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明辩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缪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常熟人,字仲素。
善篆隶真行书,好古博识,隐居不仕,尤善八分小篆。
有《书学明辩》。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四
释澄林,字洞初。
姓张氏,武清人也。
赋性慈祥,不伤生物。
初投京师观音阁薙染,复从潭柘振寰受具足。
遍历讲肆,讨论性相。
兼叩禅宗,参究心要。
虽出入宗教,而律身端严,语不妄发。
衣钵自随,过午不餐。
时瞿骨、妙伟,皆深器之,谓有优波离之风。
复归潭柘辅导止安,为尊證者,四十一年。
规范后进,不威而严。
仪度汪汪,大众化之。
廊寮接语,莫敢倾侧。
一日静坐,闻棚上群鼠窸窣,少焉益甚,寻复寂然。
林心怪之,命侍者破棚,十数死鼠累累坠下,口有馀粒,知中毒药。
乃至米库,复见群鼠往来驰逐。
林作色曰:“何不治之,而饱鼠腹耶?
”司库对曰:“已和毒饵,彼东西跳梁者,将自毙也。
”林乃痛加诃责,以违律伤慈摈之。
然后知棚顶鼠声,犹呼吁见告。
其德行感物如此。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继席岫云。
建楞严坛成,宣讲梵网。
明辩以晰,开人心意。
雍正六年戊申十一月五日示疾,诫其弟子曰:“末路比丘,乞食维艰。
丛林接众,恒产为要。
比岁负贷二千馀金,撙节苦辛,幸偿夙逋。
欲增饭僧田,愧未及耳。
事在得人,我无他愿。
”言讫无声,溘然坐化,春秋六十有二,坐夏三十有八,塔于寺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8—1158 【介绍】: 宋僧。长洲人,俗姓戈,字天瑞,号无机子。六岁从师习《法华经》。徽宗政和七年为松江大觉教寺住持,讲经凡八年,朝廷赐号普润。以母老归乡。集千人结莲社念佛,开一方风气。有《息阴集》、《翻译名义集》,又注解《金刚经》及《心经》。
全宋文·卷三九二五
法云(一○八八——一一五八),俗姓戈,字天瑞,自称无机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幼习佛法,十岁受戒。
绍圣四年,出游四方。
首参通照法师,习天台教;次投天竺敏法师;最后得法于南屏清辩法师,名动丛林。
后受通议大夫应安道礼请,住持松江大觉寺,赐号普润大师。
法云研精佛法,博通经史,兼善诗文,多与士大夫唱和。
绍兴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
著《翻译名义集》七卷(存)、《息荫集》若干卷,并注解《金刚经》及《心经疏抄》等。
见《翻译名义集》卷一附元释普洽所撰《苏州景德寺普润大师行业记》。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德富。保定易县谢氏子也。年七岁力求出家。父母感异梦遂舍入兴圣寺。依真空和尚薙发受具戒。力究大法。一日经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丛林。宋皇庆初万山寿和尚奉旨大兴水陆斋会请师开堂说法。七众咸集。师方升座说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际现诸瑞相。良久方隐闻于朝廷赐通辩大师之号并金僧伽黎衣。及后示灭有白光顶出照耀四达。荼毗得舍利数十颗。建塔。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德富,姓谢氏,易人也。
年七岁力求出家,父母感异梦,遂舍入兴圣寺依真空薙发,受具戒,力究大法。
一日经行次忽大悟,自是名播丛林。
宋皇庆初,万山寿方大兴水陆斋会,请富开堂说法,七众咸集。
富方升座说偈,忽于座上放大光明遍照空际,现诸瑞相,良久方隐。
事闻于朝,赐“通辩大师”之号,并金僧伽黎衣。
及后示灭,有白光从顶出,照耀四达,茶毗得舍利数十颗,建塔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清,住平江府觉报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道场正堂明辩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9—1314 【介绍】: 元积宁人,出家为僧。
善解诸国语。
世祖命译中国未备显密诸经,辞旨明辩
特赐号大辩广智,授江浙等处释教都总统。
去烦从宽,僧寺赖以安。
改统闽粤,忤同列罢职。
武宗复召拜光禄大夫、大司徒,馆于庆寿寺。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释沙啰巴西国积宁人。
总丱即依癹思巴帝师薙染。
习诸部灌顶法。
又从著栗赤上师学大小乘。
时有剌温卜。
善通焰曼德迦。
密教为世所称。
投之尽得其道。
所以善吐番音说诸妙法兼解诸国文字。
后因迦啰思巴帝师荐于世祖。
命译中国未备显密诸经。
各若干部。
其辞旨明辩
特赐大辩广智之号。
其时僧司虽盛而风纪寝弊。
官吏不能干城遗法抗禦外侮。
返为僧害。
世祖每论至此切忧之。
乃选能者整维其失。
故特授师为江浙等处释教都总统。
帝亲劳送之。
既至江南尽削去烦苛务从宽大。
故遐迩僧寺赖以安之。
随改统福广。
因师之气正德庄严峻不倚。
是以多忤同列。
尝自叹曰。
天下何事耶。
吾人自扰之耳。
朝廷设官愈多。
则天下之事愈烦。
况释教乎。
今僧之苦无他。
盖官多事烦耳。
所谓十羊九牧可胜言哉。
遂建言以闻。
得旨尽罢诸路总统。
天下快焉。
师即遁迹垄坻。
筑室种树将欲终老。
至大中复召至燕京。
拜光禄大夫大司徒。
皇太子诸王尝问法要。
诏给廪馆于庆寿寺。
所译之经朝廷皆为刊行。
延祐元年十月五日示疾。
赐钞万缗。
敕太尉沈王视医药谢却之。
竟面佛端坐而化。
帝悼之哀赐给葬。
遣使驰驿送归故里。
建塔。
系曰。
译经之盛莫过于六朝盛唐鸠摩什实叉难陀辈。
及入五代北宋则渐渐寝矣。
况自康王渡江胡马南饮。
銮辇驰遁淳熙之后。
虽有一隙之暇。
乌能于是哉。
至元世祖而华夷一统。
始复有译经之命。
入我国朝。
洪武建元以来以三藏颇足摩滕不至故止是例。
今于元史仅得此人。
庶不虚此首科亦几希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沙啰巴,西域积宁人,幼而通慧,年才总丱,即依帝师癹思巴薙染,习诸部灌顶法。又从著栗赤上师,学大小乘。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佛智三藏。
出积宁氏。
昆弟四人。
师其季也。
总丱之岁。
依帝师癹思巴。
薙染为僧。
通诸部灌顶之法。
世祖受教于帝师。
锐意翻译。
师与参译语。
辞致明辩
𠃔惬上意。
诏赐大辩广智法师。
论者谓。
季叶以来。
译场久废。
能者盖寡。
岂意人物凋残之际。
乃见公乎。
观其所译。
可谓能者哉。
师之道大阐。
河西之人。
尊之不敢名。
至呼其族党。
皆曰。
此积宁法师家。
其为见重如此。
时僧司盛设。
风纪䆮弊。
既不能干城遗法。
抗禦外侮。
反为诸僧劳扰。
颓波所激。
江南尤甚。
朝廷欲选能者正之。
佥以必得精识时务。
如师者始可。
诏授师江浙等处释教总统。
既至。
削去烦苛。
务从宽大。
僧众安之。
既而改授福建等处。
方正之气。
颇与同列乖忤。
师叹曰。
天下何事。
况教门乎。
盖吾人之庸。
自扰之耳。
夫设官愈多。
则事愈烦。
十羊九牧。
其谁能堪。
遂建言罢之。
议者称其高。
师。
既得请随谢事。
遁迹垄坻。
筑室种树。
盖将终焉。
未几。
以光禄大夫起。
仁宗为太子时。
尝就师问法。
既践大宝。
眷遇益隆。
馆于庆寿寺。
给廪膳。
诏师所译。
皆板行之。
师幼而颖悟。
诸国语言。
皆不学而能。
既长。
果能树立。
其为学。
诵言观义。
涉其涯。
遂厉于深。
且好贤爱能。
尤能取诸人以为善。
谈论之际。
发其端。
已得过半之思。
故其所有皆以好问而致。
是以名胜之流。
皆乐从之游。
延祐元年十月。
示寂。
年五十有六。
其始疾也。
诏赐中统钞万缗。
俾佐医药。
太尉沈王。
往视疾。
既殁。
又赐币万缗。
以给葬事。
遣使驿送其丧。
归葬故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