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熹

相关人物:共 605 位
共 60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以元,一作子元,号流塘。初为县尉。以荐为太学录,上疏请辨君子小人邪正之分,忤韩侂胄,罢归,入庐山不仕。治学往来于朱、陆诸学派之间。有《流塘集》,另名《寒松阁集》。
全宋诗
詹初,字以元,休宁(今属安徽)人。
体仁宗侄。
为学崇奉朱熹
始为县尉,后以荐为太学录。
因上疏乞辨邪正,忤韩侂胄,罢归,遂以讲学为事。
所著凡二十一卷,因所居曰流塘里,故名《流塘集》,其集毁于火。
后其子阳于詹体仁家得残稿,编为一卷,已佚。
明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裔孙景凤等重刊于初读书故址寒松草阁,分为三卷,因名《寒松阁集》。
事见本集有关序跋。
 詹初诗,以明嘉靖刊《宋国录流塘詹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寒松阁集》(简称四库本),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四三七
詹初,字以元,一作子元,号流塘,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体仁宗侄。初为县尉,后被荐入太学为学录,尝上《乞辨邪正疏》,忤韩侂胄,罢归,遂入庐山不仕。著有《流塘集》二十一卷,后毁于火。其子阳于族人处乞得残本,归而藏之。见《宋元学案》卷六三及《寒松阁集》附录之诸家序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180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徙居衡阳,字敬夫,一作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张浚子。
师胡宏,以古圣贤自期。
以荫补承务郎,参赞父浚幕府,人称其能,间以军事入奏,孝宗与定君臣之契。
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屡言事,力主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进战退守。
出知袁州,家居累年,复知静江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诸蛮感悦。
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礼遇诸将,得其欢心。
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卒谥宣。
为人表里洞然,为学重义利之辩,与朱熹同为道学大师。
有《易说》、《论语解》、《孟子说》及《南轩集》等。
全宋诗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赞》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
浚子。
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为友。
以荫入仕。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
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
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
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
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
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
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七年卒,年四十八。
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
事见《晦庵》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为底本。
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栻(1133—118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
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
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曾任江陵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等职。
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为南宋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一代学者宗师,著述甚丰。
今存《南轩易说》等。
作有《黄鹤楼说》文一篇,对黄鹤楼的各神传说、来源加以评论,论证“盖黄鹤名楼,以山得名也”,使黄鹤楼以山命名有了一个说法。
又据王葆心考证,旧有“江汉亭”在“南楼蛇山间,绍兴中南轩先生张栻所建”。
全宋文·卷五七二一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后因避讳改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迁衡阳(今湖南衡阳)。
浚子。
早年师事胡宏,隆兴元年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
居父丧,服除,主讲于城南、岳麓二书院。
乾道五年,因刘珙荐,除知严州。
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
忤时宰,出知袁州。
退而家居累年,授徒讲学。
淳熙元年,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主管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公事。
有善政,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
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
求退,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
淳熙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嘉定中赐谥曰宣,淳祐中从祀孔子庙。
著作有《论语解》十卷(存)、《孟子说》七卷(存)、《南轩易说》(存)、《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存)等。
朱熹《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九),杨万里《张左司传》及《宋史》卷四二九《张栻传》。
黄杲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九
黄杲,字升卿,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黄干弟,亦从朱熹游。
绍兴三十年第进士。
淳熙初为从事郎、荆湖北路提刑司检法官,终宣教郎。
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九,雍正《福建通志》卷三四及所撰《湖北常平司椠本汉书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长溪人,字尚质。
师事朱熹,著述甚丰。
馀干饶鲁、宁德李鉴,皆其弟子。
官至直学士。
有《五经讲义》、《四书纪闻》、《梅鉴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0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叔度。九岁以童子贡京师,后入太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官至太平教授。父丧服除,不复仕。与吕祖谦同年而服其学、游其门。
全宋文·卷五八○○
潘景宪(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叔度,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九岁以童子贡京师,后入太学。
隆兴元年进士,调荆门军学教授,不行,请为南岳祠官。
后不复仕,游吕祖谦门,执弟子礼。
绍熙元年卒,年五十七。
朱熹《潘公墓志铭》(《朱文公文集》卷九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平江府常熟人,字仲耕。
钱俣弟。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累迁吏、兵、工三部侍郎,出为江西转运副使,继使福建,再使江西。
孝宗淳熙八年知婺州,移粟赈饥,全活七十余万口。
临政以民为先,治绩为诸郡最,朱熹极称之。
官至中奉大夫、秘阁修撰。
卒年六十二。
有《易解》、《词科类要》及文集。
全宋文·卷五三九四
钱佃,字仲耕,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俣弟。绍兴十五年第进士。历官临安府推官,擢吏部郎中,累迁吏、兵、工三部侍郎。淳熙中出为江西转运副使,继使福建,再使江西,八年知婺州。官至中奉大夫、秘阁修撰。年六十二卒。著有《易解》、《词科类要》、文集。见《吴郡志》卷二八,《姑苏志》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8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季通,号西山。
蔡发子。
幼从其父学,及长师事朱熹视为讲友。
宁宗庆元间,沈继祖等上疏攻击朱熹,连及元定,被编管道州。
道至春陵,来学者日众。
卒谥文节。
博涉群书,深究义理。
其学问多寓于朱熹书集中,疏释“四书”,作《易传》、《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其往复参订。
有《律吕新书》、《西山公集》等。
全宋诗
蔡元定(一一三五~一一九八),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
发子。
孝宗乾道间从朱熹学,扣其学,以为不当在弟子列。
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尤袤、杨万里荐于朝,以病辞。
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韩侂胄专政,开伪学之禁。
二年,以布衣谪道州。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四。
有《律吕新书》等,明蔡有鹍《蔡氏九儒书》辑其诗文为《西山公集》一卷。
事见《云庄刘文简公文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宋元学案》卷六二有传。
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蔡元定(一一三五——一一九八),字季通,学者称西山先生,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发子。
长从朱熹学,韩侂胄禁伪学,谪道州。
庆元四年卒,年六十四,后追谥文节。
著有《大衍详说》、《律吕新书》(存)、《燕乐原辩》、《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八阵图说》、《阴符经解》、《运气节略》、《脉书》及《诗柬杂说》若干卷。
见《刘云庄集》卷一一《西山先生蔡公墓铭》,《杜清献集》卷一九《蔡元定传》,《宋史》卷四三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91 【介绍】: 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
方镕子。
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
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
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
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
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
元朝召之,坚辞不赴。
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
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全宋诗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在婺州开讲授徒。二年,起知瑞州。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兼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五年,权兵部侍郎。七年,迁吏部侍郎。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八一七○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初名梦魁,字君锡,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赐今名。初补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以秘书省正字召入,二年除校书郎,四年除知宁国府。后以著作郎召,复权尚书左郎官。贾似道入相,罢职。咸淳元年,度宗登极,除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直舍人院,寻除秘书监、再除起居舍人。三年,除秘阁修撰、江东提刑,四年除江西转运副使,七年除吏部侍郎。时权奸当道,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宋亡,元世祖诏起之,以疾坚辞不出。至元二十八年卒。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传》、《中庸大学注释》、《蛟峰文集》等。见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蛟峰外集》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0 【介绍】: 宋临江军人,徙居庐陵,字子澄,号静春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知宜黄县,以荐召对,论“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
历太常寺主簿、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被诬告罢归,筑槐阴精舍以讲学。
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
初中进士后欲应博学宏词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学。
与吕祖谦、张栻神交,为汪应展、李焘敬慕。
有《曾子内外杂编》、《戒子通录》、《墨庄总录》及文集等。
全宋诗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学者称镜春先生,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靖之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历知建德、宜黄县。孝宗召对,改太常主簿,通判鄂州,改知衡州。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言者论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八)。光宗即位,起知袁州,未赴而卒。年五十七。有文集、《衡州图经》等(《宋史·艺文志》),均佚,仅《戒子通录》八卷传世。《宋史》卷四三七、《宋元学案》卷五九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九九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号静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
调万安县丞,知宜黄县。
丞相周必大荐于孝宗,召对称旨,改太常寺主簿。
通判鄂州。
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
光宗即位,起知袁州,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
绍熙元年卒,年五十七。
清之少从兄靖之学,后见朱熹,遂致力于义理之学。
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存)、《墨庄总录》、《祭仪》、《时令书》、《续说苑》、《农书》、文集。
宋史》卷四三七有传,又见《朱文公文集》卷八七《祭刘子澄文》,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裘父,号艇斋。
曾宰曾孙。
师事吕本中、韩驹,又与朱熹、张栻游。
举进士不第,终身隐居,人争荐之,皆不起。
有《艇斋杂著》、《论语训解》、《艇斋诗话》。
全宋诗
曾季狸,字裘父,号艇斋,临川(今属江西)人。
一作南丰(今属江西)人。
宰曾孙。
尝举进士不第,终身不仕。
师事韩驹、吕本中、徐俯,又与朱熹、张栻书问往复,有声孝宗乾道、淳熙间。
有《艇斋杂著》一卷,已佚。
今存《艇斋诗话》一卷。
事见《渭南文集》卷一五《曾裘父诗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五《艇斋小集》附传。
 曾季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为底本,参校《江西诗徵》等书所引录,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季狸,字裘父,号艇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曾巩之弟宰之曾孙。
少从吕本中、徐俯游,又与朱熹、张栻游。
尝一试礼部,不中,终身不赴。
著有《艇斋杂著》一卷、《艇斋诗话》一卷(存)。
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二二,《宋元学案》卷三六,《宋史翼》卷三六。
共 60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