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万齐融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越之朱氏。
八岁出家。
淹贯经业。
既受具。
禀河中三论。
复开涅槃大经。
寻居幽僻习定。
名响海寓。
神龙元年。
诏与宗师十人。
入长乐内道场坐夏。
上时从受菩萨戒。
睿宗为相王。
送锦衾毡席。
二年诏于西园问道。
大都督李孝逸。
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监周业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皆结师资。
传香火请问禅要。
卒年八十二。
门人慧远等建塔。
万齐融铭。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道亮。
姓朱氏。
越州人也。
厥考前刺会稽郡。
亮年八岁。
出家极通经业。
受具后学河中三论。
复讲涅槃经。
寻入深谷破衣覆形蔬食资命。
不交俗务直守童真。
神龙元年孝和皇帝诏亮与法席宗师十人。
入长乐大内坐夏安居。
时帝命受菩萨戒。
睿宗及妃后送异锦衾毡席。
二年诏于西园问道。
朝廷钦贵。
大都督李孝逸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监周业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
同心慕仰请问禅心。
多结师资或传香火。
卒年八十二。
门人慧远等建塔。
万齐融为铭纪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744 【介绍】: 唐越州永兴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證圣元年进士。初授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十年,张说奏贺知章及徐坚等入书院,同撰《六典》。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后迁太子宾客,授秘书监。性放旷,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擅草隶。天宝初,因病乃上疏度为道士,至乡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744 字季真,排行八,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證圣元年(695)登进士第,因陆象先引荐,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十年(722),因张说荐,入丽正殿修书。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为人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善谈笑,时人誉为“清淡风流”。晚年尤放诞,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世称贺监。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号为“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附《包估传》),又与李白、杜甫等诗人友善。知章能诗,且善草、隶书。玄宗天宝三载(744),上疏请度为道士,归隐镜湖,不久病逝。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其诗大多散失,今存诗中颇有情味隽永之作。有《贺秘监集》。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断句1,题1。
唐诗汇评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以文词知名。证圣元年(695),棹进士第,又登超拢群类科,授四门博士,累迁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起居郎。开元十年,入丽正殿修《六典》等。十三年,迁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历工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天宝三载,因病恍偬,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许之,返乡不久卒。知章工书能诗,尤善草隶,神龙中与吴越文士包融、张旭、张若虚俱以文词杨名上京,合称“吴中四士”。性放旷,晚年无复拘检,自号“四明狂客”。又嗜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后人辑有《贺秘监集》一卷行世。《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证圣初擢进士第,陆象先引为太常博士,累迁秘书监。天宝三载请为道士还乡里,未几卒,年八十六。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
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第进士。开元中累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充皇太子侍读。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授秘书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天宝三载。上疏请度为道士。还乡里。元宗亲制诗赠行。卒年八十六。肃宗立。赠礼部尚书。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知章)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旧唐书本传
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载酒园诗话又编》
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罝张于初,列贺于盛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60—约720 【介绍】: 唐扬州人。曾官兖州兵曹。中宗神龙中,以文词俊秀驰名京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杰”。存诗仅二首,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0?—720?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万齐融、邢巨、包融等诗人,以“文词俊秀”而显名长安。
又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友情甚笃,俱以诗作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附《包佶传》)。
事迹散见《旧唐书·贺知章传》、《新唐书·刘晏传》、《唐诗纪事》卷一七。
其诗大都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一为《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无甚特色;一为《春江花月夜》,则是千古绝唱。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唐诗汇评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神龙中,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吴越文士,俱以文词俊秀杨名京师,合称“吴中四士”。后官至兖州兵曹参军。《全唐诗》存诗二首。

作品评论

明皇杂录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春江花月夜》,其为名篇不待言,细观风度格调,则刘希夷《捣衣》诸篇类也。此诚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虚与贺季真同时齐名,遽分初盛,编者殊草草。吾读诗至贺秘书,真若云开山出,境界一新,毋宁置张于初,列贺于盛耳。
《唐诗别裁》
若虚开元初人,与贺知章、张旭齐名。
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制举登科。玄宗开元间历大理司直,官至集贤院学士。工诗,有才名,与子包何、包佶号三包。又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二,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
历官集贤院直学士、大理司直。
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旧唐书·于休烈传》)。
亦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传》附《包佶传》)。
包融与孟浩然交谊甚厚,孟有诗叙二人交往。
全唐诗》存诗8首。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唐诗汇评
包融,生卒年不详,间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工诗。神龙中,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等吴越之士,俱以文词俊秀杨名上索,合称“吴中四士”。开元中,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参军,后官至大理司直、集贤院学士。与孟浩然、殷遥友善。有《包融诗》一卷,已佚。殷璠集融及储光羲、殷遥等间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集》,亦佚。《全房诗》存诗八首。

作品评论

殷墦《丹职集》
(融诗)清幽语奇,颇多剪刻。
新唐书·刘晏传
(包)佶……父融,集贤院学土,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中四士”。
唐诗纪事
润州延陵有包融、储光羲,曲阿有丁仙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察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朝、校书郎张晕、吏部常选周瑀、长洲尉谈截,句容有殷遥、硖石主簿樊光、横阳主搏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玄、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侹、武进尉申堂构,十八人皆有诗名,殷墦次为《丹阳集》。
唐才子传
(包)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苟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会稽人。官山阴尉。中宗神龙中,与包融、贺知章等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九,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万齐融、张若虚、包融、邢巨等人,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一时。
官至山阴尉。
事迹散见《旧唐书·贺知章传》、《新唐书·于志宁传》、《国秀集》目录。
善诗,芮挺章选其《宿香山阁》(《全唐诗》又作贾彦璋诗,误)、《赠酒店胡妃》、《孤兴》三诗入《国秀集》中。
全唐诗》存诗8首,有又作贺朝清、刘孝孙诗者。
唐诗汇评
贺朝,生年年不详,越州(今浙江绍兴)人。神龙中,与贺知章、张若虚等吴越文士,俱以文词俊秀,杨名京师。开元中,官山阴尉。《全唐诗》存诗八首,有刘孝孙等人诗混入。
全唐文·卷四百八
朝。越州人。天宝时山阴尉。

作品评论

旧唐书·于休烈传
休烈……善属文,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42 【介绍】: 唐僧。诸暨人,俗姓徐。武周證圣元年出家,继游上京,后居越州法华山寺近三十年。玄宗开元末恩制度人,润州刺史齐浣等还主其事,自广陵到信安,道俗受法者万人。有《辅篇记》、《金刚义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徐氏。
越之诸暨人。
年十二。
师事富春僧晖出家。
證圣元年。
以恩制获度。
隶贯悬溜寺。
弱冠从光州岸师。
禀具戒。
时崇福融济二律师。
皆训徒上京。
俨往依之。
升堂入室。
蒙其印可。
由是名声重矣。
及睿宗受戒于安国。
诏充大德。
后还江左。
偏以四分开导。
俄居法华山。
敷阐金刚般若。
而蹑屩檐簦之俦。
听讲请戒。
云凝风休。
如是几三十载。
不起于座。
开元二十四年。
诏颁行御所注经于天下。
都督河南元彦冲。
躬造山中。
请俨俯临郡治。
设筵唱演此经大义。
以称上意。
初光州岸公尝梦。
神僧谓曰。
玄俨诚一世之法器。
教之小乘。
非所空自尔每以般若命之宣畅。
至是果际遇。
岂非命欤。
未几内捐衣钵。
外率檀信。
装饰石城。
百尺弥勒像。
而润州刺史齐浣。
运心极广。
视物惟均。
方舟结乘。
奉迎俨于丹阳。
馀杭吴兴等郡。
为诸新度受具则化之所被。
自广陵迄于信安。
地方千里。
餐规沐德。
殆且万人。
福缘之盛。
乃如此。
天宝元载十一月七日示疾。
坐终于寺之戒坛院。
寿六十八。
卜于是月二十。
窆之秦望山下。
建塔植松。
以表其地。
万齐融述文。
颂德。
兹不录。
俨凡礼佛名经一百过。
设无遮会十筵。
著辅篇记十卷。
羯磨述章三篇。
金刚义疏七卷。
讲金刚经疏一百过。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玄俨。
俗姓徐氏。
晋室南迁因官诸暨。
遂为县族。
年始十二辞亲从师。
事富春僧晖。
證圣元年恩制度人。
始堕僧数隶悬溜寺。
俨幼而明敏长则韶令。
标格峻整风仪凛然。
迨于弱冠乃从光州岸师咨受具戒。
后乃游诣上京探赜律范。
遇崇福意律师并融济律师。
皆名匠一方南山上足。
咸能升堂睹奥。
共所印可。
由是道尊戒洁名动京师。
安国授记并充大德。
后还江左偏行四分。
因著辅篇记十卷羯磨述章三篇。
至今僧徒远近传写。
初光州岸公。
尝因假寐忽梦神僧。
谓曰。
玄俨当为法器。
云何教以小乘。
后乃命宣般若。
由是研精覃思采摭旧学。
撰金刚义疏七卷。
古德所不解先达所未详。
我则发挥光明若指诸掌。
誓以一生宣讲百遍。
越邑精舍时称法华。
晋沙门昙翼曾结庵山巅。
入是法三昧感遍吉菩萨。
徒观其塔类多宝涌出以證经宫如转轮飞行而听法。
双乌所以示兆今尚翔鸣。
六象所以呈奇。
时犹隐现。
不可得而思议者。
盖斯之谓欤。
信如来之福庭。
是菩萨之隐岳。
俨乃考盘是卜束钵深栖。
建置戒坛招集律行。
若夫秦衡上士燕代高僧。
数若稻麻算同竹苇。
伏膺请益蹑屩担簦。
宴坐不出几三十载。
开元二十四年。
帝亲注金刚般若经。
诏颁天下普令宣讲。
都督河南元彦冲躬。
请俨重光圣日。
遂阐扬幽赞允合天心。
令盲者见日月之光。
聋者闻雷霆之响。
俨之演畅盖有力焉。
夫乐小法者迷自我而为病。
通大方者懵开空之法道。
若夫会三归一触理冥事。
自优波离已下犹或病诸。
而俨纲纪小乘演畅大法。
晤佛境之非有识魔界之为空。
故能使涅槃将生死一如烦恼与菩提齐致。
发心而登佛地非我而谁。
白黑归依当仁不让。
昔僧护法师常居石城宴坐青壁。
仰其中峰如有佛像。
愿造十丈以图兜率。
良愿未谐护公长逝。
梁武皇帝诏僧祐律师驰传经理。
规模刻划意匠才施。
俄而山冢崒崩全身坐现。
合高百馀尺。
虽金石丝竹四天之供施常闻功德庄严十地之雕镌尚阙。
俨乃内倾衣钵外率檀那。
布以黄金之色。
镕以白银之相。
铜锡铅锴球琳琅玕。
七宝由是浑成。
八珍于焉具足。
虽宝积献盖界现三千。
迦叶贡衣金踰十万。
如须弥之现于大海。
若杲日之出于高山。
此又俨之功德不可思议者也。
故洛州刺史徐峤工部尚书徐安贞。
咸以宗室设道友之礼。
国子司业康希铣太子宾客贺知章朝散大夫杭州临安县令朱元慎。
亦以乡曲具法朋之契。
开元二十六载。
恩制度人。
采访使润州刺史齐浣越州都督景诚采访卢见义泗州刺史王弼。
无不停旟净境禀承法训。
齐公乃方舟结乘。
奉迎俨于丹阳馀杭吴兴诸郡。
令新度释子躬授具戒。
自广陵迄于信安。
地方千里。
道俗受法者殆出万人。
凡礼佛名经一百遍。
设无遮大会十筵。
而入境住持举无与比。
夫秉法传授从佛口生。
有门人法华昙俊崇默龙兴崇一开元智符称心崇义香严怀节宝林洪霈觉引灌顶。
皆不倾油钵无漏浮囊。
经不云乎。
如旃檀林旃檀围绕。
如师子王师子围绕。
信俨之威神有在。
而法主之功德不刊。
将知三界无安百灵共尽。
此生已适于后息他世应见于前心。
以天宝元载岁次壬午缘化已毕。
十一月三日现疾于绳床。
七日午时坐终于戒坛院。
春秋六十有八。
粤其月二十五日窆于寺南秦山之下。
高树双塔光明踰于白云。
列植千松秀色罗于明月。
经始则神邕崇晓。
住持则唯湛道昭。
并躬护圣场亲传智印。
其馀三千门人五百弟子。
承般若之深法受毗尼之密行。
尽号颛门。
无待弥勒。
天宝十五载岁次景申。
万齐融述颂德碑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772 【介绍】: 唐僧。越州山阴人,字昙允,俗姓张。初于越州云门寺出家。中宗景龙中受戒。玄宗开元初游长安,从师习律学,又依崇圣寺僧学唯识,从善无畏受菩萨戒。所诣皆臻妙境,名动京师,一时名儒,多从之游。开元二十六年归会稽,住开元寺,以传扬四分律学为己任,门人遍及南北。有《发正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张氏。
其先韩人也。
自留侯良。
为汉元辅。
晋魏以降。
衣冠相继。
曾祖恒以太常卿仕隋。
扈跸扬都。
子孙遂家。
越一年十六。
听茂亮法师。
讲经论于云门寺。
悬解异众。
法师劝其母孟氏。
放出家。
亮即中宗皇帝菩萨戒师也。
景龙中。
以制恩薙染。
年满。
从丹阳玄昶律师受具。
读南山事钞于当阳昙胜律师。
开元五年。
游京师。
依观音寺大亮律师习毗尼藏。
崇圣寺檀子法师。
究唯识俱舍等论。
安国寺印土沙门。
受菩萨戒。
又问易于左常侍褚无量。
观史于国子司业司马贞。
于是内外周赡。
儒释贯通。
而闻望起矣。
丞相燕国公张诜。
广平宋璟。
尚书苏瑰。
兖国陆象先。
秘书监贺知章。
宣州泾县令万齐融
皆相与游宴。
二十五年。
仗锡东归。
明年诏天下州郡。
置开元寺。
长史张楚。
举一充寺主。
天宝十四载。
浙河潮水壮甚。
南激钱唐大云寺。
一偕其徒千许人。
阐律其傍。
每至潮激。
则皆唱摩诃般若。
辄止。
五月之晦。
一方夜坐。
见神人。
衣冠甚伟。
稽首谢曰。
蒙垂法施。
愿改波道矣。
已而涨沙五十里于所激之地。
计之仅距阐律时九十日尔。
道俗以为神。
至德之际。
国步多艰。
教门颓弛。
都督王公以一德足镇浮。
道宜张善。
请起为僧统。
而风俗淳美如旧。
大历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迁化干寺之律院。
寿八十。
腊六十一。
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窆于秦望山。
祔先和尚之茔也。
先是一入关。
谒明达法师。
师目之曰。
汝人中师子也。
遵善寺尼慈和者。
有灵异。
言辄验。
歌曰。
昙一师。
解毗尼。
大聪明。
更无疑。
为先达所标拟如此。
其开四分律。
前后三十五过。
删补钞二十馀过。
江淮释子。
从得戒法者十万计。
以故衣缞执绋。
号哭满山。
既葬。
天台国清寺湛然等树碑。
而徐公浩撰文。
以垂休美。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昙一。
姓张氏。
盖韩人也。
其先轩辕。
赋姓至良佐汉侯于留。
魏晋已还衣冠继代。
僧祖恒隋太常卿。
扈跸扬都遂家于越。
恒生孝廉翼。
翼生处士蒇。
蒇生一。
令闻江南。
今四叶矣。
一宿植净因生知慧性。
弱而敏悟长而聪明。
年十五从李滔先生习诗礼。
终日不违。
十六听云门寺茂亮法师经论一闻悬解。
法师异之。
谓其母孟氏曰。
此佛子也。
可令削发当与授记。
亮即孝和皇帝菩萨戒师也。
一闻而欢喜有度世之志。
景龙中承恩出家。
隶在僧录。
年满受具于丹阳玄昶律师。
学通事钞于当阳昙胜律师。
既而钻木见烟窥墙睹奥。
开元五年西游长安。
依观音寺大亮律师传毗尼藏。
崇圣寺檀子法师学唯识俱舍等论。
安国寺印度沙门受菩萨戒。
于是莲华不染之义。
甘露甚深之旨。
一传慧炬了作梵雄。
远近瞻仰如宗师矣。
然刃有馀地时兼外学。
常问周易于左常侍褚无量。
论史记于国子司业马贞。
遂渔猎百氏囊括六籍。
增广闻见。
自是儒家调御人天皆因佛事。
公卿向慕京师籍甚。
时丞相燕国公张说广平宋璟尚书苏瑰兖国陆象先秘书监贺知章宣州泾县令万齐融
皆以同声并为师友。
虽支许之会虚嘉宗雷之集庐岳。
未云多也。
四分律者后秦三藏法师梵僧佛陀耶舍传诵中华。
与罗什法师共为翻译。
今之讲授自此员来魏法聪律师始为演说聪授道覆。
覆授光。
洎隋朝相部励律师作疏十卷。
西京崇福寺满意律师盛传此疏。
付授亮律师。
其所传授一一依励律师疏。
及唐初终南宣律师四分律钞三卷详略同异。
自著发正义记十卷。
明两宗之舛驳发五部之钤键。
后学开悟夜行得烛。
前疑泮释阳和解冰。
佛日昭晰而再中。
法栋峥嵘以高峙。
发正记中斥破南山。
持犯中可见也。
二十五年仗锡东归。
明年诏置开元寺。
长史张楚举为寺主。
因而居焉。
一声振京华道高吴会。
布大慈以摄众修万行以表仪。
顺风问道者毂击肩摩。
函丈请益者波委云萃。
虚受之量随而演说。
故前后讲四分律三十五遍。
删补钞二十馀遍焉。
江淮释子受木叉者。
非一登坛即不为得法。
从持僧律。
盖度人十万计矣。
至德之际国步多艰。
缁徒慢法罕率经教国相王公出镇于越。
以一德名素高请为僧统。
一变清净大阐熏修。
浃旬之间回邪入正。
善诱潜化皆此类焉。
始者一入关谒明达法师。
目之曰。
汝人中师子也。
又遇遵善寺尼慈和。
歌曰。
昙一师解毗尼大聪明更无疑为达人之所谚多矣。
天宝十四载浙河潮水南激钱塘。
大云伽蓝当兹湍𣵡。
因请一讲律。
学徒千人。
咸发大愿每上念摩诃般若。
乃止涛激以福伍胥龙王。
用兹庄严祈于卫护。
五月晦夜惚恍之间。
见一神人衣冠甚伟稽首谢曰。
蒙垂法施即改波流。
未逾九十日涨沙五十里。
道俗惊叹得未曾有。
一蔚为法主大扬教迹。
发明前佛之付嘱。
保證后佛之护念。
四句作偈受持者了于未了。
一音演法谛听者闻所不闻。
非夫天地淳精江山粹灵与法作程间世而生。
孰能玄通密證如此其大者乎。
寺中洪钟一所作也。
远徵凫氏近法雷门。
生存累年匠其规制。
殁后三日成于镕造。
声应百里扛乎万钧。
蒲牢叫而地震。
师子吼而山嶪警悟聋俗导引迷方。
胡可言也。
法谢形离薪尽火灭。
以大历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迁化于寺之律院。
报龄八十。
僧腊六十一。
即以明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迁座于秦望山。
从先和尚之茔也。
一春秋已高精爽逾励。
既不衰惫初无疾苦。
忽谓侍者曰。
吾将扫礼坟塔归骨于此。
数日之后奄然而终。
江淮之南河洛之表。
衣缞制服执绋送丧。
号哭满山幡华蔽野。
比夫剧孟之母送车千乘孔丘之墓栽树万株。
可同年哉。
门人越州妙喜寺常照建法寺清源湖州龙兴寺神玩宣州隐静寺道昂杭州龙兴寺义宾台州国清寺湛然苏州开元寺辩秀润州栖霞寺昭亮常州龙兴寺法俊等。
早发童蒙咸承训诱。
三千弟子仰梁木而增悲。
八万门人望栴檀而不及。
时会稽徐公浩素敦乡里之旧。
为碑颂德焉。
大历十一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