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法平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忽见之京师平康坊菩提寺。
所居不治房舍。
夜则藉草一束。
随卧两庑下。
曰此头陀行也。
如是数年。
纲维者谓其宿德。
为搆房使归。
以便安养。
且讥其狼藉。
草曰。
尔厌我乎。
世不堪恋。
何可久哉。
是夜遂以所卧束草焚。
至明骸骼俱化。
唯馀灰烬耳。
夫以束草之微。
而燬七尺之躯。
且无郁勃之气。
爆裂之声。
是非入三昧。
以金刚力。
摧血肉之身者。
不能也。
众同塑其像于寺而奉之。
有所祈祷。
尤灵异。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束草师者。无何而至京兆平康坊内菩提寺。其为人也。形不足而神俊。吟啸自得罕接时人。且不言名姓。常负束藁坐卧于两廊下。不乐住房舍。或云此头陀行也。经数年寺内纲任劝其住房。或有诮其狼藉。曰尔厌我邪。世不堪恋何可长也。其夕遂以束藁焚身。至明唯灰烬耳。且无遗骸。略尽污涂之臭。又无延燎惊咤之声。计其少藁不能焚此全躯。既无孑遗。然其起三昧火而自焚也。众皆称叹民多观礼焉。京邑信士遂塑其灰为僧形。置于佛殿偏傍。世号束草师。祷祈多应焉。 系曰。处胎经中菩萨禅定摄意入火界三昧。愚惑众生谓为菩萨遭劫火烧是也。比丘实未及此。无象此以惑人。如能用少刍𮓐能焚巨骸。则可信矣。故书曰。民无胥诪张为幻。吁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新罗僧。新罗国罗林府人。俗姓朴。出家后,闻唐土佛教鼎盛,遂附商船渡海,于高宗总章二年抵登州。寻入长安终南山,从智俨习《华严经》,与法藏为同学。居数年,学满归国,于驹丽、百济间建寺授徒,从者甚众。卒。后新罗国尊为华严初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新罗国鸡林府人也。年弱冠。稔闻中国教法之盛。乃与同志元晓法师。负笈而西。既遵海岸。曰唐州者。而雨甚涂潦。芦苇弥望。行无所归。夜得小夷燥地宿焉。且视古墓也。骸骨髐然。顾之不能无惧意。遂徙陶穴中。鬼物啸撼终夕。晓公叹曰。畴昔之安为吾无所见也。见则惧而致不若焉。岂非经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欤。且三界惟心。万法惟识。心外无法。胡用别求。即谢湘而归。总章三年湘独抵登州。分卫遇富家女子曰善妙者。以湘年壮色丽。欲谐匹偶。湘坚拒弗答。善妙因复矢言曰。生生世世获为檀越。供给和尚。又为弟子。习学大乘。成就大事。湘。依长安终南山智俨三藏。研究华严。未几遂返本。国扬化。道经善妙家。将附商舶。即解缆。而善妙悉出诸衣服什器。素所备物。追饯之。而身造海岸。则船已远矣。于是善妙复矢曰。如我实有供养心者。则此箧笥。当跃入船中。有顷风飘浪击。尽输载无少遗馀。善妙乃复矢之曰。我愿此身化为大龙。挟持和尚。传度彼国。因自投身涛波中。俄头角峥嵘。鳞甲晃耀。云雾冥晦。而柂牙帆腹。尤觉便利于他日。若其蜿蜒夭矫。时或见之。既济仍遍相攸处。然脱有可者。久为异宗所据。湘独念以为大华严教。诚宜于有福地兴之。舍尔其奚之耶。时善妙龙知其念。遽以神力。于虚空中现巨石。纵广一里。正覆于异宗所居之上。势且陨者。群僧惧其压。奔骇不敢留。湘即居之。郁为大丛社。并辞国王所施庄田奴仆等。湘弘导勤恳。脩练精苦。弟子智通表训道身梵体等。嗣著述章疏。皆明性海义例。海东号湘华严初祖。竟终于本国。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义湘。
俗姓朴。
鸡林府人也。
生且英奇。
长而出离。
逍遥入道性分天然。
年临弱冠闻唐土教宗鼎盛。
与元晓法师同志西游。
行至本国海门唐州界。
计求巨舰。
将越沧波。
倏于中涂遭其苦雨。
遂依道旁土龛间隐身。
所以避飘湿焉。
迨乎明旦相视。
乃古坟骸骨旁也。
天犹霢霂地且泥涂。
尺寸难前逗留不进。
又寄埏甓之中。
夜之未央俄有鬼物为怪。
晓公叹曰。
前之寓宿谓土龛而且安。
此夜留宵托鬼乡而多崇。
则知心生故种种法生。
心灭故龛坟不二。
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心外无法胡用别求。
我不入唐。
却携囊返国。
湘乃只影孤征誓死无退。
以总章二年附商船达登州岸。
分卫到一信士家。
见湘容色挺拔留连门下既久。
有少女丽服靓妆。
名曰善妙。
巧媚诲之。
湘之心石不可转也。
女调不见答。
顿发道心。
于前矢大愿言。
生生世世归命和尚。
习学大乘成就大事。
弟子必为檀越供给资缘。
湘乃径趋长安终南山智俨三藏所。
综习华严经。
时康藏国师为同学也。
所谓知微知章有伦有要。
德瓶云满。
藏海嬉游。
乃议回程传法开诱。
复至文登旧檀越家。
谢其数稔供施。
便慕商船逡巡解缆。
其女善妙。
预为湘办集法服并诸什器可盈箧笥。
运临海岸湘船已远。
其女咒之曰。
我本实心供养法师。
愿是衣箧跳入前船。
言讫投箧于骇浪。
有顷疾风吹之若鸿毛耳。
遥望径跳入船矣。
其女复誓之。
我愿是身化为大龙。
扶翼舳舻到国传法。
于是攘袂投身于海。
将知愿力难屈至诚感神。
果然伸形。
夭矫或跃。
蜿蜒其舟底。
宁达于彼岸。
湘入国之后遍历山川。
于驹尘百济风马牛不相及地。
曰此中地灵山秀真转法轮之所。
无何权宗异部聚徒可半千众矣。
湘默作是念。
大华严教非福善之地不可兴焉。
时善妙龙恒随作护。
潜知此念。
乃现大神变于虚空中。
化成巨石。
纵广一里盖于伽蓝之顶。
作将堕不堕之状。
群僧惊骇罔知攸趣。
四面奔散。
湘遂入寺中敷阐斯经。
冬阳夏阴。
不召自至者多矣。
国王钦重以田庄奴仆施之。
湘言于王曰。
法平等高下共均贵贱同揆。
涅槃经八不净财。
何庄田之有。
何奴仆之为。
贫道以法界为家。
以盂耕待稔。
法身慧命藉此而生矣。
湘讲树开花谈丛结果。
登堂睹奥者。
则智通表训梵体道身等数人。
皆啄巨㲉飞出迦留罗鸟焉。
湘贵如说行。
讲宣之外精勤修练。
庄严刹海靡惮暄凉。
又常行义净洗秽法。
不用巾帨。
立期乾燥而止。
持三法衣瓶钵之馀。
曾无他物。
凡弟子请益不敢造次。
伺其怡寂而后启发。
湘乃随疑解滞必无滓核。
自是已来云游不定称可我心卓锡而居。
学侣蜂屯。
或执笔书绅怀铅札叶。
抄如结集录似载言。
如是义门随弟子为目。
如云道身章是也。
或以处为名如云锥穴问答等。
数章疏皆明华严性海毗卢遮那无边契经义例也。
湘终于本国。
塔亦存焉。
号海东华严初祖也。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俗姓朴。鸡林府人。生且英奇。长而出离。逍遥入道。年临弱冠。闻唐土教宗鼎盛。与元晓法师。同志西游。行至本国海门唐州界。计求巨舰。将越沧波。倏于中途遭其苦雨。遂依道旁土龛间隐身。以避飘湿。迨乎明旦。相视乃古坟骸骨旁也。天犹霢霖。地且泥涂。尺寸难前。逗留不进。又寄埏甓之中。夜之未央。俄有鬼物为怪。晓公叹曰。前之寓宿。谓土龛而且安。此夜留宵。托鬼乡而多崇。则知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龛坟不二。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胡用别求。我不入唐。却𢹂囊返国。湘乃只影孤征。誓死无退。以总章二年。附商𦨣达登州分卫。到一信士家。见湘容色挺拔。留连门下。既久。有少女丽服艳妆。名曰善妙。巧媚诲之。湘之心石。不可转也。女调不见答。顿发道心。于前矢大愿言。生生世世。归命和尚。习学大乘。成就大事。弟子必为檀越供给资缘。湘乃径趋长安终南山。智俨三藏所。综习华严经。时康藏国师为同学也。乃议回程。传法开诱。复至文登旧檀越家。谢其数稔供施。便募商𦨣。逡巡解缆。其女善妙。预为湘办集法服。并诸什器。可盈箧笥。运临海岸。湘𦨣已远。其女咒之曰。我本实心供养法师。愿是衣箧。跳入前𦨣。言讫。投箧于骇浪。有顷疾风吹之。遥望径跳入𦨣矣。其女复誓之。我愿自身化为大龙。扶翼舳舻。到国传法。于是攘袂投身于海。果然身形夭矫。或跃蜿蜒。其舟底宁。达于彼岸。湘入国之后。遍历山川。于驹丽百济。地灵山秀。真转法轮之所。无何权宗异部。聚徒可半千众矣。湘默作是念。大华严教。非福善之地。不可兴焉。时善妙龙。恒随作护。潜知此念。乃现大神变。于虚空中。化成巨石。纵广一里。盖于伽蓝之顶。作将堕不堕之状。群僧惊骇。罔知攸趣。四面奔散。湘遂入寺中。敷阐斯经。冬阳夏阴。不召自至者多。国王钦重。讲树开花。谈丛结果。登堂睹奥者。则智通表训梵体道身等数人。皆啄巨㲉飞出迦留罗鸟焉。凡弟子请益。随疑解滞。必无滓核。自是已来。云游不定。卓锡而居。学似蜂屯。执笔怀铅。抄如结集录。载言如是义门。随弟子为口。如云道身章是也。或以处为名。如云锥穴问答等数章疏。皆明华严性海。毗卢遮那无边契经义例也。湘终于本国。塔亦存焉。号海东华严初祖也。
李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 【介绍】: 唐宗室后裔。
嗣虢王李邕次子。
刚锐果决,略通书史,好属辞。
安禄山陷东京,玄宗令其兼统岭南等三节度使事。
京师平,拜留守,兼御史大夫,寻拜太子少师,兼河南尹、东畿采访使。
后发赃事,贬遂州刺史。
会段子璋反,过遂州,为段所杀。
蒋沇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莱州人。
蒋钦绪子。
博学少有名。
以孝廉授洛阳尉,迁监察御史。
肃宗乾元中,历陆浑、长安等五县令,美政流行。
累擢大理卿,持法明审,号称职。
德宗走奉天,沇奔行在,为敌所拘,欲诱署伪职,绝食不应命,窜伏里中。
京师平,乃出,授右散骑常侍。
卒年七十四。
白元光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6 【介绍】: 唐人,本出突厥族。
初补宁朔军节度先锋。
安禄山叛,元光领所部结义营,长驱从李光弼出土门。
累擢太子詹事,为两都游弈使。
京师平,率兵清宫,身被数创,肃宗亲为敷药。
后历迁灵武留后、定远城使。
姚况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建中时,姚令言率兵讨关东,以况领州。
师过阙,有急变,帝走奉天。
况与知留后冯河清发储铠完仗百余乘献行在,即拜行军司马。
京师平,为太子中舍人。
况未尝言功,属岁凶,奉稍不自给,以饥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07 【介绍】: 唐僧。婺州东阳人,俗姓张。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历参诸禅师,德宗建中二年,谒石头希迁,得其禅旨,大悟,住天皇寺,精修梵行,大弘禅宗,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先期告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婺之东阳张氏子。年十四。白其亲。求出家。亲未即许。乃弥日誓不食。以待命。亲患之。听所欲为。去依明州大德剃发。年二十五。受具戒于杭州之竹林寺。自尔谨持律捡。妙选行门。乃振锡径山。礼国一禅师有所领解。大历十一年。遁居馀姚之大梅山。如是三四年。见马大师于钟陵。再坐夏。乃造南岳石头而致问曰。离却定慧。和尚以何法示人。答曰。我者里无奴儿婢子。离个甚么。曰如何明得。答曰。汝还撮得虚空么。曰恁么即不从今日去也。答曰。未审汝早晚从那边来。曰某甲不是那边人。答曰。我早如汝来处。曰师何以赃滥诬人。答曰。汝身现在。曰虽然毕竟以何示于后人。答曰。汝道阿谁是后人。悟由是尽识从前国一马师用处。而罙入深沮。俄卜筑澧阳徙澋口。占当阳紫柴山。五百罗汉栖宿之地。以应机感。当是时。右仆射裴公方尹江陵。崇业寺状乞请悟住持。公从之。悟至而缁白趋向。施予委积。公亦躬拥徒御。日往省候。悟每以尊宿自居。揖对之际。凡贵贱未尝起。公尤叹其知大体。故天皇坊主灵鉴。谓其徒曰。吾寺方有煨烬之患。苟得悟禅师者。庶几可以起废。因夜共舁悟。坐方丈上。明日崇业等哗争之。不胜乃已。后天皇栋宇果一新。僧问。如何是玄妙之说。答曰。莫道我解佛法。进曰。争奈学人疑滞何。答曰。何不问老僧。进曰。问了也。答曰。不是汝存泊处。元和丁亥夏四月晦入灭。寿六十。腊三十五。以其年八月五日建塔。葬灵龛于郡之东隅。比丘惠真文贲崇信嗣。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悟。
姓张氏。
婺州东阳人也。
受天粹气为王子。
生而神俊长而谨愿。
年十四金翅始毛麒麟方角。
启白尊老将求出家。
慈爱之旨不见听许。
辄损薄常膳日唯一食。
虽体腹羸馁弥年益坚。
父母不获已而许之。
遂往明州大德剃落。
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
以勇猛力扶牢强心。
于六度门修诸梵行。
常以为疗膏肓者资上妙药。
开暗冥者求善知识。
不假舟楫其济渡乎。
遂蹶然振策投径山国一禅师。
悟礼足始毕密受宗要。
于语言处识衣中珠。
身心豁然真妄皆遣。
断诸疑滞无畏自在。
直见佛性中无缁磷。
服勤五载随亦印可。
俾其法雨润诸丛林。
悟蓄力向晦罙入深阻。
实冀一飞摩霄。
乃转遁于馀姚大梅山。
是时大历十一年也。
层崖绝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
七日不食。
至诚则通物感乃灵。
猱㹶豰玃更馈橡栗。
异日野夫操斧言伐其楚。
偶所遭睹。
骇动悚息驰谕朋曹。
谓为神奇。
曾不旬朔诣者成市。
凭嵌倚峭且构危栋。
赀粮供具环绕方丈。
猛虎耽耽侣出族游。
一来座侧歛折肢体。
其类驯扰可知也。
夫语法者无阶渐。
涉功者有浅深。
木踰钻而见火。
鉴勤磨而照胆。
理必然矣。
是以扫尘累遁岩薮。
服形体遗昼夜。
精严不息趣无上道。
其有旨哉。
如是者三四年矣。
将翔云表虑羽毛之颓铩。
欲归宝所疑道涂之乖错。
故重有咨访会其真宗。
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
二年秋谒石头上士。
于戏自径山抵衡岳。
凡三遇哲匠矣。
至此即造父习御郢人运斤。
两虚其心相与𦝮合。
白月映太阳齐照。
洪河注大海一味。
仲尼谓颜子亚圣。
然灯与释迦授记。
根果成熟名称普闻。
如须弥山特立大海。
繇是近佛恢张胜因。
凡诸国土缘会则答。
始卜于澧阳。
次居于澋口。
终栖于当阳柴紫山。
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
柽松蓊郁以含风。
崖巘巉岩而造天。
驾潋滟之紫霞。
枕清冷之玉泉。
鸾凤不集于蓬藋。
至人必宅于势胜。
诚如是也。
洪钟待叩童蒙求我。
川流星聚。
虚往实归。
或接武于林樾。
或骈肩于庐舍。
户外之屦烂其室盈矣。
荆州雄藩也。
都人士女动亿万计。
莫不擎跪稽首向风作焉。
崇业上首以状于连帅而邀之。
不违愿力聿来赴请。
屩及于虚落。
锡及于都城。
白黑为之步骤。
幡幢为之轇轕。
生难遭想得未曾有。
彼优波鞠多者。
夫何足云。
有天皇寺者。
据郡之左。
标异他刹。
号为名蓝。
困于人火荡为煨烬。
僧坊主灵鉴族而谋之。
以为满人攸居必能福我。
夫荷担大事蔑弃小瑕。
乃中宵默往肩舆而至二寺夕有所失朝有所得。
诤论锋起达于尊官。
重于返复毕安其处。
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缙绅清重。
拥旄统众。
风望眄睐当时准程。
驱车盛礼问法勤至。
悟神气洒落安详自处。
徐以软语为之献酬。
必中精微洞过肯綮。
又常秉贞操不修逢迎。
一无卑贵坐而揖对。
裴公讶其峻拔徵其善趣。
谓抗俗之志当径挺如是邪。
悟以为是法平等不见主客。
岂效世谛与人居而局狭邪。
裴公理冥意会投诚归命既见仁者我心则降。
如热得濯躁愦冰散。
自是禅宗之盛无如此者。
元和丁亥岁有背痛疾。
命弟子先期告终。
以夏四月晦奄然入灭。
春秋六十。
僧腊三十五。
以其年八月五日。
葬之郡东隅。
灵龛建塔从僧礼也。
悟身长七尺。
神韵孤杰手文鱼跃顶骨犀起行在于璎珞志在于华严。
度人说法雄健猛利。
其一旨云。
垢净共住水波同体。
触境迷著浩然忘归三世等本来清净。
一念不起即见佛心。
其悟解超顿为若此也先是烟焰之末殿宇不立。
顾缁褐且亏瞻礼密。
念结构罔知权舆。
禅宴之际若值神物。
自道祠舍滨江水焉。
凡我疆畛富于松梓。
悉愿倾倒施僧伽蓝。
命工觇之宛若符契。
于是斩巨栋干修楹。
撑崖拄壑云屯井构。
时维秋杪水用都涸。
徒众敛手块然无谋。
会一夕雨至万株并进。
晨发江浒暮抵寺门。
剞劂之际动无乏者。
其馀廊庑床案。
靡非幽赞。
事邻语怪阙而不书其感摄灵祇皆此类也。
比丘慧真文贲等禅子幽闲。
皆入室得悟之者。
或继坐道场。
或分枝化导。
时太常协律符载著文颂德焉。
世号天皇门风也。
又唐澧州龙潭禅院释崇信。
未详氏族。
信在俗为渚宫胡饼师之子。
弱龄宛异神府宽然。
昔天皇寺悟禅师。
隐耀藏光人莫我测。
信家居寺巷。
恒曰提饼笥馈悟公斋食。
食毕且留一饼曰。
吾惠汝以荫子孙。
信一日自念曰。
饼是我持去。
何以返遗我邪。
莫别有旨乎。
遂拱手问焉。
悟公曰。
是汝持来复汝何咎。
信闻似有惊怪。
因劝出家便求摄受。
曰尔昔崇福善今信吾言。
故名之也。
由是躬于井臼供亿服勤。
乃问悟云。
未蒙指示心要。
悟公云。
时时相示。
信餐禀斯言如游子之还家。
若贫人之得宝。
直从荆渚乃诣澧阳龙潭栖止。
因李翱尚书激扬。
时乃出世。
后德山鉴师出其门。
宗风大盛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张。婺州东阳人。生而神俊。长而谨愿。年十四求出家。慈爱不听。辄损常膳。日唯一食。父母不获已许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投径山国一禅师。密受宗要。于语言处。识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断诸疑滞。直见佛性。服勤五载。转遁馀姚大梅山。时大历十一年。层崖绝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七日不食。猱㹶豰玃。更馈橡栗。野夫伐楚。睹骇悚息。谕为神奇。诣者成市。凭嵌倚峭。且构危栋。资粮供具。环绕方丈。猛虎耽耽。侣出族游。一来座侧。敛折肢体。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二年秋。谒石头上士。自径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始卜于澧阳。次居于澋口。终栖于当阳柴紫山。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柽松蓊郁。崖巘巉岩。或接武林樾。或饼肩庐舍。户外之履常盈。荆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动亿万计。莫不擎跪。稽首响风。天皇寺者。据郡之左。标异他刹。号为名蓝。一火荡为煨烬。缁褐且亏瞻礼。禅宴之际。若值神物。祠舍滨江。富于松梓。悉愿倾倒。施僧伽蓝。于是斩栋修楹。云屯井构。时值水涸。徒众敛手。会一夕雨至。万株并进。晨发江浒。暮抵寺门。剞劂之际。动无乏者。其馀廊庑床案。靡非幽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