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锜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11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从众。
路嗣恭子。
以父荫为著作郎。
德宗贞元初,出为虔州刺史,凿赣石梗险以通舟道。
累迁宣歙池观察使。
李锜乱起,应发乡兵救湖、常二州,以故不能拔。
宪宗元和六年,以疾授左散骑常侍。
卒谥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11 字从众,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路嗣恭之子。以荫入仕,德宗贞元间历任虔州、温州、庐州刺史,入为职方郎中、佐盐铁使。顺宗永贞元年(805)改刺常州。是年末,改宣歙池观察使,进封襄阳郡王。宪宗元和四年(809)以疾去职。六年拜左散骑常侍。旋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韩昌黎集》卷二六有其神道碑。《全唐诗》存诗1首。另《南雁荡山志》尚存《游南雁荡》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南阳西鄂人,本名子良。
代宗大历末,于邠州入郭子仪军。
德宗建中间,以五百骑讨李希烈于蔡州。
后守寿州涡口。
贞元十六年,徐州乱,乃率军二万归浙西。
诏至京,授侍御史,复职于浙西,累加国子祭酒。
宪宗元和二年,浙西李锜叛,乃擒以献,进封南阳郡王,拜振武节度使。
入为左龙武统军、鸿胪卿。
官至大内皇城留守。
卒年八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2 【介绍】: 唐人,字贞一。
七岁丧父,就养于母家。
以明经为虢州弘农主簿,又为陕州芮城尉。
德宗贞元初,陕虢观察使李泌辟为从事。
以考课迁京兆鄠县尉。
又以书判出伦,为万年主簿,转长安尉,累迁度支员外郎,选为万年令。
宪宗元和初,除衢州刺史。
改苏州刺史。
浙西李锜反,被拘械,败得释。
五年,拜河南少尹,代行尹事。
卒于任。
辛秘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21 【介绍】: 唐陇西人。
德宗贞元中擢明经第。
精于礼。
宪宗元和初,拜湖州刺史。
以平李锜叛有功,赐金紫。
累迁汝、常州刺史、河南尹,进拜昭义军节度使。
时以兵革后,府库凋耗,积四年,钱粮充盈,复为完镇。
召还,道病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事迹不详。
全唐诗》存诗2首。
《自苏州至望亭驿有作》诗云:“南浦菰蒲绕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
”《唐诗纪事》卷五〇云:“疑李锜叛时事也。
”恐非是。
崔善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浙西布衣。
德宗时,上书阙下,揭发浙西观察使李锜仗势骜横罪行。
帝械善贞送交预挖大坑,至则并械埋坑中。
宪宗即位,以谋反被杀。
赠善贞睦州司马。
颜防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09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
颜真卿侄。
德宗贞元四年,书浑瑊贺表。
顺宗永贞元年,自澧州刺史授湖州刺史。
宪宗元和二年,任常州刺史。
时镇海节度使李锜反,乃矫制斩叛将,传檄诸州进讨。
官至同州刺史。
卒谥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存博,自称萧萧。李元懿玄孙,汧公李勉之子。官兵部员外郎。善画梅,精楷隶。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存博,排行十,唐宗室,宰相李勉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至宪宗元和二年(807)为浙西节度从事,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工诗文,善音乐,精楷隶,好黄老。多收藏书画。重金求得梁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置于小亭,号萧斋。生平事迹散见崔备《壁书飞白萧字记》、张谂《萧斋记》、《太平广记》卷一六八引《尚书故实》、《因话录》卷二、《唐诗纪事》卷三一。《全唐诗》存诗10首。
唐诗汇评
李约,生卒年不详,字存博,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居于洛阳(今属河南)。
李勉之子。
贞元末,以大理评事为润州李锜从事,见贫猾无状,与从事裴度、卢坦等相继引去。
后入朝为谏官。
元和四年,官起居舍人,迁兵部员外郎。
约少好图书,耽奇嗜古,曾于润州得梁萧子云壁书飞白“萧”字,载以归洛,因名其室曰“萧斋”。
全唐诗》存诗十首。
全唐文·卷五百十四
约字存博。司徒汧国公勉子。官兵部郎中。

作品评论

唐音癸签
李存博贵公子,亦豪亦恬,虽篇什无多,疏野可赏。
《石园诗话》
李存博(约)雅度简约,诗亦清旷。《从军行》云:“路长唯算月,书远每题年。”更耐人寻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唐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李敬玄曾孙。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
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
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
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
绅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
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
次年谋反,绅不从命,被囚,诛乃免。
历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
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
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
文宗大和二年(828)迁滁州刺史,四年转寿州刺史。
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
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开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
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
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
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
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卞孝萱有《李绅年谱》。
绅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
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
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绅实为倡导者。
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
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
明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
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
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
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
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
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
浙西节度使李锜辟掌书记。
反,迫令草檄,不从,几遇害。
败,复佐浙西李元素幕。
入为校书郎,迁国子助教,又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判官。
元和末,自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家迁中书舍人。
长庆二年,改御史中丞。
四年,为李逢吉陷,自户部侍郎贬端州司马。
宝历中,量移江州长史,滁、寿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大和七年,出为浙东观察使。
开成中,历河南尹、宣武军节度使。
武宗即位,为淮南节度使。
会昌中,拜相,复出缜淮南,卒。
绅工诗,早年多反映现实之作。
元和中所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继作,对新乐府创作有开启作用,已佚。
开成中,曾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平生所游历,今存。
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诗补逸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元和初进士。穆宗朝拜户部侍郎。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守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卒。赠太尉。谥文肃。

作品评论

《新唐节•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唐诗纪事
乐天赠绅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注云:……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
唐诗纪事
元微之《和乐天东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诗,同多咏物之作。
唐诗纪事
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
《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
唐音癸签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
按指追昔游集
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
《四库全书总目》
,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
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李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后裔。
李锜从父弟。
德宗贞元三年,官左庶子,使吐蕃。
十年,官司农卿,以论裴延龄矫妄,罢职左迁。
宪宗元和初,稍迁宋州刺史,复坐李锜反,贬岭外。
五年,为鸿胪少卿、兼御史中丞使吐蕃。
复为司农卿。
七年,迁京兆尹。
八年,授鄜坊观察使。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