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十一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一
西安府古迹考二
职方典第五百十一卷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一
西安府古迹考二
《通志》州县
《志》合载咸阳县
毕陌 即毕郢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无山川,陂湖井深五十丈,周文武成康始葬于此,秦谓池阳,原汉帝后功臣陵墓居其半。
渭城 即古咸阳,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高赀十二万户实之,汉高元年之新城,武帝元鼎三年称渭城,隋开皇中移于西北三里,为秦杜邮亭址,唐武德六年始移便桥。
棘门 在旧咸阳东北十八里,汉将军徐厉次军于此。
陈涛斜 在县境,唐肃宗在彭原,房琯为先锋,战于陈涛斜,又李晟与李怀光会于咸阳,陈涛斜即此。
咸阳故城 城有三,秦城在今县东三十里,隋城在县东二十二里,其城周八里,唐城在渭北,杜邮馆西崇一丈五尺。
萧城 在县东北二十里,长陵之北,世传萧何筑城以守长陵故名。
长陵废县 在县东北三十里,高帝置,去长陵三里,莽曰长平晋省。
安陵废县 在县东三十五里,惠帝置,即周之程邑也。
平陵废县 在县东北一十三里,昭帝置属右扶风。
冀阙 孝公时卫鞅筑,冀阙于咸阳,始徙都之。渭北宫 秦始皇破诸侯,遂作宫室于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交处,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各自为区,不相雷同,后世有得其宫殿,遗瓦者,尚存楚国等字精美罕及。
大夏殿 在县境,秦始皇移十铜人列于殿前。兰池宫 在县东二十五里,秦始皇尝与武士微行夜出,逢盗于此,使武士击杀,又大索二十日,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筑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尺,名曰:兰池陂,
《雍录》云:汉之池阳,即秦兰池之阳,而秦之兰池,即并此池,建宫也,汉世亦有兰池宫,别在周氏陂,周勃以安刘功,赐此陂,陂在咸阳县东南三十里,周一十三里,宫在陂南,唐高祖时,秦王出邠州饯之,兰池则或为周氏陂南之宫也。
太公钓台 公东海上人
《说苑》云:吕望年七十馀,钓于渭渚三日,夜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刺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旧有庙碑,今虽久废,至于日衔西山,暮气蒸郁但见台,色如晓,变幻万状,景曰:鱼台晚钓在县西一十五里。
细柳营 周亚夫屯兵处,汉文帝自劳军,先驱至,不得入,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帝至又不得入,帝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帝乃按辔徐行至营。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群臣皆惊,帝曰:此真将军矣,古今以为美谈,景曰细柳清风。
上林疆境 按张衡上林赋:绕黄山而款牛首是其疆境,至渭水南岸而极也,
《西京赋》曰:抱杜含鄠欱丰吐镐,则上林之境,渭水以南皆是矣。细柳仓 在县东五里,汉有柳市
《郡国志》长安大侠万子夏居柳市,即周亚夫屯兵营。
杜邮亭 按
《史》:秦昭王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至杜邮,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自兹遗址血消烧草,复苏睹青葱以兴思望庙,貌而怅悒,景
曰:杜邮春草。
信宫 在咸阳渭水南,秦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宫于渭南,亦曰咸阳宫。
清渭楼 在渭水南。
望贤宫 县东数里,唐明皇自蜀还京,肃宗至望贤宫奉迎,德宗西幸,又自望贤宫出奉天城。凌云阁 在故咸阳,秦二世造,其高与南山齐兴平县。
槐里城 在县东南十里,即周犬丘之地。秦名废丘,项羽封章邯为秦王,都此。汉高帝三年,更名槐里。魏杨阜徙治小槐里,人因目此为大槐里。
樊哙城 在县南十五里,汉王袭雍王章邯,邯败走,废丘城,令将军樊哙围之于城西,筑台以望,今城南有武延台,疑即此。
章邯都 在废丘闻韩信修栈道,不设备,后信兵俄至,邯失计跌足于石上,以悔之,有迹存焉。茂陵城 在县东北二十四里,武帝于槐里茂乡,徙户六万一千,置茂陵县。
章邯台 在县东南十里,章邯为雍王,都废丘故有此台。
习仙台 在县东北十六里,崇二丈三尺,汉置。北芒岩 始平原数百里,其人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汉时谓北芒岩,汉富人袁广汉所居,筑园,激流构石为山,高十馀丈,连延数里。
原氏阡 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葬茂陵,人谓其道为京兆阡原涉。自以先人坟墓,俭约买地,开道大治冢舍,立表曰:南阳,阡人谓之原氏阡。落星石 在县治内,晋穆帝时有星陨县西南,污泽化为石,色黄白,形如瓮,高五尺。唐韩琮为兴平令移置县斋。
四马务 在县东南二十里,一曰飞龙务,次曰大马务,次曰小马务,次曰羊泽务,地凡三百七十一顷南渡渭水。
马嵬故城 在县西二十五里,马嵬人姓名于此,筑城以避难。未详何代人,姚苌时扶风王骈以数千人保马嵬故城。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归吐蕃,改金县,天宝中杨妃死于此驿旁,有白土人谓之贵妃粉。
黄山宫 在县东南三十里,即北芒之西坂,惠帝二年建武帝微行西至黄山。
龙渊宫 在茂陵东,汉元光三年起宫作铜飞龙,故以为名。
仙林宫 在县西一十八里,隋文帝所置。文学城 在县东十里,永安初移扶风于文学城,今谓故县城。
武学城 在县东十里,崇二丈五尺,与文学城相接,世传二城俱章邯所筑。
古塔 有三,一曰北塔,在宝宁寺后,一曰南塔,在县署西,一曰多宝塔,在县东南十五里,俱唐时建。
临潼县
项王营 在县东十五里,
《谢聚关中记》曰:在始皇陵北十馀里。
官池 在洗头池之北,古石甃砌,状如玉环,或云贵妃小字玉环,故似之,上有屋三楹,前后厅壁皆古今名人题咏。明弘治癸亥知县丁相重修,砌刻成屏,名萃玉屏作记识之。
九龙汤 在官池东,污泥久壅,明万历己未知县王予爵修治之覆以厅。
飞泉 在石瓮谷,其水瀑布而下如飞。
丹霞泉 与饮鹿槽近。
饮鹿槽 在朝元阁之南。
蟾井
《拾遗记》曰:骊山白鹿观有,井中有金色虾蟆,贺兰先生见之,曰:此肉芝也,烹而食之,白日飞升。
洗头池 在玉女池西。
毬场 在宜春亭之北。
少府监 在县西南。
石婆父圣硙 在骊山上二十五里。
蟒石 在骊山艾叶沟。
石屏风 在东绣岭西畔。
虎斑石 在东绣岭侧,其石苔痕如虎豹斑。石兰 在长生殿西。
砥柱石 在石瓮寺谷中,高踰丈,水暴下冲之。不动,故名。今覆以亭,名飞来阁。
迎春坪 在老君殿前。
升仙台 在白鹿观。
打鼓坪 在始皇陵东南。
粉梅坛 在华清宫南。
翠微宫 在骊山绝顶,唐高祖武德八年建,名
太和宫。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厌禁内烦热,命将作大匠阎立本再葺焉,笼山为苑内,有含风殿后废为翠微寺。
老母殿 在县境之骊山西北第二峰。按
《授经碑记》云:李荃,号达观子,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其本糜烂,荃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髽髻当顶,馀发半垂,敝衣扶杖,神状甚异。路旁有一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剋。荃惊问曰:此阴符经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于是坐石上与荃说阴符之义。母曰:日已晡,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荃取水,水既满,瓢重,力不能制而沉。及还失母所在,但留麦饭数升,荃食之,气血不衰,入名山访道,不知所终。后人建祠,其地益以巍阁。
曲邮亭 在县东七里,乃张良追汉高祖处。临渭亭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天狗院 在县西南。
御马院 在县西。
桑枣园 在县南。
东瓜园 椒园 芙蓉园
西启园 西瓜园 俱在县西南。
黄巢堡 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张翼寨 在县西南二里,元末兵乱,平章张翼筑寨以据守,闻明兵至,弃走里民。武宗厚率众归。
枌榆社 别本曰:高祖少时常祷枌榆社,后置新丰县,亦立焉,张宴曰:枌白榆社在新丰东北十五里。
烽火台 在骊山西第一峰,周幽王与诸侯约有寇至,举火为信,则举兵来援。幽王欲悦褒姒,无故举火,诸侯悉至,褒姒乃大笑。
幽王城 又名幽王垒,在县东南戏水岸上,城高八尺,周二百八十步。
戏下 按戏水在县东二十七里,以幽王与褒姒游戏于此,故名。
《史记》项羽军至戏,欲攻沛公。畦畤 在栎阳东北三十里,秦献公时,栎阳雨金,自以为得金,瑞作畦畤以祀白帝。
骊山故城 在县东二十四里,城高一丈五尺,周回四里,晋献公纳骊姬于此。
绣岭
《山海经》云:骊山其阳多宝玉,其阴多黄金,左右皆峻岭,云霞绣错,因有绣岭之名,又西绣岭,唐明皇时植林木花卉烂如锦绣。
旌儒乡 在县西南五里,师古云: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西岸有坑,故老相传,以为秦坑,儒处卫宏古文奇字序云:秦既改古文为篆隶,恐天下。不从,乃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谷中。温处皆熟诏,博士诸生说之,前后七百人,使往视。因伏机陷之,后人号其处,曰坑儒谷。唐天宝中改为旌儒乡。
阁道 始皇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马行桥下,今石柱犹存,山上立祠,曰露台。不斋戒往,则风雨迷道。
很石 在始皇陵北里许,始皇远采将致之骊山,至此不复动石。形似龟,高一丈八尺,周回十八步,皇甫湜有很石铭。
鸿门 在县东七里,汉高祖会项羽处。北有鸿陂,南有坂口,坂长二里馀,堑通原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内有曲邮亭,高祖征黥布,张良病彊,起至曲邮亭见上。
安幕坳 在县东二十里,高祖幸新丰时安营幕于此。
栎阳废城 在县北五十里,秦献公二年自雍徙都此。汉元年项羽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高祖定关中,初都之后,葬太上皇于栎阳北原。因置万年县,以奉陵邑。
新丰城 在县东十八里,新丰原。汉高以太上皇思东归,乃于此置县,徙丰人以实之。故曰新丰,并移枌榆四社街衢栋宇一如旧制。士女老幼各知其室,虽鸡犬混放,亦识其家。盖胡宽所营也。太公生平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𩰚鸡蹴鞠以为欢,故新丰多无赖少年。
露台 汉书文帝欲骊山起露台,召匠计之费百金,乃罢。按师古云:今骊山顶露台乡有旧址,极为高显,意已成,基而未竟役。
阴盘城 后汉灵帝末移安定郡之阴,盘县寄理于新丰,后魏太和移阴盘于县东二十里,司马村。
昌陵故县 汉成帝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交口故城 在县东北六十里。
煮盐泽 在县南十五里,泽多盐卤,苻秦于此煮盐,周回二十里。
三田村 在县北,田真兄弟紫荆复茂之处。温泉 在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西北麓。秦始皇于此砌石刱宇。汉武游幸,加修饰焉。
《三秦记》云:以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俗云秦始皇与神女游,忤其旨,神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洗除,后人因以为验,泉有三,其一所名皇堂石井,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大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列树松柏千馀株。
集灵台 在长生殿侧。
舞马台 在𩰚鸡殿北,天宝中尝令教舞马四百蹄,目之曰:某家娇其曲,谓倾杯乐,奋头鼓尾,无不应节,施三层木床,乘马于上,掉转如飞。李靖营 在县东三十里。
石瓮 在县之南山半腹,悬泉激石,有似瓮形,名石瓮寺。开元中以造华清宫馀材,修缮。上有层楼,北丘悬辘轳于栏楯,斜引修绠长二百馀尺,以汲瓮泉出于红楼,乔树之杪殊称险绝,楼上有元宗所题草书八分书。
僧一行塔 在铜人原,明皇幸温汤时,驻马塔前徘徊而去。
圣硙 石婆父圣硙也,在县东南骊山上二十五里。
赵氏乡学 在县北,栎阳元季工部尚书赵谅建,有太史欧阳圭斋记。
龙台宫 在丰水西北,又有天梁宫,皆汉时所建。
华清宫 在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诏阎立德营建。宫殿御汤,名汤泉宫。太宗临幸,咸亨三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益治汤井台,殿环列山谷,明皇每岁十月幸。岁尽乃归。又筑会昌城,即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其宫北,向正门曰:津阳门,东面曰:开阳门,西面曰:望京门,南面曰:昭阳门,津阳之东曰瑶光楼,其南曰飞霜殿。
御汤九龙殿 在飞霜殿之南,亦曰莲花汤。
《明皇杂录》帝幸华清宫,新广汤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鱼龙凫雁,仍以石梁石莲花同献,雕镌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悦,命陈于汤中,仍以石梁横亘堂上,而莲花才出水际。上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鱼龙凫雁欲飞动。上遽命撤去,独莲花至今犹存。又尝于宫中置长汤数十门屋,环回甃以文。石为银楼谷船及白香木船置于其中。至于楫棹皆饰以珠玉,于汤中垒沉香为山,以状瀛洲,方丈宫内除供奉两汤外,内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中有玉莲花棒,汤泉喷以成池,又缝缀锦绣为凫雁,致于水中,上时于其间,泛钑镂小舟以嬉游。
长生殿 温泉宫斋殿也。有事于朝元阁即斋沐此殿。山城内多驯鹿,有流涧号饮鹿泉及金沙洞玉蕊峰,皆唐明皇所命名。又有笋殿殿之侧,有魏温泉,堂碑其石莹澈见人形影,宫中号玻璃碑。
朝元阁 唐天宝七载改名降圣阁,阁南有老君殿玉石为像制作精绝。
观风楼 在宫外东北隅,属夹城,达于内临驰道周视山川,其南为𩰚鸡殿。玉女殿 今名星辰汤,南有玉女殿,北有虚阁阁,下有汤泉,二玉石瓮汤所出也。
七圣殿 殿在宫中,自神尧至唐睿宗昭成,肃明皇后皆衮衣立侍,绕殿石榴皆太真所植,南有功德院,其间瑶坛羽帐,皆在顺兴影堂果老药室,亦在禁内。
羯鼓楼 在朝元阁之东近南缭墙之外。荔枝园 在绣岭下。
梨园 在唐京兆光化门北,
《雍录》云:光化门乃禁苑南面西头第一门,在芳林景曜门之西也。中宗令学士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分朋拔河,开元二年置坊于蓬莱宫,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至天宝中,即东宫置宜春北苑,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此是按乐之地,而蓬莱宜春,皆不在梨园之内。安禄山献白玉箫管数百,事皆陈于梨园,文宗幸北军,因幸梨园。命太常卿王涯取开元雅乐,献诸梨园亭,则为梨园地耳。
重明阁 在四圣殿北,临高倚栏,北瞰县境如在诸掌。阁下有方池,中植莲花,池东凿井,每盛夏,泉极甘冷,邑人汲之,阁南有四圣殿,殿东有怪柏。
白鹿观 去县西南十五里,以唐高祖幸温泉,
旁观川原,见有白鹿,遂改今名。观内有老母殿,升仙台,蟾井,
《拾遗记》云:白鹿观,井中有金色二虾蟆,贺兰先生见之,曰:此肉芝也,烹而食之,白日升天。
逍遥公园 唐韦嗣立诏拜逍遥公,构别业于骊山凤凰原鹦鹉谷,有重崖洞壑,飞流瀑水,中宗临幸改为清虚原幽栖谷,嗣立尝燕集群公。张说为作东山记。
步昌亭 在故县西南五十里,汉成帝于步昌亭,起昌陵取土,东山与粟同价,靡费巨万,积年无成。
宜春亭 在开阳门外。
高陵县
左冯翊城 在县西南二里,汉左冯翊即此。毗沙镇 在城西南,或云汉文帝诞生于此。东渭桥 在县东南二十里,灞水合渭之地。汉高帝造以通栎阳道,奉天之乱,刘德信入援以东渭桥,有转输积粟,进屯此桥,李西平于此屯兵,德宗有碑在桥侧,旌表西平剋复之功。降驾原邸 在县西南,崇皇寺薄后,方妊被吕后妒出宫,至此柏下,诞生文帝,今称降驾原。鹿台城 在县南二十五里,县有果园,名鹿苑。唐析置鹿苑县,有鹿台祠,在鹿苑原上,百姓祈祷,水旱有验,号鹿台将军。元末李思齐筑城戍此。
御井 在接蜀门西十里,唐高祖旧宅中井也。梁开平中废。
昭慧院古塔 在迎翠门东南三里,唐大中年置比隆昌寺浮图尤为崇高。
龙跃宫 在县西十里。唐高祖旧宅本名通义宫。武德六年名龙跃宫,德宗改为修真观,内有神尧真容至朱,梁时其宫废。
如淳宅 汉平帝时赐淳宅于高陵,有碑颂节文。
莲池 在城东偏。元时知县王圭引昌连渠水,以纳池,今花木皆废,而址存。
鄠县
灵台 距丰宫二十五里,即文王灵囿之地,中有灵台,高二丈,周围一百二十步。秦晋战于韩原,获晋侯以归。舍诸灵台,按
《括地志》云:辟雍灵沼,无复故基,惟灵台介然,孤立今台之遗址,尚存。
辟廱 引丰水为之三辅。
《黄图》云:在长安西北四十里,然则引丰同,而居鄠,不可考矣。
钟宫城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始皇收天下兵,销为钟鐻处。
故鄠城 在县北一里,即扈国也。杜预云:有扈乡,至秦始改为扈。
鄠杜 汉宣帝微行尤爱鄠杜,故鄠杜并称杜。即下杜,至今鄠人自称,亦曰鄠杜。
马祖坛 在龙台泽中,每岁太常太仆四时祭焉。
渼陂 在县西五里,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直五味陂,鱼甚美,周一十四里,唐宝历二年,敕渼陂令尚食。使收管,不得杂人采捕,其水任百姓溉灌,勿令废。碾硙之用,文宗初诏并还府元季为兵所坏,水去陂涸。今惟水硙存焉。净土树 在县南八里,俗传鸠摩罗什来西域憩此,覆履土中生树,高四尺,许叶鲜明异常,二月开如杨花,八月结实似小栗,壳中皆黄土。柳塘 县南山下,元杨奂隐居教授其徒,植柳千株,内有清风阁读书堂。
瓜牛台 即渼陂西南台一,径通幽,四水回环,柳阴稻畦映带南山之下。
钓台 在县南十里,涝水中流,起一洲,高二寻有奇,登高眺远,千峰秀色,逐波俱来,渼陂而外胜无踰此。
丹阳井 在县东三十里,俗传元马丹阳,取此水炼药故名。
丰宫 在县东五里,小丰村周文王作邑于丰至康王有丰宫之朝。
萯阳宫 在县西南二十三里,秦文王所造,汉宣帝甘露二年幸焉。
太平宫 隋建在县东南三十里草堂寺东,唐高祖避暑之处,南有太平谷,宋程伯淳游此有记。
甘泉宫 隋宫在鄠县西南二十里,对甘谷。古以甘泉名宫者,三秦甘泉在渭南,汉甘泉在云阳县磨石岭,隋甘泉在鄠县,惟秦之甘泉,史尝明言在渭之南,而不言在渭南何地。始皇本纪又载始皇通骊山,作甘泉,前殿则此宫,不在渭
北,而与隋之甘泉同名,两地若秦之林光宫,则汉甘泉耳。
宜春观
《雍录》云:在鄠县涝渼二水之旁,汉武帝所建也。
《水经》云:涝水径渼宜春观,自与下杜之宜春宫,苑其别甚明。名虽有,三只是两地。龙台观 在丰水西北,三辅故事云,去丰水县五里,今有龙台坊,正当其处旧有龙台驿。空翠堂 在渼陂北岸,宋知县张伋撰记,久而堂废,明嘉靖间御史方新过使鄠令王璋重造,前有紫阁,后有菱池,气象清幽,松竹丛中水磨之声不绝。
巢阁 在县西七里,唐白乐天读书处。村名割耳庄,有白沙诸泉,长安逸士张光裕汇泉为湖,种竹十亩,倚树为楼,高七丈,故曰巢阁。冯恭定讲学其上富平,刘解元士龙有记纪其胜。甘亭 在县西南五里长水乡,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以其在甘水东,故名即鄠甘泉。
灵囿 按
《一统志》:在县东三十里,中有沼曰灵沼,诗所谓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是也。
夏有扈氏 扈本有扈氏之国,尚书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孔安国曰:甘有扈郊。春秋左氏传夏有扈丰。杜预曰:始平,鄠县,有扈乡,
《帝王世纪》曰:扈至,秦改为鄠东,
《汉志》鄠县属左扶风,有扈父亭。
商崇国 崇伯子之后也,曰侯虎者,实谮文王干纣。
般若台 在姚秦时逍遥园内,又有须弥山。程邑 大雅常武之诗曰:命程伯休父,濮氏曰:程畿内邑在丰。
锦绣沟 即渼陂之上流也,从瓜牛台北,逶迤而下,至渼陂,可二里许。夹岸桃柳,值初春时,婆娑蓊

,花光与水色相映,望之若锦绣。然故名元季凿陂,水涸,沿沟一带,悉成稻田,而与渼陂之盛观同归于乌,有矣。
双槐 在县治大门内,东宋嘉祐间程明道先生为主簿时,手植至今已数百年。而老干扶疏,状若虬龙,诚奇观也。邑令王九皋立坊题诗记之。
屠地 韩奕之诗曰: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按
《诗经》:大全屠在鄠县。
大社 在故丰。
秦渡 即古丰地,丰水之西岸也。丰旧城在焉。水之北即灵台,今属长安与鄠界。唐高骈寄李遂良诗。云:吟社客归秦渡晚,则其来远矣。楚金禅师碑 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吴通微书碑,唐贞元二十一年立,今在府碑林。
唐太宗与三藏元奘师对谈图 吴思温画在重云寺东壁,今毁。
东溪草堂 在圭峰寺,本姚兴逍遥园,鸠摩罗什译经处,后为禅院,罗什死焚之,其舌不坏,塔影甚古。
郑谷别业 谷盛,唐诗人,其渼陂诗云:山前别业依然,在雨里梨花寂寞。开盖别业应在渼陂。韦庄旧居 庄盛,唐诗人,有过渼陂诗云:渼陂可是当时事,紫阁空馀旧日烟。又有鄠杜旧居诗云:再到山阳事事非,谷云溪鸟尚依依。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旧居当亦在渼陂。
清风阁 按
《一统志》:在鄠县南柳塘旁,有紫阳泉,元时有杨紫阳名奂者,于此教授。
十亩园 即王渼陂书院,内有春雨亭,紫阁峰阁,内有遗像。存焉。康对山石碣记其胜。
蓝田县
宣曲 在县南五里许,今称为焦马曲。
将帅堡 在县南白鹿原十里,与蒉山相接,前数里即长水,汉长水校尉屯兵之处。
蓝田故城 在县西三十里。
白鹿故城 在县西十五里,以白鹿原得名。青泥城 在县南七里,按峣柳城谓之青泥城。即今县也旧有青泥坊。
思乡城 在县东三十三里,一名柳城,旧传宋武帝入关筑城于此,南人思乡,因名之,又以城旁多柳故曰柳城。
唐玉山故城 在县东四十三里,有万金堡。咽瓠泉 在县北十五里,旧传唐李筌遇骊山老母,讲阴符经,日晡母出一瓠,令筌取水,瓠忽沉。及还失母所在,今有里名咽瓠街。蓝桥 在县东南五十里,唐裴航遇云翘夫人,及云英处,其桥久废,有羽士王天枝,募铁为索,
飞控如虹。
石门汤泉 在县西南四十里,俗名汤峪。有泉五,曰玉女,曰融雪,曰连珠,曰漱玉,曰濯缨。凡有病者浴之,辄愈。后有白鱼之瑞,神女屡降,立玉女堂于泉侧,明皇赐名大兴汤院。
华胥池 在县北三十五里,少昊氏母居也。今有陵及华胥沟毓圣桥俱存。
玉浆井 在玉山下,有石井,深丈馀,本无水,有患病者虔祷之,悬瓶井中即得水,色白味甘,如玉浆饮之辄愈。
悟真峪 在县南十五里,寺有高僧写涅槃经,群鸽自空中含水以添砚。
公主洞 在县东南三十里,会胜寺之上,其地秀倩奇丽,唐公主好道入山,辟此居之。
桓公堆 在县南二十五里,晋桓温伐秦。苻坚遣将苻雄等拒温于此,因名。
狗枷堡 在县西五十里。
《三秦记》曰:襄公时有大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故一堡无患。
芷阳宫 白鹿原东,灞水西坂,即秦芷阳宫秦都咸阳,以此为风气所钟。王侯太子多葬于此。万金宫 在县东四十里,唐开耀间诏新造,凉宫万金宫。
万泉宫 唐仪凤三年建。
御羞苑 汉书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水衡都尉掌上林苑,有五丞属,官有御羞,禁园令丞如淳云御羞地名,在蓝田,其土肥沃,多出御物,可进者,师古以为即御宿川非是。
崔氏东山草堂 在玉山下,杜子美题咏云: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可知其清幽。
辋川别墅 在县南峣山之口,去县八里。川口为两山之峡,随山凿石,计五里许。路甚险狭,过此豁然开朗。村墅相望蔚然。桑麻肥饶之地。四顾山峦掩映,似若无路。环转而南,凡十三区,其美愈奇,王摩诘别业在焉。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官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二十景,维日与裴迪游咏其间,旧有辋川图四幅,沈国华摹十二幅。举世宝之。
玉溪馆 在县东南四十里。
蔡伯喈庄 在县东南二十里,今名蔡家湾北。关外有冢,乃文姬葬处。
柳公权庄 在县东五里。
石门精舍 在县西南。
鼎湖宫 即滹沱在县东四十里。
昆吾台 在县东四十里,汉宣帝霍皇后葬亭之东。
射雁亭 在县北二十里,汉将军李广之庄也。广屏居蓝田山下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羽今挂弓树,尚存地名官庄。
白鹿观 在县西十五里,其基址碑塔尚存,唐亦有白鹿观在临潼。
华山隈 在县北十五里,有洲方二十里。补天台 在县东五里许,俗传女娲炼石之所。女娲亦华胥氏所生。
宁民故城 在县西南三十里。
桂泉 在县北四十里泉畔旧有桂。
冰池 在县东南六十里,唐凿冰之所。
莲花池 在县东五里。
锡水洞 在县南三十里,世传久乐和尚以锡杖自蓝桥山下通之,其水遂由山孔,经洞边流入辋峪河。
贵人垞 在县西三十里,汉时有贵人葬于此。阿福泉 在县北四十里,世传太白之祖居也。今有太白庙及泉,土人每岁致赛祷焉。
下驾原 在县北四十里,昭王冢前,盖葬昭王时,王侯将相皆从此原,执

其下,为下驾河。济众侯 在县五十里,倒回峪,其神名石门,将军每旱祷,辄应,因名之。
韩湘子洞 又名碧仙洞,在蓝桥。乃湘子修真之所。
泾阳县
汉故城
《旧志》曰:疑即故云阳县,盖故云阳既云,在仙法村,此所指必故县村,昔以为池阳县者也,池阳或作沈阳。
殿下桥 在峨山前冶,谷河北岸上。汉时有殿,武帝幸甘泉,尝宿于此。今按其地,东北通峨山,下称御道,所而西南适长平坂,亦便西视谷口。反不顺信乎。汉时幸甘泉,道在峨山东,而谓谷口,车箱坂为驰道者,误矣。
洪门监 掌泾渠事者,在瓠口。今有河渠,行司遗址。
《旧志》又有洪池监,或讹而重出耳。
折冲府
《旧志》云:不详所在。又有水冲府仲山府今,俱亡。
山寨 在仲山巅,泾水绕其下,可屯兵,金国安抚司所也。
柳毅传书台 在县南五里,今名柳家街者是。尚有台址。
温韬寨 在百顷原,后梁开平间华原贼帅温韬,据以为乱者。
长平观 新莽时,长平观,西岸崩壅,泾水不流。流金泊 在县北五十里,黄帝铸鼎处,
《帝王世纪》云: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崩于荆山之阳。按阌乡有鼎湖驿,亦传为黄帝崩处。然此地阳为鼎州,其南为湖县,其西为冶谷及仙里,仙法诸村,则鼎成,仙去之迹著明。况明庭桥陵去此最近,当以世纪为定。又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岐东、惟嵯峨为大,即古荆山也。
睢城渡 在长平坂下,汉唐通津也。昔晋襄公伐秦济泾。秦人毒,泾上流,师多毒死。津口有桥曰泾桥,
《述异记》云:汉武帝祠甘泉,至此见女人浴于泾水,乳长七尺,问东方生。以为斋祀,不洁,则见近。东曰:花池渡通长安,又东曰:宋村渡通临潼。
迎冬城 在广吉乡,
《十道志》云:本旧池,阳县城,城中有尹吉甫碑,后为驿今废。
云阳旧县 在县西北二十里,文川仙法村,今亡。一在县北三十里,今云阳镇也,镇东有故城址,汉置。
湖城故址
《旧志》在西南二里,今其地无迹可考,按
《县志》:考古诸
《地志》,固无此县。
鼎州城 在今县西北长街镇,唐天授间析云阳县置鼎州寻废。
长平坂 在县西南五十里,汉武帝上甘泉经此,有虫盘而覆地,色如生肝,头目口鼻皆具,上令东方朔视之,还曰:此必秦故狱处,愤气所生,按地图,果然,问何以去之,曰:积忧者,得酒而忘。以酒沃之遂消。
焦穫泽 在县西北,亦名瓠口。即
《尔雅》十薮之一也。朱晦庵训焦穫为两地,按瓠口,今名洪口。郑国自仲山西,抵瓠口,凿渠溉田,秦自是愈富。郑岩 在县北谷口,汉郑子真隐居于此,一以为在醴泉谷口。
石安原 在县西南七里,崇二丈,东西三十八里,南入咸阳界,崔鸿
《前汉录》云:苻健攻张琚,于宜秋还,登石安原,而叹曰:美哉斯原也,怅然有终焉之志。
文川 在县西南,接百顷原,此处水村,花卉望之佳丽,故名。
赫连台 赫连勃勃驻兵所在,今桥底镇东有遗址。
瀛州故址 在县东南金线峪之黄甫村,台垣故址,东西相向,断础尤存,相传唐十八学士所游也。
孟店 在云阳镇东北二十里,相传李靖屯军所。
智悫寨 在西成原北,临冶谷水,唐宦者曹智悫禦黄巢遗址。文塔 在县东十五里,邑尚书李世达建南临泾口为一县,文峰时,袁黄在李幕以堪舆法覛。其地妙峰禅师规金刹,摩鹘之势,收其顶盘,旋十二层高,出云表为三辅巨观。
望弋宫 在县东南八里,长平坂上,秦二世梦白虎,齧其左骖,卜曰:泾水为祟,乃斋于望弋宫。鼎湖宫 晋灼曰:鼎湖宫,黄图以为在蓝田,今按荆山,前有鼎州,湖县,此宫疑在此,处因并存之。
池阳宫 汉武帝微行,北至池阳,宣帝甘露二年自甘泉宿池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