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罗隐之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曹鍷(1468年—?
年),字时范,应天府句容县人。
治《诗经》,行十四,由国子生中式戊午科(1498年)应天府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年四十一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百十七名,第三甲第五十六名进士。
初授行人司行人,正德五年夏四月充副使,册封岷府善化王。
擢授南京监察御史,十五年六月升四川按察司佥事。
嘉靖初,以议大礼,与御史沈灼、方凤同日上疏乞休,当时的苏州知府胡缵宗,将三人的姓名镌刻于虎丘千人座白莲池石壁上,时称“三谏”,亦号“三高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0—1566 【介绍】: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全粤诗·卷二二五
黄佐(一四九〇 — 一五六六)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中山)人。明武宗正德五年(一五一〇)解元,十五年(一五二〇)进士,明年世宗即位始廷试,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寻省亲归,便道谒王守仁,与论知行合一之旨,数相辨难,守仁亦称其直谅。还朝,会出诸翰林为外僚,除江西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闻母病,引疾乞休,不俟报竟去。被逮问,以为亲受过,于情可原,乃令致仕。家居九年,命以编修兼司谏,寻进侍读,掌南京翰林院。召为右谕德,擢南京国子祭酒。母忧除服,起少詹事。因与首辅夏言不合,辞官归,改白云山景泰寺为泰泉书院,讲学其中,人称泰泉先生。佐善诗,有粤中昌黎之称。弟子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等亦以诗名。年七十七卒。穆宗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佐平生著述甚丰,有《泰泉集》等三十馀种,二百六十馀卷。《明史》卷二八七、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八有传。黄佐诗,存于《泰泉集》,有清康熙二十一年黄逵卿等重刻本(简称康熙本),明嘉靖二十一年李时行刊本(简称嘉靖本),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康熙本与嘉靖本、四库本各卷内诗之次序略有不同,而以康熙本收诗最全。今以康熙本为底本,校以嘉靖本、四库本。底本未收而嘉靖本、四库本所收之诗,斟酌其原来卷内次序,附于各卷之中。
明诗纪事·戊签·卷七
佐字才伯,香山人。
正德辛巳进士,遇庶吉士,授编修。
出为江西按察佥事,改广西提学佥事。
致仕归,起左春坊左司谏,迁侍读,掌南院事。
再迁左论德,历南祭酒,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赠礼部侍郎,谥文裕。
有《泰泉集》六十卷。
(《四库总目》:佐诗吐属冲和,颇见研练。
于时茶陵之焰将燔,北地之锋方锐,独能力存古格,可谓不失雅音。
《艺苑卮言》:黄才伯诗如紫瑛石,大似韎韐。
才伯亦有佳语,如「青山知我吏情澹,明月照人归梦长」,「长空赠我以明月,海内知心惟洒杯」,「门前马跃箫鼓动,栅上鸡啼天地开。
」 《涌幢小品》:夏贵溪妾苏,广陵人。
其父曰纲,少女适曾石塘铣,舆贵溪为联衿。
纲出入两家,傅石塘复套之说。
夏大軎,主其策。
纲益自负,与巡仓御史艾朴通贿作奸,为众所嫉。
分宜已一一刺其阴事,伏毒深。
夏不悟,妄度河套指日可复。
得意甚,作《渔家傲》一阕。
适黄泰泉至,掀髯示之索和。
黄有「千金不买陈平计之句,盖讽之也。
夏大诟詈,嗾言者逐之去。
去三日而祸作。
《国雅》:黄詹事才伯,性尚冲和,韵含芳润,玄览鳖洲,藏珍琼海,为一代名家。
其诗譬之龙跃悬河,凤鸣阿阁,辉映高绝。
广东新语》:欧贞伯云:「泰泉先生崛出南海,持汉家三尺以号令魏、晋、六朝,而指挥开元、大历,变椎结为章甫,癖荒秽于炎徼。
功不在陆贾、终军下。
」 《列朝诗集》:才伯髫龀以奇隹名。
及入翰苑,博综今古,修词技藻,争雄艺苑。
岭南人在词垣者,琼台、香山后先相望。
后来梁公实、黎惟敬皆出才伯门下,南越文学彬彬然比于中土矣。
才伯有漫兴诗,落句云:「倦游却忆少年事,笑拥如花歌落梅。
」自注云:「欲尽理还之喻。
」王元美云:「此公作美官,讲学,恐人得而持之故也。
」今刻《泰泉集》,不入此注,故附记之。
《明诗选》:陈卧子曰:「才伯亦窥见格律。
」 《静志居诗话》:文裕撰体颇正,而取材太陈,故格虽耸高,而气少奔逸。
田按,才伯论诗云:「吾见近世古诗以绮靡为精工,律诗以粗豪为气格。
然则除、庾之《玉台》优于苏、李之河梁,苏顷之『轻花捧觞』,岑参之『柳拂旗露』,反不如罗隐之天地同力』、韦庄之『万古坤灵』矣。
」持论甚精。
泰泉集》古体微伤堆砌,律体与七言断句,极得唐人格意。)
维基
黄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石岐仁厚里人,祖籍江西筠州(今高安),学者,进士出身。正德五年(1510年),十二岁的黄佐中式庚午科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次年选庶吉士,授编修,“陈初政要务”,嘉靖十年(1531年)任广西按察司佥事,修成《广西通志》。因母病辞官归家,拜师王守仁,“与论知行合一之旨,数相辨难”,得到王守仁称赞,“家居九年,简宫僚”。嘉靖十三年(1534年),起用为南京翰林院编修兼詹事府司谏。后任江西佥事、广西学督等职,因论河套事与大学士夏言不合,弃官归养。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二十二日卒,追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李道殷 朝代:后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后晋时道士。
与郑遨、罗隐之同隐华阴山,遨种田,隐之卖药,而道殷有钓鱼术,传其钓不用饵,又有能化石为金之说。
世目为三高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0—943 【介绍】: 五代时南燕人,一作滑州白马人,字云叟。少好学,耿介不屈。唐末举进士不第,见世乱,遂辞家隐于少室山,著《拟峰诗》三十六章,人多传之。妻以书劝其还家,未尝一览,悉投于火。后晋高祖即位,闻其名,征为右谏议大夫,称疾不赴,乃赐号逍遥先生。尝为《咏酒诗》千二百言。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6—939 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
避后唐明宗祖讳而以字行。
唐末应进士试,两举不第,遂入少室山为道士。
梁初李振劝其出仕,不诺。
后居华山,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为友,世目为三高士
后唐明宗天成中召拜左拾遗,不赴。
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以谏议大夫召,辞疾不起。
乃赐号逍遥先生。
新、旧《五代史》有传。
有《拟峰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7首及联句诗1首,除写日常生活外,亦有忧及时事、感叹民生之作。
唐诗汇评
郑遨(约869-约942),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
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入少室山为道士。
后居华山,与道士李道盛、罗隐之为友,世以为三高士
晋高祖即位,召为谏议大夫,称疾不起,赐号逍遥先生,诏以谏议大夫致仕,遨好酒能诗,善弈棋长啸。
尝为《酒咏诗》千三百言,传布甚广,有诗集《拟峰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七首,多与杜光庭诗相混。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
云叟本名遨。滑州白马人。避后唐明宗庙讳。以字行。昭宗朝赏应进士举不第。遂以隐逸终。后唐天成中徵为左拾遗。晋天福初徵为右谏议大夫。皆谢不起。赐号逍遥先生。四年卒。年七十四。

作品评论

鉴诫录
(杜光庭)与郑征君(云叟)同应百篇(科),两战不胜,遂各挂羽服。郑则后唐三诏不起,杜则王蜀九命不从,可谓高尚隐逸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