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皇甫冉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开元中,上《圣典》三卷,除校书郎。
天宝中,为中书舍人。
十二载,拜礼部侍郎,连知四年贡举,放张继、皇甫冉兄弟、郎士元、元结、韩翃等及第。
肃宗至德间官尚书右丞。
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杨浚,误。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任校书郎。天宝中任中书舍人,十二载(753)拜礼部侍郎,四知贡举,曾向萧颖士访求人才。肃宗至德间任尚书右丞。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三》《圣典》注、李华《三贤论》、《册府元龟》卷一六二、《曲石精庐藏唐墓志》阳浚撰《李昢志》。《全唐诗》存阳浚诗3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其《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诗1首,小传云为“贞观时人”。按此诗出《文苑英华》卷二八五。从同唱诸人事迹看,此诗应为隋时作。其人是否入唐,尚无确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南阳湖阳人。
玄宗时登进士第,又中书判拔萃科。
累历祠部、度支员外郎。
天宝中,为汀州刺史。
代宗大历间,任润州刺史,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友善。
曾辑杜甫诗为《杜工部小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其名又误作樊冕、楚冕、樊光。
郡望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阳镇),句容(今属江苏)人。
玄宗时登进士第,又中书判拔萃科。
初任硖石主簿,又曾任祠部、度支员外郎。
天宝中,为汀州刺史,历兵部员外郎。
代宗大历时任润州刺史。
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友善,有诗唱和。
善诗,有诗名于当时。
殷璠曾收其诗入《丹阳集》,芮挺章《国秀集》亦选入其诗。
晃曾集杜甫诗为《杜甫小集》,并为作《杜工部小集序》。
事迹散见《新唐书·林蕴传》、《元和姓纂》卷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四及卷二二。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唐诗汇评
樊晃,生卒年不详,郡望南阳湖城(今河南唐城湖城镇),后徙居淮南。天宝初,举进士。肃宗朝,官祠部度支二员外郎、汀州刺史。大历五年、官润州刺史,集杜甫遗文二石九十篇为《杜甫小集》六卷,自为序。开元中又有硖石主簿樊光,句容(今属江苏)人,或以为即樊晃。《全唐诗》收诗一首,原属樊晃,出《国秀集》:又残句一,原属樊光,出《吟窗杂录》。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八
冕。开元时擢书判拔萃科。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九
光。大历时官硖石主簿。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玄宗天宝中师事萧颖士,曾应进士试。
十三载(754)在长安,与刘太真等12人同送萧颖士赴河南参军任。
后隐居杭州于潜县潜山。
事迹散见皇甫冉《送元晟归潜山所居》、《唐诗纪事》卷二七。
全唐诗》存其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7 【介绍】: 唐赵州赞皇人,字遐叔。少旷达。擢进士宏辞科。玄宗天宝间官监察御史,累转侍御史,礼、吏二部员外郎。后去官隐山阳,晚事浮图法。善属文,与萧颖士友善,然时谓不及颖士,文辞绵丽,少宏杰气。爱奖士类,名随以重。有《李遐叔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5?—774 字遐叔,排行三,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中博学宏词科。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右补阙。安史乱时,奉母避乱,为叛军所虏,受伪凤阁舍人职。两京既复,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肃宗上元二年(761)为左补阙,加司封员外郎。代宗广德二年(764),李岘领选江南,辟华入幕,任检校吏部员外郎,翌年因病弃官,客隐楚州。大历九年(774)卒。生平见梁肃《为常州独孤使君祭李员外文》、新旧《唐书》本传。其为盛唐著名古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华前集》10卷、《中集》20卷,今佚。后人辑其佚文,成《李遐叔文集》4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华(715—774),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天宝二年(743),又登博学宏词科。十一载拜监察御史,改右补阙。安史知己,哥舒翰守潼关,表华为掌书记潼关破,华走邺,欲奉老母南逃,被俘受伪职。两京收复,贬杭州司功参军。上元中诏授左补阙,广德中,加司封员外郎,自伤节隳亲亡均告病不赴。李岘领选江淮,召入暮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因病云官,隐居山阳,卒。华工文,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林先驱。有《李华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十四
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中累转侍御史礼吏二部员外郎。禄山陷京师。伪署为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大历初卒。

作品评论

新唐书·文艺传下
(李)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
(萧)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疑过之。
……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祐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遐叔《杂诗》,虽不足以上继陈伯玉、张子寿之《感遇》,要亦正声雅奏也。《咏史》诗大有合于开元、天宝中事,似非无为而作,恨用事多沓拖耳。然如明扬仆伐朝鲜曰:“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裂土,万里讵闻天!”说尽边臣邀功生衅之弊,岂有感于青海之役耶?
《诗学渊源》
其诗清而博雅,无损以古;《杂诗》及《咏史》诸作,亦嗣宗、景纯之亚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79 【介绍】: 唐襄州人。字懿孙。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安史乱起,避地吴越。大历初入京官侍御。后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充转运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诗多登临纪行之作,清远自然,不事雕琢。《枫桥夜泊》最为著名。有《张祠部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排行二十。籍贯襄州(今湖北襄樊),郡望则为南阳(今属河南)。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安史之乱起,张继在吴越游历,其淹留会稽当在肃宗至德二载(757)顷。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西上武昌。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据刘长卿《哭张员外继诗》自注,张继与夫人“相次没于洪州”,确年无考。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三。高仲武谓张继“诗体清迥”“比兴深矣”,概观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所选张继3诗及《唐诗品汇》所选近10首诗,此评不为无据。《枫桥夜泊》一诗,尤传诵千古。今人周义敢有《张继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张继,生年年不详,字懿孙,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
安史乱起,流寓吴越。
约代宗初年,官御史。
大历中,官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共州,与其妻相次而殁,刘长卿有诗哭之。
皇甫冉、窦叔向等友善。
有《张继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颇与他人作品相杂。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及尔登第,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
石林诗话
继诗三十馀篇,余家有之,往往多佳句。
唐才子传
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亦尝领郡,辄有政声。诗情爽激,多金玉音,盖其累代词伯,积袭弓裘。其于为文,不雕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诗学渊源》
继诗多弦外音,适意写心,不求工而自工者也。然绝句已渐改盛唐之旧,而下逗中晚体格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90? 【介绍】: 唐广平人,一说京兆人,字文明,一作文初。登进士第。代宗永泰中至大历初,累官左拾遗,于长安与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后贬为长林丞。德宗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任职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官终虞部郎中。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0? 字文明,一作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卢纶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任洛阳主簿,后入朝为左拾遗。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贞元四年(788)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中,官检校水部郎中,终于虞部郎中。事迹散见《新唐书·卢纶传》附、苻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图赞》、《极玄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司空曙考》颇详备。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贼平后送人北归》)、“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等,皆深沉含蓄,历来称为警句。长于近体,尤善五律。绝句如《江村即事》、《咏古寺花》、《金陵怀古》,或潇洒雅淡,或浑厚沉著,亦堪称佳作。胡震亨誉为“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2卷,《全唐诗》亦编为2卷。
唐诗汇评
司空曙(?-约790),字文明,一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安史乱起,避难寓居江南。后登进士第,官主簿。大历末,自左拾遗贬长林丞。贞元初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检校水部郎中。官终虞部郎中。曙乃卢纶表兄,与纶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
唐才子传
(司空曙)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寄暕上人诗云:“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暄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闲园即事,高兴可知,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如新花笑日,不容熏染。锵锵美誉,不亦宜哉!
《唐诗品》
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中唐作者前有继躅,后罕联肩,诵之口吻调利,情意触发,可谓风人之度矣。如“雨(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景象依然,模写切至。如“酒杯同寄世,客掉任销年”、“他乡生白发,归国见青山”,情寄宛转,绰有馀思。如“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景物萧然,含思凄惋,虽桓大司马汉南之叹,无是过矣。
诗薮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盛则新乡、太原、南阳、渤海、驾部、司勋,中则钱、刘、韩、李、皇甫、司空,此外蔑矣。
唐音癸签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政兄弟有馀。
《诗源辨体》
曙五言律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七言律如“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乃晚唐奇僻之渐,学者所当慎始。
《近体秋阳》
曙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与卢允言可云鲁、卫。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宋,而音思就短,弥近晚唐,在大历十人之中,亚于卢、李。七言稀见,“丝结”一歌,㛹娟赠雅。五言则《分流水》,《关山月》,古情跌宕,清言隽永,足以参孟方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山阴人,字正文。肃宗至德二年进士。又擢辞藻宏丽科。以家贫亲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已四十余。辟河南幕府,迁余姚令。仕终右补阙。维少无宦情,怀家山之乐。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与刘长卿善。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
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又中辞藻宏丽科。
以家贫亲老,不能远游,授诸暨尉,时已40余岁。
后历官河南节度府幕僚、河南尉、秘书郎等职。
与钱起、耿湋、崔峒、皇甫冉、丘为等交往。
生平散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三。
其诗多送别酬唱之作,“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二句历来为人传诵。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6。
唐诗汇评
严维,生卒年不详,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天宝中,应举不第。至德二载,江东选补使崔涣下进士及第,又擢辞藻宏丽科,以家贫亲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馀。后官金吾卫长史。大历中在越州,与鲍防等交游,又与郑概、裴晃等唱和,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已佚。大历末,官河南尉。严郢为河南尹,辟在幕府。终官秘书郎。约建中中卒。有《严维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一
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人。至德二载进士。擢辞藻宏丽科。调诸暨尉。辟河南幕府。终秘书省校书郎。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严维)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锻炼铿锵,庶少遗恨。一时名辈,孰非金兰!
《唐诗品》
维诗错综亦密,时出俊语,澄除泾渭,亦可远致。如“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又“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又“夜静溪声近,庭寒月色深”,皆有自然之态,神情疏畅,自不可少。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中唐数十年间,亦自风气不同。其初,类于平淡中时露一入情切景之语,故读元和以前诗,大抵如空山独行,忽闻兰气,馀则寒柯荒阜而已。如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诚为佳句;但上云“窗吟绝妙辞”,却鄙。余惟喜其《留别邹绍先刘长卿诗》:“中年从一尉,自慊此身非。道在甘微禄,时危耻息机。晨趋本郡府,昼掩故山扉。待得干戈毕,何妨更采薇!”颇有长厚之风。又“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深切情事。“阳雁叫霜来枕上,寒山映月在湖中”、“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时一神游,忽忽在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子慎。玄宗天宝末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太原少尹、河东节度使。德宗时除礼部侍郎,迁工部尚书致仕。卒年六十九。谥宣。防治处皆有政声,策贤良方正,得穆质、裴复、柳公绰等,世美防知人。工诗,每讥切时弊。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3—790 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郡望洛阳(今属河南)。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天宝末避乱归乡。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江南文士往依者甚多,与严维等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大历五年(770)后历仕河东节度使、福建观察使、江西观察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拜礼部侍郎,兴元元年(784)至贞元二年(786)三知贡举,封东海郡公。历京兆尹,五年以工部尚书致仕,徙居洛阳。六年八月卒。生平见穆员《工部尚书鲍防碑》,新、旧《唐书》本传。防工诗,天宝中撰《感遇》17篇,传诵一时。穆员称其“以古之政法,刺讥时病,丽而有则。属诗者宗而诵之”(《鲍防碑》)。《全唐诗》存诗8首、又联句3首,其中3首为误收。《全唐诗续拾》补联句3首。
唐诗汇评
鲍防(722-790),字子慎,洛阳(今属河南)人。幼孤贫,笃志好学。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肃宗时,为薛兼训从事.大历初,兼训观察浙东,又以侍御史、尚书郎佐幕。入朝为职方员外郎。十二年,自太原少尹、河东节度行军司马擢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历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朱泚之乱,从驾至奉天,擢礼部侍郎。后以工部尚书致仕,卒。防有诗名,大历中在越与谢良辅、丘丹、严维等唱和,与良辅并称“鲍谢”。有《鲍防集》五卷,又《杂感诗》一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八首,杂有鲍溶诗。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
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人。第进士。历佐幕府。入为职方员外郎。代宗朝拜左散骑常侍。从德宗幸奉天。进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授工部尚书。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保。谥曰宣。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防于诗尤工,打所感发,以讥切世弊,当时称之。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
唐才子传
防工于诗,兴思优足,风调严整,凡有感发,以讥切世弊,正国音之宗派也。与谢良弼为诗友,时亦称“鲍谢”云。
吴礼部诗话
皇甫冉、鲍防、二张诗,在唐中叶,所谓铁中铮铮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兴人,字季兰。女冠。工诗,刘长卿称为女中诗豪。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4 冶,一作裕。字季兰,中唐女道士。生于长江三峡一带,何州县不详,后长期寓居江浙。专心翰墨,善弹琴,工格律,与当时诗人刘长卿、陆羽、皎然等有诗往还。德宗建中间于长安陷朱泚之乱,上朱泚诗中有不敬朝廷语,德宗于贞元元年(784)平朱泚乱回长安后下令扑杀。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奉天录》卷一。其诗以五言擅场,唐高仲武评曰:“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中兴间气集》卷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其集1卷。后世有以与薛涛诗合刻为2卷者。《全唐诗》存诗19首。
唐诗汇评
李冶(?—784),一作李裕,字季兰,以字行。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幼聪慧,六岁能诗,善弹琴,出家为女道士。曾应诏赴阙,留宫中月馀,放还。大历中在湖州,与诗僧皎然及刘长卿、陆羽等唱和,又与阎伯均最善,人目为“风情女子”。朱泚据长安反,季兰曾上诗朱泚,故后为德宗命人扑杀。有《李季兰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不以迟暮,亦一俊妪。
唐诗纪事
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
唐才子传
(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闺阁之诗,不能与士大夫争胜,以其学力终浅也。
独李冶“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比同时所称刘长卿“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钱起“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郎士元“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韩翃“潮声当昼起,山翠近南深”、皇甫冉“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于良史“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等句,殆皆有过无不及。
《中兴》高步,若准周才之例,吾必以作者与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安定人,字孝常。
皇甫冉弟。
玄宗天宝间进士。
历侍御史。
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
工诗,出王维之门,诗名与兄相上下。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 字孝常,排行十六,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地吴越。代宗广德中至大历初在京任殿中侍御史,大历六、七年(771、772)间因事贬舒州司马。卸任闲居丹阳,九年春游湖州,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约大历末任阳翟令。德宗贞元元年(785)卒。事迹散见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冉)集序》,《唐国史补》卷上,《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萧颖士传》,《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七。曾工诗,与兄冉齐名。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唐诗汇评
皇甫曾(?
-785),字孝常,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
代宗大历初,官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坐事贬舒州司马。
南返,在湖州与皎然、李纵等联句唱和。
后又曾官阳翟令。
与其兄皇甫冉齐名,时人比之晋张载、张协。
有《皇甫曾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昔孟阳之与景阳,诗德远惭厥弟,协居上品,载处下流。今恃御之与补阙,文辞亦尔;体制清洁,华不胜文。然“寒生五湖道,春及万年枝”、五言之选也,其为七林所尚,立哉!
《唐诗品》
景阳华净,遂掩哲昆;平原英赡,竞难家弟。是以世乏联苞之凤,情欣并蒂之华,物犹如此,况复人士耶!皇甫兄弟仕道既同,才名亦配,渤海高生犹持不足之叹,岂怜才之本意乎?侍御律调澄泓,卢文平洁,俯视当世,殆已飘然木末矣,虽紫霞碧落,求堪凌驾,亦何可少!
《大历诗略》
孝常诗较哲昆丰神顿减,然结体沉重,在大历间殆以钟胜者。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两皇甫”殊胜“二包”,虽取境不远,而神幽韵洁,有凉月疏风、残蝉新雁之致。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