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诠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周氏。
徐州沛郡沛人。
祖奉叔。
齐给事黄门侍郎青州刺史。
父神归染。
员外散骑常侍沛郡太守。
母刘氏梦。
神人乘宫殿入怀。
而身等虚空。
觉则四体轻安。
因以有娠。
五辛杂味。
斥远不御。
及朗生。
孝敬纯备。
有志操。
稍长。
诏隶假节宁违将军徐子彦北伐。
独念以为。
兵凶器也。
身苦因也。
杀人以贵己。
虽战胜而获封侯之赏。
然且不为。
而况于未可知者。
梁大通二年二月二日。
遂薙落于青州。
游学扬都。
从大明寺宝志禅师。
受禅法。
听彖律师讲律。
究成实于南涧仙师。
研毗昙于竹涧靖师。
誉动京邑。
但以鹫山绝唱。
龙树遗风。
嗣续犹存。
固当探讨。
于是摄山止观寺僧诠法师
方以先德朗公之道。
行于世。
乃复餐禀智度中百十二门论。
华严大品等经。
永定二年十一月。
诏住兴皇寺。
学徒云会。
挥汗屈膝。
阐经论各二十馀遍。
太建十三年。
九月二十五日。
迁神寺房。
寿七十五。
即以其月之二十八日。
窆于江嵊县罗落里摄山之西岭。
初朗公。
既以中观玄旨。
默授僧诠
以授朗及辨布勇等。
且谓此法精妙。
识者能行。
故经云计我见者莫说此经。
深乐法者不为多说。
良由药病有以也。
于后展化。
皆莫高于朗焉。
昔神僧宝志尝记。
寺有青衣开士。
广弘大乘。
又南陌居士杜法粲。
年踰八十。
毕命归心。
尝梦。
寺内幡华伎乐。
畐塞堂殿。
缁素充牣筵席。
至是尤验。
净人解斋击钟失候。
朗侵晓叩户催之。
而䲔簴自响。
斯亦感应之道欤。
东宫叔宝义集春殿。
躬述朗所竖假名义。
卒复著铭。
以见志。
太子詹事济阳江总志墓。
续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三
释法朗。
俗姓周氏。
徐州沛郡沛人也。
祖奉叔齐给事黄门侍郎青州刺史。
父神归梁员外散骑常侍沛郡太守。
朗托生之始。
母曰。
刘氏梦见神人乘楼殿入怀。
梦中如言。
身与空等。
既而觉寤。
四体轻虚有异恒日。
五辛杂味因此悉断。
爰在龆龀卓出凡童。
孝敬纯备志操贞立。
家雄六郡气盖三边。
少习军旅早经行阵。
俭约治身。
宠辱无能移也。
俄而假节宁远将军徐子彦北伐。
门设长戟坐休大树。
惟曰。
兵者凶器身曰苦因。
欲海邪林安能觉者。
年二十一。
以梁大通二年二月二日。
于青州入道。
游学杨都就大明寺宝志禅师受诸禅法。
兼听此寺彖律师讲律本文。
又受业南涧寺仙师成论竹涧寺靖公毗昙。
当时誉动京畿神高学众。
所以天口之侣藏耳之宾。
心计目览莫不奔竞。
但以鹫山妙法群唱罕弘。
龙树道风宗师不辍。
前传所纪。
摄山朗公。
解玄测微世所嘉尚。
人代长往嗣续犹存。
乃于此山止观寺僧诠法师
餐受智度中百十二门论并花严大品等经。
于即弥纶藏部探赜幽微。
义吐精新词含华冠。
专门强学课笃形心。
可谓师逸功倍。
于斯为證。
永定二年十一月。
奉敕入京住兴皇寺。
镇讲相续。
所以花严大品四论文言。
往哲所未谈。
后进所损略朗皆指擿义理徵发词致。
故能言气挺畅清穆易晓。
常众千馀福慧弥广。
所以听侣云会挥汗屈膝。
法衣千领积散恒结。
每一上座辄易一衣阐前经论各二十馀遍。
二十五载流润不绝。
其间兴树四部。
两宫法轮之华当时莫偶。
以太建十三年岁在辛丑九月二十五日中夜迁神寺坊。
春秋七十有五。
即以其月二十八日窆于江乘县罗落里摄山之西岭。
初摄山僧诠受业朗公。
玄旨所明惟存中观。
自非心会析理。
何能契此清言。
而顿迹幽林禅味相得。
及后四公往赴三业资承。
爰初誓不涉言。
及久乃为敷演。
诠公命曰。
此法精妙识者能行。
无使出房辄有开示。
故经云。
计我见者莫说此经。
深乐法者不为多说。
良由药病有。
以不可徒行。
朗等奉旨无敢言厝。
化往。
四公放言。
各擅威容俱禀神略。
勇居禅众辩住长干。
朗在兴皇。
布仍摄领。
福门宏敞慧声遐讨。
皆莫高于朗焉。
然辩公胜业清明。
定慧两举。
故其讲唱兼存禅众。
抑亦诠公之笃厉也。
然其义体时与朗违。
故使兴皇座中排斥中假之诮。
布勇两公见于别纪。
昔梁天监十年六月七日。
神僧宝志记兴皇寺云。
此寺当有青衣开士广弘大乘。
及朗游学之时初服青纳。
及登元席乃与符同。
又南陌居士杜法粲年踰八十。
颇识归心。
昔梦寺内有幡花天伎侧塞殿堂。
缁素法众充仞筵席洎朗来仪创会公私斋讲。
又盛符焉。
又十二年五月七日。
帐下净人解斋失晓。
朗夜扣閤催之。
而洪钟自响。
良久不绝。
故其祯祥早著。
其例此也。
东朝于长春殿义。
集副君亲摇玉柄。
述朗所竖诸师假名义。
以此荣称。
岂惟释氏宗匠。
抑亦天人仪表。
故其所获檀嚫。
充造经像修治寺塔济给穷厄。
所以房内畜养鹅鸭鸡犬其类繁多。
所行见者无不收养。
至朗寝息之始。
皆寂无声。
游观之时鸣吠喧乱。
斯亦怀感之致矣。
侍中领军庐陵王。
声懋权衡资承戒约。
遂仰奏承华为之铭颂。
其墓志文。
太子詹事济阳江总。
故陈主叔宝。
时在春宫。
为之颂曰。
洪源远来传芳馥蕙。
君子哲人英芬是继。
朱旄既杖青组仍曳。
纫虎戎印珥貂狄制。
功可冠军业非出世。
揖彼声色超此津济。
津济伊何裂断网罗。
忍衣早记乘楼夜过。
航斯苦海涸此爱河。
非此智士孰寄宣扬。
法云广被慧日舒光。
既权衡橹自辟金汤。
梦齐鼓说应异钟霜。
识机知命同彼现病。
夙心栖遁度脱难竟。
化缘已矣乃宅丘阱。
智炬寂灭颓岩辽夐。
辽夐空岑摇落远墅。
弦馀月暗雾暧松深。
香灭穷垄幡横宿林。
切切管清遥遥鼓声。
野烟四合孤禽一鸣。
风悽呗断流急寒生。
神之净土形沈终古。
勒此方坟用旌兰杜。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广陵郝氏子也。
世为将家。
有戎役。
年十五。
上疏愿领徒隶五千。
清荡寇塞。
朝廷伟其志。
年十六。
兄既云丧。
乃悟非常。
亟欲引去。
而亲眷以其素有武略。
可绍先业。
弗许。
至年二十有一。
始遂剃落。
即依扬都建成寺琼法师。
学成实论。
已而去依摄山止观寺僧诠法师
务弘大乘之徒通三论者。
且数百人。
其中故有四句朗。
领语辨。
文章勇得意布之。
目。
而布称得意。
则其造诣可见。
后于大品善达章。
获證。
入自尔誓不讲说。
常乐禅寂。
北游见可禅师于邺可曰。
法师能破我除执。
其进道可既耶。
因纵观筵肆。
理无二致。
独尽写章疏。
遗朗公。
资其敷演。
所蓄仅衣钵。
尝造思禅师议论。
衮衮忘食。
息。
思以铁如意。
击桉叹曰。
万里空矣。
此土何可得哉。
尤见重于邈禅师。
持律严甚。
梁泰清末。
侯景叛。
值岁荐饥。
布尝三日饿。
至四日困矣。
或遗之饭。
以有肉气。
却弗食。
故有足疾。
医令服薤。
而愈。
亦每发露忏悔。
见诸人乐生西方者。
则曰。
其土虽净非吾愿也。
吾所愿在化度众生。
正欲生三途苦趣。
以相救济。
然安能于莲华中。
十劫受乐耶。
陈至德中邈公引恭禅师。
谋建栖霞寺于摄山。
众推布结净开滞。
才扣犍槌。
已居高座。
块然端默。
见者敬慕。
陈主诸王。
并承戒范。
如佛无异。
慕。
年不参众食。
诏给乳牛。
回施僧众。
贞明元年。
寿跻七十。
忽叙别云。
布于命限。
可更住世三五年在。
但老困不能行道。
岂如早生边地。
而作佛事之为快也。
各各努力珍重。
于是屏粒不食。
气垂绝。
诏太医就诊视。
缩臂不许。
皇后沈氏。
愿传香。
亦不许。
但以参学徒众。
委之恭禅师而已。
十一月二十二日。
卒于栖霞新寺。
手屈三指。
伸之复如故。
布之将终也。
地连动七日。
及舁柩山地又动。
且太史台奏。
道人星不见。
兹其所以关系者。
顾不重欤。
先见布谓人曰。
昨夜二菩萨见迎。
一是生身。
一是法身。
吾已许之矣。
寻有诸天迎。
吾不许也。
同寺侃禅师者。
亦以为夜有流光照室。
出户视之。
见二人入布房。
岂即二菩萨耶。
且语之合。
续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三
释慧布。
姓郝氏。
广陵人也。
少怀远操。
性度虚梗。
年十五处于江阳。
家门军将。
时有戎役。
因愿领五千人为将清平寇塞。
岂不果耶。
众伟其言。
十六遭兄亡。
悟世非常。
思解俗网。
亲眷知有武略咸不许之。
二十有一方从本愿。
既蒙剃落便入杨都。
从建初寺琼法师学成实论。
通假实之旨。
物议所归。
而布恨斯至理未尽怀抱。
承摄山止观寺僧诠法师大乘海岳声誉远闻。
乃往从之听闻三论。
学徒数百翘楚一期。
至于洞达清玄妙知论旨者。
皆无与尚。
时号之为得意布。
或云思玄布也。
之解难。
听者似解而领悟犹迷。
及依言领通。
而构难疏略。
致使谈论之际每有客问必待布而为答。
时人为之语曰。
诠公四友。
所谓四句朗。
领语辩。
文章勇。
得意布。
布称得意最为高也。
后于大品善达章中悟解大乘。
烦恼调顺。
摄心奉律威仪无玷。
常乐坐禅远离嚣扰。
誓不讲说护持为务。
末游北邺更涉未闻。
于可禅师所暂通名见。
便以言忤其意。
可曰。
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莫过此也。
乃纵心诸席备见宗领。
周览文义并具胸襟。
又写章疏六驮。
负还江表。
并遣朗公令其讲说。
因有遗漏重往齐国。
广写所阙赍还付朗。
自无所畜。
衣钵而已。
专修念慧独止松林。
萧然世表学者欣慕。
尝造思禅师与论大义。
连彻日夜不觉食息。
理致弥密言势不止。
思以铁如意打案曰。
万里空矣。
无此智者。
坐中千馀人同声叹悦。
又与邈禅师论义。
即命公之师也。
联绵往还三日不绝。
邈止之叹其慧悟遐举而卑身节行不显其美。
梁太清末。
侯景作乱。
荒馁累年三日失食。
至第四日有人遗布饭。
而微以猪肉覆之。
虽腹如火然。
结心不食。
故得遭斯困厄不履非滥。
又曾患脚气。
医令服薤。
自此至终常陈此罪。
或见诸人乐生西方者。
告云。
方土乃净非吾愿也。
如今所愿化度众生。
如何在莲花中十劫受乐。
未若三途处苦救济也。
陈至德中。
邀引恭禅师。
建立摄山栖霞寺。
结净练众江表所推。
名德远投禀承论旨。
时为开滞理思幽微。
不为僧师不役下位。
常自缝洗六时无阙。
才扣揵搥已居众首。
端坐如木见者懔然。
名闻光远请谒如市。
陈主诸王并受其戒。
奉之如佛。
末以年暮不参众食。
敕给其乳牛。
而布回充入众。
茕茕谨摄实高僧焉。
年七十与众别云。
布命更至三五年在。
但老困不能行道。
住世何益。
常愿生边地无三宝处为作佛事去也。
幸各好住愿努其力。
于是绝谷不食命将欲断。
下敕令医诊之。
缩臂不许。
沈皇后欲传香信。
又亦不许。
临终遗诀曰。
长生不喜夕死无忧。
以生无所生灭无所灭故也。
诸有学士徒众并委恭禅师。
吾无虑矣。
以陈祯明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栖霞。
终后手屈三指。
捋之虽伸还屈。
乃至林中一月犹尔。
未终前大地连动。
七日便卒。
移尸就林。
山地又动。
太史奏云。
得道人星灭矣。
时以当之。
初将逝告众前云。
昨夜二菩萨见迎。
一是生身。
一是法身。
吾已许之。
寻有诸天又来迎接。
以不愿生故不许耳。
流光照于侃禅师户。
侃怪光盛出户见。
二人向布房中不知是圣也。
旦往述之。
恰然符合。
言已端坐而化。
有见鬼者。
望见幡花满寺光明腾焰。
不测其故。
入山视之。
乃布公去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桓氏。
其先谯国龙亢人也。
后以祖法式令钱唐。
因寓居于吴郡之吴县东乡桓里。
父献蚤世。
母张氏尝梦。
登佛塔获二金菩萨像。
因娠而孪产焉。
皆男子。
并从幼入道。
长则慧聪。
勇其次也。
始出都。
依止则师于灵曜寺。
随方受业。
不事专门。
年登具戒。
从静众寺峰律师。
学十诵。
龙光寺僧绰。
建元寺法宠。
悉服膺座右。
禀宗成实。
俄而法轮大转。
讲肆盛开。
时才三十岁耳。
会梁季之乱。
靡所宁息。
于是就摄出止观寺。
取正于僧诠法师焉。
亦待遇加厚。
恨相得之晚。
初勇之未行也。
尝于报恩寺前得竹如意。
其人云。
从摄山来。
且谓勇当如意矣。
忽不见。
顷之又得漆函。
盛三论一部。
于其房之窗牖间。
察莫知其来处。
盖若有物以劝发者。
天嘉五年。
世祖请于太极殿开演。
声名籍甚。
住持禅众寺。
十有八载。
搆大法堂。
榜曰般若。
制度宏敞壮丽。
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稍疾而逝。
神容不变。
经宿顶暖。
六月六日。
窆于山之西岭。
春秋六十有九。
始终讲华严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
智论中百十二门论各三十五遍。
馀法华思益等。
部数不记。
中书令济阳江总。
文其墓碑。
续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三
释慧勇。厥姓桓氏。其先谯国龙亢人也。祖法式尚书外兵钱唐令。因此遁迹于虎丘山。后仍寓居吴郡吴县东乡桓里。父献弱龄早世。母张氏尝梦。身登佛塔获二金菩萨。俄育二男。并幼而入道。长则慧聪。勇其次也。初出杨都。依止灵曜寺则法师为和上。锐志禅诵治身蔬菲。随方受业不事专门。岂非版金成宝方资铣镂瑄玉有美必待刮摩诚有由矣。年登具戒。从静众寺峰律师。游学十诵。有龙光寺僧绰建元寺法宠。并道秀域中声高梵表。乃服膺坐右禀宗成实。刻情砥砺寝食忘疲。苦思沈沦坑岸斯坠。弥历寒暑博习大成。至年三十法轮便转。自此远致学徒盛开讲肆。高视上京郁为翘采。专讲论文将十许遍。俄而梁季倾覆人百沸腾。每思遁世莫知其所。于时摄山诠尚。直辔一乘横行山世。随机引悟有愿遵焉。尝行报恩寺前忽见人云。从摄山来授竹如意俄失。谓勇曰。寻当如意。俄失踪迹。信宿之间又有漆函。盛三论一部置房前窗上。寻究莫知来也。欣兹嘉瑞锐勇难任。因此拂衣里闬驾言泉石。期神窅冥。非企琴台之侣。修空习慧。寔追林远之风。便停止观寺。朝夕侃侃如也。诠师忘以年期。义兼师友。抑亦宫羽相谐。冰蓝待益之志也。自此言刈章句采撷希微。凡厥释经莫不包举。大法获传于焉是赖。天嘉五年。世祖文皇。请讲于太极殿。百辟具陈。七众咸萃。景仰之辈观风继踵游息之伍附影成群。自此声名籍甚矣。住大禅众寺十有八载。及造讲堂也。门人听侣经营不日。接霤飞轩制置弘敞题曰般若之堂也。以至德元年五月二十八日遘疾。少时平旦神逝。春秋六十有九。然其大渐之时神容不变。经宿顶暖。众皆异之。至六月六日。窆于摄山西岭。自始至终。讲花严涅槃方等大集大品各二十遍。智论中百十二门论。各三十五遍。馀有法花思益等数部不记。又早舍亲爱。弱而贞苦。文章声辩时所高之。爰至启手启足不淄不涅。寔象教之栋梁。精义之林薮。弟子等追深北面之礼。镌石碑之。其文侍中尚书令济阳江总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17 【介绍】: 唐僧。京兆蓝田人。俗姓成。幼出家。代宗大历八年策试僧人,神凑应选,配住九江兴果寺,后移居东林寺。登坛秉法近三十年,戒律精深。与白居易友善,及终,居易为作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成氏。京兆蓝田人。生而奇秀。丱岁出尘。依南岳希橾师受具。复参钟陵大寂禅师。大历八年。朝廷以经律论三科。策试天下之士。愿出家者。凑中其选。诏配九江兴果精舍。后从僧望。徙居东林寺。即雁门远公道场也。有甘露戒坛在焉。凑因嗣兴佛事。虽经论兼弘。终业于律。凑素羸瘠。视之颓然如不胜衣。门人请加医疗。不答。进药麾去。元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遘疾而终。是年十月十九日。奉全身祔远公之坟而窆焉。寿七十四。腊五十一。时白公居易方为郡司马。相友善。及是悲悼。为作塔铭。且述偈以哭之云。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随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神凑。
姓成氏。
京兆蓝田人也。
生而奇秀。
丱角出尘远慕戒律。
祈南岳希操师受具。
复参钟陵大寂禅师。
然则志在楞严经。
行在四分律。
其他诸教馀力则通。
大历八年制悬经论律三科。
策试天下出家者。
中等第方度。
凑应是选。
诏配九江兴果精舍。
后从僧望移居东林寺。
即雁门贾远之旧道场也。
有甘露戒坛白莲池在焉。
既居是嗣兴佛事。
虽经论资神。
终研律成务。
凑羸瘠视之颓然。
州将门人医疗而不愿进药。
元和十二年九月遘疾。
二十六日俨然坐终于寺。
十月十九日门人奉全身窆于寺西道北祔雁门坟左。
僧诠葬近郭文之墓也。
春秋七十四。
夏腊五十一。
凑以精进心脂不退轮。
以勇健力挝无畏鼓。
故登坛秉法垂三十年一盂而食一榻而居。
衣缝枲麻坐荐藁秸。
由兹檀施臻集于躬即回入常住无尽财中与众共之。
每夜捧炉秉烛行道礼佛。
徇十二时少有废阙。
如是经四十五载。
生常遇白乐天为典午于郡相善。
及终悲悼作塔铭云。
本结菩提香火社。
共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随师去。
先请西方作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