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文英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叶衍兰(1823-1897) 字兰台,号南雪。
番禺(今广州)人,原籍浙江余姚。
咸丰六年(1856)进士。
授户部主事。
赋诗绮才惊人,有"梁鸳鸯"之目。
既长,以工词负时誉,与沈世良、汪瑔并称"粤东三家"。
刻意于吴文英,而得张炎之神,反映时事之什,允称词史。
又工书,精鉴赏,手绘清代学者遗像,各附以小传,成《清代学者象传》,自顾亭林至魏默深凡百十七人,其孙恭绰,为影印传世。
又摹陈其年填词图、清微道人空山听雨图等。
弟子昌广生、潘飞声等皆以诗名于时。
有《课余琐谈》、《馆阁爵里考》、《番禺县续志稿》、《剪松阁随笔》、《中华画人室随笔》、《海岳楼诗》、《秋梦庵词》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1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原名廷献,字涤生,改字复堂,号仲修。同治六年举人,历知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骈文师法六朝,尤工词,家藏前人词曲甚富。有《复堂类集》、《复堂词》,又辑有《箧中词》。
词学图录
谭献(1832-1901) 字仲修,号复堂,初名廷献。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宫秀水教谕,迁歙县知县,调全椒,历知合肥、宿松、含山等县。以疾告归。晚岁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延主经心书院讲席。治今文经学,以求经世致用。骈文规模六朝而不伤格调。词学承张惠言、周济之绪馀,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由是益廓。自为词窈眇而沉郁,小令尤为精绝。有《复堂文》、《复堂诗》、《复堂词》、《复堂日记》。
复庵词
谭献,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纳资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晚年受张之洞邀,主讲经心书院,年馀辞归。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工骈体文,于词学致力尤深,选清人词为《箧中词》六卷,续三卷,至精审,学者奉为圭臬。又曾评点《骈体文钞》及周止庵《词辨》,皆能度人金针者,亦近代词坛之一大宗师也。
复庵词·集评
陈廷焯: 复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其胸中、眼中,下笔时独不屑为陈、朱,尽有不甘为梦窗、玉田处,所传虽不多,自是高境。
余尝谓近时词人,庄中白尚矣,蔑以加矣,次则谭仲修,鹿潭虽工词,尚未升风、骚之堂也。
仲修小词绝精,长调稍逊,盖于碧山深处,尚少一番涵咏功也。
白雨斋词话》五 叶恭绰: 仲修先生承常州派之绪,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缘是益廓,遂开近三十年之风尚,论清词者,当在不祧之列。
《广箧中词》二
搜韵网·鸣谢
《复庵词》电子稿录入校勘:陈忠平(号一得愚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98 【介绍】: 宋济南人,后徙吴兴。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理宗时,曾为临安府幕属,监和剂局、丰储仓,又为义乌令。宋亡不仕,居杭州,广交游。工诗词,善画。有《草窗词》、《草窗韵语》、《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又选南宋词人佳作为《绝妙好词》。
全宋诗
周密(一二三二~一二九八),字公谨,号草窗、蘋洲、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四水潜夫等,祖籍济南(今属山东),南渡后居湖州(今属浙江)。以荫监建康府都钱库。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入浙西安抚司幕(《癸辛杂识》后集),因剔除毗陵民田浮额忤时宰,遂以母病归。度宗咸淳初为两浙运司掾属(《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十年(一二七四),监丰储仓(《癸辛杂识》前集、续集卷上)。端宗景炎间知义乌县(清嘉庆《义乌县志》卷八)。宋亡家破,居杭州。元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七。生平撰述甚多,有《草窗韵语》一至六稿,卷首有咸淳七年陈存序,系宋亡前作品;另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钞》、《绝妙好词》等传世。事见《珊瑚木难》卷五《弁阳老人自铭》、近人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周草窗年谱》,《宋史翼》卷三四有传。 周密诗,以民国乌程蒋氏密韵楼景刊宋咸淳本《草窗韵语六藁》为底本。参校吴县徐氏景印宋本(简称徐本)。另从《武林旧事》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七卷。
词学图录
周密(1232-1298) 字公瑾,号草窗、蘋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
原籍济南,后居吴兴。
能诗词,善书画,与吴文英并称"二窗"。
有笔记《武林旧事》、《齐东野语》、《浩然斋雅谈》、《癸辛杂识》、《云烟过眼录》。
诗有《草窗韵语》,词有《草窗词》、《蘋洲渔笛谱》,并编纂《绝妙好词》。
元诗纪事
密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人。流寓吴兴,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淳祐中,为义乌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5—1809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次仲。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宁国府教授。家境贫寒,群经皆手钞读之。学术博通经史,兼擅词章,并勤于读史,于疆域沿革、职官异同,均极熟悉。专精《》学。有《礼经释例》、《燕乐考原》、《元遗山年谱》、《校礼堂集》等。
词学图录
凌廷堪(1757-1809) 字次仲,一字仲子。安徽歙县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宁国府学教授。少学贾,年二十五始为举子业。入国子监师事翁方纲,遂研治经学。精三《》,通乐律,作《燕乐考原》,为乾嘉学派名儒。雅善属文,工诗词,尤工骈体。有《校礼堂集》、词集《梅边吹笛谱》。
梅边吹笛谱·自序
少时失学,居海上,往往以填词自娱。相倡和者,唯同里章君酌亭。后出游,渐知治经,得交仪徵阮君伯元,谈说之馀,时或及此,盖亦深于词者。其他朋辈,多以小道薄之,不敢与论也。年二十许,遂屏去,一意向学,不复多填词。旧稿久束之箧中,及官宛陵,暇日检出阅之,颇有商海帚千金之想,乃编为二卷,酌亭已前卒,不得见矣。旧取白石《暗香》句意,名之曰《梅边吹笛谱》,盖词人习气,亦不复追改也。又少作但依旧词填之,不知宫调为何物,近因学乐律,少少有所悟,而宋人之谱,多零落失传,又以琵琶證琴声,故燕乐二十八调,多与雅乐异名也。今取其可考者,注宫调于其下,不可考者不注也。阮君今以侍郎巡抚浙江,命小史录一本质之,不审能传于后否。稿中所用四声,非于唐宋人有所本者,不敢辄为假借;所用韵,凡闭口不敢阑入抵腭、鼻音,至于抵腭与鼻音亦然。异时有扬子云,当鉴此苦心也。嘉庆五年负在庚申端午日,淩廷堪次仲书。
梅边吹笛谱·跋
《梅边吹笛谱》二卷,先师次仲先生所手定也。
其锦赋性拙鲁,于此夙未究心,然尝窃闻其绪论矣。
词者,诗之馀也,昉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
以诗譬之,慢词如七言,小令如五言。
慢词北宋为初唐,秦、柳、苏、黄如沈、宋,体格虽具,风骨未遒,片玉则如拾遗,骎骎有盛唐之风矣。
南渡为盛唐,白石如少陵,奄有诸家,高、史则中允、东川,吴、蒋则嘉州、常侍。
宋末为中唐,玉田、碧山风调有馀,浑厚不足,其钱、刘乎。
草窗、西麓、商隐、友竹诸公,盖又大历派矣。
稼轩为盛唐之太白,后村、龙洲亦在微之、乐天之间。
金、元为晚唐,山村、蜕岩可方温、李,彦高、裕之近于江东、樊川也。
小令唐如汉,五代如魏晋,北宋欧、苏以上如齐梁,周、柳以下如陈隋,南渡如唐,虽才力有馀而古气无矣。
填词之道,须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两派焉。
一派为白石,以清空为主,高、史辅之。
前则有梦窗、竹山、西麓、虚斋、蒲江,后则有玉田、圣与、公谨、商隐诸人,扫除野狐,独标正谛,犹禅之南宗也。
一派为稼轩,以豪迈为主,继之者龙洲、放翁、后村,犹禅之北宗也。
元代两家并行,有明则高者仅得稼轩之皮毛,卑者鄙俚淫亵,直拾屯田、豫章之牙后。
我朝斯道复兴,若严荪友、李秋锦、彭羡门、曹升六、李耕客、陈其年、宋牧仲、丁飞涛、沈南渟、徐电发诸公,率皆雅正,上宗南宋,然风气初开,音律不无小乖,词意微带豪艳,不脱《草堂》前明习染,唯朱竹垞氏专以玉田为模楷,品在众人上。
至厉太鸿出,而琢句炼字,含宫咀商,净洗铅华,力除俳鄙,清空绝俗,直欲上摩高、史之垒矣;又必以律调为先,词藻次之,昔屯田、清真、白石、梦窗诸君,皆深于律吕,能自制新声者,其用昔人旧谱,皆恪守不敢失,况其下乎。
吾师之词,不专主一家,而尤严于律,尝自谓幼年精力误弊于此。
壬申冬,江郑堂先生亦语锦曰:令师学问精博,悉臻绝诣,礼经乐律,固其千秋大业,即骈体文章,诗馀小技,亦不落第二流也。
爰案次为其目录,置诸卷端,以便检阅。
外有《花犯》一阕,与《折桂令》诸散曲,既不欲弃置,亦不敢窜入,惟补录于后,以公同好云。
时道光六年仲秋月望日,受业宣城张其锦谨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8—1835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原名继章,改名廷纪,字莲生。道光十二年举人。善填词,为清词名家。屡试不第,幽忧不振。有《忆云楼词》。
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项鸿祚,字莲生,钱塘人。道光壬辰举人。
词学图录
项廷纪(1798-1835) 字莲生,初名继章,又名鸿祚。
钱塘人。
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
中举后,应礼部试不售,归益困,遂以愁病卒,年仅三十八。
工词,自言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
自序忆云词,有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学者诵而悲之。
论者谓其词有姜夔之幽涩而去其俗,有吴文英之深细而化其滞,有张炎之秀折而去其率,荡气回肠,与纳兰容若、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
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
有《水仙亭词》二卷,《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补遗》一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平江府吴江震泽人,字伯时。宁宗嘉定十六年领乡荐,仕至南康军白鹿洞书院山长。以文鸣于时。宋亡,隐居不仕。长于词曲。有《乐府指迷》。
全宋文·卷七九六○
沈义甫,字伯时,平江府吴江(今江苏吴江)人。
嘉定十六年领乡荐,后任南康军白鹿洞书院山长。
以诗文鸣于时,尝与吴文英等相酬唱。
宋亡,隐居不仕。
长于词曲,有《乐府指迷》一卷(存)。
见《吴中人物志》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1368 【介绍】: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元诗选
翥字仲举。晋宁人。少负才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其父为安仁典史,遂受业于李存之门。及调杭州,又学于仇山村远。由是以诗文知名,薄游扬州者久之,以隐逸荐。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太常博士、国子祭酒、集贤学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孛罗帖木儿拥兵入都,强翥草诏,不可。孛罗诛,诏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仲举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初在扬州,众素闻其名,争延致之。仲举肢体昂藏,行则偏竦一肩,韩介玉以诗嘲之云:「垂柳阴阴翠拂檐,倚阑红袖玉纤纤。先生掉臂长街上,十里朱楼尽下帘。」坐中皆失笑。或曰:「仲举病鹤形也。」时有相士在坐曰:「不然,此雨淋鹤耳,雨霁则冲霄矣!」后入大都,致位通显。晚年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一编,曰《忠义录》,识者韪之。所著有《蜕庵集》。
词学图录
张翥(1287-1368) 字仲举,号蜕岩,又号蜕庵。
晋宁(今山西临汾)人。
元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
累迁至翰林侍读学士兼国子祭酒。
善谐谑。
历盛衰,多伤乱。
词婉丽风流,宗南宋,有姜夔、吴文英之馀音。
论者以为有元一代词宗,至谓元词之不亡者,赖有仲举耳。
有《蜕庵集》、《蜕庵词》。
钦定四库全书·蜕庵集·提要
(臣)等谨案蜕庵集五卷元张翥撰翥字仲举晋宁人至元初用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寻退居淮东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给俸终身事迹具元史本传案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曰仲阳刘祁归潜志记其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四围书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诸句称其浮艳诸书援引或误为一人非也翥尝从学于李存传陆九渊之说诗法则受于仇远得其音律之奥其诗清圆稳贴格调颇高近体长短句极为当时所推然其古体亦伉爽可诵词多讽谕往往得元白张王之遗亦非苟作王士祯居易录曰蜕庵元末大家古今诗皆有法度无论子昂伯庸辈即范德机揭曼硕未知伯仲何如其论当矣史称翥遗稿不傅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王士祯则称蜕庵集四卷明洪武三年锡山郎成抄本此本乃朱彝尊所藏明初释大杼手抄本前后有来复宗泐二人序跋盖大杼与翥为方外交元末翥没无嗣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别为选次而录存之考元音乾坤清气集玉山雅集诸书所录翥诗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则亦非全本也
蜕庵集·原序
呜呼诗岂易言也哉大雅希声宫徵相应与三光五岳之气并行天地间一歌一咏陶冶性灵而感召休徵其有关于治教功亦大矣然自删后至于两汉正音犹完建安以来寖尚绮丽而诗道微矣魏晋作者虽优不能兼备诸体其铿鍧轩昂上追风雅所谓集大成者惟唐而后有之降是无足采焉逮及于元静脩刘公复倡古作一变浮靡之习子昂赵公起而和之格律高深视唐无愧至若德机范公之清淳仲弘杨公之雅赡伯生虞公之雄逸曼石揭公之森严更唱迭和于延祐天历间足以鼓舞学者而风厉天下其亦盛矣哉河东仲举张公生于数君子之后以诗自任五十馀年造语命意一字未尝苟作至正丙午春其方外友庐陵北山杼禅师以公手藁选次而刋行之来徵言为序余犹记公之言曰王者迹熄而诗亡诗未尝亡也而所以为诗者亡矣善赋之士往往主乎性情工巧非足尚盖性情所发出于自然不假雕绘观公之诗知公之所蓄厚矣春空游云舒歛无迹此其冲淡也昆崙雪霁河流沃天此其浑涵也灏气横秋华峰玉立此其清峭也平沙广漠万马骤驰此其俊迈也风日和煦百卉竞妍此其流丽也写情赋景兼得其妙读之使人兴起诚为一代诗豪矣顾余谫材何足以铺张盛美然托契于公非一日而又重北山之高谊不得辞始僭叙之以冠篇首云 豫章沙门释蒲庵来复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仲举晋宁人官翰林承旨有蜕庵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举,晋宁人。以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宋辽金三史累擢国子祭酒集贤学士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有蜕庵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8—1343 【介绍】: 元兴化莆田人,字众仲。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元诗选
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
幼孤,笃志于学,以荐为闽海儒学官。
御史中丞马祖常一见奇之,谓曰:「子馆阁器也,胡留滞于此?
」因勉游京师。
侍讲学士虞集见所为文,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
」即延至馆中,朝夕相讲习,与祖常交口延誉于诸公间。
平章赵世延力荐之,除国子助教,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再任焉。
出为江浙儒学提举,召应奉翰林文字。
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又二年卒。
年五十六。
有《安雅堂集》十四卷。
史称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
河东张翥序其集曰:「天历、至顺间,学士虞公以文章擅四方,学者仰之。
其许与君特厚,君亦得与相薰濡而法度加密。
虞之奖成后进,陈之识所依归,才名接踵,相得益彰。
昔人风致,真不可及也。」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朱孝臧(1857-1931) 一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
浙江归安(今湖州)人。
光绪九年(1883)进士。
授编修。
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
历官侍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广东学政。
称病辞归。
入民国,在沪为寓公。
早年工诗,及交王鹏运,始专于词。
为"清季四家"之一,论者以为堪称词学一大结穴。
以王沂孙为骨,以吴文英为神,以苏轼为姿态。
辑刊《彊村丛书》,收唐至元一百六十余家。
编有《湖州词徵》、《国朝湖州词徵》、《沧海遗音集》、《宋词三百首》。
晚岁删定词集为《彊村语业》。
彊村语业
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彊村语业·序
语业二卷,彊村先生晚年所定也。
曩者半塘翁固尝目先生词似梦窗
夫词家之有梦窗,亦犹诗家之有玉溪。
玉溪以瑰迈高材,崎岖于钩党门户,所谓篇什,幽忆怨断,世或小之为闺襜之言,顾其他诗,如何匡国分,不与素心期。
又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岂与夫丰艳曼睩竞丽者。
窃以为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第读之者弗之知尔。
先生早侍承明,壮跻懋列,庚子先拨之始,折槛一疏,直声震天下,既不得当,一抒之于词。
解佩纕以结言,欲自适而不可。
灵均怀服之思,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嘉父究讻之忾,其哀感顽艳,子夜吴趋,其芬芳悱恻,哀蝉落叶。
玉溪官不挂朝籍,先生显矣。
触绪造端,湛冥过之。
信乎所忧者广,发乎一人之本身,抑声之所被者有藉之者耶。
复堂老人评水云词曰,咸同兵事,天挺此才,为声家老杜。
余亦谓当崇陵末叶,庙堂厝薪,玄黄水火,天生先生,将使之为曲中玉溪耶。
迨至王风委草,小雅寝声,江濆飞遁,卧龙无首,长图大念,隐心已矣。
慬留此未断樵风,与神皋寒吹,响答终古,向之瘏口哓音,沈泣饮章,腐心白马者,且随艰难天步以俱去。
玉溪未遭之境,先生亲遘之矣。
我乐也,其无知乎,我寐也,其无吪乎。
是又讽先生词者,微吟焉,低徊独抱焉,而不能自已也。
甲子嘉平月,遁堪居士张尔田引。
彊村语业·跋
右彊村语业三卷,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先生始以光绪乙巳,从半塘翁旨,删存所自为词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为前集,曾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为别集附焉。后又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别集,即世传彊村词四卷本是也。晚年复并各集,釐订为语业二卷,嗣是不复多作,尝戏语沐勋,身丁末季,理屈词穷,使天假之年,庶几足成一卷。而竟不及待矣。伤哉。先生临卒之前二日,呼沐勋至榻前,执手呜咽,以遗稿见授曰,使吾疾有閒,犹思细定。其矜慎不苟如此。兹所编次,一以定稿为准,其散见别本,或出传钞者,不敢妄有增益,虑乖遗志也。壬申初夏,龙沐勋谨跋。
彊村词剩稿·彊村词原序
沤尹大兄阁下,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读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
大集琳琅,读之尤歆快无量,日来料量课事讫,即焚香展卷,细意披吟,宛与故人酬对。
昨况夔笙渡江见访,出大集共读之。
以目空一世之况舍人,读至梅州送春、人境庐话旧诸作,亦复降心低首曰,吾不能不畏之矣。
夔笙素不满某某尝与吾两人易趣,至公作则直以独步江东相推,非过誉也。
若编集之例,则弟日来一再推求,有与公意见不同之处,请一陈之。
公词庚辛之际是一大界限,自辛丑夏与公别后,词境日趋于浑,气息亦益静。
而格调之高简,风度之矜庄,不惟他人不能及,即视彊村己亥以前词亦颇有天机人事之别。
鄙意欲以己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编为别集,己亥以前词为前集,而以庚子三姝媚以次以汔来者为正集,各制嘉名,各不相杂。
则后之读者亦易分别。
叔问词刻集胜一集,亦此意也。
至于去取则公自为沙汰之严,已毫无尘杂,俟放暑假后再为吹求,续行奉告。
自世之人知学梦窗,知尊梦窗,皆所谓但学兰亭面者,六百年来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谁耶。
夔笙喜自咤,读大集竟,浩然曰,此道作者固难,知之者并世能有几人。
可想见其倾倒矣。
拙集既用味梨体例,则春明花事诸词,其题目儗金明池下书扇子湖荷花,题序则另行低一格,而去其弟一弟二等字,似较大方。
公集去之良是,体例决请如此改缮。
暑假不远,儗之若耶上冢,便游西湖,江干暑湿,不可久留,南方名胜当亟游,以便北首。
此颂起居,弟王鹏运再拜上言,五月廿六日。
予素不解倚声,岁丙申重至京师,半塘翁时举词社,强邀同作,翁喜奖借后进,于予则绳检不少贷,微叩之,则曰,君于两宋涂径固未深涉,亦幸不睹明以后词耳,贻予四印斋所刻词十许家,复约校梦窗四稿,时时语以源流正变之故,旁皇求索,为之且三寒暑。
则又曰,可以视今人词矣。
示以梁汾、珂雪、樊榭、稚圭、忆云、鹿潭诸作。
会庚子之变,依翁以居者弥岁,相对咄咄,倚兹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领受,而翁则翩然投劾去,明年秋遇翁于沪上,出示所为词九集,将都为半塘定稿。
且坚以互相订正为约,予强作解事,于翁之闳指高韵,无能举似万一,翁则敦促录副去,许任删削,复书至未浃月,而翁已归道山矣。
自维劣下,靡索成就,即此趑趄小言,度不能复有进益,而人琴俱逝,赏音阒然,感叹畴昔,惟有腹痛。
既刊翁半塘定稿,复用翁旨,薙存拙词若干首,姑付剞氏,即以翁书弁之首,以永予哀云。
乙巳夏五月,上彊村人记。
彊村词剩稿·跋尾
彊村词剩二卷,归安朱先生语业删馀稿也。先生既于光绪乙巳薙存丁酉以来所为词,刻彊村词三卷,前集别集各一卷,而三卷末有丁未年作。是此集虽开雕于乙巳,亦续有增益,以汔于宣统辛亥,足成四卷,而汰其前集别集不复附印,世几不获见先生词集之全矣。戊午岁先生复取旧刊各集,益以辛亥后作,删存一百一阕,为彊村乐府,与临桂况氏蕙风琴趣以活字版合印为鹜音集。后五年癸亥续加订补,刻语业二卷,先生词盖以是为定本焉。其癸亥以后有手稿题语业卷三者,已为写定续刊矣。先生临卒之前数月,曾举手圈彊村词四卷本及前集别集见付。其词为定本所删者过半,在先生固不欲其流传,然先生所不自喜者,往往为世人所乐道,且于当时朝政以及变乱衰亡之由,可资考镜者甚多。乌可任其散佚,爰商之夏闰枝、张孟劬两丈,仿先生刻半塘翁词例,取诸集中词为语业所未收者次为剩稿二卷,而以辛亥后存有手稿不入语业卷三者别为集外词,以附遗书之末,俾世之爱诵先生词者不复以缺失为憾云。壬申冬十二月,龙沐勋谨跋于真如寓居。
彊村集外词·跋
彊村集外词一卷,据先生手稿写定。稿原二册,于先生遗箧中检得之。大抵皆二十年来往还吴门沪渎閒所作,亦有成于国变前者。料其初当为零缣断楮,掇拾汇存,故不尽依岁月编次。各词每自加标识,隐寓去取之意,今悉仍之。其卷首买陂塘一阕,则江阴夏闰枝丈自旧京录示者也。先生晚岁酬应题咏之笔,閒或假手他人,即此册中亦复时有代做作。先生往矣,辄本过而存之之意,并付手民。学者分别观之可也。校录既竟,附识数语于此。壬申重九,龙沐勋谨跋于真茹寓居之受砚庐。

人物简介

简介
名直温,字君玉,别号西庄、霁庄、玉松山叟、紫芝山樵等,法号仁让院,日本江户人。
其父为幕臣野村直超。
曾在古贺精里门下就学。
享和元年(1801),任昌平黉教授。
门下有友野霞舟、川上麟巷、石川柳溪、设乐翠岩等人。
篁园博学多识,工诗文,善填词。
有诗文集《篁园全集》二十卷,其中有词集《秋蓬笛谱》二卷,共收词一百六十四首。
数量之多,即使是在中国词家中,也不多见。
而且篁园才力过人,从小令《荷叶杯》,到慢词《莺啼序》,几乎诸调皆备,在中外词史上亦属少有。
其词近半为咏物之作,所咏之物包括四季花卉和日常食物以及鸟虫之类,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其词运笔畅达,文辞富赡,亦善使事用典,工丽典雅。
刻画物象,形神俱肖,或富于生活气息,趣味盎然,或言志喻理,寄托遥深。
词风差近碧山、梦窗,为江户时代的填词名家。
夏承焘先生在《域外词选》中称其“咏物之作,细腻不减史达祖、吴文英”,“以姜白石、史梅溪刻画之笔,写江乡风味,令人有莼鲈之想”。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