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老藏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络丝僧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又络丝僧者,遗其名字,盖杭人也。
幼事络丝,弃而为僧人,称“络丝僧”云。
尝独居破庵,昼夜诵佛不绝口。
顾无以自存,乃谓其旧主人曰:“但饭我,仍为主。
”络丝主人从之。
既得食,则手轧轧,而口喃喃,他无所事,如是者数年。
一日,携零纸满筐,向吴居士西泠,欲易钱百馀文。
西泠固高士,与僧有夙契,慨然曰:“需钱何为?
予自可供之。
而顾以此相易耶?
予又何需此?
”僧徐答曰:“居士前我弗敢隐,今日我将西归,拟市柴一担耳。
”西泠曰:“果尔,予即供之。
”僧合掌谢,因将柴归,并期西泠届时一临,为作證明,西泠诺之。
至时,西泠至庵前,则僧已积柴为座,趺坐其上,四面火燄俱炽,僧于火光中,举手向西泠作别状,忽以手拭面,顿见黄金色,俄焉化尽。
西泠喟然叹曰:“善哉!
古贤奇踪,再见于今日矣。
”观者数百人,咸感嗟不已。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实圆,松江人。
少有逸志,年十八,父母为迎取有日矣。
夜走一寺,求主僧为剃发,其父母求得之,闭之一室。
日常趺坐不食不寝,无已,乃听出家。
松江城有僧设关,拜《华严经》未竟,化去为终事焉。
已而至金山行般舟三昧,久之,居常州天宁寺入念佛堂,昼夜唱佛不绝
乾隆二十八年三月示微疾,集众讽佛,尽舍橐中金。
三日沐浴,具威仪随众入堂,趺坐唱佛而寂。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了庵者,不知何许人。
为人诚谷心,不事浮华。
出家后,历访名山,参究甚切,别有入处,深自退藏,莫窥其际。
晚游汉自丰,居士严君买园奉之,弥专净志。
居久之,忽得疾,谓严君曰:“可归我江南。
”乃为具舟,送之金山,禅房清寂,颇资调摄。
复来江宁,栖于城寺。
一日,积薪庭前,危坐其上,连称佛号,召众举火,众莫之应。
厉声促之,或授以炷香,取向鼻间吹之。
火从鼻端出,然至面,及衣而下,薪烈火炽,唱佛不绝,隐隐闻声,向西而迈。
顷之,化为烟烬。
先是,了庵自汉归,有遗身志,每与徒众言:“吾寂后,当磨骨为粉,舍之江中,以结虫鱼。
”语甚恳至,其徒诺之,然犹不虞其如此也。
至是乃益,惊叹不敢有违,竟如其言,盖在乾隆时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浙江海盐人,俗姓王,字雪江,号石门子。出家于天宁寺,晚习定于钱塘胜果山。有《雪江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明秀,字雪江,弘正间僧。巨目阔吻,面骨巉岩,肖枯木怪石。少时即好为诗。与孙太白、郑少谷、方棠陵、沈石田诸人善。处士朱朴、陈鉴结社,所谓雪江和尚是也。族出海盐王氏。祝发天宁寺。晚习定于钱塘胜果山之石门郭公泉侧。夜梦陈姓者,揖曰:“西有月岩,请观前生所为诗。”旦乃求之,榛莽中果得月岩刻元人诗题曰《雪江陈天瑞》。因怅然有悟。著有《雪江集》。其诗清隽新警,美不胜收。有送王阳明谪官云:“蛮烟瘦马经山驿瘴雨寒鸡梦早朝惊为杰句他如与许平野云渔舟弄春水野屋卧秋云子重归云矮床地远坐开卷老鹤天晴鸣近人宝叔寺云林寒巢雀病石峻着花危南国云病起药苗缘径长行看荷叶近衣香逢童序班云江城踏雪春沽酒山雨篝灯客在门晚坐云山深长日净扫地木落清秋高捲帘湖上云朱阁捲帘惊燕子画船呼烛照花枝寄胡秋田云江冷水深龙卧月山空树老鹤巢烟皆为时所诵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雪江,海盐王氏子。出家天宁寺。居钱塘胜果山,归老海门。有《雪江集》。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六
名明秀,号石门子。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明秀,字碧天,川人也。
自蜀入楚,止于荆门,四十馀年。
一日沐浴礼佛,谓其徒曰:吾西去矣。
趺坐禅榻,合掌喃喃,火自内出,焚及胸际,犹号佛不绝,须臾而化。
盖平日止一敝榻,横陈墙下,不与窗壁相连,其下常积薪,蒸便于取爨,故与其徒话别时,未见伏火,不虞其自焚也。
及燄迸烽烈,始相骇异,知其积诚有素,信非偶然。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明玉,字无瑕。
姓刘氏,西蜀龙居人也。
生性倔强,少与俗合,不治主人产业。
长娶汪氏,举三男。
长儿聪慧笃孝,玉虽心爱之,不为儿女家计,居常以佛为念,每供养二亲,蔬食必絜,亲亦以此安之。
及双晖并谢,即判然弃妻子,从方外游。
时年四十六,长儿年十二,踯躅相随,至播州楼头山东洋海庵父子俱薙发为沙弥,授具戒,明隆庆三年五月五日也。
自尔携儿行脚,即督课业为弟子。
父子相从云游万里,遍历名山,参叩知识,苦行绝伦,每日中一食,糠菜不糁,树下冢间,随遇顺适,自是终身胁不至席。
万历初,谒普陀,过金陵,至都下,游履五台,寓三塔寺,礼《华严经》,经六十万字,一字一拜,每昼夜必稽首三千,如是者经三匝。
至十二年,复至京师碧峰寺,礼《法华经》,六万馀字,一字一拜,如前者十二匝,终而复始,夙夜罔懈。
长儿为沙弥者,年德日益,长多亲讲肄,听习《华严》、《法华》、《楞严》、《圆觉》、《唯识》诸经论,善开晓发蒙,而事父日益谨,一时称异,谓有弟子如此者,诚所罕觏。
十七年,内监王太监欲开精舍,延其弟子为弘法,且为玉休老地,乃卜阜城门外二里许,捐赀创寺,寺成请额,圣母嘉之,赐曰“慈慧”。
大宗伯棠轩李公记其事。
一日谓弟子曰:“吾以业系娑婆,七十二年侵寻老病,久住何益,吾将归矣。
尔当以法为怀,勿生爱恋。
”遂不食,念佛不绝者旬日,声响如钟,颜色不衰。
弟子问生死大事,玉但曰:“嘻嘻呵呵,呵呵嘻嘻,不是妄念,不是真知。
”良久云:“你说是如何?
大通桥上交粮客,原是南方送米人。
”临化索浴,更衣端坐,持珠念佛,益哀促,连声大𧦝“佛佛”,声绝而逝。
时万历乙未春正月十九日也,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二十有六。
弟子真贵即玉长儿,为慈慧法师者,奉塔于黄村,乞憨山为之铭。
释自明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释自明,忘其姓字,武陵人也。
持戒习襌,真诚无妄。
尝事游参道,出镇江至良篷山下,见其四面幽寂,冢墓累累,访之土人曰:“此官司决囚处,左右孤坟,皆死者断尸也。
”自明因慨然曰:“此间念佛,正可利益幽明。
”于是露地而坐,三日三夜,念佛不绝声,行道感叹,竞相施助。
不一年,梵宇煇煌,照耀林谷,独与如月,常相往来。
自明告众曰:“天地悠久尚有坏,况人世无兵燹乎?
”时天下承平,人莫之测,未几明寂。
咸丰初元,粤寇起事,窜扰长江,窃据金陵,其言悉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