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权德舆

相关人物:共 52 位
共 5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字公绪。玄宗天宝末避乱剡溪,自称东海钓客。后结庐于泉州南安九日山,号南安居士。注《老子》,弥年不出。与刘长卿、韦应物友善,以诗相赠答。后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800? 字公绪,号东海钓客,排行十四,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玄宗天宝中赴京应试未第,天宝末避乱归越,隐居剡山。
德宗建中元年(780)隐泉州九日山,三、四年间归隐越州。
贞元七年(791)徐泗节度张建封征为从事,检校校书郎。
十六年返居润州茅山,未几卒。
生平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宋高似孙《剡录》卷三本传、《唐诗纪事》卷二八、宋李昭𤣱《跋秦系诗》、宋刘克庄《跋秦系诗》。
近人赵昌平有《秦系年表》(附《秦系考》)。
系工诗,以五言著称。
韦应物赠诗云:“五言今日为君休”。
(《答秦十四校书》)与刘长卿唱酬甚密,二人唱和诗曾编成《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权德舆为之序曰:“彼汉东守(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秦系(约725-约805),字公绪,越州会猜(今浙江绍兴)人。天宝末举进士不第。至德中隐居剡溪。大历五年,薛嵩辟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辞不就。大历末,因与妻谢氏离异获谤,迁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穴石为砚,注《老子》,弥年不出。刺史薛播往见之,岁时致牛酒。建中末,返会稽。贞元七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荐,就加校书郎。晚年隐居茅山,年八十余年。与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皎然等友善,唱和甚多。有《秦系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刘长卿)尝自以为“五言长城”,而公绪用偏伍奇师,攻坚击众,虽老益壮,未尝顿锋。词或约而旨深,类乍近而致远,若珩佩之清越相激,类组绣之元黄相发,奇采逸响,争为前驱。
李昭圮《跋秦系诗》
系辞意清远,讽而不怨,有古诗人之风。
一时与游者钱起、韦应物、刘长卿、鲍防、耿湋,皆知名士,独权德舆深爱之,非所谓大音希声、大味必淡者欤?
后村诗话
韦苏州与系诗:“莫道谢公方在郡,五言今日为君休。”韦公五言独步一世,而怜才下士如此。
《唐诗品》
隐君夙慕林丘,早怀旷度,但气过其文,遂乏华秀,外无清庙明堂之奏,内无逍遥御风之景,寥寥自得,亦可谓跨俗之致而已。至如“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又“门前山色能深浅,壁上河光自动摇”,山人景象模榻殆尽。
《唐诗别裁》
刘长卿自谓“五言长城”,系欲以偏师攻之。然诗格近幽涩,未之许也。
《大历诗略》
公绪人品高,诗品中中,而权载之谓文房“五言长城”,秦以偏师攻之,其亦别有意在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宝六年进士。累官至秘书监。与韩洄、元琇、李衡等皆出于刘晏门下。德宗贞元以后,相继掌天下财利。历汴东两税使,诸道盐铁等使,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诗。与兄包何齐名,时称二包,又与父、兄号三包。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92 字幼正,排行七,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
父融,有文名。
佶于玄宗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天宝末避地江南。
代宗广德中至大历初入刘晏转运幕。
大历中历官度支郎中、谏议大夫知制诰,十二年(777)坐与元载善贬岭南。
十四年起为江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780)权领转运盐铁使,历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盐铁使。
贞元元年(785)入为刑部侍郎,改国子祭酒,二年知贡举。
转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八年五月卒。
生平见权德舆《祭故秘书包监文》、《新唐书·刘晏传》附、《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四〇。
佶有诗名,与兄何并称二包,与李纾并称包李。
权德舆称其诗:“雅韵超俗,清机入冥。
立言大旨,为纲为纪。
行中文质,不俚不俗。
”(《祭故秘书包监文》)《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包佶(约727—792),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开元诗人包融之子,天宝六载(747),登进士第。曾为转运使刘晏判官。大历中,累迁至谏议大夫。十二年,坐与元载厚善贬岭南。建中初,复授江州刺史,权领江淮盐铁转运。入为户部郎中,仍权领盐铁。三年,为右庶子、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贞元初,官刑部侍郎,迁国子祭酒,兼知贞元二年贡举。官终秘书监。佶与兄包何均能诗,时称“二包”。有集,梁肃为之序,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宝六载杨护榜进士第,累官至秘书监。与刘长卿、窦叔向善。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擢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轮也。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
《唐诗品》
秘书心惊深郁,姿态深宏,五言排律可谓中唐作者,其他小诗,未见融悟。至如风雨乐章,开合感变,亦谐阴吕。少与兄何齐名,自予观之,卫有武公,鲁人不复称哲昆矣。
唐音癸签
大历诗家,包佶最有功名。德宗西狩日,佶领租庸盐铁,间道遣贡行在,王室赖以纾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805 【介绍】: 唐沧州南皮人,字敦诗。玄宗天宝十载,举明经第。精通地理学。累擢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历迁山南西道节度使,徙东道,召为工部尚书,旋为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德宗贞元九年,以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每逢四方使者及自远方归者,必详问其山川土地终始,画陇右、山南图,及黄河经界远近,成书十卷。顺宗立,进左仆射。时王叔文等预政,耽屡移疾乞去,不许。卒谥元靖。有《海内华夷图》、《备急单方》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0—805 字敦诗,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人。
玄宗天宝十载(751)登明经第。
肃宗乾元元年(758)任临清尉,后迁河东节度副使。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征拜鸿胪卿,十一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德宗建中三年(782)徙镇山南东道,兴元元年(784)召为工部尚书。
贞元元年(785)出为东都留守,二年改义成军节度使。
九年拜相,十七年封魏国公。
顺宗永贞元年(805)十月卒,谥元靖。
生平见郑馀庆《左仆射贾耽神道碑》,权德舆《魏国公贾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
日人内藤虎次郎有《贾魏公年谱》。
耽工诗尚书,擅长地理学。
郑馀庆称其“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左仆射贾耽神道碑》)。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累授汾州刺史。入为鸿胪卿。大历十四年领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中召为工部尚书。贞元九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守左仆射。永贞十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元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或791 【介绍】: 唐河间人,一说宣城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释褐长洲尉。肃宗至德三载(758)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京。大历初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后擢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初迁随州刺史。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集》,一作10卷,一作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刘长卿(?—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河北献县),寓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天宝中,登进士第。至德中,江东选补使崔涣选授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陷狱,贬南巴尉。广德中,为监察御史。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德宗初年,擢随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约卒于贞元五至七年间。长卿擅长五言,尤工五律,自许“五言长城”。有《刘长卿集》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五卷。
词学图录
刘长卿(?-约789) 字文房。河间人。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德宗朝为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终随州刺史。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裁长补短,盖丝之颣欤!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
云溪友议
刘长卿郎中,皆谓“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刘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每题诗,不言其姓,但“长卿”而已,以海内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讥也。
瀛奎律髓
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及贾岛之深峭,又不似张籍之明白,盖颇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麓堂诗话
《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
《批点唐音》
刘公雅畅清夷,中唐独步。表曰“五言长城”,允矣无愧。
《批点唐诗正声》
刘长卿七、五言稍觉不协,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诸公在前,故难为继耳。唐诸公七言古诗当以李、杜为祖,故诸诗难看。
《艺苑卮言》
钱,刘并称故耳,钱似不及刘。钱意扬,刘意沉;钱调轻,刘调重。如“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峰”,是钱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过巧,下句宽而不称。刘结语“匹马翩翩春草绿,昭陵西去猎平原”,何等风调!“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自是壮语。
唐诗归
钟云: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人朴处皆俊。文房气有极厚者,语有极真者。真到极快透处,便不免妨其厚。
《全唐风雅》
黄绍夫云:刘文房登第于开元,正当玄宗盛时,与钱、郎颉颃。诗格调清峭而词气深厚,“五言长城”语不虚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误矣。
《诗源辨体》
钱、刘五言古,平韵者多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刘句多偶丽,故平韵亦间杂律体,然才实胜钱。七言古,刘似冲淡而格实卑,调又不纯;钱格若稍胜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畅,盖欲铺叙而不能耳。
《诗源辨体》
五,七言律、刘体尽流畅,语半清空,而句意多相类。
《诗源辨体》
中唐五、七言绝,钱、刘而下皆与律诗相类,化机自在,而气象风格亦衰矣。
《骚坛秘语》
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诗善鸣集》
文房在盛、晚转关之时,最得中和之气。
《唐诗归折衷》
中唐诸家各有独至处,即各有偏蔽处,人皆知避之。至于文房,则几无瑕可指矣。嫌其有意炼饰,引人入平稳一路。学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无色,有害于诗教不浅也。故于文房诗,当赏其沉淡,去其平夷。
《二刘诗叙》
文房与钱郎中齐名,时称“钱刘”。然刘诗温而钱微燥,刘诗纯而钱微驳。故善读随州,则不第可该郎、钱,并可以洞视韦、柳之清深,旁通贾、孟之孤秀。
诗筏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为文房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随州绝句,真不减盛唐。次则莫妙于排律。排律惟初盛为工,元和以还,牵凑冗复,深可厌也,惟随州真能接武前贤。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律,始收敛气力,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唐诗成法》
唐七律,随州词藻清洁,抑扬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诵。但结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谓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严耳。
《唐诗笺要》
文房诸律,如玉馔时花,有口目者共赏。
《唐诗观澜集》
文房五言,格韵高妙,绝处不减摩诘。
《唐诗别裁》
中唐诗渐秀渐平,近体句意日新,而古体顿减浑厚之气矣。
权德舆推文房为“五言长城”,亦谓其近体也。
《唐诗别裁》
中唐诗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调亦降矣。刘文房工于铸意,巧不伤雅,犹有前辈体段。
《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求杜得刘,不为失求。
《大历诗略》
文房古体概乏气骨,就中歌行情调极佳,然无复崔颢、王昌龄古致矣。
《大历诗略》
文房固“五言长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气,右丞、东川以下,无此韵调也。
《大历诗略》
文房诗为大历前茅,清夷闲旷,饶有怨思。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随州五言骨韵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
石洲诗话
随州七律,渐入坦迤矣。坦迤则一往易尽,此所以启中,晚之滥觞也。
昭昧詹言
刘文房七律宗派,李东川色相华美,所以李辅辋川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辅东川者也。大历十子以文房为最。……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较宋人入议论、涉瑰趣、以文以语录为诗者,有灵蠢仙凡之别。
养一斋诗话
随州古近体清妙,可与王、孟埒。若“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垒,又不止请妙而已。
《艺概·诗概》
刘文房诗,以研炼字句见长,而清瞻闲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尽有法度,所以能断截晚唐家数。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柳浑、薛道衡。驰思波润,流音玉亮,尤工五律,当时号为“五字长城”。“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以雅淡宣情;“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以雄浑取概。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国苍山,幽州白日。“空江人语”,动石濑之吟;“川日寒蝉”,托江湖之想。皆振采苍凝,体物弥工者也。《石梁湖》、《洞庭》、《京口》诸作,方之小谢,异曲同工矣。
《诗学渊源》
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气劲,自然沉着。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之峻峭,过白傅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太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
《诗境浅说》
盛唐之诗人怀古,多沉雄之作。至随州而秀雅生姿,殆风会所趋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89 【介绍】: 唐润州金坛人,字幼公,一作次公。为萧颖士弟子,工诗,以文辞著。代宗大历中,曾应刘晏召,于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领湖南观察使、江西节度使,叔伦入其幕府。皋征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民岁争灌溉,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贞元四年,迁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威名流闻。次年,上表请为道士,旋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
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
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
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
代宗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
由广文博士转监察御史里行。
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至大历末调河南转运留后。
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令,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
兴元元年(784)守抚州刺史,翌年封谯县开国男。
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
故后人称为戴容州。
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
生平事迹见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
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
蒋寅有《戴叔伦简谱》。
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今均不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
《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
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
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
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
故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
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已佚。
明人辑有诗集2卷,其中多窜入他人诗。
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
全唐诗》仍编叔伦诗为2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
唐诗汇评
戴叔伦(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师萧颖士。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刘晏表授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大历中,晏掌财赋,以叔伦为监察御史,主湖南转运。建中初,出补东阳令。嗣曹王李皋镇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后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贞元初,官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贞元四年,起为容管经略使,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有《述稿》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编诗二卷,其中除与唐方干等人诗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鹤年、明刘崧、张以宁、汪广洋、刘绩等人作品。
词学图录
戴叔伦(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坛(今属江苏)人。有《戴叔伦集》,词存《调笑令·边草》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十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释褐秘书省正字。累官祠部郎中。拜抚州刺史。封谯县男。迁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卒。年五十八。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
石林诗话
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唐才子传
工诗……诗兴悠远,每作惊人。
《唐诗品》
幼公未致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
《批点唐音》
幼公以下,说情渐细。格律之累,正坐此境。
《唐诗别裁集》
高仲武谓叔伦骨气稍轻,晁公武谓唐史不称其能诗,正以少其绵弱。然尔时诗格日卑,幼公已云矫矫,愚不能人云亦云也。
《大历诗略》
大历五言皆纡而不迫,幼公后出,气调为小变,顾情来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
石洲诗话
容州七古,皮松肌软,此又在钱、刘诸公下矣。
石洲诗话
戴容州尝拈“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以论诗,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浅薄,实不可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
《诗学渊源》
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乐府如《巫山高》等篇,颇似长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代宗大历初游衢州,与刺史李深等游赏唱和。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权德舆《许经邦集序》、《宝刻丛编》卷一三、《唐游石桥序并诗》。
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00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客居兖州,字本立。代宗大历时任大理评事。马燧为三城镇遏使、河东节度使,辟建封为判官。进侍御史。德宗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三年来朝。时宦官主宫市,建封得间言其弊,帝颇听顺。及还镇,帝赋诗以赠,又赐以鞭。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5—800 字本立,排行十三,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代宗宝应中自请说降苏、常等州反者数千人。
大历中历佐使府。
德宗建中二年(781)任岳州刺史,四年改寿州。
兴元元年(784)迁濠寿庐观察使,贞元四年(788)授徐泗濠节度使。
十六年五月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建封少好属文,慷慨负气。
镇徐州时,礼敬文士,秦系、于良史、韩愈等皆为幕客,时相唱和。
权德舆称其“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徐泗濠节度使张公文集序》)。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收2句。
唐诗汇评
张建封(735—800),字本立,兖州(今属山东)人。少喜文章,慷慨负气,以功名为己任。大历中,历佐使府。建中初,为岳州刺史。李希烈据淮西叛,诏牧寿州。以拒贼功,除徐州刺史、徐泗濠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贞元十三年冬入觐,及还镇,德宗及群臣赋诗送别,时人荣之。十六年,卒于镇。建封镇徐十年,治军有方,军州称理。又礼贤下士,与孟郊、李翱交往;韩愈、许孟容等均曾佐其幕。有《张建封集》,已佚《全唐诗》存诗二首。
全唐诗补逸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少任侠,喜文章。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十六年病卒,年六十六。补句二。

作品评论

权德舆《徐泗濠节度使赠司徒张公文集序》
(建封)赞勋伐,表丘陇,铭器叙事,放言旨理。皆与作者方驾。而歌诗特优,有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如云涛溟涨。浩漾无际,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其入觐也,献《朝天行》一篇,因喜气以摅肝膈。览其词者见公之心焉。其还镇也,德宗皇帝纾天文以送别,湛恩异伦,辉动中朝。至于内庭锡宴,君唱臣和,皆酌六义之英,而为一时之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代宗宝应初授太常寺太祝。署江西、荆襄节度使曹王李皋幕府,累迁副使。皋卒,军乱,珦平乱有功,召为奉天尹,擢庐州刺史。禁淫祀、兴教化,再迁京兆尹,有惠政。以老病求解,徙太子宾客,封襄阳县男。卒谥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809 或作罗炯、罗晌,误。
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代宗宝应元年(762)上书言事,授太常寺太祝,累迁湖南转运留后。
德宗建中三年(782)后历佐江西、荆南、山南幕,贞元八年(792)召为奉天令,迁庐、寿二州刺史。
入为司农卿,宪宗元和三年(808)拜京兆尹、改太子宾客,累封襄阳县男。
四年十一月卒,谥夷。
生平见权德舆《唐故守太子宾客罗公墓志铭并序》,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周彻,误。
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兄渭,有文名。
澈于代宗大历十二年(777)登进士第,后官至邓州刺史。
事迹散见权德舆《唐故守秘书少监致仕周君(渭)墓志铭并序》、《元和姓纂》卷五。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05 【介绍】: 唐淮阴人,字兆师。服儒笃学,工为词赋。代宗大历十四年进士。授襄城尉。入为集贤校理。历富平、长安尉,迁监察御史,董岭南选补。自殿中侍御史迁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德宗贞元十九年关辅饥,以为滥刑失职所致,疏奏,留中不下。授秘书少监致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0—805 一作周谓,误。
字兆师,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弟澈,能诗。
渭于代宗大历十四年(779)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元年(780)中军谋越众科,授襄城尉,改校书郎,累迁膳部员外郎贞元十年(794)任祠部郎中,二十年以秘书少监致仕。
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一月卒。
生平事迹见权德舆《唐故守秘书少监致仕周君墓志铭并序》。
有诗名。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渭。大历十四年进士。贞元中官度支郎中。
共 5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