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宗儒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山东诸城人,字仲鸣。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六年,以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直文渊阁。丁忧后,久不召,与夏言谋。十八年,因言等荐,充行边使,改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因广受诸边将吏馈遗,归以赂权贵,得再入阁。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二十一年,代夏言为首辅。后以其子中进士有弊端,为严嵩所攻,革职为民。穆宗时追复原官,谥文懿。
维基
翟銮(1477年—1546年),字仲鸣,号石门,锦衣卫籍,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嘉靖朝官至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三任内阁首辅。
曾祖父为锦衣卫校尉,翟銮遂寄籍顺天府。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正德元年(1506年),授翰林院编修。
刘瑾用事,改翰林官为部曹,翟銮改刑部主事,不久复官翰林,进侍读学士。
嘉靖年间,累升至礼部右侍郎,嘉靖六年(1527年)春被举荐入内阁。
杨一清认为其名望尚浅,请用吴一鹏、罗钦顺,而嘉靖帝不批准,仍命其为吏部左侍郎,后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赐银章「清谨学士」。
以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入阁办事,加少保、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夏言被罢免,翟銮升为内阁首辅,进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任内与严嵩不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在明甲辰科场案中因儿子翟汝孝、翟汝俭科举舞弊,被严嵩弹劾而得罪削籍,严嵩继为首辅。
隆庆帝继位后,恢复官职,赐谥文懿。

人物简介

维基
蔡奕琛(?
—1654年),字韫先,晚号是庵居士,浙江德清人,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崇祯年间,任刑部侍郎。
丁忧在家时,行贿大学士薛国观。
崇祯十三年(1640年)薛国观纳贿事发,他因此被逮捕入狱。
蔡奕琛讦攻复社人士张溥、张采遥握朝政、结党乱政,说自己行贿罪因张溥而起。
南明建立,弘光帝命他为吏部右侍郎。
弘光元年(1645年)兼东阁大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五月,清朝军队攻陷南京,蔡奕琛与王铎、钱谦益一起迎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蕲水人,字玄卿,号昆斗。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选庶吉士,授检讨。
崇祯十一年由詹事迁礼部侍郎,十二年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庸劣充位,甫一载,乡人诣阙讼之,乃请告归。
维基
姚明恭,字玄卿,号昆斗。湖广蕲水(今湖北浠水)人。明末政治人物。姚明恭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检讨。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詹事府詹事迁至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其弟姚居恭,崇祯十三年以岁贡廷试赐特用出身,官至重庆府同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6—1475 【介绍】: 明江西安福人,字纯道。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次年,即入阁预机务。辅政近三十年,颇能持正存大体。后与万安同在内阁,主张多不见用。成化中,官至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宪。有《可斋笔记》、《彭文宪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戊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郕王监国,入阁须机务。进侍读,忤旨,不与阁事。寻迁左春坊大学士,再迢太常少卿。天顺初,仍入阁兼翰林学士。成化初,进吏部侍郎,再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改吏部,进少保。卒赠太师,谥文宪。有《文宪集〉四卷。
维基
彭时(1416年—1475年),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
明朝状元,政治人物。
生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一甲一名进士及第(状元)。
景泰年间,授翰林院修撰,入阁为阁老之一,但因守制回籍。
英宗复辟,免除受难。
天顺元年,徐有贞得罪,岳正、许彬相继被罢免。
入阁,太常寺少卿兼兼翰林院学士。
天顺年间,与李贤(当时明朝首辅)、吕原为当时的宰辅,政兴治良。
天顺八年,又建议礼制,因而又升为吏部右侍郎,兼学士。
成化年间,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十一年,《英宗实录》成,累官至太子少保,李贤、陈文相继过世之后,成化四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三月间,为明朝首辅。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卒,赠太师,谥文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95 【介绍】: 又作邱浚。明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景泰五年进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既长,博极群书,尤熟于国家典故。自翰林院编修,进侍讲,迁国子祭酒,累官至礼部尚书。弘治四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为尚书入内阁者之始。八年,卒于官。赠太傅,谥文庄。尝采群书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为《大学衍义补》,所载均可见之行事。与修《英宗实录》,实书于谦之功。又作传奇《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四种(《罗囊记》今佚)。亦工诗,有《琼台集》。
全粤诗·卷一○九
丘浚(一四二〇——一四九五),字仲深,号琼台。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英宗正统九年(一四四四)解元,明代宗景泰五年(一四五四)进士,选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直文渊阁。寻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庄”。有《琼台会稿》。《明史》卷一八一有传。丘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重编琼台会稿》)为底本,校以明弘治本《琼台会稿》(简称弘治本),参校同治辛未年重刊《丘海二公合集》。(简称同治本。)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深,琼山人。景泰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历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入直文渊阁,进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庄。有琼台会槁。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九
浚字仲深,琼山人。
景泰甲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历侍讲、侍讲学士,进翰林学士,改国子祭酒。
拜礼部侍郎,进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加少保。
卒赠太傅,谥文庄。
有《琼台会稿》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浚相业无可称,然记诵淹洽,冠绝一时,故其文章尔雅,终胜于游谈无根者流。
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焉。
《篁墩集》:琼山丘公每谓作文必本于经,为学必见于用,考古必證于今,鄙意适然,遂舀知己。
其诗如仙翁剑客,随口所出,皆足惊人。
虽或兼雅俗、备正变,体裁不一,然谛视而微诵之,气机流触,天籁自鸣,格律精严,亦不失人间矩度。
《双槐岁钞》:琼州定安县南有五指山,即黎母山,琼崖之望也。
少保丘文庄公少时咏之,为人所传诵,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联,撑起炎洲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馀玉笋空中见,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识者知其异日必贵,后竟如其言。
蒋冕《琼台诗话》:仲深先生在翰林为名学士,在太学为名祭酒,名闻四海。
朝鲜国人见先生送张中书使其国诗,用鱼鳖成桥事,叹曰:「自古诗人未有用此者!
」诗云:「玉节煌煌照海东,羡君去意拂晴虹。
凤麟瑞世人争睹,鱼鳖成桥道自通。
天入玄菟低没鹘,江浮鸭绿澹蜚鸿。
兹行喜从文章客,多少豪吟倡相同。
」又先生《送陈修撰使高丽》诗云:海上天风吹节旄,玉堂仙客锦宫袍。
诏颁龙阙恩偏渥,诗到鸡林价倍高。
万仞鳖金浮晓日,一江鸭绿涨秋涛。
远夷未识中原凤,争睹文章五色毛。
」又《送淩尚宝使交南》云:「旭日初升万国明,银函玉劄下南溟。
符台自昔瞻卿月,远道于今望使星。
老树古香生桂蠹,乱山残雨带龙腥。
兹行万里真奇绝,好把新诗纪所经。
」 《升庵集》:丘文庄公夫人自南海浮江而上,过鄱阳湖,夜梦达官呵拥入舟,曰:吾乃翰林编修戚澜也,昔兴丘先生同官,义不容绝,特报尔三日后有风涛之险,只帆片橹无存,可亟迁于岸。
」夫人惊觉,如其言移止寺中。
末几,江中果有风涛,众舟尽溺。
至京,夫人白其事于文庄公,公以闻于朝,遣官谕祭,文庄又为文祭之。
有诗纪事曰:「幽显殊途隔死生,九原犹有故人情。
曼卿真作芙蓉主,太白常留翰苑名。
念我冥冥来入梦,哀君恻恻每吞声。
朝回坐对黄封酒,怅叹鸡坛负旧盟。
」 田按: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右副都御史罗公亨信巡抚宣府,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时寇骑日薄城下,亨信卒与总兵杨洪得全孤城。
亨信卒,泰和王公直为作慕志,略不及此。
琼山丘公作《挽罗都御史》诗以补其阙云:「六飞北狩无消息,边城四望狼烟赤。
敌马长驱去复来,何人却建捐边策。
镇朔将军生入关,北门锁钥空馀钚。
强兵健马尽南走,黄尘蔽日天漫漫。
白首宪臣南海客,手持一剑当门立。
誓与孤城同死生,怒发冲冠气千尺。
车轮生角马驻蹄,居人不动行人归。
叱吒之间楼橹具,金城铁壁汤为池。
云州失守赤城破,健儿蹑足城边过。
老妻稚子尽登陴,公亦援抱雪中坐。
山前山后无数城,此城屹立如巨屏。
敌骑南来资扼塞,王师北出恃屯营。
屏蔽京师功卓伟,漫有长城长万里。
江淮果赖张真源,河朔仅馀颜御史。
忧国劳边两宾霜,事成乞骨归故乡。
肘金腰玉者塞路,无人上书讼陈汤。
一叶扁舟五湖水,瘴海边头万山里。
折简不通朝贵书,抱膝长吟聊尔尔。
罗浮山崩天坠星,乾坤一夜收英灵。
公兮生死已无愧,边人至今嗟未平。
」《明史》括此诗意为亨信立传。
诗之有关系如此。)
维基
丘浚(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晚号海山老人,广东琼山下田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祖籍福建晋江。正统甲子广东乡试解元,景泰甲戌传胪。弘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早年聪敏却丧父,其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因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借书。正统九年(1444年)广东乡试中举第一(解元),正统十二年(1447年)入国子监。景泰五年(1454年)登甲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参与《寰宇通志》的编纂。后进翰林院侍讲,参与编写《明英宗实录》,之后进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明孝宗时期,其上书《大学衍义补》,后进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参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1491年)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弘治六年(1493年)因目疾免朝参。因事被言官弹劾,孝宗不问。历加少保。弘治八年(1495年)卒,享寿七十六岁。赠太傅,谥文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0 【介绍】: 明湖广茶陵人,字文邦,号龙湖。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世宗即位,成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入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常以兵弱民穷而天下干耗、经费无纪为忧。对人态度平易,喜奖掖士类。有《龙湖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邦,茶陵人。正德辛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少保,谥文隐,改谥文毅。万历初,复改谥文肃。有龙湖诗集。
维基
张治(1488年—1550年),字子邦,号龙湖,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人,民籍。
嘉靖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彭维新、李东阳、刘三吾并称“茶陵四大学士”。
七岁能写大字,家贫好学,读书于茶陵旌忠庵,于诸史百家,无不综贯,尤工于书法。
湖广乡试第十二名。
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辛巳科会试第一名,第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
嘉靖四年(1525年)受知州夏良胜之邀撰成《茶陵州志》,历官南京吏部侍郎,吏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抱病视事。
加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月卒,赐祭葬。
赠少保,谥文隐,后改谥文毅,万历初年改谥文肃。
有《张龙湖先生文集》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3—1526 【介绍】: 明河南洛阳人,字希贤,号晦庵。
治理学。
为薛瑄弟子。
天顺四年进士。
授编修。
成化时,修《英宗实录》,进修撰。
累迁少詹事。
弘治四年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十一年进太子太傅,代徐溥为首辅。
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出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正德初,连章请诛宦官刘瑾等,而瑾等反被信用,乃致仕归。
被列为“奸党”之首,削籍为民。
谨诛复官。
卒谥文靖。
有《晦庵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史继偕(1561年—1635年),字世程,号联岳,一说莲岳,福建晋江平易里(今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人,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榜眼及第。
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充会试同考官。
奉诏出使粤西。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乞休,不准。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署都察院。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爆发萨尔浒之役,辽阳经略杨镐告急,明神宗不予临朝,继偕连同吏部尚书赵焕会同九卿科道请天子视朝,跪候皇宫文华门至晚,神宗仍不为所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为吏部右给事中阮大铖所诬,致仕归里,家居六年。
崇祯二年(1629年)与泉州知府蔡善继建溜石铳台。
崇祯八年(1635年)二月以奢安之乱荡平,加赠少师兼太子太师。
卒谥文简,赐祭葬。
墓在晋江磁灶马四行山铺烛台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钧州人,字至大。
成化八年进士,任上海知县,入为御史。
弘治中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正德元年进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附刘瑾,官至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瑾败,科道交章劾奏,削官致仕归。
维基
刘宇(1439年—1508年),字至大,河南钧州(今禹州市)人,成化进士。正德初依附权阉刘瑾,官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官暴虐贪腐。刘瑾伏诛,革职为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2—1633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子先,号玄扈。曾入天主教,教名保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二十八年在南京结识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此后,从学天文、数学,且口译笔录,译成《几何原本》前六卷。天启间,累官为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劾罢,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擢礼部尚书。奏请用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及汤若望等推算历法,造《崇祯历书》,自为监督。时后金(清)之势强,议造炮、练兵,有所实施。五年,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旋进文渊阁。次年十月病卒,谥文定。见识通达。所著《农政全书》,汇集本土生产经验,兼收西法。生平常言“富国需农,强国需军”,尤切时势。没后葬故里徐家汇。
维基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学、数学、水利、农学、军事学等领域学者,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于崇祯朝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任上病逝于北京。
谥文定。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先驱之一。
徐光启支持实学,在西学东渐,引进西式火器和发展明军炮兵抵御后金,引种和推广番薯、良种水稻等高产抗逆作物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光启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与利玛窦合作汉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其中译定的一些重要术语沿用至今。
此外,他亲自或组织他人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编译了其他一系列汉文西书。
徐光启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尽晚年心血的主要工作是编纂集中国古代农学之大成的《农政全书》和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理论和方法的《崇祯历书》name="崇祯历书"等百科全书式巨著除了徐光启及其门生、合作者编著的《农政全书》(1639年刊行)、《崇祯历书》(1634年完成)、《徐氏庖言》等以及编译的《天学初函》、《泰西水法》、《坤舆格致》等,明代重大的科技文集还有:火器全书《火龙神器阵法》(1403年),朱橚等编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普济方》(1406年),朱橚著《救荒本草》,李时珍著药物全书《本草纲目》(1578年),朱载堉著《乐律全书》、《律学新说》(1584年)、《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程大位著《算法统宗》(1592年),屠本畯著水产书《闽中海错疏》(1596年),潘季驯著《河防一览》,陈实功著《外科正宗》(1617年),茅元仪等编大型军事类书《武备志》,宋应星著技术全书《天工开物》(1637年),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1640年),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年),方以智著《物理小识》(1643年),熊明遇著西学东渐笔记《格致草》,孙云球著光学仪器专著《镜史》(已佚)等;而明初官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徐光启还著有军事文集《徐氏庖言》和数量可观的天主教传道护教文章。
徐光启病逝后,此前由李之藻辑大量徐光启译著等成丛书《天学初函》刊行。
在西学方面启蒙于郭居静、受教于主要合作者利玛窦,徐光启深感中国传统学术于逻辑的严重欠缺和中国数学的停滞落后,因而高度重视演绎推理,以数学为着力点,倡导数学的研习、普及和应用;同时,他以理论指导实践,长期身体力行地进行天文、水利、农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测量以及天文望远镜、西式火炮等的制造,归纳总结实践经验。
徐光启生活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时,竺可桢于1933年发表《纪念明末先哲徐文定公》一文;又于1934年发表《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文中比较了徐光启和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倡导者弗兰西斯·培根这两位同时代的高官学者,认为徐光启在科学思想、科研实践、科研组织、品行声誉、政绩效果等方面均胜于培根。。
在对待西学和西方文明的态度问题上,远早于且不同于清末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中体西用”等思想,徐光启不仅试图组织人才队伍在道理和技艺各层面虚心学习和利用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还提出了逐步而全面地理解、融汇并超越(“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的发展路线。
徐光启希望以“修身事天”的基督教信仰匡救时弊,挽回世道人心,“补儒易佛”,改良中华文化。
徐光启是罗马大公教会汉传开教之初的教友领袖和护教士,是中国基督教史上影响力最大、官位最高的奉教士大夫,被称为中国天主教「圣教三柱石」之首。
1933年,徐光启被圣座宣告为“天主之仆”,启动列真福品案;2010年前后,利玛窦、徐光启列真福品案分别重启。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