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冯道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0—934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范阳房山人。俗姓马,号文智大师。遍览百家子史,尤长于近体律诗。年十九于五台山受戒。唐昭宗乾宁中进诗,赐紫袈裟。后唐明宗时住持洛京长寿寺。有《三山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0—934 俗姓马,范阳(今北京西南)人。12岁出家为僧,后至五台山受戒,又至太原习《法华经》。昭宗景福中,至河池讲因明,李洞赠其诗三篇。后住长安大庄严寺。乾宁三年(896)应制内殿,赐紫。后归幽州,依刘仁恭。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避乱至定州,住开元寺。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迁住洛阳长寿寺净土院,赐号文智大师。《宋高僧传》卷七有传。可止长于近体诗,所作《赠樊川长老》,流传一时。有诗350首,编为《三山集》,已佚。《全唐诗》存诗9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马氏。
范阳高丘人。
年十二。
悯忠寺法贞律师。
见之。
从其父母乞。
为弟子。
年十五。
以息慈。
往真定听学。
时大华严寺仁楚法师。
善因明论。
止执卷座下三遍。
即领悟。
众推许焉。
老宿维摩和尚。
问楚门人之秀拔者。
楚曰。
幽州沙弥其人也。
维摩遂质。
以胜军北量。
辞莫能屈。
因请就恒阳阐化。
缁素悦服。
年十九。
抵五台登具戒。
感文殊放光烛身。
已而归宁乡里。
旦日行道。
以报地恩。
年二十三。
游并部。
益进法华百法等义。
景福中。
以因明论。
于长安大庄严寺。
一唱数载。
乾宁三年。
贡诗。
昭宗皇帝诏赐紫衣。
仍应制内殿。
未几。
刘仁恭以止为本道所管。
上表乞放还。
然其父之与师皆物故。
而母独无姜。
止于是致母其所居房。
行诵青龙疏。
乞食以供晨夕。
如是三载。
无倦色。
时晋阳李氏。
遣兵出飞狐围燕。
城中谷贵。
持钵所得。
不足济。
忽巨蟒出其房。
矫首顾视。
如喜状。
同院居晓。
博物释子也。
谓止曰。
吾闻蛇目不瞬。
今瞬其龙乎。
止遽焚香祷之曰。
傥获檀越。
以营甘旨。
则神龙所加被多矣。
居数日。
燕帅之子。
制胜司徒者。
召以供养。
俄而燕破。
上避乱中山。
节度使王处直。
素钦渴其誉。
请安置开元寺。
月给禄有经。
天成三年。
王师复中山。
招讨使王宴休。
丞相冯道书。
迎止至洛。
为河南尹秦王从荣所留。
奏赐文智大师号。
住持长寿净土院。
应顺元年。
正月二十二日。
示微疾。
称念阿弥陀佛而逝。
寿七十五。
腊五十六。
茶毗。
塔遗骨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
止风神峭拔。
节操孤峻。
读书于所业外。
孔李典籍。
莫不该综。
制作尤长于律诗。
在长安睹逍遥园芜漫不治念曰岂姚秦独能为童寿翻译地乎。
卒奏重脩焉。
赐额草堂寺。
其在洛诵金刚经。
虽䢇极弗废。
平生游处。
多终南崆峒间。
有三山诗集。
盛行于世。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可止。
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
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
依悯忠寺法贞律师。
年十五为息慈。
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
时大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
止执卷服膺三遍。
精义入神众推俊迈。
有老宿维摩和尚者。
释门之奇士也。
问楚师曰。
门人秀拔孰者为先。
曰有幽州沙弥者。
温故知新厉精弗懈。
于是求见。
遂质问胜军比量。
随难应变辞不可屈。
维摩曰。
后生可畏。
契经所谓虽小不可欺也。
遂率力请止开讲恒阳。
缁素无不钦羡焉。
迨十九岁抵五台山求戒。
于受前方便感文殊灵光烛身已而归宁父母及师。
于寺敷演。
二十三往并部。
习法华经百法论。
景福年中至河池。
有请讲因明。
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
乾宁三年进诗昭宗。
赐紫袈裟。
应制内殿。
本道刘仁恭者。
据有北门控扼蕃汉。
闻止之名移书召归故乡。
其父与师相次物故。
母犹在堂。
止持盂乞食以供甘旨。
行诵青龙疏三载。
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
矫首顾视似有所告。
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
且曰。
蛇则目睛不瞬。
今其动乎。
得非龙也。
止焚香祝之曰。
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
苟实龙神轸念。
希值一檀越。
居数日。
燕师家子曰制胜司徒。
召申供养。
时庄宗遣兵出飞狐以围之。
历乎年载百谷勇贵。
止顿释忧惧。
未几燕陷。
刘氏父子俘归晋阳。
止避乱中山。
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
请于开元寺安置。
逐月供俸。
止著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
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州陷焉。
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止。
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
河南尹秦王从荣优礼待之。
奏署大师号文智焉。
于长寿净土院住持。
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
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
奄然而化。
俗年七十五。
僧腊五十六。
闰正月二日茶毗收遗骨。
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
止风神峭拔戒节孤高。
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
有赠樊川长老诗。
流传人口。
在定州日中山与太原互相疑贰诸侯兼并。
王令方欲继好息民。
因命僧斋于庆云寺。
会有献白鹊者。
王曰。
燕人诗客试为咏题。
止即席而成。
后句云。
不知谁会喃喃语。
必向王前报太平。
王欣然。
诗人李洞者。
风骨僻异。
慕贾阆仙之模式。
景福中在河池相遇。
赠止三篇。
时宰相孙公渥赵公凤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详。
皆唱予和汝。
埙篪韵谐。
止顷在长安。
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
是姚秦什法师译经之地。
年代寖深鞠为茂草。
且曰。
吾为释子忍不兴乎。
奏昭宗乞重修。
帝允仍旧赐草堂寺额。
后请樊川净休禅伯。
聚徒谈玄矣。
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
昔多居终南山崆峒山。
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十篇。
盛行于时。
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之焉。
卢导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941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熙化。
唐末举进士,为监察御史。
唐亡事后梁,累迁左司郎中,侍御史。
后唐明宗召拜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
潞王李从珂以兵犯京师,宰相冯道请导草疏劝进,导固拒之。
后仕后晋为吏部侍郎,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7—949 【介绍】: 五代僧。
范阳人,俗姓冯。
通“六籍”,尤善《》、《楚辞》。
后梁太祖乾化三年于五台山受戒。
末帝龙德间,于棣州开元寺置院讲经,历二十余载,学徒百余人。
后汉相国冯道重之,奏赐紫衣,自此忽忽不乐,卒。
赐号德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7—949 俗姓冯,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15岁已通六籍,诗调新奇。
后投驻跸寺出家。
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往五台山受戒。
因两河兵事,遂于魏博并汾间学大小乘经律论。
龙德二年(922)驻锡棣州开元寺。
置院讲经论20余年,声闻齐鲁之间。
宰相冯道表奏于后汉高祖,赐紫衣,又赐号德正。
宋高僧传》卷七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冯氏。
范阳人。
世业儒。
而货殖累钜万。
超幼有异志。
年十五。
入庠校。
工文艺。
尤善骚律。
一日偶阅佛经。
乃叹曰。
人生富贵。
幻泡尔。
复何足恤。
遽往依驻跸寺大德剃染。
未几。
本师云逝。
服其丧。
以孝称。
梁乾化三年。
获登具于五台。
且将行迈以究所闻。
而兵阻两河间。
龙德二年。
遂挂锡无棣之开元寺。
久之别构院。
以事开演。
迄三十馀载不替。
是宜遐迩臻集。
而缁素慕向也。
以故秀造质问。
守牧扣访。
辄使童子辞谢而已。
州将李君。
欲表乞紫衣师号。
超不可。
且曰。
苟尔则吾必在卢龙塞外矣。
丞相冯道
知其为族人。
卒奏赐之号德正。
自是忽忽不乐。
乾祐二年二月三日。
以微恙卒。
春秋七十三。
夏腊三十五。
茶维。
收舍利起塔以葬。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恒起。
姓冯氏。
范阳人也。
祖父不仕。
世修儒道。
而家富巨万。
超生而聪慧。
居童稚群不贪戏弄。
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
辞调新奇播流人口。
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
乃叹曰。
人生富贵喻等幻泡。
唯有真乘可登运载。
遂投驻跸寺出俗。
未周三祀方议进修昼夜不疲。
而属师亡。
亦遵释氏丧仪。
守礼无怠。
孝悌之名燕人所美。
梁乾化三年往五台山受木叉戒。
由是陟遐自迩。
切问近思。
俄徵伐木之章。
且狎或人之友。
结契远求名匠。
阻两河间。
兵未罢路不通。
南则梁祖。
北则庄宗。
抗衡于轻重之前。
逐鹿在存亡之际。
当是时也。
超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
学大小乘经律论。
计七本讲通思于雍洛。
梁宋名师杳然隔绝。
虽然巡历非远宏畅殊精。
瓶满见知翼飞名字。
是故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
言行俱臻證修有位。
一见超叹曰。
义龙之头角悉完备矣。
待飞奋而为霖雨焉。
其为硕德题目多此类也。
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
超曰。
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
遂止开元伽蓝东北隅。
置院讲诸经论。
二十馀年宣导。
各三十馀遍。
节操高迈举措舒徐。
缁素见之无不怯惧。
声无叱咤语不夸奢。
自然而然。
且非威势凌𨏦之所得也。
前后州牧往来使臣。
向誉钦风修名执刺。
相礼重者止令童子。
辞以讲贯罕曾接对。
初有所慊终伏其高。
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
造其门以诘难。
诸公一睹超容傍听议论。
参乎子史證以教宗。
或问因明。
超答以诗一首。
辞新理妙皆悉叹降。
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
欲飞章举赐紫衣。
超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
虚著褐衣老。
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
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
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
一棹五湖清。
李君复令人劝勉愿结因缘。
超确乎不拔。
且曰。
而其复尔则吾在卢龙塞外矣。
郡将闻而止。
又相国瀛王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
先遗其书。
序以归向之意。
超曰。
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剋志修行。
本期弥勒知名。
不谓浪传于宰衡之耳也。
于吾何益。
门人敦喻。
不得已而答书。
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
瀛王益加郑重。
表闻汉祖。
遂就赐紫衣。
自此忽忽不乐。
以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
数辰而终于本院。
院众咸闻天乐沸空。
乃升兜率之明證也。
春秋七十三。
僧腊三十五。
门人洞徵与学徒百馀人持心丧。
倾城士庶僧尼会送城外。
具茶毗礼收舍利二百馀颗。
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
起塔以葬之。
瀛王未知。
别奏赐师号曰德正。
乃刊敕文于石塔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冯。范阳人。祖父修儒。而家富巨万。超生而聪慧。年十五。早通六藉。犹善风骚。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乃叹曰。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运载。遂投驻跸寺出俗。昼夜进修。而属师亡。遵释氏丧仪。守礼无怠。梁乾化三年。住五台山。受木叉戒。由是远求名匠。阻两河间。乃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学大小乘经律论。计七本。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超曰。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遂止开元枷蓝东北隅。置院讲诸经论。二十馀年。宣导各三十馀遍。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造其门以哲难。诸公一睹超容。傍听议论。参乎子史。證以教宗。或问因明。超答以诗一首。辞新理妙。皆悉叹降。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欲飞章举赐紫衣。超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复令人劝勉。愿结因缘。超确乎不拔。
刘岳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洛阳人,字昭辅。好学,敏于文辞,通于典礼。举进士。仕后梁,为翰林学士。后唐庄宗时贬均州司马,明帝时为吏部侍郎,徙秘书监,终太常卿。卒年五十六。奉诏撰《新书仪》。
全唐文·卷八百三十九
岳字昭辅。
其先辽东襄平人。
迁洛阳。
少举进士。
事梁。
历官侍御史。
贞明初为翰林学士。
累迁户部侍郎。
后唐庄宗入汴。
贬均州司马。
寻授太子詹事。
明宗即位。
历兵部吏部侍郎。
冯道
徙秘书监。
迁太常卿。
卒年五十六。
赠吏部尚书。
王延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0—952 【介绍】: 五代时鄚州长丰人,字世美。少为儒,重然诺。尝以赋谒后梁相李琪,荐为即墨县令。后唐末帝清泰末权知贡举,能秉公选才。入后周,累迁刑部尚书。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
延字世美。
郑州长丰人。
梁相李琪荐为即墨令。
冯道作相。
召拜左补阙。
累迁刑部尚书。
以太子少保致仕。
卒年七十三。
张锡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 【介绍】: 五代宋初福州闽县人。
后梁末,棣州刺史刘君铎辟为军事判官。
后唐庄宗同光末,权知州事,时赵在礼举兵,即出省钱赏军,皆大悦,一郡独全。
后为淄川令,不畏强御,专务爱民。
冯道奏召为监察御史,出为陕、虢观察判官。
后晋出帝开运二年,拜右补阙。
历开封府判官、浚仪令,并以清节闻。
宋初,官给事中。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人。
冯道镇南阳时,有酒户投状乞修孔庙,幕客题诗状后。
全唐诗》收此诗。
出自宋李颀《古今诗话》。
石重睿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第七子。
貌似敬瑭。
敬瑭病重,托之于冯道
敬瑭死,大臣议立出帝。
重睿为检校太保、开封尹,后拜雄武军节度使。
契丹灭后晋,从出帝北迁,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9—963 《全唐诗》误作冯少吉。字惟一,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东)人。五代高官冯道之子。后晋高祖天福初以父荫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户部、司勋郎中。后周世宗显德中,官太常少卿。冯吉嗜学,善属文,工草隶,善琵琶。性狂荡滑稽,不拘细行,故未获显仕。《宋史》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63 【介绍】: 宋洛阳人,字惟一。
冯道子。
后晋高祖天福初,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迁户部郎中等职。
后周世宗显德中,累官太常少卿。
嗜学,善属文,工草隶,雅好琵琶。
然性佻簿,每朝士宴集,虽不召亦常自至,酒酣即弹琵琶,弹罢赋诗,诗成起舞,时人谓之“三绝”。
宋初,受诏撰述《明宪皇太后谥议》,见称于时。
全宋文·卷三八
冯吉(九一九——九六三),字惟一,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冯道之子。仕晋及周,累官太常少卿。嗜学,善属文,工草隶,雅好琵琶,尤臻其妙。每宴集,酒酣即弹琵琶,弹罢赋诗,诗成起舞,时人谓之「三绝」。宋初,受诏撰《明宪皇太后谥议》,见称于时。建隆四年卒,年四十五。《宋史》卷四三九有传。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别号香宋,四川荣县人。清光绪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官监察禦史,有直声。民国后,退居荣县,修志讲学外,唯以读书吟咏为事。诗词书法,俱为海内所重,有《赵熙集》传世。
词学图录
赵熙(1867-1948) 原名熹,字尧阶,改名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进士,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抗直敢言,著称清季。辛亥后回籍。多才艺,善诗词书画。书以颜鲁公参董美人墓志,川人以得墨迹为荣,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一生作诗3000余首,解放初郭沫若自任部分印费刊其集。熙素不填词,壬子自沪归里后,于六百日中,成《香宋词》三卷刊于成都,自后绝不复作。有《香宋诗》、《香宋词》等。
香宋词叙
余于词,诚所谓不知而作之者。
顾尝读史矣,读《党锢传》、《王莽传》、《褚渊冯道传》、《义儿传》,讫朱温之世,天道人事,茫乎未晰。
余心毋宁,以詹詹者自外于德人,其言盖昏荒者流也,然不能自惩其失。
诗曰:“蟋蟀在堂”,彼自鸣其秋尔,以亡国之音当之,则哀以思矣。
于是贸然裒录,不敢掩其不善,六百日中,凡如千篇。
云香宋者,汉许君有言,宋居也,《离骚草本疏》中“其芳菲菲,树之维宜”,而余今实无一椽之庇。
噫,自欺而已。
赵熙。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