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苻载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800 【介绍】: 唐僧。
鄂州江夏人,俗姓李。
李邕子。
肃宗至德中,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住鄂州开元寺。
代宗大历间,从真悟受具足法,寻习律范。
常焚香扫地,端坐尽日。
解空破相,臻极玄奥。
能诗,所作为刘长卿所赏,一时名士,多与之游。
德宗建中初,与苻载、杨衡等约为尘外之侣。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李氏。江夏人。祖善。博学强识。注文选行世。父邕。北海太守。史有传。晏童稚辞俗。至德初。试经高第。依沙门崇真剃落。隶开元寺。大历三年。从悟真阇黎受具足戒。即率身律范。无纤玷。仍研究毗尼部。俄禀金刚解空破相之指。且工吟咏。彭城刘长卿尤加赏识。其时名士之相往来者。则有陈郡袁滋。赵郡李则。卢来卿。于文炫。蔡直扬衡李演。每与爇香烹茗谈笑。又为出费以辟其所居。则其推服何如。建中初。鄂岳连帅何公。以晋安起之。固辞。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寂。寿五十。腊三十。葬黄鹤山之南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玄晏。
江夏人也。
姓李氏。
祖善而博识多学注文选。
行讲集于梁宋之间。
李邕北海太守唐书有传。
晏稚昧之龄决志离俗。
至德初年诵经高第。
依僧崇真剃落配住开元寺。
大历三年从大阇梨真悟受具足法。
便寻律范。
目不视靡曼。
足不履邪径。
于四仪中无终食之间违教仪形。
峭拔眉目秀朗如孤鸿野鹤独立迥泽。
望风瞻想自有远致。
性多分剂。
苟与恶比丘共住。
遑遑然如以祛陀罗炭浴身也。
不出户牖焚香扫地。
端坐尽日人不堪其忧。
而晏居之。
以为三禅之乐不敌也。
晏少习毗尼长学金刚。
解空破相臻极玄奥。
而闻律藏有一时外学之说。
或赋诗一章。
运思标拔孤游境外。
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
大嗟赏之。
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
辄为工文者之所吟讽也。
晏房舍在寺之北隅。
颇为湫陋。
凡当时名士共营草堂。
有若陈郡袁滋赵郡李则卢来卿于文炫蔡直。
偕檀舍同缔构也。
鄂岳连师何公旌其行业。
请居晋安。
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载与杨衡李演。
约晏为尘外之侣焉。
以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灭。
春秋五十八。
僧腊三十四。
迁塔于黄鹤山南原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东人,字茂宗。代宗大历间任大理评事,与李端有诗唱和。德宗贞元初,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带兵部郎中衔。工草书,有勇力,异技过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茂宗,江东(今江苏南部一带)人。
代宗大历间任大理评事,与李端有诗酬唱。
德宗贞元初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贞元四年(788)带兵部郎中衔。
工草书,有勇力,异技过人。
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二七、《全唐文》卷六九〇符载文、《李端诗集》。
《李端诗集》附收其诗1首,《全唐诗》误归于李端名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代宗大历中居荆州。约于德宗建中中至贞元初任长林令,与司空曙唱酬甚密。贞元中为荆南节度从事、检校侍御史。事迹散见《酉阳杂俎》卷一二,《元和姓纂》卷八,《唐诗纪事》卷四三。《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卫象,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德宗建中年间任长林令,官终侍御,象与李端、司空曙友善,以诗名于大历间。《全唐诗》存诗二首。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段成式云:“大历末,禅师元鉴住荆州陟岵寺,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
张璪尝画松于斋壁,符载赞之,象咏之,时号‘三绝’,悉加垩焉,人问之,曰:无事疥吾壁也。
……”乃知象大历间江陵诗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07 【介绍】: 唐僧。婺州东阳人,俗姓张。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历参诸禅师,德宗建中二年,谒石头希迁,得其禅旨,大悟,住天皇寺,精修梵行,大弘禅宗,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等均皈依之。先期告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婺之东阳张氏子。年十四。白其亲。求出家。亲未即许。乃弥日誓不食。以待命。亲患之。听所欲为。去依明州大德剃发。年二十五。受具戒于杭州之竹林寺。自尔谨持律捡。妙选行门。乃振锡径山。礼国一禅师有所领解。大历十一年。遁居馀姚之大梅山。如是三四年。见马大师于钟陵。再坐夏。乃造南岳石头而致问曰。离却定慧。和尚以何法示人。答曰。我者里无奴儿婢子。离个甚么。曰如何明得。答曰。汝还撮得虚空么。曰恁么即不从今日去也。答曰。未审汝早晚从那边来。曰某甲不是那边人。答曰。我早如汝来处。曰师何以赃滥诬人。答曰。汝身现在。曰虽然毕竟以何示于后人。答曰。汝道阿谁是后人。悟由是尽识从前国一马师用处。而罙入深沮。俄卜筑澧阳徙澋口。占当阳紫柴山。五百罗汉栖宿之地。以应机感。当是时。右仆射裴公方尹江陵。崇业寺状乞请悟住持。公从之。悟至而缁白趋向。施予委积。公亦躬拥徒御。日往省候。悟每以尊宿自居。揖对之际。凡贵贱未尝起。公尤叹其知大体。故天皇坊主灵鉴。谓其徒曰。吾寺方有煨烬之患。苟得悟禅师者。庶几可以起废。因夜共舁悟。坐方丈上。明日崇业等哗争之。不胜乃已。后天皇栋宇果一新。僧问。如何是玄妙之说。答曰。莫道我解佛法。进曰。争奈学人疑滞何。答曰。何不问老僧。进曰。问了也。答曰。不是汝存泊处。元和丁亥夏四月晦入灭。寿六十。腊三十五。以其年八月五日建塔。葬灵龛于郡之东隅。比丘惠真文贲崇信嗣。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道悟。
姓张氏。
婺州东阳人也。
受天粹气为王子。
生而神俊长而谨愿。
年十四金翅始毛麒麟方角。
启白尊老将求出家。
慈爱之旨不见听许。
辄损薄常膳日唯一食。
虽体腹羸馁弥年益坚。
父母不获已而许之。
遂往明州大德剃落。
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
以勇猛力扶牢强心。
于六度门修诸梵行。
常以为疗膏肓者资上妙药。
开暗冥者求善知识。
不假舟楫其济渡乎。
遂蹶然振策投径山国一禅师。
悟礼足始毕密受宗要。
于语言处识衣中珠。
身心豁然真妄皆遣。
断诸疑滞无畏自在。
直见佛性中无缁磷。
服勤五载随亦印可。
俾其法雨润诸丛林。
悟蓄力向晦罙入深阻。
实冀一飞摩霄。
乃转遁于馀姚大梅山。
是时大历十一年也。
层崖绝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
七日不食。
至诚则通物感乃灵。
猱㹶豰玃更馈橡栗。
异日野夫操斧言伐其楚。
偶所遭睹。
骇动悚息驰谕朋曹。
谓为神奇。
曾不旬朔诣者成市。
凭嵌倚峭且构危栋。
赀粮供具环绕方丈。
猛虎耽耽侣出族游。
一来座侧歛折肢体。
其类驯扰可知也。
夫语法者无阶渐。
涉功者有浅深。
木踰钻而见火。
鉴勤磨而照胆。
理必然矣。
是以扫尘累遁岩薮。
服形体遗昼夜。
精严不息趣无上道。
其有旨哉。
如是者三四年矣。
将翔云表虑羽毛之颓铩。
欲归宝所疑道涂之乖错。
故重有咨访会其真宗。
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
二年秋谒石头上士。
于戏自径山抵衡岳。
凡三遇哲匠矣。
至此即造父习御郢人运斤。
两虚其心相与𦝮合。
白月映太阳齐照。
洪河注大海一味。
仲尼谓颜子亚圣。
然灯与释迦授记。
根果成熟名称普闻。
如须弥山特立大海。
繇是近佛恢张胜因。
凡诸国土缘会则答。
始卜于澧阳。
次居于澋口。
终栖于当阳柴紫山。
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
柽松蓊郁以含风。
崖巘巉岩而造天。
驾潋滟之紫霞。
枕清冷之玉泉。
鸾凤不集于蓬藋。
至人必宅于势胜。
诚如是也。
洪钟待叩童蒙求我。
川流星聚。
虚往实归。
或接武于林樾。
或骈肩于庐舍。
户外之屦烂其室盈矣。
荆州雄藩也。
都人士女动亿万计。
莫不擎跪稽首向风作焉。
崇业上首以状于连帅而邀之。
不违愿力聿来赴请。
屩及于虚落。
锡及于都城。
白黑为之步骤。
幡幢为之轇轕。
生难遭想得未曾有。
彼优波鞠多者。
夫何足云。
有天皇寺者。
据郡之左。
标异他刹。
号为名蓝。
困于人火荡为煨烬。
僧坊主灵鉴族而谋之。
以为满人攸居必能福我。
夫荷担大事蔑弃小瑕。
乃中宵默往肩舆而至二寺夕有所失朝有所得。
诤论锋起达于尊官。
重于返复毕安其处。
江陵尹右仆射裴公缙绅清重。
拥旄统众。
风望眄睐当时准程。
驱车盛礼问法勤至。
悟神气洒落安详自处。
徐以软语为之献酬。
必中精微洞过肯綮。
又常秉贞操不修逢迎。
一无卑贵坐而揖对。
裴公讶其峻拔徵其善趣。
谓抗俗之志当径挺如是邪。
悟以为是法平等不见主客。
岂效世谛与人居而局狭邪。
裴公理冥意会投诚归命既见仁者我心则降。
如热得濯躁愦冰散。
自是禅宗之盛无如此者。
元和丁亥岁有背痛疾。
命弟子先期告终。
以夏四月晦奄然入灭。
春秋六十。
僧腊三十五。
以其年八月五日。
葬之郡东隅。
灵龛建塔从僧礼也。
悟身长七尺。
神韵孤杰手文鱼跃顶骨犀起行在于璎珞志在于华严。
度人说法雄健猛利。
其一旨云。
垢净共住水波同体。
触境迷著浩然忘归三世平等本来清净。
一念不起即见佛心。
其悟解超顿为若此也先是烟焰之末殿宇不立。
顾缁褐且亏瞻礼密。
念结构罔知权舆。
禅宴之际若值神物。
自道祠舍滨江水焉。
凡我疆畛富于松梓。
悉愿倾倒施僧伽蓝。
命工觇之宛若符契。
于是斩巨栋干修楹。
撑崖拄壑云屯井构。
时维秋杪水用都涸。
徒众敛手块然无谋。
会一夕雨至万株并进。
晨发江浒暮抵寺门。
剞劂之际动无乏者。
其馀廊庑床案。
靡非幽赞。
事邻语怪阙而不书其感摄灵祇皆此类也。
比丘慧真文贲等禅子幽闲。
皆入室得悟之者。
或继坐道场。
或分枝化导。
时太常协律符载著文颂德焉。
世号天皇门风也。
又唐澧州龙潭禅院释崇信。
未详氏族。
信在俗为渚宫胡饼师之子。
弱龄宛异神府宽然。
昔天皇寺悟禅师。
隐耀藏光人莫我测。
信家居寺巷。
恒曰提饼笥馈悟公斋食。
食毕且留一饼曰。
吾惠汝以荫子孙。
信一日自念曰。
饼是我持去。
何以返遗我邪。
莫别有旨乎。
遂拱手问焉。
悟公曰。
是汝持来复汝何咎。
信闻似有惊怪。
因劝出家便求摄受。
曰尔昔崇福善今信吾言。
故名之也。
由是躬于井臼供亿服勤。
乃问悟云。
未蒙指示心要。
悟公云。
时时相示。
信餐禀斯言如游子之还家。
若贫人之得宝。
直从荆渚乃诣澧阳龙潭栖止。
因李翱尚书激扬。
时乃出世。
后德山鉴师出其门。
宗风大盛矣。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张。婺州东阳人。生而神俊。长而谨愿。年十四求出家。慈爱不听。辄损常膳。日唯一食。父母不获已许之。遂往明州大德剃落。年二十五。依杭州竹林寺大德具戒。投径山国一禅师。密受宗要。于语言处。识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断诸疑滞。直见佛性。服勤五载。转遁馀姚大梅山。时大历十一年。层崖绝壑。天籁萧瑟。夐无邻落。七日不食。猱㹶豰玃。更馈橡栗。野夫伐楚。睹骇悚息。谕为神奇。诣者成市。凭嵌倚峭。且构危栋。资粮供具。环绕方丈。猛虎耽耽。侣出族游。一来座侧。敛折肢体。建中初。诣钟陵马大师。二年秋。谒石头上士。自径山抵衡岳。凡三遇哲匠。始卜于澧阳。次居于澋口。终栖于当阳柴紫山。即五百罗汉翱翔地也。柽松蓊郁。崖巘巉岩。或接武林樾。或饼肩庐舍。户外之履常盈。荆州。雄藩也。都人士女。动亿万计。莫不擎跪。稽首响风。天皇寺者。据郡之左。标异他刹。号为名蓝。一火荡为煨烬。缁褐且亏瞻礼。禅宴之际。若值神物。祠舍滨江。富于松梓。悉愿倾倒。施僧伽蓝。于是斩栋修楹。云屯井构。时值水涸。徒众敛手。会一夕雨至。万株并进。晨发江浒。暮抵寺门。剞劂之际。动无乏者。其馀廊庑床案。靡非幽赞。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不详。
排行五,德宗时人,始与苻载、杨衡栖青城山以司业,一曰与杨衡、苻载、崔群隐庐山,号山中四友。
屡试不第,以布衣终。
事迹散见《国史补》卷下、《唐摭言》卷一〇、《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卢氏杂说》。
全唐诗》存诗2首,而《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唐诗汇评
宋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德宗时人。
始与符载、杨衡栖青城山以习业,后屡试不第,布衣以终。
全唐诗》存诗二首,其《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宋济老于词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落宫韵,抚膺曰:“宋五坦率矣!”由此大著。后礼部上甲乙名,明皇先问曰:“宋五坦率否?”或曰:“有客讥宋济曰:‘白袍何纷纷?’答曰:‘为朱袍、紫袍纷纷耳。’”
覃正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秭归人。
德宗贞元中栖隐庐山,苻载曾召其为文。
后汩没于巴巫。
所作文辞韵挺特,风调凛然。
有《巢居子》二十卷,五代时焚于火,不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成都人。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代宗末至德宗初,曾至潞州谒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工诗,长于绝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成都(今属四川)人(明凌迪知《古今万姓统谱》卷一),自称“楚客”(《江上山》)。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代宗永泰元年(765)曾至潞州谒李抱玉(韦应物《饯雍聿〔按当作“裕”〕之潞州谒李中丞》)。约卒于宪宗元和年间。生平详见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卷六注、《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五等。《全唐诗》存诗1卷,以《农家望晴》诗最为传诵。
唐诗汇评
雍格之,生年年不详,蜀(今四川)人,一说楚人。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工诗,有《雍格之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裕之)有诗名……为乐府,极有情致。
吴礼部诗话
杨衡、雍裕之见《十贤集》中,往往皆律诗,盖小才也。
升庵诗话
唐世蜀之诗人,陈子昂、李白、李馀、雍陶、裴廷裕、刘蜕、唐球、陈咏、岑伦、符载、雍裕之……若张蠙、韦庄、牛轿、欧阳炯,皆他方流寓而老十蜀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凤翔陈仓人,字中师。
早年随父客蜀,曾隐居青城山。
后与苻载、王简言、李元象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
德宗贞元中登进士第。
贞元七年随桂管观察使齐映至桂州,后又入广州岭南节度使薛珏幕。
贞元十六年任桂阳郡从事、郴州仓曹参军。
官至试大理评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0—822以后 字中师。
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籍贯凤翔宝鸡(今陕西宝鸡)。
早年随父宦游于蜀,与苻载等共隐青城山。
德宗建中元年(780)又与苻载、李元象、王简言共隐庐山,号“山中四友”。
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
十六年官左金吾卫仓曹参军桂阳部从事。
事迹散见苻载《犀浦县令杨鸥墓志铭》、《唐摭言》卷二、《唐才子传》卷五等。
杨衡爱写古调诗,颇自负,最重“一一鹤声飞上天”之句。
(见《唐摭言》卷二)《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入2句。
唐诗汇评
杨衡,生年年不详,字中师,凤翔宝鸡(今陕西宝鸡)人,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南)。
初与符载、王简言、李元象同隐蜀中青城山,后又同隐庐山,号“山中四友”。
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客荆州。
七年,为桂管观察使齐映幕从事。
八年,入岭南节度使薛珏幕。
王锷代薛珏镇广州,衡仍居幕职。
又为郴州仓曹参军。
十六年尚存。
后不知所终。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合淝李郎中群,始与杨衡、符载等同隐庐山,号“山中四友”。
……杨衡后因中表盗衡文章及第,诣阙寻其人,遂举,亦及第。
或曰:见衡业古调诗,其自负者,有“一一鹤声飞上天”之句。
初遇其人颇愤怒,既而问曰:“且‘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
”前人曰:“此句知君最惜,不敢辄偷。
”衡笑口犹可恕矣。
吴礼部诗话
杨衡、雍裕之见《十贤集》中,往往皆律诗,盖小才也。
唐才子传
衡诗工,苦于声韵,奇拔非常格,无敢窥其涯涘。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谓其响彻如此,人亦叹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90? 【介绍】: 唐广平人,一说京兆人,字文明,一作文初。登进士第。代宗永泰中至大历初,累官左拾遗,于长安与卢纶、独孤及、钱起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后贬为长林丞。德宗贞元初,以水部郎中衔任职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官终虞部郎中。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0? 字文明,一作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
卢纶表兄。
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
安史乱起,避地南方。
代宗大历初任洛阳主簿,后入朝为左拾遗。
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
贞元四年(788)前后,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中,官检校水部郎中,终于虞部郎中。
事迹散见《新唐书·卢纶传》附、苻载《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图赞》、《极玄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司空曙考》颇详备。
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多送别赠答与羁旅漂泊之作,善以朴实真率之词句表现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
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贼平后送人北归》)、“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卿宿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等,皆深沉含蓄,历来称为警句。
长于近体,尤善五律。
绝句如《江村即事》、《咏古寺花》、《金陵怀古》,或潇洒雅淡,或浑厚沉著,亦堪称佳作。
胡震亨誉为“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2卷,《全唐诗》亦编为2卷。
唐诗汇评
司空曙(?-约790),字文明,一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一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安史乱起,避难寓居江南。后登进士第,官主簿。大历末,自左拾遗贬长林丞。贞元初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检校水部郎中。官终虞部郎中。曙乃卢纶表兄,与纶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吴礼部诗话
司空文明结思尤精。
唐才子传
(司空曙)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寄暕上人诗云:“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暄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闲园即事,高兴可知,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如新花笑日,不容熏染。锵锵美誉,不亦宜哉!
《唐诗品》
文明诗气候清华,感赏至到,中唐作者前有继躅,后罕联肩,诵之口吻调利,情意触发,可谓风人之度矣。如“雨(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景象依然,模写切至。如“酒杯同寄世,客掉任销年”、“他乡生白发,归国见青山”,情寄宛转,绰有馀思。如“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景物萧然,含思凄惋,虽桓大司马汉南之叹,无是过矣。
诗薮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盛则新乡、太原、南阳、渤海、驾部、司勋,中则钱、刘、韩、李、皇甫、司空,此外蔑矣。
唐音癸签
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抗衡长文不足,平视茂政兄弟有馀。
《诗源辨体》
曙五言律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七言律如“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讲席旧逢山鸟至,梵经初向竺僧求”,乃晚唐奇僻之渐,学者所当慎始。
《近体秋阳》
曙诗清气刻思,著手便不同,似其一逞飘萧,儿将逸正,已而过之,诚中唐之人杰也。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与卢允言可云鲁、卫。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宋,而音思就短,弥近晚唐,在大历十人之中,亚于卢、李。七言稀见,“丝结”一歌,㛹娟赠雅。五言则《分流水》,《关山月》,古情跌宕,清言隽永,足以参孟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