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统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赵彦博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八七八
赵彦博,字富文,宗室,居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乾道三年知池州,乾道八年七月,由直秘阁除直显谟阁,再任都大主管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
淳熙中知宁国府。
仕至权工部侍郎。
知池州日编有《昭明太子事实》二卷(存)。
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三六、职官七二之三六,周必大《题赵遁可文卷》(《文忠集》卷五一),嘉靖《武康县志》卷八。
段素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理宣肃帝段素廉(?-1022年),是大理国第七代皇帝,属太宗段思良支系,1010—1022年在位,是昭明皇帝段素英的儿子,死后谥宣肃皇帝。
沈嗣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字仁举。
好学能文,为诸生,有盛名。
以亲老不赴岁荐。
崇祯间,奉母避兵葭川。
生平破产聚书,尝谓自昭明太子后,代各有选,而南宋独缺,乃辑《南宋文选》百卷,未梓。
有《俭娱堂集》、《尚书论语传》等。
槜李诗系·卷二十四
嗣选字仁举,号果庵,嘉兴贡生。乙酉,奉母避兵葭川,群盗知为老孝子,戒弗犯。破产聚书,尝以历代文章惟南宋无选本,乃辑续之。其自著曰俭娱堂集。卒年七十六,私谥孝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3—527 【介绍】: 南朝梁平原鬲人,字孝若。
明僧绍子。
七岁即能言名理,十三岁博览经传。
南朝齐以奉朝请起家。
入梁,历仕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中庶子。
出为北兖州刺史,迁散骑常侍。
东宫新置学士,山宾入选。
又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性笃实,家不富裕,在州因所部灾荒出仓米赡人,有所追责,籍其宅入官而山宾默不申诉。
卒后,昭明太子为举哀,谥质。
有《吉礼仪注》、《礼仪》、《孝经丧礼服义》等。
全梁文·卷五十八
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宋齐徵士僧绍子,仕齐为州从事史、奉朝请、始安王遥光抚军行参军、广阳令。梁台建,历相府田曹参军尚书驾部郎,迁治书侍御史右军记室参军,天监初选为五经博士,迁北中郎咨议参军、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出为持节征远将军北兖州剌史。普通中,历太子右卫率、给事中、御史中丞、黄门侍郎、司农卿、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博士兼国子祭酒,假节行北兖州事,大通元年卒,年八十五,赠侍中信威将军,谥曰质子。有《吉礼仪注》二百六卷,录一卷,《礼仪》二十卷,《孝经丧礼服义》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746—约1790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立方,号笠舫。
乾隆五十二年进士。
自知无吏才,请就教职,官苏州府教授,不满三年即去世。
博览群书,词笔婉丽,骈体文尤古艳。
少游贵池,撰《昭明太子庙碑》,袁枚见之,以为出自六朝高手,后知为笠舫文,惊喜叹绝。
有《笠舫诗草》、《古文辨体》。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顾敏恒,字立方,号笠舫,金匮人。乾隆丁未进士,官苏州教授。有《笠舫诗稿》。
维基
顾敏恒,字立方,号笠舫,江苏无锡人。清朝官员,学者。进士出身、学者顾奎光子。顾敏恒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进士。官至苏州府教授,不满三年即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523 【介绍】: 南朝梁济阳考城人,字景节。
蔡约弟。
仕齐为给事黄门侍郎。
入梁,为侍中,历临海、吴兴太守。
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
累迁吏部尚书。
性凝厉,风骨鲠正,当朝无所屈让。
女为昭明太子萧统妃。
后为中书令,卒官吴郡太守。
全梁文·卷五十六
僔一作撙,字景节,济阳考城人。宋左光禄兴宗子,仕齐至给事黄门侍郎,入梁终吴郡太守,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康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66—538,一说约465—532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字彦和。
早孤,笃志好学,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共居处十余年,遂博通经论。
梁武帝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后为临川王萧宏记室,任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
昭明太子萧统、沈约等所重。
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未几卒。
曾整理定林寺经藏。
著《文心雕龙》,全面总结前代文学现象,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名著。
全梁文·卷六十
协字彦和,东莞莒人,天监初为奉朝请中军临川王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未令,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太子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后变服为僧,改名慧地,有《文心雕龙》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 【介绍】: 即菩提达摩。或作达磨。高僧。南朝梁时南天竺国王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师从般若多罗尊者,为西土禅宗二十八世传人。梁武帝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普通中迎至金陵与谈佛理。谈不契合,乃渡江入魏传布佛教。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参禅九年,人莫测其玄妙。传《楞伽经》及其心法于慧可,于是禅宗得流传中国。世称中土禅宗初祖。
全后魏文·卷六十
菩提达磨姓刹帝利,天竺王子。
梁大通元年(即普通八年)。
来至东土,与梁武语,机缘不契,度江来归,止嵩山少林寺,明年终(大通二年即孝庄建义元年)。
梁武帝追慕为碑,昭明为祭文,是为初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南天竺香至国王之季子也。刹帝利种。资性开朗。神慧无方。志存大乘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游化其国。受王供养。以神通力。知其密迹。使与二兄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辨所施珠。而磨才智无碍。二兄不能屈。尊者因谓之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以承统寄。磨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躬行阐导。破伏六宗。然观震旦。有大乘气象。故附舶东来。阅三寒暑。达于南海。时梁大通元年也。广州既备礼迎接。即驿奏武帝。帝诏至。慰劳勤渥。问曰。朕自御极以来。造寺写经度僧。有何功德。答曰。人天小果耳。上曰。何谓大乘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上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上曰。对朕者谁。答曰不识。上终无所领悟。乃北抵魏。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危坐。终日嘿然。人竞以壁观婆罗门称之。时则孝明帝武泰元年也。帝钦磨道德。三诏不起。就赐摩衲袈裟。金钵银水瓶。以致供养。 俄有沙门惠可道副道育尼总持者。从其诲励九年。乃命之曰。时至矣。汝等宜各言其所得乎。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磨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磨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磨曰。汝得吾骨。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磨曰。汝得吾髓。于是顾谓慧可曰昔如来。以王法眼藏。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以至于吾。我今付汝。汝当护持。拜授袈裟。以表信。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又曰吾观震旦。惟楞伽经。可以印心。汝等宜加勉。乃往禹门千圣寺。端坐示灭。即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之定林寺。塔其上焉。后三岁。奉使宋云自西域回。遇磨葱岭手𢹂只履。翩然独迈。问之曰。西天去云归以闻。诏启。圹视之。仅只履而已。唐代宗朝追谥圆觉禅师。塔曰空观。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咨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神僧传·卷第四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孟孙。
萧统长子。
初封华容公,位东中郎将、南徐州刺史。
卒,欢应嗣太子位,梁武帝以新有天下,不可以少主主大业,属意萧纲,封欢豫章王,官终江州刺史。
卒谥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1—549 【介绍】: 南朝梁琅邪临沂人,字元礼,一字德柔,小字养。
王僧虔孙。
七岁能属文,十六为《芍药赋》。
有文名,为梁昭明太子萧统、沈约、谢朓等爱重。
初仕尚书殿中郎,迁太子洗马,掌东宫管记。
后出为临海太守,在郡侵刻贪财,被讼。
简文帝即位,为太子詹事。
宅为盗所攻,惊惧坠井卒。
自撰文章,以一官为一集,凡一百卷。
今不传。
全梁文·卷六十五
筠字元礼,一字德柔,小字养楫子,天监中为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出为丹阳尹丞,北中郎咨议参军,迁中书郎兼宁远湘东王长史,行府国郡事,除太子家令。普通末除尚书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又改领步兵校尉,中大通中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贞威将军临海太守。大同初,为云麾豫章王长史,迁秘书监,除太府卿,迁度支尚书。中大同初,徙光禄大夫,迁云旗将军司徒左长史,简文帝即位,为太子詹事,有集十一卷,中书集十一卷,临海集十一卷,左佐集十一卷,尚书集九卷。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