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时蔚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遗身篇
善信。
字无疑。
苏州嘉定吴氏子也。
年二十九。
削染为僧。
不识一字。
惟事禅那入玄墓。
万峰和尚
忽有得。
谓众曰。
我自出家以来。
胁不至席。
今日始了当矣。
未几。
示微疾。
索浴入龛。
毕于弹指间。
歘然火起。
自焚其身。
是盖得道急于入灭者也。
或赞之以偈曰。
一念才空万境忘。
更无馀事可商量。
翻身永入火光定。
惊倒灵山老药王。
出轮回又入轮回。
究竟何曾有去来。
昨夜冰河中发𦦨。
虚空烧作一堆灰。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善信,字无疑。姓吴氏,嘉定人也。年二十九出家上海施水庵,依智德为师。初不识字,唯特佛号。久之,教以经论,便能了悟。一日索浴入龛,歘然火起,自焚其身。寺僧为起塔绘像。
释无念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无念学公。
德安陈氏子。
九岁出家。
礼无极和尚为师。
东游姑苏。
万峰蔚禅师
一喝下领旨。
万峰出法衣。
说偈送之。
归宝林寺。
道声蔼著。
远近翕然宗之。
宝林当四会之冲。
天兵征陈友谅。
寺燬缁流尽散。
唯学一人守之。
荒墟蔓棘。
吊影数年。
暨我圣祖。
削平僭伪。
奄有四海。
偃革崇文。
聿兴吾教。
学有复创之志焉。
于是。
善信云集。
向化风从。
不三四年。
宝林金碧掩映。
如化乐天宫矣。
洪武十五年。
孝慈皇后。
陟天楚藩。
建大会。
集千僧于洪山。
学在焉。
王见而异之。
遂留邸馆。
建九峰寺居之。
学具福德相。
行慈悲行。
人见之意消。
故有不言而化者。
是能倡大缘举大刹。
皆一呼而应。
成之之易。
如掇之也。
当道者。
荐于朝。
圣祖召见便殿命坐。
应对称上意。
礼遇隆渥。
欲留主京刹。
固辞弗受。
厚赐。
遣中官送还。
二十九年。
再遣中官。
奉御制怀僧诗文一轴。
松花实各一器至山。
谕慰弥至。
敕曰。
前者僧无念。
戒行精于皎月。
定慧稳若巍山。
暂来一见。
去此尝怀。
怀之不已。
遣人就见。
特以松实供之。
兼以诗劳之(云云)。
又赐僧无念九岁出家诗。
学皆如韵。
和之以上。
上览之大悦。
自是深信吾道。
颇亦省刑宽法矣。
永乐四年示寂。
阅世八十有一。
塔全身于九峰狮子岩之阳。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秀禅师。
不知何许人。
见左春坊邹济所作。
般若禅院记中。
想见其人。
故当时高德。
惜无从考始末。
记称。
江宁天王山有佛龛。
曰般若。
在京都城南九十里。
山形势若莲花。
二水环拱于其间。
峰峦秀丽。
泉清木盛。
堪为阿兰若地。
元大德中。
法秀禅师。
栖禅于此。
师得法于千岩长禅师。
戒行孤峻。
尝居婺之圣寿。
为第一座。
道播诸方。
禅衲云集。
至正甲午。
太祖高皇帝渡江。
闻师名。
单骑入山。
与语相契。
时遣缪总制者。
送供久之。
师游庐阜。
莫知所之。
境遂蓁芜。
洪武二十年岁丁卯。
上记忆其事。
诏工部右侍郎黄立恭。
选一办道僧。
即旧地重新创立。
因谕之曰。
我渡江来。
曾谒法秀禅师。
其僧有见识。
立庵正在莲菂上。
赐名般若禅院。
立恭乃举僧绍义。
引见受命而去。
远近闻上意所向。
莫不随喜。
输财助力。
未几而成丛席。
即今之般若寺也。
明河曰。
图记列千岩法嗣。
万峰蔚松隐然耳。
安知复有秀哉。
如秀者。
显隐之际。
犹神龙。
不可得而系羁。
能使我圣祖。
仅一见之。
不及再见。
至念其人不忘其处。
诚足传持师道。
将超然跨而上之天际真人。
宜乎圣祖谓其有见识也。
故予。
不能尽无疑于图记之所见。
而于图记之所未见。
寓想增叹之深。
不特秀公一人而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 【介绍】: 明僧。
字宝藏。
万峰悟旨,住圣恩。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海舟名普慈,吴郡海虞钱氏子。
世业儒,出家破山寺。
往参邓尉山万峰和尚,付以法偈,遂结庐太湖西洞庭山。
三十年不过湖。
闻虚白旵公在安溪东明说法,亲承万峰祖印,遂往叩。
旬日大悟,遂居东明演法,为万峰法嗣。
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在东明左侧。
有《颂古诗》行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名永慈(讹作普慈)。其法号海舟。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生于蜀之成都余氏(讹作常熟钱氏)。弱龄。闻说生死事大。即蕴于膺。经旬不就寝。决志趋彭县之大隋山(讹作破山)景德寺。礼独炤月禅师。坚求法要。月喜其端厚慎重。可为法门梁栋。遂度之。永乐癸巳。月殁。师竟入西山。庵隐八载。形影偶偕。忽觉相应。乃弃庵出谒大初和尚。时年二十有八矣。初受师半展。遽问曰。向父母未生前。速道将来。师从东过西。初曰。未在更道。师曰。两眼相对。初正色瞬师。师趋去之。复至东浦访无际。抵灵谷见雪峰。雪峰以师悟处谛当。延师为灵谷第一座。师竟自许。常与同辈蹴踏。峰窃骇之。然师无留意。解制拂衣至安溪。投机于虚白旵公。公以临济正脉。嘱师保任。师乃辞去。复陆沉牛首诸山。正统丁巳。师年四十四。始领东山翼善禅寺。师晦养既久。且弘大化。四方宿艾。虚怀而仰风裁。然师虎视来机。故踵息未舒。而神气先萎者多矣。正统五年庚申六月。旵公化去。东南学众。惟归东山。王公贵人。虚己以礼致师。师未常以一言开凿智窦。故一时虽尽爱敬。莫得而亲疏焉。缁素为师预建身后之域。有范作头者。失斧伤足。痛甚索酒。师谓之曰。范作头。伤足犹可。假若斫去头时。有千石酒。与作头。作头能吃否。范于言下知归。即求为僧。师录之。乃充火头。刻意究竟。不觉被火燎面。如刀刈。取镜炤之欣舞。以偈呈师。师为肯可。当是时。出入东山。皆称俊杰。不无有望于师。师惟目送而已。至有已据高座。而声驰国中者。求入筹室。师弗顾。或谓。东山网。漏于吞舟之鱼。师哂之。间有古溪澄禅师。常过东山。师与盘桓。喜其见处稳实。叹曰。真断桥之后也。乃举澄以住高座寺。澄初出世。衲子不甚知名。师以澄法语。缄达诸山。诸山始归重。兼仰师有卫法至公之德云。天顺五年辛巳。师升座说法毕。一喝而逝。逝之日。白虹横贯。异鸟悲鸣。古溪澄。哭之恸。挽之以诗。吊之以文。其略曰。道扬湖海。德播神州。慈济隆乎品汇。声名动乎王侯。来西蜀而全堤正令。坐东山而大阐玄猷。续高峰七世之灯。烁群昏而独炤。绍旵祖百年之踵。吞众派以周流。将入涅槃现衰相。而白虹贯日。既归圆寂殓法身。而夜壑藏舟。澄自后不上堂。亦趺坐迁化于香岩。香岩之众悽然。澄徐展目曰。不须如是。复宴然长往。师之门人智瑄(作明瑄讹也)。开法金陵。瑄传天奇本瑞。瑞之法嗣大振。瑄即范作头也。 赞曰。邓尉至东山。历传四世。孑孑乔松。其本孤矣。自宝峰燎破面门。而得天奇瑞公。枝秀云峦。叶荫寰中。或疑其先净而后滥。殊不知我此世界大。贤劫中小劫二十。当有千佛出兴。迄今劫过有九矣。自拘留孙至我释迦本师。才出四佛。弥勒师子后。仍有九百九十馀尊。第十五小劫中。一齐出现。惟馀楼至。设以盛衰净滥。而较之可乎。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