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齐己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大遂字梵印,平湖乍浦会济庵僧,觉承讲主之法子。
有《出林草》。
小萍庵曰:「遂公潜踪林樾,景企前修,或时托寄长吟,不觉词意俱远,可与齐己并驾也。」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大遂,字梵印,号筠隐,万天间平湖乍浦会济庵僧觉承讲主之法子有出林草小萍庵曰遂公潜踪林樾景企前修或时托寄长吟不觉词意俱远可与齐已并驾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敬宗宝历中为监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官终秘书监。工诗,其诗称武功体。与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有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55?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郡望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
曾任武功县(今属陕西)主簿,世称“姚武功”。
晚任秘书少监,卒谥懿,后人又称“姚少监”。
姚合为开元名相姚崇曾侄孙,父闬曾任相州临河县令。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历任武功主簿,监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等职。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及《唐才子传》卷六。
姚合诗与贾岛齐名,时有“姚贾”之称,且为晚唐苦吟一派诗人之宗主。
姚合诗以五律为主,朴茂工巧,圆稳清润,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30首,模写荒凉山色,凋弊风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写其散诞放旷之情怀。
诗风近似贾岛,然较贾岛平淡浅近,晚唐诗僧齐己云:“冷淡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还黄平素秀才卷》)姚合诗深为南宋四灵派诗人所推崇,然其诗取径太狭,器局狭小,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等物,而无感慨隽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弱者。
”(《瀛奎律髓》卷二四)诗集有四部丛刊本《姚少监诗集》10卷。
姚合另编有《极玄集》2卷,选录王维、祖咏等21人诗作,凡100首(今存99首)。
全唐诗》存诗7卷。
唐诗汇评
姚合(约782-846?),吴兴(今属浙江)人,姚崇曾侄孙。元和初,父卒相州临河令任,因寄家河朔。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参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调武功主簿,历万年、富平尉。宝历二年,授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入朝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开成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会昌中,为秘书监,卒。世称姚武功。合有诗名,提挈后进,时人以为“文宗”。曾选王维、祖咏、钱起等人诗百首,为《极玄集》,鉴赏甚精。有《姚合诗集》十卷、《诗例》一卷,宋人重加编次为《姚少监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七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唐诗纪事
(姚合)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有《极玄集》,取王维等念一人诗百篇,曰:“此诗中射雕手也。
姚勉《赞府兄诗稿序》
晚唐诗姚秘监为最清妙。
后村诗话
亡友赵紫芝选姚合、贾岛诗为《二妙集》,其诗语往往有与姚、岛相犯者。按贾太雕隽,姚差律熟,去韦、柳尚争等级。
沧浪诗话
(宋诗)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对床夜语
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然具眼犹以为未尽者,盖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贾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监合,初为武功尉,有诗声,世称为姚武功,与贾岛同时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门。白乐天送知杭州有诗。凡刘、白以后诗人集中皆有姓名,诗亦一时新体也。而格卑于岛,细巧则或过之。
瀛奎律髓
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释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传
(姚合)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淡之气。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
唐诗品汇
贾岛、姚合后出,格力犹有一二可取。
归田诗话
唐诗前以李、杜,后以韩、柳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签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时运以爽气;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
《诗源辨体》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学贾岛,一家学姚合。”方虚谷云:“合诗有左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或后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小结裹无欠涵容,其才与学殊不及浪仙也。”予考《才调》、《三体》、《律髓》、《品汇》、《类苑》诸书,合诸体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移山入院宅,种竹上城墙”、“棋罢嫌无月,眼迟听尽砧”、“马为赊来贵,僮因借得顽”、“裁衣延野客,剪翅养山鸡”、“嚼花香满口,书竹粉粘衣”、“无竹载芦看,思山叠石为”等句,仅入晚唐纤巧,中亦间有近岛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间,先已逗入晚唐纤巧,故晚唐诸家实多类之,非有意学之耳。
《四库全书总目》
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武功诗语僻意浅,大有伧气,惟一二新异之句,时有可采,然究非正声也。(司空图)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韵本清。姚武功搜尽枯肠,终是酸馅气。武功诗欲求诡僻,故多琐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径。佳处虽有,而小样处太多。“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着力都在没紧要处。若盛唐大家却在紧要处用力,其象外传神,空中烘托之笔,亦必与本位秘响潜通,神光离合,必不是抛落正意,另自刻画小景。
石洲诗话
姚武功诗,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尽,此后所以渐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时有佳句,七律则庸软耳。大抵此时诸贤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让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武功诗集,古今体存遗甚多,其五言律朴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与水部合体,而姚君与水部为友,其得于渐摩者深矣。佳篇美不胜收,然无逾《县居诗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诗起也。次为升堂第四。
《东目馆诗见》
姚武功五律,脱洒似不作意,而含蕴不尽。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诗品
其源盖出左太冲,而驰骋害体,已开宋派。律体典润,故得名重当时。武功三十首,持见清华,然方之孟从事、刘随州,则神情顿减。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师事北禅贤禅师,后住持分宁法昌寺(《五灯会元》卷一六)。神宗元丰二年卒,年七十七(《禅林僧宝传》卷二八)。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泉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泉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礼拜。
问曰。
审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泉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遇曰。
谢供养。
泉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遇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遇曰。
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遇因倒心师事之。
时慈明禅师。
住兴化。
过贤公室。
遇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遇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遇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遇曰。
谁像。
遇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遇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遇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有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时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遇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遇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遇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遇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遇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遇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约住曰。
这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遇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遇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松作么。
遇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遇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遇却指石上松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时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而遇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遇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遇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遇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遇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为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呼灵源叟。
俱驰往。
遇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江南人。早年结识姚合、贾岛、无可。宣宗大中间,住长安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僧,尝作诗赠瓜沙僧悟真、吊诗人刘得仁。历事三朝,约于僖宗时去世,年逾六十。为诗尚苦吟,多作近体,与同时诗人来往唱和甚频。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江南僧。
早年及识姚合、贾岛、无可。
宣宗大中间住长安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
大中五年(851)作诗赠瓜沙僧悟真。
又曾作诗吊刘得仁。
与李频、李洞、许棠、曹松、齐己、张𧏖、罗邺、李昌符等皆有来往。
历事三朝,约于僖宗时方去世,享年60岁以上。
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
为诗尚苦吟,多作近体。
有集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断句1联。
另《剡录》、《诗渊》等书中尚存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栖白,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江南僧,后居长安荐福寺,宣宗朝为内供奉,赐紫,历三朝。
诗名甚著,与诗人刘沧、许裳、张乔、曹松、李洞、贯休、齐己等均有酬唱。
有《栖白集》一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栖白,越中僧。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2—912 【介绍】: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隐,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往洪州游学,后漫游江西、吴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宁元年(894)往钱塘谒钱镠,受礼遇。
二年赴江陵依成汭。
天复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冬潜逃南岳隐居。
三年入蜀,为王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特建龙华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见昙域《禅月集序》、《宋高僧传》卷三〇。
休十五、六岁即有诗名,后广交诗友,与当代名诗人陈陶、方干、许棠、李频、张为、曹松、吴融、罗隐、罗邺、韦庄、齐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书善画。
吴融称:“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
”(《西岳集序》)孙光宪称其诗“骨气混成,境意卓异”(《白莲集序》)。
今存《禅月集》25卷。
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7首、断句6,补题1首。
唐诗汇评
贯休(832-913),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俗姓姜,字德隐。少向佛,师安和寺僧圆贞。与邻院童子处默于习经之馀更相唱和,诗名渐著,大中中受成。咸通中,于洪州开元寺听《法华经》。数年后,亲登讲筵。后返婺州。乾宁初、谒浙东钱镠。西游江陵,初为成汭所礼,居龙兴寺,后被谮,流放黔州。遂入蜀,王建甚礼遇之,呼为“得得来和尚”,赐号禅月大师,卒。休善画,师阎立本,又工草书,世称“姜体”。集初名《西岳集》,吴融为序;休卒后,弟子昙域集其诗丈为《禅月集》三十卷,今本存诗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全唐诗补逸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溪人。补诗二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婺州兰溪人。七岁投本邑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乾宁初献诗吴越武肃王。复北谒荆帅成汭。后忤汭。黜出黔中。再游荆南。高季昌馆之龙兴寺。天复中入成都。王建留住东禅院。署号禅月大师。寻建龙华道场。令居之。累加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元逸大师守两川僧箓大师赐紫大沙门。梁乾化二年卒。年八十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隐。金华兰溪姜氏子。七岁。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圆贞禅师。为童侍。日能诵法华经。千言不啻。所居与处嘿邻。而同时薙染。故襟谊视他尤密。每隔篱谈论。旁听皆惊异。始受具戒。诗名已大著。复往豫章。究经论。郡太守王慥笃敬。后蒋瑰命监洗忏戒坛。唐乾宁初。谒吴越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以颂平越之功。王悦。赠遗丰腆。且树碑。悉纪赞佐诸臣之名。而并列休诗于碑阴。以归美朝廷。于是吴越获赐铁券。号功臣。则休与有力焉。休于书知六法。画善水墨。众安桥强氏。尝请休作十八罗汉像。识者谓入神品。曰当吾下笔时。非想见其真。不敢也。 过歙。见唐安寺兰阇梨。三年。南登衡岳。北访荆帅成汭。汭加礼。馆之龙兴寺。会内翰吴融谪宦。遂相追从。融为休。序其集。未几。或有谮休于汭者。命迁公安。以待辨。乃题研寄意曰。入匣始身安。卒游蜀。署禅月大师。蜀主每见。则以得得来和尚呼之。盖其初以诗献蜀主。有三衣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之句也。乾化二年终。春秋八十一。葬成都北门外。塔曰白莲。弟子昙域集其文。冠以融序。行世。名士韦蔼议其著述。有风刺体。系乎教化。诚不在二李白贺下。又广成先生杜光庭。评其书。瘦劲可爱。号姜体。韦庄诗曰。岂是为贫常见隔。定应嫌酒不相过。休肥而矬。蜀相王锴影堂赞。殊能言其体裁。故兹聊举其梗槩云。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金华兰溪登高人也。七岁父母雅爱之。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耳所暂闻不忘于心。与处默同削染。邻院而居。每隔篱论诗互吟寻偶对。僧有见之皆惊异焉。受具之后诗名耸动于时。乃往豫章传法华经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本郡太守王慥弥相笃重。次太守蒋瑰开洗忏戒坛。命休为监坛焉。乾宁初赍志谒吴越武肃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甚惬旨遗赠亦丰。王立去伪功。朝廷旌为功臣。乃别树堂立碑记同力平越将校姓名。遂刊休诗于碑阴。见重如此。休善小笔得六法。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受众安桥强氏药肆请。出罗汉一堂云。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貌。方成之。与常体不同。自此游黟歙与唐安寺兰阇梨道合。后思登南岳。北谒荆帅成汭。初甚礼焉。于龙兴寺安置。时内翰吴融谪官相遇。往来论道论诗。融为休作集序则乾宁三年也。寻被诬谮于荆帅。黜休于功安。郁悒中题砚子曰。入匣始身安。弟子劝师入蜀。时王氏将图僣伪。邀四方贤士。得休甚喜。盛被礼遇赐赉隆洽。署号禅月大师。蜀主常呼为得得来和尚。时韦蔼举其美号所长者。歌吟讽刺微隐存于教化。体调不下二李白贺也。至梁乾化二年终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惨怛一皆官葬。塔号白莲。于城都北门外升迁为浮图。乃伪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岁也。休能草圣出。弟子昙域。癸酉年集师文集。首安吴内翰序。域为后序。韦庄尝赠诗曰。岂是为穷常见隔。只应嫌酒不相过。又广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乡人也。休书迹好事者。传号曰姜体是也。尝睹休真相肥而矬。蜀宰相王锴作赞。昙域戒学精微。篆文雄健。重集许慎说文。见行于蜀。有诗集。亚师之体也。

作品评论

吴融《禅月集序》
(贯休)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之际,然其旨归必合于道。太白、乐天既殁,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谁?
孙光宪《白莲集序》
议者以唐宋诗僧,唯贯休禅师骨气混成,境意卓异,殆难俦敌。
鉴诫录
唐有十僧诗,选在诸集中,唯禅月大师所吟千首,吴融侍郎序之,号曰《巨岳集》,多为古体,穷尽物情。议者称白乐天为“广大教化主”,禅月次焉。
五代诗话引《西清诗话》
至于罗隐、贯体,搏志于偏霸,争雄逞奇,语欲高而意未尝不卑,乃知天禀自然,有一定而不能易者。
瀛奎律髓
(贯休)为诗有极奇处,亦有太粗处。“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为人嘲作《失猫》诗,此类是也。然道价甚高,年寿亦高。
唐才子传
(贯)休一条直气,海内无双,意度高疏,学问丛脞,天赋敏速之才,笔吐猛锐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虽尚崛奇,每得神助,馀人走下风者多矣。昔谓“龙象蹴蹋,非驴所堪”,果憎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也。
唐音癸签
贯休诗奇思奇句,一似从天坠得;无奈发村,忽作怒骂、令人不堪受。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至晚唐而败坏极矣,不待宋人……甚则粗鄙陋劣,如杜荀鹤、僧贯休者。贯休村野处殊不可耐。如《怀素草书歌》中云:“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搭着枣木㮶。”此何异伧父所唱鼓儿词?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云:“从他人说从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宁。”岂不可丑!然犹在周存、卢延让上,以尚有“叶和秋蚁落、僧带野云来”、“青云名士如相访,茶渚西峰瀑布冰”数语,殊涵清气也。
《东目馆诗见》
贯休不肯平易,时极嵚崎之致,而意旨颇嫌径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923 【介绍】: 五代时僧。
抚州南城人。
俗姓郭。
十四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
后至嵩山受戒。
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良价。
受楚马殷之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
后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
喜作偈颂,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修习生活。
诗僧齐己为作序,广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923 俗姓郭,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14岁出家于吉州满田寺,后至嵩山受戒。
曾历参翠微无学、德山宣鉴,终嗣洞山龙价。
受湖南马殷之请,住潭州龙牙山妙济院,世称龙牙和尚。
梁末帝贞明初,赐号證空大师。
祖堂集》卷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有传。
其所作歌偈颂,广行于世。
诗僧齐己为之作序。
禅门诸祖师偈颂》、《宗镜录》、《景德传灯录》等书存其诗偈97首,语言通俗,除阐释佛法禅旨外,亦咏及僧人日常生活。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林僧宝传·卷第九
禅师名居遁。生于郭氏。抚州南城人也。年十四。依吉州满田寺剃落。又六年诣嵩岳受具。遁风骨癯。甚视瞻凝。远性夷粹语论英发。初谒翠微不契。至临济亦不契。乃造洞山悟本价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价曰。待洞水逆流即告汝道。遁豁然大悟。研味其旨。悲欣交集。服勤八年。日增智證。价称其能。马氏方据有长沙。兴崇梵坊。闻遁名请。说法于龙牙法济禅寺。僧问。如何是道遁曰无异人心。又曰。夫言修道者。此是劝谕之词。接引之语。从上已来。无法与人。只是相承种种方便。为说出意旨。令识自心。究竟无法可得。无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轨持之名。道是众生体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灭。唤作随流之性。常无变易。作么生可持以与人。又可作意。而修得哉。僧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遁曰。待石乌龟解语。即向汝道。进曰。石龟语也。曰。向汝道什么。其僧亦悟。又僧问。大庾岭提不起时如何。遁曰。六祖为什么将得去。又问。维摩掌擎世界。未审维摩在什么处立。遁曰。汝道维摩掌擎世界。其对机峻峭无渗漏类如此。伪梁龙德五年癸未八月示疾。九月十三日夜半。有大星殒于方丈前。诘旦加趺而化。阅世八十有九。坐六十有九夏。 赞曰。予观龙牙偈曰。学道先须有悟由。还如曾斗快龙舟。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嬴来方始休。君若随缘得似风。吹沙走石不劳功。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皆清深精密。如其为人。疑问翠微临济祖意。度禅板蒲团。机语在已见洞山之后。雪窦以瞎龙死水罪之。龙牙闻之必大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郭氏。临川南城人。年十四。出家于庐陵满田寺。旋诣嵩山受具。因入翠微禅会不契。德山又不契。遂止于洞山。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洞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从此始寤。碌碌众底。八年。楚王马氏承其誉。而敬慕之。请居龙牙山妙济院。负锡而至者。常半千。示众云。夫参学人。须透过佛祖始得。所以古德道。佛教祖教。是生冤家。方有共语分。若透佛祖不过。即被佛祖谩去也。时有僧问。佛祖还有谩人心也无。遁云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么。僧无语。遁云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佛祖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佛祖成谩人去。不得道佛祖不谩人。若透得佛祖过。此人却过于佛祖。始是体得佛祖意。方与向上古人不别。如未透得学佛学祖。万劫无有得。时僧因问。如何得不被佛祖谩去。遁云即须自悟去。 遁在翠微时。问如何是祖师意。微云与我将禅板来。遁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济云与我将蒲团来。遁遂过蒲团。济接得便打。遁云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 贞明初奏赐紫伽梨。号證空龙德三年。癸未九月十三日。终于所居院。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诗僧。
僖宗时于南昌讲《法华慈恩大疏》,听者甚众。
晋陵僧可周从其学。
又曾游江陵楚王城,齐己有诗赠之。
事迹散见《宋高僧传》卷七、《白莲集》卷六。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间,曾作诗送陆肱应试。僖宗乾符间,依徐州节度使薛能。后住荆州。昭宗景福间入京。光化间为文章供奉,赐紫。后复归荆州。与诗人方干、郑谷、李洞、司空图等为友。卒年逾九十岁。诗法贾岛,长于五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诗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间,作诗送陆肱赴试。僖宗乾符间,依徐州节度使薛能。后住荆州。昭宗景福间入京。光化间为文章供奉,赐紫。后仍归荆州。曾卜居庐山、峡州、潭州等地,与诗人方干、郑谷、吴融、李洞、司空图等为友。卒于梁太祖开平以后,享年逾90岁。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师法贾岛,尚苦吟,长于五律,诗境清寂,多抒出世之情。初于光化间由颜荛编为《颜上人集》。宋代存《荆门集》5卷、《尚颜供奉集》1卷,今皆不存。今存影宋书棚本《尚颜诗集》1卷,收入《唐五十家小集》。《全唐诗》存诗3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尚颜,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俗姓薛,字茂圣。
唐末五代诗僧。
工五言诗。
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节度使薛能。
后居荆门十年。
昭宗光化中入京,以文章供奉内廷,赐紫。
又曾居庐山、潭州、峡州等地。
卒年九十馀。
与诗人方干、陈陶、陆龟蒙、郑谷、司空图、吴融、李洞、齐己等均有唱和。
有《荆门集》五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颜荛《颜上人集序》
(尚颜)少工为五吉诗,天赋其才,迥超名辈……故许州节度使尚书薛公字大拙,以文人不言其名、擅诗名于天下,无所与让,唯于颜公,许待优异。
唐音癸签
尚颜诗不入声相,直以清寂境构成,当时人叹其功妙旨深,非诬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扬州人。
约生于懿宗时。
中年后居蜀,以诗僧贯休为师。
贯休卒后,于前蜀王衍乾德五年编次其遗作为《禅月集》三十卷。
又与齐己相知,有诗什来往,但未及晤面。
工书,尤长篆书,颇传李阳冰笔意。
曾重集许慎《说文》,行于蜀。
能诗,有《龙华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唐末至五代前期诗僧。
扬州(今属江苏)人。
约生于懿宗时。
中年后居蜀,以诗僧贯休为师。
贯休卒后,于前蜀后主乾德五年(923)编集其遗作为《禅月集》30卷。
又与齐己相知,有诗什来往,然未及晤面。
事迹见《禅月集》、《白莲集》、《宋高僧传》卷三〇。
工书,尤长篆书,颇得李阳冰笔意,为时所称。
曾重集许慎《说文》行于蜀。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龙华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诗风与贯休相近。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昙域。贯休弟子。精大小篆。重集许慎说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僧。
嗣石霜庆诸。
住衡山东之七宝台。
平生不收门徒,逍遥求志。
善文章,尤长于碑碣。
又工诗偈,时与齐己、修睦等诗僧游。
曾作《畬山谣》,讥山民乱斫衡山树木,传播四方,朝廷因下诏封山。
僖宗光启四年,受嘱编次庆诸语录。
卒年六十五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
嗣石霜庆诸。
住衡山东之七宝台。
平生不收门徒,逍遥求志。
善文章,曾为本寂、全豁、圆智等撰塔铭碑颂。
僖宗光启四年(888)受嘱编次庆诸语录。
又善诗偈,诗人齐己、李咸用、修睦等皆与其游。
曾作《畬山谣》,讥山民斫衡山树木,传播四方,朝廷因下诏封山。
卒年65岁。
有集已佚。
祖堂集》卷九、《宋高僧传》卷一七、《南岳总胜集》卷中有传,并存歌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不知何许人。性方正。举止造次合于义。蚤年遍参请。尝见德山鉴禅师。有悟入。晚居衡山之七宝台。寒暑之服。未尝用帛。人因以布衲呼之。后进或有谒者。使尽略去苛礼。苟称门弟子。则立谢绝。戒勿通。然好诱诲俊秀。善词章。凡著述。辄能传远垂久。时寺尤苦山民莫徭辈所扰。斩木烧山。不可谁何。于是泰作畬山谣以风。而上适闻之。诏守令严加禁约。而岳中诸寺。赖以获存。临逝说偈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猛𦦨一堆。千足万足。舍利营小浮图以葬。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玄泰者。不知何许人也。性掺方正言不浪施。心静之情义而后动。所居兰若在衡山之东号七宝台。不衣蚕缕。时谓泰布纳欤。从见德山禅师豁如自适。誓不立门徒逍遥求志。而于词笔笔若有神。四方后进巡礼相见。皆用平怀之礼。尝以衡山之阳多被山民莫徭辈斩木烧山损害滋甚。泰作畬山谣。远迩传播达于九重。敕责衡州太守禁止。岳中兰若由是得存。不为延燎泰之力也。终年六十五。临逝说偈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炎。千足万足。偈终垂一足而逝。阇维收舍利袝坚固大师塔左营小浮图焉。又为象骨偈诸禅祖塔铭歌颂等。好事者编聚成集而行于代焉。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