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东方朔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大名宗城人,字师回。
范质兄子。
以荫补官。
太宗时历右拾遗、左补阙。
上书自言其才可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擢知制诰。
后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知濠州。
复召为史馆修撰。
卒年五十六。
全宋诗
范杲,字师回,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太宗太平兴国初为著作郎、直史馆。雍熙二年(九八五)擢知制诰。四年,知京兆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移知寿州。召为史馆修撰。改右谏议大夫,知濠州。复召为史馆修撰,至京师,卒,年五十六。《宋史》卷二四九有传。
何双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蜀郡郫人,字汉偶。
何宗子。
为人滑稽谈笑,有淳于髡、东方朔之风。
曾为双柏长。
早卒。

人物简介

江上诗钞
字味三,名诸生。
为人诙谐倜傥,有东方曼倩之风。
酒肆茶寮,足迹殆遍。
中年尝客李观察经楚幕中,易代后旋里,与祝丹卿吏部等,共结陶社。
善推敲,人有以诗就政者,一时有诗医之称。
年六十馀卒。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九
寿明字公朗更字曼倩九成子天启元年贡士有才华耽声伎不惜金钱以饰歌儿自撰新剧演之其名艳称三吴间有丽情杂录
杜子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宜黄人。
为王安石幼年之师。
后安石为相,子野来见,仅欲得壁间颜真卿所书东方朔画像赞。
安石自德州运来此像赞石刻,并以金帛遗之,子野仅受石碑,他无所取。
人称其清介。
董偃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始与母以卖珠为业,年十三随母入武帝姑馆陶公主家。
公主寡,见偃姣好,因留府中,近幸之。
偃因公主得见武帝,大受帝宠。
东方朔谏谓偃有斩罪三,斥为“淫首”。
由是宠日衰,年三十而死。
郭舍人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武帝所宠幸倡优,滑稽不穷,常侍武帝左右。
尝与东方朔射覆,舍人不能胜。
聊苍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胶苍。
西汉赵人。
与严助、东方朔等同侍武帝。
著《聊子》三篇。

人物简介

简介
号稚香,山东钜野人,寄籍河南辉县,工词,有《菊寿盦词稿》四卷。《憩园词话》:“其词摹仿二窗,深得玉田三昧。抒情咏物,小令慢词,无不美备...稚香咏物,心思极细,深入显出,所谓成如容易却艰辛也。”《清花间集》:“小令出入南唐北宋,慢词上下清真碧山,选声琢句,造诣甚高,乃其人不甚为词苑所知。憩园词话尝一及之,谭复堂箧中词续编录其词一阕,此外无闻焉,余撮录其小令十二首,以光潜德。世有赏音,当以余言为不谬”。
菊寿盦词稿·弁言
好媟而曼,习率而俳,竞谰哆而粗坌,皆词之蠹也。
若规模两白,粉泽二窗,自斲心根,私附矉䫉,抑又感焉。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漪,影有百变。
形声至眇,要诸自然。
静气相挹,可得斯理。
微我稚稚香,概谁与议。
君皛采澄玉,妍思骋花。
慈恩题名,列齿方少。
安仁领县,蜚声河阳。
结轖早破,蛩何候悽,缠绵在抱,茧以缫引。
藉发中旨,默致盱愉。
揽客登临,俯仰自适。
涤眄晴绿,送啸远云。
倚台酒酣,古灵来会。
琼篴乍弄,泬籁尽收。
傥继于幼安之小山亭,与尧章之定王台乎。
顺化写娱,并工体物。
搜素出绚,咀辛得甘。
春鄂胎艳,弱如雏女,秋虫絮凉,高见银汉。
拭露索影,拂飙听芬。
相与引延,若来妩媚。
其暗香疏影之遗,绿意红情之亚欤。
否或判襼怀切,投轸谊联。
尺书溯鱼,深尊款烛。
魂梦天末,眷我美人,意气五陵,贻之长剑。
则更同黄澹翁之别,系马垂杨,韩竹间之问,试香温鼎者已。
绮情偶泛,亦谢荡靡。
客髡未醉,臣朔且谐。
烟柳欲夕,双鬟媵箫,荻花已秋,四弦霣涕。
唤奈何许,作如是观。
又不啻韦端己之春水桃花,范希文之碧云红叶也者。
揆其大旨,趋鲜乖方。
极尔低徊,义惩破析。
例今作者,洵梅里西溪之替手,抑筝船饮水之同声。
袖刃削肤,唾滓存液。
导厥灵响,归乎大成。
相期宣盛世之元音,不止作吾宗之巨手也。
闻君清越,愿掷瓠巴海上之琴,愧我颓唐,未抒正则湘中之怨。
咸丰二年壬子小阳月,年愚兄姚燮拜稿于春申浦上之天地心室。
菊寿盦词稿·跋
丸月在天,玉梅试华;银河倒地,兰夜静语。芬芳艳息,绵邈远思;鍊魄金冶,濯灵冰壶。外间涂泽为工,亢厉过节,如夷光之矉,辄欲捧心。见麻姑之爪,妄希搔背。寡绝迹飞行之技,作缥缈虚无之想。仙山楼阁,终隔几尘。宝山蒋敦复拜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僧。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曾为天竺学者师。明帝时应邀与摄摩腾同时来我国。合译《四十二章经》。卒于洛阳,年约六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中天竺人也。
幼从师出家。
日诵经论数万偈。
五天学者举师之。
至月氏。
适与汉使愔景遇。
复得迦叶摩腾。
相率东游。
其志固已决矣。
然诸学者。
苦遮挽不使行。
于是崎岖间出佗道。
会腾于洛阳。
明帝劳尉。
勤至。
顷习汉语。
译所献十地断结。
佛本生。
法海藏。
佛本行。
四十二章经等五部。
今仅存四十二章。
其馀皆以乱离散失。
初武帝之开昆明池也。
得黑灰于池深处。
人无识者。
或以问东方朔
曰可问西域道人。
及是而问兰。
兰曰此过去劫。
世界坏时。
劫烧灰也。
兰后终于洛阳。
寿以貌观之。
若五六十者。
神僧传·卷第一
竺法兰。
中天竺人也。
自言诵经论数万章。
为天竺学者之师。
时蔡愔既至彼国。
兰与摩腾共契游化。
遂相随而来。
既达雒阳与腾同止。
少时便善汉言。
愔于西域获经。
即为翻译。
所谓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
会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
江左唯四十二章经。
今见在。
可二千馀言。
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
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
是优田王旃檀像师第四作。
既至雒阳。
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
旧像今不复存焉。
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
云。
可问西域梵人。
法兰既至。
众追问之。
兰云。
世界终尽劫火洞烧。
此灰是也。
其言有徵。
信者甚众。
后卒于雒阳。
春秋六十馀矣。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竺法兰亦中天竺人。
自言诵经论数万章。
为天竺学者之师。
时蔡愔既至彼国。
兰与摩腾共契游化。
遂相随而来。
会彼学徒留碍。
兰乃间行而至。
既达雒阳与腾同止。
少时便善汉言。
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
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
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
江左唯四十二章经。
今见在。
可二千馀言。
汉地见存诸经。
唯此为始也。
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
是优田王栴檀像师第四作也。
既至雒阳。
明帝即令画工图写。
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
旧像今不复存焉。
又昔汉武穿昆明池。
底得黑灰。
以问东方朔
云不委。
可问西域人。
后法兰既至。
众人追以问之。
兰云。
世界终尽劫火洞烧。
此灰是也。
言有徵。
信者甚众。
兰后卒于雒阳。
春秋六十馀矣。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