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大愚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八
自宝(九七八——一○五四),俗姓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弱龄出家寿州普宁禅院,后云游四方,与蕲州五祖山戒禅师、驸马都尉李遵勖友善。至筠州洞山,长老晓聪愿以法席传之,四方禅学闻风而至。祖无择召临庐山归宗禅院,程师孟请徙云居,法席鼎盛,四众云集。初以李遵勖荐赐紫方袍,皇祐中赐号妙圆大师。至和元年卒,年七十七。见《武溪集》卷七《妙圆大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七。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自宝。
庐州合肥人。
姓吴氏生有奇相。
弱龄归普宁院。
已抱出群之见。
闻五祖戒公匠石宗门造之。
置水投针。
理存默识。
遂入室传法焉。
祖病。
令行者往库司取生姜煎药。
宝方主库事叱之。
行者白祖。
祖令将钱回买。
乃与之。
后往洞山。
聪公知其为人。
特加器重。
临殁遗言。
令继其席。
郡守。
又以书托祖。
举所知者主洞山。
祖云。
无如买生姜汉。
住未几。
户外屦满矣。
丛林殷足委积。
常馀百万。
黄檗山饘粥不继。
宝移杖总之。
黄檗为之丰。
直院祖君无择。
部宪程君师孟。
并著好贤乐善之名。
祖。
既挽宝主归宗。
程。
复以云居致宝。
前后凡四住名刹。
在归宗时。
一日扶杖出门见喝道来问甚。
官吏云。
县尉令避路。
宝侧立道左。
马至前跪不行。
宝曰。
畜生却识人。
尉知是宝。
再拜而去。
住云居时。
一夜山神肩舆。
舆宝绕寺行。
宝云。
抬你爷抬你娘抬上方丈去。
神直抬上方丈。
宝为人精严。
护持戒法。
初行脚时。
宿旅店。
为娼女所窘。
与同寝榻。
宝危坐终夜。
明发娼女索钱。
与之出门。
烧被而去。
娼女以实告其父母。
遂请归置斋以谢。
谓真佛子也。
然好名事边幅故。
所至必选名僧自随。
为其羽翼。
宝实得法于五祖。
祖暮年。
弃众造焉。
宝以其行藏落人疑似。
弗为礼。
且说偈讥之。
祖遂造大愚
一日于僧堂前。
倚拄杖。
谈笑而化。
宝虽有盛名。
丛林亦以是少之。
师在洞山。
尝自甓寿藏。
后二十馀年。
遂终于归宗。
寿七十七。
僧腊五十一。
示寂。
十八日全身入塔。
至和元年也。
余襄公靖。
为之铭曰。
彼上人者。
丛林独步。
激扬宗旨。
慈心广度。
言发其机。
俾之自悟。
人得其要。
直趋觉路。
横杖而来。
舍筏而去。
吁嗟妙圆。
人天仰慕。
妙圆。
师赐号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楚圆(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属广西)人。住潭州石霜,称楚圆慈明禅师。为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二)。仁宗宝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全州清湘人,俗姓李。少为儒生,潜心举业。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嗣汾阳昭禅师。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称慈明禅师。其徒编有《慈明和尚五会语录》。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一
慈明禅师。出全州清湘李氏。讳楚圆。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公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公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尝橐骨董箱。以竹杖荷之。游襄沔间。与守芝谷泉俱结伴。入洛中。闻汾阳昭禅师。道望为天下第一。决志亲依。时朝廷方问罪河东。潞泽皆屯重兵。多劝其无行。公不顾渡大河。登太行。易衣类厮养。窜名火队中。露眠草宿。至龙州。遂造汾阳。昭公壮之。经二年。未许入室。公诣昭。昭揣其志。必骂诟。使令者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昭公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举杖逐之。公拟伸救。昭公掩其口。公大悟曰。乃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依唐明嵩禅师。嵩谓公曰。杨大年内翰。知见高。入道稳实。子不可不见。公乃往见大年。大年问曰。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公曰。近奉山门请。大年曰。真个脱空。公曰。前月离唐明。大年曰。适来悔相问。公曰。作家。大年喝之。公曰恰是。大年复喝。公以手划一划。大年吐舌曰。真是龙象。公曰。是何言欤。大年顾令别点茶曰。元来是家里人。公曰。也不消得。良久又问。如何是圆上座为人句。公曰。切。大年曰。作家作家。公曰。放内翰二十拄杖。大年拊膝曰。这里是什么处所。公拍掌曰。不得放过。大年大笑。又问。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公曰。唐明闻。僧问首山佛法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大年曰。只如此语意如何。公曰。水上挂灯毬。大年曰。与么则辜负古人去。公曰。内翰疑则别参。大年曰。三脚虾蟆跳上天。公曰。一任𨁝跳。大年乃又笑。馆于斋中。日夕质疑智證。因闻前言往行。恨见之晚。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曰。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师子。李公曰。我以拘文。不能就谒奈何。大年默然。归语公曰。李公佛法中人。闻道风远至。有愿见之心。政以法不得。与侍从过从。公黎明谒李公。李公阅谒。使童子问。道得即与上座相见。公曰。今日特来相看。又令童子曰。碑文刊白字。当道种青松。公曰。不因今日节。馀日定难逢。童子又出曰。都尉言。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公曰。脚头脚底。李公乃出坐定。问曰。我闻西河。有金毛师子。是否。公曰。什么处得此消息。李公喝之。公曰。野犴鸣。李公又喝。公曰。恰是。李公大笑。既辞去。问临行一句。公曰。好将息。李公曰。何异诸方。公曰。都尉又作么生。曰。放上座二十拄杖。公曰。专为流通。李公又喝。公曰。瞎。李公曰好去。公曰诺诺。自是往来杨李之门。以法为友。久之辞还河东。大年曰。有一语。寄唐明。公曰。明月照见夜行人。大年曰。却不相当。公曰。更深犹自可。午后更愁人。大年曰。开宝寺前金刚。近日因什么汗出。公曰。知。大年曰上座临行。岂无为人句。公曰。重叠关山路。大年曰。与么则随上座去也。公作嘘声。大年曰。真师子儿。公还唐明。李公遣两僧讯公。公于书尾𦘕双足。写来僧名。以寄之李公。作偈曰。黑毫千里馀。金椁示双趺。人天浑莫测。珍重赤须胡。公以母老南归。至筠州。首众僧于洞山。时聪禅师居焉。先是汾阳谓公曰。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特以未见聪为恨。故公依止。又三年。乃游仰山。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使请公出世说法。守虚南原致公。公不赴。旋特谒候守愿行。守问其故。对曰。始为让。今偶欲之耳。守大贤之。住三年。弃去省母。以白金为寿。母诟曰。汝定累我入泥犁中。投诸地。公色不怍。收之辞去。谒神鼎諲禅师。諲首山高弟。望尊一时。衲子非人类精奇。无敢登其门者。住山三十年。门弟子气吞诸方。公发长不剪。弊衣楚音。通谒称法侄。一众大笑。諲遣童子问。长老谁之嗣。公仰视屋曰。亲见汾阳来。諲杖而出顾见。顽然问曰。汾州有西河师子。是否。公指其后。绝叫曰。屋倒矣。童子返走。諲回顾相矍铄。公地坐脱只履。而视之。諲老忘所问。又失公所在。公徐起整衣。且行且语曰。见面不如闻名。遂去。諲遣人追之不可。叹曰。汾州乃有此儿耶。公自是名增重丛林。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雅为士大夫所信敬。諲见延称。公知见可兴临济。会道吾席虚。延白郡请以公主之。法令整肃。亡躯为法者集焉。示众曰。先宝应曰。第一句荐得。堪与祖佛为师。第二句荐得。堪与人天为师。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道吾则不然。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第二句荐得。无绳自缚。第三句荐得。四棱著地。所以道。起也海晏河清。行人避路。住也乾坤失色。日月无光。汝辈向什处出气。良久曰。道吾为汝出气。乃嘘一声。卓拄杖而起。又曰。道吾打鼓。四大部州同参。拄杖横也。挑挂乾坤大地。钵盂覆也。盖却恒沙世界。且问。汝辈向何处。安身立命。若也知之。北俱卢州吃粥吃饭。若也不知。长连床上吃粥吃饭。后住石霜。当解夏谓众曰。昨日作婴孩。今朝年已老。未明三八九。难踏古皇道。手铄黄河乾。脚踢须弥倒。浮生梦幻身。人命久难保。天堂并地狱。皆由心所造。南山北岭松。北岭南山草。一雨润无边。根苗壮枯槁。五湖参学人。但问虚空讨。死脱夏天衫。生著冬月袄。分明无事人。特地生烦恼。喝一喝。时真点胸者。为善作者折难。自金銮还。公呵曰。解夏未一月。乃已至此。破坏丛林。有何忙事。真曰。大事未透脱故耳。公曰。汝以何为佛法要切。真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公诟曰。面皱齿豁。犹作此见解。真不敢仰视曰。愿为决之。公曰。汝问我答。真理前语而问之。公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真遂契悟。住南岳福严。以大法授南禅师。语在南传。僧问。临济两堂首座。一日相见。同时喝。临济闻之升座曰。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禅客。此意如何。公作偈曰。啐啄之机箭柱锋。瞥然宾主当时分。宗师悯物明缁素。北地黄河彻底浑。又问。赵州勘婆子。师意如何。公亦作偈曰。赵州勘破婆子。叶落便合知秋。天下几多禅客。五湖四海悠悠。明日升座曰。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遂一喝云。且道是宾是主。还有分得者么。若也分得。朝行三千暮行八百。若也未能。老僧失利。移住兴化。康定戊寅。李都尉遣使邀公曰。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落。忍死以一见公。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公恻然。与侍者舟而东下。舟中作偈曰。长江行不尽。帝里到何时。既得凉风便。休将橹棹施。道过琅琊。觉禅师出迎。大喜曰。有众之累。不得躬造。受曲折而惠然。辱而临之。天赐我也。公为逗留。夜语及并汾旧游。觉曰。近有一老衲至。问其离何所。曰杨州。问船来陆来。曰船来。问船在何处。曰岸下。问。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其僧恚曰。杜撰长老。如麻似粟。遣人追不及。云是举道者。顷在汾州时尚少。举陆沉众中。不及识之。公笑曰。举见处才能自了。而汝堕负。何以为人。觉屏息汗下。公为作牧童歌。其略曰。回首看。平田阔。四方放去休拦遏。一切无物任意游。要收只把索头拨。小牛儿。顺毛捋。恐上高坡四蹄脱。日已高。休喂草。捏定鼻头无少老。一时牵向圈中眠。和泥看渠东西倒。觉默得其游戏三昧。至京师。与李公会月馀。而李公果殁。临终𦘕一圆相。又作偈献公。偈曰。世界无依。山河匪碍。大海微尘。须弥纳芥。拈起幞头。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袋。公曰。如何是本来佛性。李公曰。今日热如昨日。随声便问。公临行一句作么生。公曰。本来无挂碍。随处任方圆。李公曰。晚来困倦。更不答话。公曰。无佛处作佛。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闻李公之化。与圆问答。加叹久之。公哭之恸。临圹而别之。有诏赐官舟。南归中途。谓侍者曰。我忽得风痹疾。视之口吻已喎斜。侍者以足顿地曰。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今乃尔。公曰。无忧为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今而后。不钝置汝。遂以明年至兴化。正月初五日。沐浴辞众。跏趺而逝。阅世三十有四。坐夏三十有二。李公之子。铭志其行于兴化。而藏全身于石霜。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凡圣所不能测。室中宴坐。横刀水盆之上。旁置草鞋。使来参扣者下语。无有契其机者。又作示徒偈曰。黑黑黑。道道道。明明明。得得得。又冬日榜僧堂。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其下注云。若人识得。不离四威仪中。有首座者。见之谓曰。和尚今日放参。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有际天之云涛。乃可容吞舟之鱼。有九万里之风。乃可负乖天之翼。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岂寻常之材。可荷檐乎。余观慈明。以英伟绝人之姿。行不缠凡圣之事。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视其施为。不见辙迹。未三世而死为绳墨。谚曰。字经三写乌焉成马。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石霜楚圆禅师。
号慈明。
汾阳嫡嗣也。
生全州李氏。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贤行。
使游方。
师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呵。
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荷之。
游湘沔间。
闻汾阳道望。
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
阳顾而默器之。
经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
或毁诋。
诸方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夏。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语未卒。
阳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师拟伸救。
阳掩师口。
乃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会杨大年。
因大年。
复会李都尉。
二公恨见之晚。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以为法友。
久之辞还河东。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讯师。
师于书尾。
画双足写来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
南归至筠州。
首众于洞山。
时聪禅师居焉。
先是。
汾阳谓师曰。
我遍参云门儿孙。
特以未见聪为恨。
故师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师出世。
守虚南原致师。
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师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投金于地。
骂曰。
汝少行脚。
负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济我。
反置我地狱耶。
师色不怍。
徐收之辞去。
谒神鼎諲公。
鼎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师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鼎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鼎杖而出。
顾见颀然。
问曰。
汾州有西河师子是否。
师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顾相矍铄。
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
鼎老忘所问。
又失师所在。
师徐起整衣行。
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叹曰。
汾阳乃有此儿耶。
师自是名重丛林。
适道吾虚席。
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
鼎以师应召。
法令严整。
亡身为法者集焉。
师之大机大用。
不可思议。
传者谓。
师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不能测。
可为知言矣。
水庵。
谓尤侍郎延之曰。
大愚慈明谷泉等。
结伴参汾阳。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惟慈明晓夕不惮。
夜坐欲睡。
则引锥自刺。
叹曰。
古人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寝。
我何人哉。
乃纵荒逸。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及辞归。
汾阳叹曰。
楚圆今去。
吾道东矣。
次住福严。
又移兴化。
尝室中插剑一口。
以草鞋一对。
水一盆。
置在剑边。
拟议者。
师曰。
丧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无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语。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而黄龙南杨岐会二人。
最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师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师恻然。
与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至京与李公会。
月馀而李公殁。
临终画一圆相。
又作偈献师。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芥。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师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师临行一句作么生。
师曰。
本来无质碍。
随处任方圆。
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师曰。
无佛处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化与师问答。
嘉叹久之。
师哭之恸。
临圹而别。
有旨赐官舟南还。
中途谓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师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达人出世。
以开物成务。
为心非自衒也。
方师之受南原也。
戢天际想于眉睫间。
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
后自请行。
进退踌躇。
意可知矣。
觉范云。
慈明道。
起临济于将仆。
而平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
虽然。
狂奴故态。
特师之寓言耳。
真面目。
岂无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长者。
难及也。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二
禅师生徐氏。名文悦。南昌人也。七岁剃发于龙兴寺。短小粹美。有精识。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常默坐下板。念耆宿之语。疑之曰。吾闻临济。在黄檗三年。黄檗不识也。陈尊宿者教之。令问佛法大意。三问而三被打。未闻谆谆授之也。至大愚而悟。则为江西宗。耆宿教我。意非徒然。我所欲闻者异耳。斯时荆州金銮有善。筠州大愚有芝。悦默欲先往造芝。或不契则诣荆州。至大愚见屋老僧残。荒凉如传舍。芝自提笠。日走市井。暮归闭关高枕。悦无留意。欲装包发去。将发而雨。雨止而芝升座。曰。大家相聚吃茎齑。若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下座无他语。悦大骇。夜造丈室。芝曰。来何所求。曰求佛心法。芝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后生趁有色力。何不为众乞饭去。我忍饥不暇。暇为汝说法乎。悦不敢违。即请行。及还自冯川。芝移住西山翠嵓。悦又往从之。夜诣丈室。芝曰。又欲求佛心法乎。汝不念乍住。屋壁疏漏。又寒雪。我日夜望汝。来为众营炭。我忍寒不能。能为汝说法乎。悦又不敢违。入城营炭。还时维那缺。悦夜造丈室。芝曰。佛法不怕烂却。堂司一职。今以烦汝。悦不得语而出。明日鸣揵椎坚请。悦有难色。拜起欲弃去。业已勤劳。久因中止。然恨芝不去心。地坐后架。架下束破桶盆。自架而堕。忽开悟。顿见芝从前用处。走搭伽梨。上𥨊堂。芝迎笑曰。维那且喜大事了毕。悦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词而去。服勤八年。而芝没。东游三吴。所至丛林改观。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每集众茶。横设特榻。示礼异之。闻南禅师住同安。自三衢入鄱阳。来归谒古塔主。遂首众僧于芝山。南禅师遣使迎之。又首众僧于同安。久之南昌移文。请住翠嵓。方至首座出迓问曰。德山宗乘即不问。如何是临济大用。悦厉语曰。汝甚处去来。首座拟对。悦掌之。又拟申语。悦喝曰。领众归去。于是一众畏仰。示众曰。昔年曾到。今日复来。非惟人事重荣。抑亦林泉增气。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良久曰。天高东南。地倾西北。问僧曰。汾州言。识得拄杖子。行脚事毕。举杖曰。此是拄杖子。阿那个是行脚事。僧无对。悦荷之曰。直入千峰万峰去。又问僧。盘山言。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如何。僧无对。悦曰。似地擎山。如石含玉。从何得此消息耶。住山俭约。躬自力田。田夫夜穴塍窃水。悦遣两力。逻得之。田夫窘推甲堕水。视之已死。乙走白县。吏来验则甲盖诈也。抵狱坐。使之当著缝掖。龙兴一老僧。以医出入府中。夜闻往。恳白府坐曰。如悦者佛法龙象也。岂宜使出丛林耶。府坐曰。法如是。奈何以度牒付之。悦得以夜驰。依吉州禾山。山中有忌之者。将不利于悦。悦又造南岳。依承天勤禅师。十年不出户。道遂大显著。学者归心焉。乃出住法轮。给舂监刈。皆自董之。见挟幞负包而至者。则容喜之。见荷担者。颦頞曰。未也。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悦与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铣住持久。老于迎送。悦屡劝其。弃之归林下。铣不果。一日送客。堕马损臂。以书诉于悦。悦以偈答之曰。大悲菩萨有千手。大丈夫儿谁不有。兴化和尚折一枝。只得九百九十九。铣笑曰。负负无可言。俄迁住云峰。嘉祐七年七月八日。升座辞众。说偈曰。住世六十六年。为僧五十九夏。禅流若问旨皈。鼻孔大头向下。遂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黄檗大用如涂毒鼓。尝挝之而死临济。置之二百年。矣芝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余读其语句。如青山白云。开遮自在。碧潭明月。捞漉方知。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发晦堂以见积翠。至公法道。则有大愚陈睦州之韵。呜呼丛林方叹。其不肯低手。故嗣之者无间。是何足以知悦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初造大愚
闻示众曰。
大家相聚吃茎齑。
若唤作一茎齑。
入地狱如箭射。
师大骇。
夜造方丈。
问来何所求。
师曰求心法。
曰法轮未转。
食轮先转。
何不为众乞食。
师不敢违。
未几移翠岩。
师复过求指。
曰佛法未到烂却。
雪寒宜为众乞炭。
师亦奉命。
事竟复造方丈。
曰堂司缺人。
今以烦汝。
师受之不乐。
不去心。
坐后架桶箍忽散。
自架堕落。
师忽然开悟。
迎笑曰。
维那且喜。
大事了毕。
师再拜。
不吐一词而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芝,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王。为汾阳昭禅师法嗣,南岳下十世,住端州大愚山。仁宗嘉祐初卒(《嘉泰普灯录》卷二,《宗统编年》作景祐元年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禅林僧宝传》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七。今录诗五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六
禅师名守芝。
太原王氏子也。
少弃家。
依(或作于)潞州承天寺。
试法华经得度。
为大僧。
讲金刚般若经。
名满三河。
学者追崇之。
时昭禅师出世汾水。
芝疑之往观焉。
投诚入室。
特受印可。
南游住高安大愚
升座揭香合子曰。
明头来明头合。
暗头来暗头合。
若道得。
天下横行。
道不得。
且合却。
僧问。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真实事请师举。
芝曰。
两叚不同。
向下文长。
又问。
满身是眼。
口在什么处。
芝曰。
三跳。
进曰。
不会。
芝曰。
章底词秋罢。
歌韵向春生。
大众僧俗中。
皆有奇人。
且如本朝杨大年。
偈曰。
八角磨盘空里走。
金毛师子变作狗。
拟欲藏身北斗中。
应须合掌南辰后。
要会么。
一偈播诸方。
塞断衲僧口。
又曰。
鲁祖见僧来。
便面壁。
南泉曰。
我寻常向师僧道。
未具胞胎已前会取。
尚不得一个半个。
大愚即不然。
未具胞胎前会得。
打折你腰。
密谏李公守南昌。
请住西山翠岩。
开堂祝圣曰。
睿算增延。
法轮常转。
且道法轮如何转。
会么。
须弥顶上笑翻身。
却来堂中叠足坐。
阿呵呵。
是什么。
饭箩里坐却受饿。
和泥合水。
且与么过。
上士闻之熙熙。
下士闻之肯可。
思量却成口过。
要会么。
一六三四二。
直言曲七一。
桃李火中开。
黄昏后日出。
芝讥呵学者。
寡闻得少为足。
曰。
汾阳有十智同真法门。
锻佛祖钳锤。
今时禅者。
姿质不妙。
莫有成器者。
僧问。
如何是十智同真。
芝曰。
先师言。
夫说法者。
须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
邪正不辨。
缁素不分。
不能与人为眼目。
决断是非。
如鸟飞空而折翼。
如箭射的而断弦。
弦断故射的不中。
翼折故空不可飞。
弦壮翼牢。
空的俱彻。
作么生是十智同真。
如今一切点出。
一同一质。
二同大事。
三总同参。
四同真智(或云志)。
五同遍普。
六同具足。
七同得失。
八同生杀。
九同音吼。
十同得入。
先师又曰。
与什么人同得入。
与谁同音吼。
作么生是同生杀。
什么物同得失。
阿那个同具足。
是什么同遍普。
何人同真志(或作智)。
孰能总同参。
那个同大事。
何物同一质。
有点得出底么。
点得出者。
不吝慈悲。
点不出者。
未有参学眼在。
切须辩取。
要识是非。
面目见在。
芝曰。
先师曰。
要识是非。
面目见在。
也大省力。
后生晚学。
刺头向言句里。
贪着义味。
如驴舐尿处。
棒打不回。
盖为不广求知识。
遍历门风。
多是得一言半句。
便点头咽唾。
道已了办。
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
先师有十五家宗风歌。
号曰广智。
其词曰。
大道不说有高低。
真空那肯涉离微。
大海吞流同增减。
妙峰高耸总擎持。
万派千溪皆渤澥。
七金五岳尽须弥。
玉毫金色传灯后。
二三四七普闻知。
信衣息。
广开机。
诸方老宿任施为。
识心是本从头说。
迷心逐物却生疑。
芝曰。
此叙宗旨也。
或直指。
或巧施。
解道前纲出后机。
旨趣分明明似镜。
盲无慧目不能窥。
明眼士。
见精微。
不言胜负坠痴。
物物会同流智水。
门风逐便示宗枝。
即心佛。
非心佛。
历世明明无别物。
即此真心是我心。
犹是机权出。
芝曰。
此叙马祖宗派也。
或五位。
或三路。
施设随根巧回互。
不触当今是本宗。
展手通玄无佛祖。
芝曰。
此叙洞上宗派也。
或君臣。
或父子。
量器方圆无彼此。
士庶公侯一道平。
智贤豪明渐次。
芝曰。
此叙石霜宗派也。
有时敲。
有时唱。
随根问答谈谛当。
应接何曾失礼仪。
浅解之流却生谤。
或双明。
或单说。
只要当锋利禅悦。
开权不为斗聪明。
舒光只要辩贤哲。
有圆相。
有默论。
千里持来目视瞬。
万般巧妙一圆空。
烁迦罗眼通的信。
芝曰。
此叙沩仰宗派也。
或全提。
或全用。
万象森罗实不共。
青山不碍白云飞。
隐隐当台透金凤。
芝曰。
此叙石头药山宗派也。
象骨镜。
地藏月。
玄沙崇寿照无阙。
因公致问指归源。
旨趣来人明皎洁。
芝曰。
此叙雪峰地藏宗派也。
或称提。
或拈掇。
本色衲僧长击发。
句里明人事最精。
好手还同楔出楔。
或抬荐。
或垂手。
切要心空易开口。
不识先人出大悲。
管烛之徒照街走。
芝曰。
此叙云门宗派也。
德山棒。
临济喝。
独出乾坤解横抺。
从头谁管乱区分。
多口阿师不能说。
临机纵。
临机夺。
迅速机锋如电掣。
乾坤只在掌中持。
竹木精灵脑劈裂。
或宾主。
或料拣。
大展禅宗辩正眼。
三玄三要用当机。
四句百非一齐铲。
劝同袍。
莫强会。
少俊依前或窒碍。
不知宗脉莫漫汗。
永劫长沈生死海。
难逢难遇又难闻。
猛烈身心快通泰。
芝曰。
此叙德山临济宗派也。
慈明有善侍者。
号称明眼悦。
闻芝之风。
自石霜至大愚入室。
芝趯出履一只。
善退身而立。
芝俯取履。
善辄踏倒。
芝起面壁。
以手点津。
连画其壁三。
善瞠立其后。
芝旋转以履打。
至法堂。
善曰。
与么为人。
瞎却一城人眼在。
又有僧。
称讲金刚经。
问曰。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如何。
时有狗卧绳床前。
芝趯之。
狗起去。
问僧解么。
僧曰不解。
芝曰。
若解即成法相。
作偈曰。
沙里无油事可哀。
翠岩嚼饭喂婴孩。
一朝好恶知端的。
始觉从前满面灰。
嘉祐之初示寂。
塔于西山。
赞曰。
大愚翠岩皆余故园。
少时往来两山之间。
有老衲大父友也。
言芝无恙时事曰。
众未尝登三十辈。
屋老常以木拄将倾处。
过者疑将压焉。
芝提笠日走。
城郭村落。
寺如传舍。
粥饭亦有不继时。
追绎其高韵。
作偈曰。
庐山殿阁如生成。
食堂处处禅床折。
我此三门如冷灰。
尽日长廊卷风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
名守芝。
太原王氏子。
少弃家。
于潞州承天寺试法华得度。
为大僧。
讲金刚般若。
名满三河。
时汾阳禅望大振。
窃疑之往观焉。
同参者。
慈明琅琊等数人。
服诚阳室。
遂受印可。
南游住高安。
大愚上堂。
尝举汾阳十智同真话曰。
先师云要识是非面目现在也。
大省力后生。
晚学刺头。
向言句里。
贪著义味。
如驴舐尿处。
棒打不回。
盖为不广求知识。
遍历门风。
多是得一言半句。
便点头咽唾。
道已了办上座。
大有未稳当处在。
上堂大众集定乃曰。
现成公案也。
是打揲不办便下座。
慈明。
有善侍者。
号称明眼。
闻师之风。
自石霜至大愚入室。
师趯出履一只。
善退身而立。
师俯取履。
善辄踏倒。
师起面壁。
以手点津。
连画其壁三。
善瞠立其后。
师旋转以履打。
至法堂。
善曰。
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眼在。
会中有僧。
日诵金刚经一百遍。
师令侍者唤至。
问曰。
闻汝日诵金刚经一百遍。
是否。
曰不敢。
师曰。
汝曾究经意否。
汝但日诵一遍。
参究佛意。
若一句下悟去。
如饮海水一滴。
便知百川之味。
僧如教。
一日诵至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
解不生法相处。
遂以白师。
师遽指床前狗子云。
狗子聻。
僧无语。
师便打出。
作偈曰。
砂里无油事可哀。
翠岩嚼饭喂婴孩。
一朝好恶知端的。
始觉从前满面灰。
称者谓。
师作偈绝精峭。
此盖其一斑云。
嘉祐初示寂。
塔于西山。
云峰悦公。
师之真子。
别有传。
释道齐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禅师名道齐。
生金氏。
南昌人也。
幼依百丈明照禅师得度。
种性猛利。
经行燕坐。
以未明己事为忧。
持一钵遍历丛林。
学心不息。
时法灯禅师。
住南昌上蓝。
齐往依之。
法灯使知藏司。
法灯偶见齐呼曰。
每见举祖师西来意话。
藏主如何商略。
齐曰。
不东不西。
法灯曰。
若与么会。
了无交涉。
曰未审尊意如何。
法灯良久曰。
西来有甚意便去。
齐于是顿悟其旨。
初住高安大愚
有搜玄拈古代别之语。
盛行诸方。
号东禅。
尝谓门弟子曰。
达磨言。
此方经唯楞伽。
可以印心。
吾读此经。
偈曰。
诸法无法体。
而说唯是心。
不见于自心。
而起于分别。
可谓大慈悲父。
如实极谈。
我辈自不领受。
背负恩德。
如恒河沙。
或问曰。
然则见自心。
遂断分别乎。
齐曰非然也。
譬如调马。
马自见其影而不惊。
何以故。
以自知其影。
从自身出故。
吾以是知。
不断分别。
亦舍心相也。
祇今目前。
如实而观。
不见纤毫。
祖师曰。
若见现在。
过去未来亦应见。
若不见过去未来。
现在亦不应见。
此语分明。
人自迷昧。
或又问龙济曰。
一切钟鼓本无声。
如何信之无声齐。
曰祖师曰。
如鼓声无有作者。
无有住处。
毕竟空故。
但诳凡夫耳。
若鼓声是实有。
钟声俱击。
应不相参。
所以玄沙曰。
钟中无鼓响。
鼓中无钟声。
钟鼓不交参。
句句无前后。
若不当体寂灭。
如何得句句无前后耶。
后移住幽谷山双林禅院。
又迁住云居。
凡二十年。
至道三年丁酉九月示疾。
八日申时令击钟集众。
维那白众已集。
齐笑叙出家本末。
揖谢辅弼丛席者曰。
今日老僧以风火相逼。
特与诸人相见。
且向什么处见。
向四大五阴处见耶。
六入十二处见耶。
是种种处不可见。
则只今相问者是谁。
若真见得可谓后学有赖。
良久曰。
吾化后。
当以院事累契瑰。
乃化。
阅世六十有九。
坐四十有八夏。
赞曰。
余赞大愚东禅碑。
碑载齐悟契之缘。
法灯曰。
西来有甚意。
以校传灯曰。
他家自有儿孙在。
之语误也。
昔有僧问赵州。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答曰庭前柏树子。
又随而诫之曰。
汝若肯我与么道。
我则辜负汝。
汝若不肯我与么道。
我则不辜负汝。
而昧者剿之。
使古人之意不完。
为害甚矣。
故并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