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竦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阎仲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七
阎仲卿,太宗末为开封府司录参军。
真宗景德中知华州;四年冬,以尚书都官员外郎改知陇州。
仁宗朝,以职方员外郎迁屯田郎中、知耀州。
夏竦《职方员外郎阎仲卿可屯田郎中知耀州制》(《文庄》卷一),《宋史》卷三○七《王陟传》,《金石萃编》卷一二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吕言,字造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
官侍御史(《文庄》卷一《前侍御史吕言并可旧官制》),利州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二《利州路转运使工部郎中吕言可刑部郎中馀如故制》),广东转运使(《宋诗纪事》卷五)。
全宋文·卷一九五
吕言,字造父,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吕夏卿祖。
淳化三年进士。
大中祥符中为尚书都官员外郎,累迁侍御史、工部、刑部郎中,历福建、广东、京东、利州等路转运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夏竦文庄》卷一、二,《宋诗纪事》卷五,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三三及本人《北岳题名》。
黄昭益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四
黄昭益,大中祥符中为殿中侍御史、河东路转运副使,迁刑部员外郎,充三司户部副使。
天禧初知梓州,累迁工部郎中、河北转运使。
天禧四年,以部内折纳过差,徙知邓州。
夏竦文庄》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一八,张仪凤《再修壶关县二圣本庙记》(见本书卷三二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正辞,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真宗咸平间进士(《宋史》卷四三九《朱昂传》)。历太常博士,秘书省著作佐郎,宣州通判(《宣城右集》卷六《宣城重修绮霞阁记》)。
全宋文·卷三二九
朱正辞,潭州衡山(今湖南衡山)人,昂子。
年十九登咸平进士。
四年,知江陵府公安县。
真宗末年知饶州,仁宗天圣初为江西劝农使,五年为河东路提点刑狱。
历太常博士、光禄寺丞、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宣州、知抚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七一、刑法二之一六,《文庄》卷一,《公是集》卷五一,《宋史》卷四三九《朱昂传》,《宣城右集》卷六,参《宋诗纪事补遗》卷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頔,真宗时太常博士,迁屯田员外郎(《文庄》卷一《太常博士朱頔可屯田员外郎制》),后为度支郎中,知泰州。
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降为祠部郎中(《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三二)。
全宋文·卷三二七
朱頔,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曾授学于郎简,与高弁、李迪等友善。天禧中为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任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天圣九年,以度支郎中知泰州,降祠部郎中。后仕至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见《宋史》卷二九九《郎简传》、卷四三二《高弁传》,《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三二,《文庄集》卷一。
侯自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一八
侯自成,天禧初知濮州,天圣中官国子博士、虞部员外郎。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七之七,《文庄》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9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世良。
晁迥子。
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
召试,赐进士及第。
累迁许州通判。
仁宗朝历知制诰、翰林学士,一夕草将相五制,褒扬训诫,咸得所宜。
权发遣开封府事,辨雪疑狱有能名。
元昊反,被命安抚陕西,与夏竦议攻守策,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后以疾罢,官终资政殿学士、给事中。
卒谥文庄。
全宋诗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赐进士及第。仁宗天圣中,累迁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康定元年(一○四○),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以疾免,同年卒,年五十八。谥文庄。《隆平集》卷七、《宋史》卷三○五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二
晁宗悫(九八五——一○四二),字世良,澶州清丰(今河南清丰西北)人,晁迥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屡献歌颂,召试,赐进士及第。天圣中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制诰。父子掌诰,世所稀见。后入翰林为学士,又兼龙图阁学士。康定元年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二年罢,除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卒,赠工部尚书,谥文庄。《宋史》卷三○五有传,又见《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蕲州蕲春人,字均父。
夏竦孙。
徽宗宣和中,自府曹左官祈阳监酒。
后知江州。
文辞富赡,同辈罕及。
有《远游堂集》。
全宋诗
夏倪,字均父,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人。竦孙。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以事自府曹降为祁阳监酒。著作已散佚,《两宋名贤小集》卷六八存《五桃轩集》一卷。事见《石门文字禅集》卷二二《远游堂记》。今录诗十九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
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
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
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
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
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
卒谥文正。
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
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1058 【介绍】: 宋沧州人,徙亳州鹿邑,字简之。
仁宗天圣初进士。
通兵战、历算、杂家之术。
历蜀州司法参军、大理寺详断官。
西夏攻宋,被荐通判镇戎军,寻为陕西经略安抚判官。
又参夏竦军事,以任福好水川之败,改通判庐州。
累官陕西都指挥使,再知沧州,拜右谏议大夫。
有《天人流术》、《通儒子》等。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