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继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邓州新野(今河南新野)人。
肃宗至德二载(757)在苏州,与刘长卿、严维游。
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任河南租庸判官。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五、严维《留别邹绍先刘长卿》、张继《洪州送邹绍先充河南租庸判官》。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62 【介绍】: 唐僧。广陵人,俗姓吴。九岁出家,及冠受具足戒。居馀杭宜丰寺。禅诵之暇,辄赋诗歌。与朱放、张籍、皇甫曾等为尘外友,酬赠甚多。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62 诗僧。
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9岁出家,13岁削发。
从扬州僧法慎学相部律,造乎精微。
初住越州会稽山南悬溜寺,常与僧友讨论佛教义谛。
后住扬州庆云寺,复住余杭宜丰寺。
曾著《法性论》,探究佛理。
工诗什,与当时诗人皇甫冉、独孤及、李纾、朱放、张继、张南史、陆羽、严维、皇甫曾、徐嶷等为诗友,常相互唱和,过从颇频。
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卒于杭州龙兴寺,36岁。
事迹见《毗陵集》卷九《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宋高僧传》卷一五。
其诗以写山林禅居生活及与诸诗友酬寄赠送之作为多,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人所称道,高仲武曾将其诗收入《中兴间气集》,刘禹锡称其为江左诗僧“导其源”(《澈上人文集纪》)。
有《灵一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七》著录,今存,有明朱警刊《唐百家诗》本、清江标刊《唐人五十家小集》影宋书棚本,另有明抄《唐人诗集八种》本,分为上下二卷。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凡42首又2句。
除一首与护国互见之诗外,皆为近体诗。
唐诗汇评
灵一(727—762),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九岁出家,十三削发。
初师扬州法慎,后居若耶溪云门寺,又徙杭州宜丰寺。
与李华、朱放、李纾、张继、皇甫冉、张南史、严维等为尘外之交,讲德论道,朗咏终日,酬和甚多。
终于杭州龙兴寺,独孤及为撰塔铭。
有《灵一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广陵吴氏。
九岁即薙落。
弱冠受具。
遂习毗尼有成效。
家本货殖。
诸昆弟以侈靡相尚。
一独纳衣锡杖自若。
始从惟扬法𫺤师学相部律。
又依禅者隐空乾靖于会稽山南悬溜寺。
以讨论第一义谛。
或游庆云寺及馀杭之宜丰寺。
而足迹不入俗姓之门。
天台道土潘志清。
襄阳朱放。
南阳张继
安定皇甫曾。
范阳张南史。
吴郡陆迅。
东海徐嶷。
景陵陆鸿渐。
皆引分愿交。
扣襟尚友。
其所尤善者。
慧凝明幽灵祐昙一义宣。
诚同门之三益。
住世之四衣矣。
然工辞章。
乐吟咏。
既著法性论。
或遇良辰胜境。
必掇笔申楮。
以遣兴趣。
好事者录之。
名间气集。
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
示灭于杭州之龙兴寺。
寿三十五。
弟子以遗命。
行阇维法。
树浮图。
以表其地。
左卫兵参军李纾。
嘉兴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反。
相与悼梁木之坏。
虑陵谷之迁。
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灵一。
姓吴氏。
广陵人也。
神清气和方寸地虚。
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
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
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
暨乎始冠受其具足。
学习无倦律仪是修。
示见谈笑。
欲明解脱。
示人文艺以诱世智。
初不计身中有我我中有身。
德全道成缘断形谢。
以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
寂灭于杭州龙兴寺。
春秋三十五。
凡满十五安居。
临终顾谓弟子行茶毗法树小浮图焉。
时左卫兵参军李纾嘉兴县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及。
相与悼梁木之既坏。
虑陵谷之当迁。
后之人礼应真之塔婆。
昧应真之德行。
故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也。
一家富货殖。
既而削发。
推千金之产。
悉让诸孤昆弟。
所取者惟纳衣锡杖。
自尔叩维扬法慎师学相部律。
造乎微而臻乎极。
友善者慧凝明幽灵祐会稽昙一晋陵义宣同门三益作者七人也。
一咳唾尘境继日经行。
宴坐必择山椒树下。
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
接禅者隐空乾靖讨论第一义谛。
或游庆云寺。
复居馀抗宜丰寺。
寺邻生丹山。
门对佳境囧然独往。
暴风偃山正智不动。
巨浪沃日浮囊不飘。
于是著法性论以究真谛。
此一之了语也。
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间兴含飞动。
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
必能缀之。
无愧古人。
循循善诱门弟子受教若良田之纳膏雨焉。
一迹不入族姓之门。
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
讲德味道朗咏终日。
其终篇必博之以文约之以修。
量其根之上下而授之药焉。
一居寺高隅。
初无井泉。
一旦呀然而涌喷金砂之溜于庭之左右。
挹之弥清𣂏之无竭。
盖精至之感矣。
诗行于世。
有选其尤者入间气集焉。

作品评论

独孤及《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
(灵一)肤清气和,方寸地灵,与自然妙有合其纯粹……骚雅之遗韵,陶、谢之缺文,公能缀之。
《宋僧传•灵一传》
(灵一)思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必能缀之。
唐才子传
(灵一)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
《唐诗品》
一公诗虽复剪刻,弥精律调,要之泓泛微波,未胜皎然,而净密之致,终当独步。如“月影沉秋水,风声落暮山”,又“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又“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辉”,皆有雅思可采。林居静僻,游心象外,固宜有尔,然超悟会心,尚在烟花山水之间,未能了入真境。
唐诗镜
(灵一为)越中云门寺律师,持律甚严,以清高为世所推,尤善声诗,与刘长卿、皇甫冉、严维相倡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人,字季直。工弈棋。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肃宗时仕为左卫仓曹参军。后避乱居扬州,难平再召,未及赴而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季直,排行二,幽州(今北京)人。玄宗天宝末任试左右卫仓曹参军。肃宗至德元载(756)避地苏州,后闲居扬州。代宗大历中移居宣州宣城。德宗建中初至贞元二年(786)前再召,未赴,卒。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一。南史本为弈棋者,中年折节学文。高仲武赏其“已被秋风教忆脍,更闻寒雨劝飞觞”句为“物理俱美,情致兼深”(《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句。
唐诗汇评
张南史,生卒年不详,字季直,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善弈棋,中岁苦节学文,遂入诗境。曾任左卫仓曹参军。安史乱起,避难居婺州,后寓居杨子。大历十一年前后,移居宣城。曾再被徵召,因病,未赴任,卒,窦常、李端有诗悼之。南史与刘长卿、钱起、皇甫冉、耿炜、灵一、朱放等交往唱酬,与李纾尤善。有《张南史诗》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南史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李端哭之云:“谏草文犹在,围棋智不如。”
唐才子传
中岁感激,始苦节学文,无希世苟合之意,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闲,情致兼美,如并、燕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大历诗略》
季直五言高格,可匹懿孙张继),非戎昱诸人所及。
张继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三七
张继瞕,庆历中以礼宾副使知麟州,奉诏勘定麟州与西夏疆界。
后以事去官。
见《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八五。
陆沈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不详。
全唐诗》于张继《感怀》诗下注云:“一作陆沈诗,题作《上礼部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开元中,上《圣典》三卷,除校书郎。
天宝中,为中书舍人。
十二载,拜礼部侍郎,连知四年贡举,放张继、皇甫冉兄弟、郎士元、元结、韩翃等及第。
肃宗至德间官尚书右丞。
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杨浚,误。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任校书郎。天宝中任中书舍人,十二载(753)拜礼部侍郎,四知贡举,曾向萧颖士访求人才。肃宗至德间任尚书右丞。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三》《圣典》注、李华《三贤论》、《册府元龟》卷一六二、《曲石精庐藏唐墓志》阳浚撰《李昢志》。《全唐诗》存阳浚诗3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其《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诗1首,小传云为“贞观时人”。按此诗出《文苑英华》卷二八五。从同唱诸人事迹看,此诗应为隋时作。其人是否入唐,尚无确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郡人。李敬玄孙。肃宗至德元年,官吴郡太守、江南东道采访使。二年,加礼部侍郎,知江东贡举。乾元元年,为浙江东道节度使。移镇梁州。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二
希言。
郑惠王元懿孙
鄂州刺史璥子。
开元中为右金吾大将军。
再迁太子詹事。
赵守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三
赵守伦,内侍。
久典厩牧,又勾当估马司。
淳化二年请于诸州牧龙坊畜牝马万五千匹,又请对放牧者奖罚,太宗并从之。
咸平中击契丹,与李重贵、张继旻将兵五千屯邢州。
大中祥符元年为西京左藏库副使,又为行宫使、洛苑副使。
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二之一○(第一册第八八七页)、职官四之四○(第二册第二四五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宋史》卷一九《兵志》、卷三二四《石普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72-1940.9.26,字季龙,晚年自署黄山樵客。安徽歙县徐村人,生于江西南昌。英译名George Hsu。现代著名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民国政要。主要著述有 《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徐季龙先生遗诗》、《笔法荟谈》等。
人物简介
1872-1940.9.26,英译名George Hsu。
现代著名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民国政要。
字季龙,晚年自署黄山樵客。
安徽歙县徐村人,生于江西南昌。
1903年,应试及第,成为光绪朝进士,进入 翰林院仕学馆攻读法律。
1907年,毕业以后,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和法部参事职务,主持制订全国的新式法律。
1908年,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审 判厅检察长。
1910年,徐谦同许世英赴华盛顿参加国际司法会议,并考察了英、法、德、俄等国的司法制度。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03月,任内阁司法 部次长。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并 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王传炯、温宗尧、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沈秉坤、王善 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1913年04月27日,发表名文《布告国民》, 鼓吹武装反袁。
此后去上海,加入了基督教圣公会,并发起组建全国基督教救国会。
1917年,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秘书长。
1919年,以观察员资 格参加巴黎和会,回国后,被聘为天津《益世报》主编。
1921年,任孙中山政府最高法院院长。
1922年,任北京政府王宠惠“好人内阁”司法总长。
1923年,任岭南大学文学系主任,并创办了《评议日报》。
1923年,应冯玉祥之聘进京,任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同李大钊成为战友。
1926年,随冯玉 祥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兼广州国民政府司法部长。
1927年03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徐谦当选为中央常委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武汉政变”发生后,徐谦受到汪蒋两派的排挤,被迫辞去一切职务,寓居香港,重开律师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回到内地,任国防委员会委 员。
还曾任国民党北京分部主任、福建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1940年09月26日病逝于香港。
主要著述有 《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徐季龙先生遗诗》、《笔法荟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