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质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大名宗城人,字师回。
范质兄子。
以荫补官。
太宗时历右拾遗、左补阙。
上书自言其才可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擢知制诰。
后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知濠州。
复召为史馆修撰。
卒年五十六。
全宋诗
范杲,字师回,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太宗太平兴国初为著作郎、直史馆。雍熙二年(九八五)擢知制诰。四年,知京兆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移知寿州。召为史馆修撰。改右谏议大夫,知濠州。复召为史馆修撰,至京师,卒,年五十六。《宋史》卷二四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雷泽人,字孝先。举进士。为苏州司法参军,改颍州团练判官。明于法律,于宋朝律令屡有建议,皆被采纳。仁宗庆历中,累官吏部郎中。
全宋诗
杜曾(?~一○四三),濮州雷泽(今山东鄄城东南)人。仁宗庆历三年(一○四三)以权判大理寺知曹州。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宋史》卷三○○《陈太素传》。
全宋文·卷五五四
杜曾(?
——一○四三),濮州雷泽(今山东菏泽东北)人,杜尧臣子。
为吏号知法。
仁宗宝元中以祠部郎中判大理寺,降知密州。
庆历初复权判大理寺。
三年,欧阳修言曾尝盗父妾生子,遂出知曹州,惶恐暴卒。
宋史》卷三○○《陈文素传》有附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一四二。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郝。
真定元氏人。
后唐长兴二年。
出家于乡之观音院。
既落发受具。
遂游方。
阅藏典于韶山。
而后归。
晋开运三年。
契丹犯京师。
其主耶律德光。
回军至栾城而死。
虏酋麻答耶律解里守常山。
不即去。
常山之人。
谋逐之。
虏知而先发焉。
城中无少长。
皆被屠戮。
天王寺。
丧八僧。
圆其一也。
初圆引颈再受刃。
如木石然。
圆呼曰。
猛乞一剑。
即身首异处。
昏无所知。
至暮睹反照独念曰。
冥漠之中亦有日月如此。
徐扪其颈。
则首在焉。
然犹疑之。
不敢摇动。
时虏已溃遁。
城中居民稍定。
明日或扶之归院。
院僧方晨粥。
见之以为鬼物。
遽惊散。
久之询其故。
乃悲喜相贺。
然察其颈。
则周匝有痕。
如线许终身。
周显德中。
又寓大名之成安县卯斋寺。
温寻藏义。
开宝六年。
集众说法。
坐逝。
茶毗致舍利如粒。
寿七十四。
腊五十一。
范鲁公质闻而叹曰。
夫看经精进之力。
乃能见验于生死之际。
则佛之道果可诬乎。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法圆。
俗姓郝。
真定元氏人也宿殖之缘出尘无滞。
后唐长兴二年投本府观音院勤勤诵习。
师与落发。
间岁受满足戒。
后策枝负囊巡礼诸方。
至韶山挂锡看大藏经焉。
晋开运三载却来本生地寓天王院。
越来年契丹犯阙。
戎王耶律德光。
回至常山栾城而死。
永康王兀谷代为蕃国之主。
时旋军自镇州董戎。
北返留酋长麻答耶律解里守于下京。
即常山也。
晋之臣寮兵士尽在斯矣。
汉儿将帅谋逐丑虏。
其计未决两分街巷。
汉人在蕃之中者。
蕃人先发无少长皆被屠戮之。
天王院八僧殊死。
圆预其数也。
其时见杀者尤众。
初圆引颈两受刃。
如击木石。
然圆呼曰。
猛乞一剑。
遂身首异处。
至暮圆如梦中忽睹晚照。
亦微悟被戮。
意之自谓。
死已冥寞亦见日月。
逡巡举一臂。
试扪其头。
乃觉如故。
再三疑之不敢摇动。
虑其分落也。
又谓血凝所缀。
重扪之绕颈有痕缝。
如线许大。
终身如此。
时城中既逐出蕃部稍定。
傍人扶起诘朝归院。
院僧方将食粥。
见圆谓为鬼物。
一皆奔散。
迟久审得其实。
喜言再生。
远迩观礼且叹希奇。
常山之人竞陈供施。
圆自后复往诸方居无定所。
暨周显德中寓大名府成安县卯斋院温寻藏教。
以开宝六年忽谓众曰。
人生虚幻何能久长。
物极则迁。
生死涅槃必无少别。
遂不数日而长逝。
黑白之众若丧所亲。
及送就茶毗日。
感舍利若黍粟之皂粒焉。
春秋七十四。
法腊五十一。
范鲁公质亲问圆厥由。
深加郑重。
再询履行。
则大藏经已两过披读矣。
又福州楞伽寺矿师者。
海坛戍卒之子。
厥初母氏怀娠冥然不喜荤胾。
洎乎诞育岐嶷异常不哜鱼肉。
年及八岁甘嗜野菜。
若锄斸种者。
即言杀伤物命。
每见家厨亨燀毛鳞。
则手掬沙灰投于爨镬。
贵其不食。
自言。
开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
多说未萌事后皆契合。
便请出家因披法服。
顶有香气如爇沈檀。
号为圣僧。
时侍御史皇甫政为留后。
请入府署。
因作肉䭔子百数。
唯一是素者。
盘器交错悉陈于前。
意验其凡圣耳。
矿临筵径拈素者啖之。
馀者手拂而作。
时皇甫部曲一皆惊叹。
每出街巷众人围绕。
自言。
寿止十三当定归灭。
至是果终。
遂于寺前火化倾城士女哭泣。
依轮王法树浮图焉。
复次唐开元中太原东北有李通玄者。
言是唐之帝胄。
不知何王院之子孙。
轻乎轻冕尚彼林泉。
举动之间不可量度。
身长七尺馀。
形貌紫色眉长过目。
髭鬓如画发绀而螺旋。
唇红润齿密致。
戴桦皮冠衣大布缝掖之制。
腰不束带足不蹑履。
虽冬无皴皲之患。
夏无垢汗之侵。
放旷自得靡所拘绊。
而该博古今洞精儒释。
发于辞气若铿巨钟。
而倾心华藏未始辍怀。
每览诸家疏义繁衍学者穷年无功进取。
开元七年春赍新华严经。
曳筇自定襄而至并部盂县之西南同颖乡大贤村高山奴家。
止于偏房中。
造论演畅华严。
不出户庭几于三载。
高与邻里怪而不测。
每日食枣十颗柏叶饼一枚。
馀无所须其后移于南谷马家古佛堂侧。
立小土屋闲处宴息焉。
高氏供枣饼亦至。
尝赍其论并经往韩氏庄。
即冠盖村也。
中路遇一虎。
玄见之抚其背。
所负经论搭载去土龛中。
其虎弭耳而去。
其处无泉可汲用。
会暴风雨拔老松去。
可百尺馀成池。
约深丈许。
其味香甘。
至今呼为长者泉。
里人多因愆阳临之祈雨。
或多应焉。
又造论之时室无脂烛。
每夜秉翰于口两角出白色光。
长尺馀。
炳然通照。
以为恒矣。
自到土龛俄有二女子衣赀布。
以白布为惨头。
韶颜都雅馈食一奁于龛前。
玄食之而已。
凡经五载至于纸墨供送无亏。
及论成亡矣。
所造论四十卷。
总括八十卷经之文义。
次决疑论四卷。
绾十会果因之玄要。
列五十三位之法门。
一日乡人聚饮酒之次。
玄来谓之。
曰汝等好住吾今去矣乡人惊怪谓为他适。
乃曰。
吾终矣。
皆悲泣恋慕送至土龛。
曰去住常也。
乡人下坡。
回顾其处云雾昏暗。
至子时俨然坐亡龛中。
白色光从顶出上彻太虚。
即开元十八年暮春二十八日也。
报龄九十六。
达旦数人登山见其龛室内。
蛇虺填满莫得而前。
相与启告蛇虺交散。
耆少追感结舆迎于大山之北。
甃石为城。
而葬之。
神福山逝多林兰若方山是也。
葬日有二斑鹿双白鹤杂类鸟兽。
若悲恋之状焉。
大历九年六月内有僧广超。
到兰若收论二本。
召书生就山缮写。
将入汾川流行。
其论由兹而盛。
至大中中。
闽越僧志宁将论注于经下。
成一百二十卷。
论有会释七卷不入注文。
亦写附于初也。
宋乾德丁卯岁。
闽僧惠研重更条理立名曰华严经合论。
行于世人所贵重焉。
系曰。
北齐内侍刘谦之随王子入台山焚身。
谦之七日行道。
感复丈夫相。
冥悟华严义。
乃造论六百卷。
久亡。
至李长者之化行晋土。
神变无方。
率由应以此身而为说法也。
或曰。
李论中加乎十会。
经且阙焉。
依梵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长者说法之有。
通曰。
十会理有宜俟后到之经。
所解南无言离中虚也。
此配法观心也。
若知触物皆心方了心性。
故经云。
知一切即心自性。
则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此乃心境如如则平等无碍也观李之判教该博。
可不知华言义耶。
尝闻幽州僧惠明鸠诸伪经并华严论同焚者。
盖法门不相入耳。
伪经可爇。
李论难焚。
伊非小圣境界也。
亦犹杨墨之说与儒相违行方外者复憎孔孟。
水火相恶未始有极。
苟问通人分曹并进无相夺伦哉。
论曰。
丹成转数。
服则登仙。
慧鍊功夫验之果證。
若或名未标于箓籍。
力未合于经王。
乌以经举此身出过凡世。
徒秖眩曜肉眼惊忙猿心。
所谓释氏之俦高下异尔。
亦乃譬同群象也。
牙能抵触鼻善卷舒。
力却九牛奔过驷马矣。
别有阿耨池岸香醉山阴象。
则鼓双翼以飞腾。
用七支而巧便。
与夫海山之象百倍绝伦。
厥号蔼罗伐拿。
象中龙也。
谅知沙门有所感通斯之谓欤。
若夫能感所通。
则修行力至必有天神给侍是也。
能通所感。
则我施神变现示于他是也。
能所俱感通则三乘极果。
无不感通也。
昔梁慧皎为传创立神异一科。
此唯该摄究极位之圣贤也。
或资次徵祥阶降奇特。
当收不尽。
固有缺然。
及乎宣师不相沿袭。
乃釐革为感通。
盖取诸感而遂通通则智性。
修则感欤果乃通也。
覈斯理长无不包括。
亦犹班固增加九流变书为志同也。
复譬圣人重卦不亦愈于始画者乎。
然则前不仰观俯察后可变通此非宣师之能据嘉祥变例而能矣。
原夫室静生虚白。
心静则神通。
儒玄所能我道奚若。
引发静虑自在现前。
法不喧嚣万缘都泯。
智门开处六通由是生焉。
动相灭时五眼附兹照矣。
目连运用彰何第一之名。
那律观瞻有是半头之见迷卢入其芥子。
海水噏于毫端。
不思议时凡夫之心口两丧神通生处诸佛之境界一如。
复次我教法中以信解修證为准的至若译经传法生信也。
义解习禅悟解也。
明律护法修行也。
神异感通果證也。
孰言像末无行果乎。
亦从多分说也。
秖如檀特刻杖表侯景之西归。
河秃指天知文襄之南面光师入安乐之行弟子證三昧之门。
泗上僧伽十九类身之应现。
万回尊者五千馀里之往来。
诸方更有其异名。
此刹弥观其奇迹。
难拘定态莫检恒形。
从愿海而起身。
元惟智积。
自意生而分
素是康僧。
岸睹菩萨之迎生英致秦襄之就食。
留年不测示迹无方。
或扬化于数朝。
或受龄于三百。
或令灶祠而堕。
或得御笛而回。
圭戒岳神安救唐相。
或漉龙儿而至。
或擎销骨而征。
入圣寺门认诸葛亮。
或神光出口。
或怪物沈河。
丰干识其文殊。
无相免其任侠。
梦送浮图而渡海。
身分窑窟以安禅。
或放毫相之光。
或令公主之诞。
或获珠之烁烁。
或扰虎之耽耽。
或记宰臣。
或移巢鹊。
寿过百岁身隐五台。
或谶草书。
或求听众。
或隐形而留影。
或见母而便生。
或题异辞。
或语虓兽。
记韦公之灭度。
惊张渎之夜归。
不濡其服而渡溪。
不泄其秽而恒食。
或倒立而死。
或直吐其鸠。
或身首异处而还连。
或半年坐亡而复起。
若以法轮启迪。
多作沙门之形。
设如异迹化成。
或作老叟之貌(寒山拾得)疮痍可恶疥疠堪嫌。
或逆牾于恒流。
或诪张于下类。
伊皆难测。
孰曰易知。
将逆取顺之由。
反权合道之意耳。
或曰。
感通之说近怪乎。
对曰。
怪则怪矣。
在人伦之外也。
苟近人情之怪。
乃反常背道之徒欤。
此之怪也。
非心所测。
非口所宣。
能至其涯畔矣。
令神仙鬼物皆怪者也。
仙则修鍊成怪。
鬼则自然为怪。
佛法中之怪则异于是。
何耶。
动经生劫依正法而修。
致自然显无漏果位中之运用也。
知此怪正怪也。
在人情则谓之怪。
在诸圣则谓之通。
感而遂通。
故目篇也。
故智论云。
以禅定力服智慧药。
得其力已遂化众生。
复置世界于一毛。
疑海水为五味。
故曰缘法察境。
唯寂乃照。
始验佛门龙象间代一生出而摄诸不惭愧也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德昭,仙居(今属浙江)人。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登进士第。
入仕不久即归隐盂川。
后周世宗显德间及宋初屡诏皆不起。
曾作诗柬丞相范质
年80馀卒。
事迹见《三台诗录》卷一,此书并存其诗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各收1首。
刘涛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彭城人,字德润。
后唐明宗天成进士。
后周太祖显德初拜右谏议大夫,迁右詹事。
性刚毅不挠,素与宰相范质不协,常郁郁不得志,遂退居洛阳,以书史自娱。
太祖开宝中召赴京师,以老病求退,授秘书监致仕。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
涛字德润。徐州彭城人。后唐天成中进士。累迁起居舍人。晋天福中历度支职方二郎中。汉初为中书舍人。周广顺中左迁少府少监分司西京。显德初就改太常少卿。拜右谏议大夫。四年以知贡举责授太子右赞善大夫。恭帝即位。迁右詹事。入宋终秘书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3 【介绍】: 宋河中虞乡人,字天锡。
后汉乾祐间进士。
辟河南府推官。
坐按狱失实夺官。
后周显德初,为蔡州防御推官。
宋初,弃官归京师。
建隆中,宰相范质奏用为著作佐郎。
拜左拾遗、知制诰。
使青州,以私受节帅郭崇赂遗等事,责贬莱州司马。
遇赦,改均州别驾,移陈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
高锡(?
——九八三),字天锡,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汉乾祐中举进士,辟河南府推官。
周显德初为蔡州防禦推官。
建隆中,以书干宰相范质奏擢为著作佐郎。
迁监察御史,拜左拾遗、知制诰,加屯田员外郎。
乾德中,以受贿责贬莱州司马,改陈州别驾。
太平兴国八年卒。
著有《簪履编》七卷。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锡。五代时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2—982 【介绍】: 宋并州祁县人,字齐物。王祚子。五代后汉高祖乾祐元年进士。郭威讨李守贞等,辟为从事。仕后周大祖为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平章事。世宗显德六年,参知枢密院事。入宋进位司空,罢参知枢密院。太祖乾德二年罢相为太子太保,后加太子太傅,迁太子太师。太宗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卒谥文献。性宽厚,好汲引后进。聚书至万余,手不释卷。撰《唐会要》、《五代会要》,有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2—982 字齐物,郡望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登进士第。
除秘书郎,旋为枢密使郭威从事。
郭威称帝后,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广顺间历任翰林学士、户部侍郎。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陈桥事变后,与范质率百僚迎宋太祖。
宋初仍为宰相。
乾德二年(964)罢相。
后累加太子太师,封祁国公。
卒谥文献。
王溥善著述,所著《唐会要》100卷、《五代会要》30卷,载唐五代典章制度颇为完备。
另有文集20卷,已佚。
宋史》有传。
《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一、《吟窗杂录》、《广卓异记》卷六等存其诗4首,断句2,当为入宋前作。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王溥(九二二~九八二),字齐物,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后汉乾祐二年(九四九)进士。仕后汉、后周,累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入宋,进位司空。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罢为太子太保。五年,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九六九),迁太子太师。太宗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谥文献。《宋史》卷二四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唐诗补逸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汉乾佑中进士,为秘书郎。周广顺初,拜端明殿学士。恭帝嗣位,官右仆射。宋初进位司空,加太子太师,封祁国公,卒。谥康献。诗二首。(《全唐诗》无王溥诗)
全宋文·卷四二
王溥(九二三——九八二),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仕周,历左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周太祖临终,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周世宗征泽、潞二州,溥力赞之。师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崩,请修《周世宗实录》,宋建隆二年表上之。宋初进位司空,改太子太傅,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七年卒,年六十。溥好学,手不释卷,著《唐会要》一百卷、《五代会要》三十卷、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二四九有传,又见本人所撰《自问诗序》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
高冕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八
高冕(九三六——九八五),字子庄,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高锡兄子。
后周显德中,冕诣阙上书,称旨,擢为谏议大夫。
宰相范质以为超擢太过,诏特授将仕郎、守右补阙,赐赉加等。
宋初,由膳部、都官员外郎累迁至膳部郎中。
太平兴国六年为两浙路转运使,次年,条上旧政之不便者凡百馀事。
雍熙元年知益州,次年卒,年五十,赠右谏议大夫。
见《宋史》卷二六九《高锡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北宋经抚年表》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981 【介绍】: 宋大名宗城人,字贵参。
范质子。
太祖时,累官知邕州,其地轻医药,重鬼神,旻下令禁之,割己俸买药以给病者,愈者千计。
复以方书刻石置厅壁,民感化之。
太宗时,历官右谏议大夫、给事中。
坐事贬房州司户,移唐州。
有《邕管记》及文集。
全宋诗
范旻(九三六~九八一),字贵参,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杲从弟。后周时累官著作佐郎。太祖开宝四年(九七一)平广南,知邕州。九年,知淮南转运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为考工郎中。四年,征太原,召为右谏议大夫,加给事中。贬房州司户参军,移唐州。六年,卒,年四十六。有集二十卷,已佚。《东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二四九有传。
全宋文·卷五八
范旻(九三六——九八一),字贵参,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范质子。
仕后周,官至著作佐郎。
宋初知开封县。
开宝四年岭南平,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
九年,知淮南转运事。
太平兴国三年,以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
后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兼吏部选事,加给事中。
因事贬房州司户,量移唐州。
六年卒,年四十六。
有集二十卷、《邕管记》三卷。
宋史》卷二四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