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志湛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每聚徒于太山之谷山寺。寺有高丽像。相国像。女国像。吴国像。昆冈像。岱京像。凡七像。皆金铜范模。相好姝丽。列之殿堂。不置关钥。以纵瞻仰。而鸟兽无敢入者。故灵𥙿赞云。应感而来。诚无指属。谓其神通冥著。不知何所从来也。意束躬供养。迄于暮齿。 将终之前一夕。见已亡沙弥。礼拜云。违奉已来。常为天帝驱役。废脩道业。窃闻天帝。不久请师讲经。愿因一言。获免形苦。意即澡浴更衣。焚香端坐以俟。未几。果有冠服羽仪。如世之贵显者。入寺。而意竟逝。且其都讲维那职事之人。各在异邑。验其逝去。皆同日也。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僧意。
不知何人。
贞确有思力。
每登座讲说。
辄天花下散在于法座。
元魏中。
住太山朗公谷山寺。
聚徒教授。
迄于暮齿精诚不倦。
寺有高骊像。
相国像。
胡国像。
女国像。
吴国像。
昆崙像。
岱京像。
如此七像并是金铜。
俱陈寺堂。
堂门常开。
而鸟狩无敢入者。
至今犹尔。
故灵裕像赞云。
应感而来。
诚无指属。
岂神通冥著。
理隔寻常之议乎。
意奉法自资。
束躬供养。
将终前夕。
有一沙弥死来已久。
见拜云。
违奉已来。
常为天帝驱使。
栖遑无暇。
癈修道业。
不久天帝请师讲经。
愿因一言得免形苦。
意便洗浴烧香。
端坐静室候待时至。
及期果有天来入寺及房。
冠服羽从伟丽殊特。
众僧初见但谓。
是何世贵入山参谒。
不生惊异。
及意尔日无疾而逝。
方知灵感。
其都讲住在光州。
自馀香火呗匿散在他邑。
后试检勘。
皆同日而终焉。
有说云。
僧意志湛
即朗公同侣。
前传阙之。
故今缉缀得初果。
其塔见存。
在泰山灵岩寺侧。
见别传。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意。不知何许人。贞确有思力。每登座讲说。辄天花下散于法座。元魏中住太山朗公谷山寺。寺有高丽等像七尊。并是金铜。俱陈寺堂。堂门常开。而鸟兽无敢入者。意奉法自资束躬供养。将终前夕有一沙弥。死来已久。见形礼拜云。违奉已来常为天帝驱使。栖遑无暇废修道业。不久天帝请师讲经。愿因一言得免形苦。意便洗浴烧香端坐静室。候待时至。及期果有天来入寺及房。冠服羽从伟丽殊特。众僧初见但谓是何世贵人入山参谒不生惊异。及意尔日无疾而逝。方知灵感焉。
僧朗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凉州人。
始光七年。
国兵伐夏攻凉。
守将以众少。
悉发诸僧之居城中者乘陴。
及城破得三千人。
太武帝使立之帐前。
谓曰。
道人当坐禅行道。
乃复作贼耶。
明日必尽诛之。
明日食时。
望气者奏。
以有赤眚贯太阳。
不宜杀道人。
而天师𡨥谦之。
上弟赤坚王。
亦以为乘陴之役。
实非道人所得已也。
杀之不祥。
诏免死。
仍以为奴隶。
分赐诸首领。
惟朗与僧意志湛等。
数僧别付帐下军还。
朗等谋遁。
然军方结阵山行。
势莫得脱。
独东西一隅抵绝壁。
不置防守。
而又峭峻。
难措手足。
顾其旁有大树偃蹇低垂。
乃系树以旗竿之索。
夜缒而下。
既曛黑。
藤蔓交加。
棘刺铦利。
微闻部伍呼觅声恐悸。
欲升降不自由。
相语曰。
今死矣。
但努力念观世音耳。
因各以首扣石默念不辍。
顷之觉大明。
虽素所隐蔽处。
皆见获就夷坦。
复曛黑如初。
乃倦而枕藉以卧。
晓睹山岭。
重复弗知所出。
但望日而行。
忽一大虎在其前。
或曰。
兹幸逃虏难。
复入虎口。
柰何。
朗曰。
诸君亦寤向之暗而明乎。
岂非以念力所感耶。
又焉知此虎之来非为感而导路也。
菩萨之示现。
随所遇。
安可以情识测也。
于是经造虎。
虎即前行。
如朗迟速。
逮午达大逵。
失虎所在。
七日而届仇池。
遂诣梁汉南。
客荆州以终。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僧朗。凉州人。魏虏攻凉。城民素少。乃逼斥道人用充军旅。队别兼之。及轒䡴所拟。举城同陷。收登城僧三千人。至军将见魏主所。谓曰。道人当坐禅行道。乃复作贼。深当显戮。明日斩之。至期食时赤气数丈贯日直度。天师寇谦之。为帝所信奏曰。上天降异正为道人实非本心。愿不须杀。帝弟赤竖王。亦同谦请。乃下敕止之。犹虏掠散配役徒。唯朗等数僧别付帐下。及魏军东还。朗与同学中路共叛。阵防严设更无走处。东西绝壁莫测浅深。上有大树旁垂崖侧。遂以鼓旗竿绳系树悬下。时夜大闇。崖底纯棘无安足处。欲上岸头复恐军觉。投计慞遑捉绳悬住。势非支久。共相谓曰。今厄至矣。惟念观世音耳。便以头扣石。一心专注。须臾光明。从日处出。通照天地。乃见棘中有得下处。因光至地还忽暗冥。知是神也。相庆感遇。便就以眠。良久方晓。始闻军众警觉将发。而山谷万重不知出路。惟望日行。值一大虎出在其前。相谓曰。虽脱虏难复入虎口。朗曰。不如君言。正以我等有感。所以现光。今遇此虎。将非圣人示路也。于是二人径诣虎即前行。若朗小迟虎亦暂住。至晓遂得出路。而失虎所在。便随道自进。七日达于仇池。又至梁汉出于荆州。不测其终。
僧志念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608 【介绍】: 隋僧。冀州信都人,俗姓陈。初从道长法师学,后游历诸讲肆,备探经论玄妙,务尽其幽微。时《迦延》本经脱落四纸,由来已久,志念乃推测本经上下文补成之,一如原著。著有《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行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俗缘陈氏。
冀州信都人。
其先颖川盖蕃之裔也。
后因仕宦徙焉。
念既出家。
即志访道。
昉受具。
趋邺都道长法师学智论。
历数载。
卒与其座下所谓诞劄休继等。
齐名。
俄诣道宠法师。
究十地论。
时高昌国慧嵩法师。
专解小乘。
世号毗昙孔子。
其弟子有道猷智洪晃觉散魏。
尤英俊。
念欲依之而不果。
会刺史任城王彦。
帝之介弟。
方镇乡里。
为张法席。
召与僧琼法师对讲。
前开智度。
后发杂心。
时州都正法继谓念。
以为必名垂不朽。
于是二十年中。
频弘二论。
逮周氏废教。
遂同俗服。
逃祸海隅。
隋兴。
诏访其所在。
开皇四年。
先使其法弟志湛
宣言于明彦法师。
而彦公因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辈邀之。
以阐心论。
撰疏及钞各九卷。
盖能正其谬误。
且补其遗脱云。
得其传者。
如法懿怀正等。
数百人。
俄汉王谅镇晋阳。
别筑城置塔。
构开义寺迎居之。
遣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旨命。
即弘演于大兴国寺。
仁寿二年。
献后崩。
念偕王入朝。
复扬唱焉。
听者千计。
留百馀日。
仍还住宝相寺开授。
未几。
文帝晏驾。
汉王即世。
念归乡里。
绍承旧业。
寔沙门空明之力为多。
大业初。
住慧日。
屡诏不赴。
四年卒。
春秋七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志念。
俗缘陈氏。
冀州信都人。
其先颖川寔蕃之后胤也。
因官而居河朔焉。
念冰清表志岳峙澄神。
俊朗绝伦观方在虑。
爰至受具问道邺都。
有道长法师精通智论。
为学者之宗。
乃荷箱从听经于数载。
便与当席擅名。
所谓诞礼休继等。
一期俊列连衡齐德。
意谓解非满抱终于盖棺。
乃游诸讲肆。
备探冲奥务尽幽赜。
又诣道宠法师。
学十地论。
听始知终闻同先览。
于即道王河北。
流闻西秦有高昌国慧嵩法师。
统解小乘。
世号毗昙孔子。
学匡天下众侣尘随。
沙门道猷智洪晃觉散魏等。
并称席中杞梓慧苑琳琅。
念顾眄从之。
成名猷上。
皆博通玄极堪为物依。
乃旋踵本乡将弘法泽。
时刺史任城王彦。
帝之介弟。
情附虚宗。
既属念还为张法会。
与僧琼法师。
对扬道化。
盛启本情双演二论。
前开智度后发杂心。
岠对勍锋无非丧胆。
时州都沙门法继者。
两河俊士燕魏高僧。
居坐谓念曰。
观弟幼年慧悟超迈若斯。
必大教由兴。
名垂不朽也。
于即频弘二论一十馀年。
学观霞开。
谈林雾结。
齐运移历周毁释经。
遂乃逃迸海隅同尘素服。
重寻小论亟动天机。
疑虑廓销伫聆明运。
值隋国创兴佛日还复。
敕访之始即预出家。
而包蕴迦延未遑敷述。
至开皇四年。
谓弟沙门志湛曰。
吾穷冠小乘。
自揣与罗汉齐镳也。
但时未至故且敛翮耳。
夙餐法味。
欣其告及。
以事达明彦法师。
彦成实元绪素重念名。
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人。
躬事邀延阐开心论。
遂骋垂天之翼。
弘盖世之功。
俯仰应机披图广论。
名味之聚缘重之识。
卷舒夐古之下。
立废终穷之前。
大义千有馀条并为轨导。
至如迦延本经传谬来久。
业揵度中脱落四纸。
诸师讲解曾无异寻。
念推测上下悬续其文。
理会词联皆符前作。
初未之悟也。
后江左传本。
取勘遗踪。
校念所作片无增减。
时为不测之人焉。
撰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
盛行于世。
受学者数百人。
如汲郡洪该。
赵郡法懿。
漳滨怀正。
襄国道深。
魏郡慧休。
河间圆粲。
俊仪善住。
汝南慧凝。
高城道照。
洛寿明儒。
海岱圆常。
上谷慧藏。
并兰菊齐芳踵武传业。
关河济洽二十馀年。
隋汉王谅作镇晋阳。
班条卫冀搜选名德预有弘宣。
念与门学四百馀人。
奉礼西并将承王供。
谅乃于宫城之内更筑子城。
安置灵塔别造精舍。
名为内城寺。
引念居之。
开义寺是也。
劳问殷至特加尤礼。
又令上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云。
寡人备是帝子民父。
莅政此蕃。
召请法师等远来降趾。
道不虚运必藉人弘。
正欲阐扬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赖法之力也。
宜铨举业长者。
可于大兴国寺宣扬正法。
当即大众还推念焉。
既预经纶即弘敷训。
先举大论末演小乘。
辩注若飞流。
声畅如天鼓。
三乘并骛四部填堙。
其知名者。
则慧达法景法楞十力圆经法达智起僧鸾僧藏静观宝超神素道杰等五百馀人。
并九土扬名五乘驰德。
精穷内外御化一方。
销鄙吝于筵中。
断封疑于理际。
仁寿二年献后背世。
有诏追王入辅。
王乃集僧曰。
今须法师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朝。
拟抗论京华传风道俗。
众皆相顾未之有对。
王曰。
如今所观念法师堪临此选。
遂与同行。
既达京师。
禅林创讲。
王自为檀越经营法祀。
念登座震吼四答冰消。
清论徐转群疑潜遣。
由是门人慕义千计盈堂。
遂使义窟经笥九衢同轨。
百有馀日盛启未闻。
王又与念同还并部。
晋阳学众伫想来仪。
王又出教令。
于宝基寺开授。
方面千里法座辍音。
执卷承旨相趋阶位。
会隋高晏驾。
中外相疑。
汉王列境举兵鲸鲵海陆。
念乘衅还里。
与沙门明空等讲宣二论。
绍业沧溟望风总集。
大业之始载荡妖氛。
招引义学充诸慧日。
屡诏往徵。
频辞不赴。
以大业四年卒于沧土。
时年七十有四。
渤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历阳公宋元亮。
及诸缁素。
若丧厥亲。
为之建塔。
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师。
慧解通徵祖习有所。
乃为之行状。
援引今古。
文质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