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魏节闵帝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饮光,号谷庵。
崇祯十六年进士。
与史可法同辅福王。
马士英知其能而忌,出为万安知县。
弘光元年八月清兵入万安,被执自杀。
有《梁节闵遗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饮光,江都人。崇祯癸未进士除万安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4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猛略。河间公拓跋齐孙。少清辩强干,通书传,有文才。孝文帝时,为洛阳令,收治冯昭仪之弟俊,以此忤旨,迁太尉主簿。随孝文帝南征,有箭射来,志以身障帝,而己目中箭。遂以志行恒州事。宣武帝时,为荆州刺史。孝明帝时,历扬州、雍州刺史。晚好声伎,急聚敛。后以西征都督镇压莫折念生起事,兵败,奔岐州,被执死。
全后魏文·卷十五
志字猛略。
烈帝玄孙,河间公齐之孙。
孝文时为洛阳令,左迁太尉主簿。
寻为从事中郎,行恒州事。
宣武时,除荆州刺史。
孝明初,兼廷尉卿。
后除扬州刺史,赐爵建忠伯。
寻为雍州刺史。
为莫折念生所擒见豁。
前废帝初,赠尚书仆射、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
尔朱荣从弟。
为荣府长史。
尔朱世隆废长广王元晔,立广陵王元恭节闵帝,彦伯封博陵郡王,高欢起兵讨尔朱氏,彦伯被执送欢,寻与世隆同斩于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万仁。
尔朱荣从子。
以骁猛过人得荣赏爱,以为爪牙。
荣入洛,兆为前锋都督。
孝庄帝时,累除都督,赐爵颍川郡公。
以破邢杲、元颢功,任侍中、车骑大将军、汾州刺史。
及荣死,兆进兵洛阳,杀孝庄帝。
与尔朱世隆等立节闵帝(前废帝),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并州刺史、录尚书事。
高欢起兵,败兆于韩陵。
兆奔秀容,自缢死。
高盛 朝代:北魏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 【介绍】: 北魏末渤海蓨人。
高欢从叔祖。
宽厚有长者风。
节闵帝晋泰元年,高欢起兵信都,讨尔朱氏,任中军大都督。
后封广平郡公。
东魏孝静帝时迁司徒、太尉。
天平三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35 【介绍】: 北魏钜鹿下曲阳人。
魏收族叔。
起家北海王国侍郎,累迁本郡太守。
孝明帝孝昌初,转岐州刺史,从行台萧宝夤征战。
以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都督泾岐东秦南岐四州军事,兼四州行台尚书。
后依高欢,与高乾等固请欢废节闵帝,深为时论所非。
孝武帝太昌初除仪同三司,加开府,封永兴县侯。
高乾死,兰根忧惧,乃移疾归。
卒谥文宣。
全后魏文·卷四十九
兰根字兰根,子建族弟。为北海王国侍郎,历定州长流参军、司徒掾,除本郡太守。正光末为都督李崇长史,除冠军将军,转司徒右长史。孝昌初,转岐州刺史,加持节、假平西将军。入拜光禄大夫,转安东将军、中书令〓中兴初,加车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太昌初,除仪同三司,寻加开府,封钜鹿县侯。天平二年卒,赠司徒侍中,谥曰文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 【介绍】: 西魏陇西人。
骁健有武力,数从征战,以军功封陈郡公,除镇西将军。
节闵帝初除凉州刺史,西魏文帝大统二年迁司徒,三年,阴遣使通款于高欢,事泄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华兴,小字盆子。
元英弟元怡之子。
性轻躁,有膂力。
孝庄帝初封长广王,出为太原太守,行并州事。
尔朱荣被诛,尔朱世隆等奔还并州,推晔为主,年号建明,寻为世隆等所废。
节闵帝(前废帝)立,封晔为东海王。
孝武帝初,因事赐死。
陆恭之 朝代:东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 【介绍】: 东魏代人,字季顺。
陆炜弟。
北魏时,为侍御史、著作佐郎。
孝庄帝建义初,除中书侍郎,封殷州刺史。
节闵帝初,拜廷尉卿。
所历有声绩,后坐事免。
东魏孝静帝初,复官本任,出为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
僧达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56 【介绍】: 北齐僧。
俗姓李,上谷人。
十五出家,从勒那三藏学《地论》,深习禅法,有异行。
梁武帝引入重云殿,誓为弟子。
北魏废帝召之入邺,受菩萨戒。
北齐文宣帝尤重之,为立洪谷寺,造定寇寺。
后卒于洪谷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姓李。上谷人。形器异伦。虎头长耳。双齿过寸。见者骇异。志学之年始薙染。即事游历。以阅北岱讲席之盛。登具二夏。乃进毗尼。时犹魏历未替。孝文邀以弘阐四分于庙寺。机论适变。人共褒美。寻复振锡洛阳。受地论于勒那三藏。居久之。那迁化。众奉覆述声骇伊谷。俄听光师十地有所发明。遂从禀菩萨戒。雅闻梁武弘法。即南济江入觐。诏驸马殷均。引见重云殿。连席七宵。秘妙宣泄。请从加戒为弟子。仍令旬浃陛对。诏住同泰寺。以便开示。尝与志公遇。公曰。大福德人也。故帝每以为北方鸾法师达法师皆肉身菩萨云。留一纪。归兖州。时侯景方治行台。就天观山筑丈六寺。以迎之。而达且念身为苦器。莫足维持。遽饵苓断粒。誓终此报。顷之魏废帝。诏仆射高隆之聘至邺都。并为中山王授菩萨戒。及齐继魏统。文宣在位。尤礼重。前后归崇。凡十度。诏于林虑山黄华岭下作洪谷寺。又以神武旧庙作定𡨥寺。听其往来燕处。始达将经营洪谷。虎遮其前不可入。祝曰。兹欲创造。以福幽灵。若许者可避去。虎即去。一日议返邺未行。夜见黄服而拜跪者。自称戴山胡曰。王约三谷备供养矣。愿无复还。达谓在山则所利益者寡。在京则所利益者多。贫道观机而动。幸勿沮也。夜有媪闯户而馈米糕者曰。弟子山神之偶也。今僧于礼佛之际。而独遗弟子名。宁非偏乎。得兼唱可矣。达辞其糕。而许之。复为山神读经月馀。失所畜狗。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不谨。而檀越警之。以贻祸于狗也。具问焉。则曰。本读金光明经。偶误易以维摩经耳。于是达祝曰。昨虽读馀经。其功德亦属檀越。未几而狗出窦中。视其顶有御啮痕。则知其以虎故。然天保七年六月七日。终于谷寺。寿八十二。大驾奔赴举哀。六军号恸。声震山林。葬谷中立碑岩下。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僧达。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代听习为业。及受具后宗轨毗尼。进止沈审非先祖习。年登二夏。为魏孝文所重。邀延庙寺阐弘四分。而形器异伦见者惊奉。虎头长耳双齿过寸。机论适变时其高美。与徐州龙达各题称谓。寻复振锡洛都。因遇勒那三岁。奉其新诲。不久值那迁化。覆述地论声骇伊谷。令望归信相次称谒。后听光师十地发明幽旨。遂从受菩萨戒焉。因从请业有名学众。又南会徐部随通地论。梁武皇帝拨乱弘道。衔闻欣然遂即济江造宫请见。敕驸马殷均。引入重云殿。自昼通夜传所未闻。连席七宵帝叹嘉瑞。因从受戒。誓为弟子。下敕住同泰寺。降礼供奉。旬别入殿开示弘理。年移一纪道怀有据。请辞还魏。乃经七启方许背梁。时兖州行台侯景为造二寺。山名天观。治曰。丈六达念身为苦器难可维持。乃试履裁约。饵苓断粒。自此终报。资用通生。未为魏废帝中王敕仆射高隆之召入邺都。受菩萨戒。暨齐文宣特加殊礼。前后六度归崇十善。达性爱林泉居闲济业。帝为达于林虑山黄华岭下立洪谷寺。又舍神武旧庙造定寇寺。两以居之。初达经营山寺将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灵。若相许者。可为避道。言讫寻去。及造寺竟安众综业。达反邺京。夜有神现。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载山神也。王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遮止。又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白日无暇。今故参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糕可将还。后当为礼。因令通为之。时一拜兼唱。其含幽识明皆此类也。达遣弟子道爽。为山神读金光明经。月馀有虎来将狗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为檀越读经。具问之。果云三日来别诵维摩耳。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馀经。其福亦属檀越。若有灵鉴放狗还也。至晓狗还。看于顶上有衔啮处。斯又接统神明。殆不可测。讲华严四分十地地持。虽无疏记而敷扬有据。特善论议知名南北。禅法一门开世殊广。曾游梁境。志公遇而告曰。达禅师是大福德人也。帝亦深敬。常顾侍臣云。北方鸾法师达禅师。肉身菩萨。恒向北遥礼。其为时君所重无有加焉。一时少觉微疾。端坐绳床口诵波若。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山寺。春秋八十有二。即齐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宣帝闻之。崩腾惊赴。举声大哭。六军同号山林为动。葬于谷中岩下。立碑于后余以贞观九年亲往礼谒。骸骨犹存。寺宇遗迹宛然如在。自达奉心玄道。情无间然。有识同亲无闻嫌隙。承先私憾倍加事之。荣胜高流弥所谦退。自季世佛法崇尚官荣。侥倖之夫妄生朋翼。而达为国都眇然无顾。昭玄曹局曾不经临。斯乃圣达之所轻。寔世福之嘉相矣。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达。俗姓李氏。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代听习为业。初经营山寺。将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灵。若相许者可为避道。言讫寻去。及造寺竟安众综业。达返邺京。夜有神现。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戴山胡也。王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遮止。又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曰日无暇今故参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糕可将还。后当为礼佛兼名也。因令通礼之时一拜兼唱。达遣弟子道爽为山神读金光明经。月馀有虎来盗犬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为檀越读经。具问之。果云。年日来别读维摩耳。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馀经其福亦属檀越。若有灵鉴放犬还也。至晓犬还。看于顶上有衔啮处。一日少觉微疾。端坐绳床。口诵般若。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山寺。春秋八十有二。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