻太傅以才器称孙安世鲁相三叶
皆为司隶时称其盛桓帝时汝南有陈伯敬者行必矩
步坐必端膝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
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
年老寝滞不过举孝
卷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253-0070c.png

廉后坐女婿亡吏太守邵夔怒而杀之时人罔忌禁者
多谈为證焉
论曰曾子云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
勿喜夫不喜
于得情则恕心用恕心用则可寄枉直矣夫贤人君子
断狱其必主于此乎郭躬起自佐史小大之狱必察焉
原其平刑审断庶于勿喜者乎若乃
推己以议物舍状以贪情
卷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253-0070d.png

法家之能庆延于世盖由此也
陈宠传
陈宠字昭公沛国洨人也曾祖
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平帝时王莽辅政多改汉
制咸心非之及莽因吕宽事诛不附已者何武鲍宣等
卷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253-0071a.png

咸乃叹曰易称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吾可以
逝矣即乞骸骨去职及莽篡位召咸
以为掌寇大夫谢病不肯应时三子参丰钦皆在位乃
悉令解官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
腊
人问其故咸曰我先
人岂知王氏腊乎其后莽复徵咸遂称病笃于是乃收
敛其家律令书文皆壁藏之咸性仁恕常戒子孙曰为
卷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253-0071b.png

人议法当依于轻虽有百金之利慎无与人重比建武
初钦子躬为廷尉左监早卒躬生宠明习家业少为州
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
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昱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
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久者数十
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
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昱奏
卷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253-0071c.png

上之其后公府奉以为法三迁肃宗初为尚书是时承
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宠以帝新
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曰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
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不滥故唐尧著
典眚灾肆赦周公作
戒勿误庶狱伯夷之
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由此言之圣贤之政以刑罚为首往者断狱严明
卷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253-0071d.png

所以威惩奸慝奸慝既平必宜济之以宽陛下即
位率由此义数诏群僚弘崇晏晏
而有司执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犹尚深刻断狱者
急于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
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夫为政犹
张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绝故子贡非臧孙之猛法而美
郑乔之仁政
卷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253-0072a.png

诗云不刚不柔布政优优方今圣德充
塞假于上下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
法轻薄箠楚以济群生全广至德以奉天心帝敬纳宠
言每事务于宽厚其后遂诏有司绝钻钻诸惨酷之科
解妖
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五十馀事定著于令
卷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253-0072b.png

是后人俗和平屡有嘉瑞汉旧事断狱报重常
尽三冬之月是时帝始改用冬初十月而已
元和二年旱长水校尉贾宗等上言以为断狱不尽三
冬故阴气微弱阳气发泄招致灾旱事在于此帝以其
言下公卿议宠奏曰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
有兰射干芸荔之应
时令曰诸生荡安形
体天
卷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253-0072c.png

以为正周以为春十二
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殷以为春
十三月阳气
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以为正夏以为
春
三微成著以通三
统
卷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253-0072d.png

周以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若以此
时行刑则殷周岁首皆当流血不合人心不稽天意月
令曰孟冬之月趣狱刑无留罪
明大刑毕在立冬也又孟冬之月身欲宁
事欲静
若以降威怒不可谓宁若以行大刑不可谓静议者咸
卷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253-0073a.png

曰旱之所由咎在改律臣以为殷周断狱不以三微而
化致康平无有灾害自元和以前皆用三冬而水旱之
异往往为患由此言之灾害自为它应不以改律秦为
虐政四时行刑圣汉初兴改从简易萧何草律季秋论
囚俱避立春之月而不计天地之正二王
之春实颇有违陛下探幽析微
允执其中革百载之失建永年
之功上有迎承之敬下有奉微之惠
卷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253-0073b.png

稽春秋之文当月令之意
圣功美业不
宜中疑书奏帝纳之遂不复改宠性周密常称人臣之
义苦不畏慎自在枢机谢遣门人拒绝知友惟在公家
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窦宪
荐真定令张林为尚书帝以问宠宠对
林虽有才能而素行贪浊宪以此深恨宠林卒被用而
以臧污抵罪及帝崩宪等秉权常衔宠乃白太后令典
卷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253-0073c.png

丧事欲因过中之黄门侍郎鲍德素敬宠说宪弟夏阳
侯瑰曰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
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诚伤辅政
容贷之德瑰亦好士深然之故得出为太山太守后转
广汉太守西州豪右并兼吏多奸贪诉讼日百数宠到
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腹心讼者日减郡
中清肃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常有
哭声闻于府中积数十年宠闻而疑其故使吏案行还
卷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253-0073d.png

言世衰乱时此下多死亡者而骸骨不得葬傥在于是
宠怆然矜叹即敕县尽收敛葬之自是哭声遂绝及窦
宪为大将军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
奉献遗者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郴东平
相应顺守正不阿后和帝闻之擢宠为大
司农郴太仆顺左冯翊永元六年宠代郭躬为廷尉性
仁矜及为理官数议疑狱常亲自为奏每附经典务从
宽恕帝辄从之济活者甚众其深文刻敝于此少衰宠
卷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253-0074a.png

又钩校律令条法溢于甫刑者除之
曰臣闻礼经三百威
仪三千故甫
刑大辟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
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今律令死刑六
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赎罪以下二千
六百八十一溢于甫刑者千九百八十九其四百一十
大辟千五百耐罪七十九赎罪春秋保乾图曰王者三
卷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253-0074b.png

百年一蠲法汉兴以来三百二年宪令稍增科条无限
又律有三家其说各异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应经
合义者可使大辟二百而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并为三
千悉删除其馀令与礼相应以易万人视听以致刑措
之美传之无穷未及施行会坐诏狱吏与囚交通抵罪
诏特免刑拜为尚书迁大鸿胪宠历二郡三卿所在有
迹见称当时十六年代徐防为司空宠虽传法律而兼
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在位三年薨以太常南
卷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253-0074c.png

阳尹勤代为司空勤字叔梁笃性好学屏居人外荆棘
生门时人重其节后以定策立安帝封福亭侯五百户
永初元年以雨水伤稼策免就国病卒无子国除宠子
忠
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
以才能有声称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
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忠自以
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
卷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253-0074d.png

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
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
以省请谳之敝又上除蚕室刑
解臧吏三世
禁锢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
听赦所代者事皆施行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朝事忠
以为临政之初宜徵聘贤才以宣助风化数上荐隐逸
及直道之士冯良周燮杜根成翊世之徒于是公车礼
卷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253-0075a.png

聘良燮等后连有灾异诏举有道公卿百僚各上封事
忠以诏书既开谏争虑言事者必多激切或致不能容
乃上疏豫通帝意曰臣闻仁君广山薮之大纳切直之
谋忠臣尽謇谔之节不
畏逆耳之害
是以高祖舍周昌桀
纣之譬
孝文嘉爰盎人豕之讥
卷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253-0075b.png

武帝纳东方朔宣室之正
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
昔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
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
大者公曰善于是下令曰吾欲进善有谒而不通罪至
卷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253-0075c.png

死今明诏崇高宗之德
推宋景之诚
引咎克躬咨访群吏言事者见杜
根成翊世等新蒙表录显列二台
必承风飨应争为切直若嘉谋异策宜辄纳用如其管
穴妄有讥刺虽苦口逆
耳不得事实且优游宽容以示圣朝无讳之美若有道
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特迁一等以广直言之路书
卷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253-0075d.png

御有诏拜有道高第士沛国施延为侍中延后位至太
尉
常侍
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帝又爱信阿母王圣
封为野王君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
论以讽文多故不载自帝即位以后频遭元
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
卷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253-0076a.png

莫肯纠发忠独以为忧上疏曰臣闻轻者
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书
曰小不可不杀诗云无纵诡随以谨
无良盖所以崇本绝
末钩深之虑也臣窃见元年以来盗贼连发攻亭劫掠
多所伤杀夫穿窬不禁则致彊盗
彊盗不断则为攻盗攻盗成群必生大奸故亡逃之
卷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253-0076b.png

科宪令所急至于通行饮食罪致大辟
而顷者以来莫以为忧州郡督录怠慢长
吏防禦不肃皆欲采获虚名讳以盗贼为负虽有发觉
不务清澄至有逞威滥怒无辜僵仆或有局蹐比伍转
相赋敛或随吏追赴周章道路
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
出私财以偿所亡其大章著不可掩者乃肯发露陵迟
之渐遂且成俗寇攘诛咎皆由于此
卷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253-0076c.png

前年勃海张伯路可为至戒
覆车之轨其迹不远盖失之末流求之本源宜糺增旧
科以防来事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
部吏皆正法尉贬秩一等
令长三月奉赎罪二发尉免官令长贬秩一等三发以
上令长免官便可撰立科条处为诏文切敕刺史严加
糺罚冀以猛济宽惊惧奸慝顷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协
寒气错时水涌为变天
卷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253-0076d.png

之降异必有其故所举有道之士可策问国典所务王
事过差令处煖气不效之意庶有谠言以承天诫元初
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阕还职忠因此上言孝
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
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至建光中
尚书令祝讽尚书孟布等奏以为孝
文皇帝定约礼之制
光武皇帝绝告宁之典
卷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253-0077a.png

贻则万世诚不可改宜复建武故事忠上疏曰
臣闻之孝经始于爱亲终于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
尊卑贵贱其义一也夫父母于子同气异息一体而分
三年乃免于怀抱先圣缘人情而著其节制服二十五
月是以春秋臣有大丧君三年不呼其门闵子虽要绖
服事以赴公难退而致位以究私恩故称君使之非也
臣行之礼也
卷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253-0077b.png

周室陵迟
礼制不序蓼莪之人作诗自伤曰瓶之罄矣惟罍之耻
言已不得终竟子道者亦上之耻也
高祖受命萧何创制大臣有宁告之科合于致忧之义
建武之初新承大乱凡诸
国政多趣简易大臣既不得告宁而群司营禄念私鲜
卷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253-0077c.png

循三年之丧以报顾复之恩者礼义之方实为彫损大
汉之兴虽承衰敝而先王之制稍以施行故籍田之耕
起于孝文孝廉之贡发于孝武
郊祀之礼定于元成
三雍之序备于显宗大
臣终丧成乎陛下圣功美业靡以尚兹
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
下可运于掌
卷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253-0077d.png

臣愿陛下登高北望以甘陵之思揆度臣子之心则
海内咸得其所宦竖不便之竟寝
忠奏而从讽布议遂著于令忠以久次转为仆射时帝
数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甘陵而
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
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曰臣闻位非其人则庶事
不叙庶事不叙则政有得失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
变为应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
卷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253-0078a.png

负故天心未得
隔并屡臻青冀之域淫
雨漏河徐岱之滨海水盆溢兖豫蝗蝝滋生
荆扬稻收俭薄并凉二州羌戎叛戾加以百姓不足府
帑虚匮自西徂东杼柚将空
臣闻洪范五事一曰猊猊以恭恭作肃猊伤则狂而致
常雨春秋大水皆为君上威仪不穆临莅不严
臣下轻慢贵倖擅权阴气盛彊阳不能禁故为淫雨陛
卷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253-0078b.png

下以不得亲奉孝德皇园庙比遣中使
致敬甘陵朱轩軿马相望道路可谓孝至矣
然臣窃闻使者所过威权翕赫震动郡县王侯二千
石至为伯荣独拜车下仪体上僣侔于人主长吏惶怖
谴责或邪謟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徵役
无度老弱相随动有万计赂遗仆从人数百匹
顿踣呼嗟莫不叩心河间托叔父之属清河
有陵庙之尊及剖符大臣皆猥为伯
卷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253-0078c.png

荣屈节车下陛下不问必以陛下欲其然也伯荣之威
重于陛下陛下之柄在于臣妾水灾之发必起于此昔
韩嫣托副车之乘受驰视之使江都误为一拜而嫣受
欧刀之诛
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正乾刚之位
职事巨细皆任贤能不宜复令女使干错万机重察
左右得无石显泄漏之奸
卷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253-0078d.png

尚书纳言得无赵
昌谮崇之诈
公卿大臣得无朱博阿傅之援
外属近戚得无王凤害商之
谋
若国政一由帝命王事每
卷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0253-0079a.png

决于己则下不得偪上臣不得干君常雨大水必当霁
止四方众异不能为害书奏不省时三府任轻机
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忠以为非
国旧体上疏谏曰臣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故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舆为下
御坐为起
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
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
卷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0253-0079b.png

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
三公陵迟以来其渐久矣臣忠心常独不安是故临事
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又不敢希意同僚以
谬平典而谤讟日闻罪足万死近以地震策免司空陈
褒今者灾异复欲切让三公昔考成皇帝以
妖星守心移咎丞相使贲丽纳说方进方进自引卒不
蒙上天之福
徒
卷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0253-0079c.png

乖宋景之诚故知是非之
分较然有归矣又尚书决事多违故典罪法无例诋欺
为先文惨言丑有乖章宪宜责求其意割而勿听上顺
国典下防威福置方员于规矩审轻重于衡石
诚国家之典万世之法也忠意常在褒崇大
臣待下以礼其九卿有疾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
建奏顷之迁尚书令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纠正中官
外戚宾客近倖惮之不欲忠在内明年出为江夏太守
卷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0253-0079d.png

复留拜尚书令会疾卒初太尉张禹司徒徐防欲与忠
父宠共奏追封和熹皇后父护羌校尉邓训宠以先世
无奏请故事争之连日不能夺乃从二府议及训追加
封谥禹防复约宠俱遣子奉礼于虎贲中郎将邓骘宠
不从骘心不平之故忠不得志于邓氏及骘等败众庶
多怨之而忠数上疏陷成其恶遂诋劾大司农朱宠顺
帝之为太子废也诸名臣来历祝讽等守阙固争时忠
为尚书令与诸尚书复共劾奏之及帝立司隶校尉虞
卷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0253-0080a.png

翊追奏忠等罪过当世以此讥焉
论曰陈公居理官则议狱缓死相幼主则正不僣宠
可谓
有宰相之器矣忠能承风亦庶乎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然其听狂易杀人开父子兄弟得相代死斯大谬矣是
则不善人多幸而善人常代其祸进退无所措也
赞曰陈郭主刑人赖其平宠矜枯胔躬断以情忠用详
密损益有程施于孙子且公
卷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0253-0080b.png

且卿
后汉书卷七十六
卷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0253-0080c.png

后汉书卷七十六考證
郭躬传及典理官○旧本无典字
陈宠传孟冬之月趣狱刑无留罪注今言孟冬未详其
故○何焯校本云下文云毕在立冬则孟冬者当作
季秋
先是洛县城南○县字监本误作阳从宋本改
陈宠子忠延后位至太尉注赁作半路亭父以养其母
○父字一本作卒按前书音义云亭有两卒
卷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0253-0080d.png

其一亭父掌开闭扫除其一求盗掌逐捕盗贼此下
文云持帚往则知为亭父无疑
后汉书卷七十六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