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魏孝庄帝

相关人物:共 89 位
共 5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答丘泉之诗 南朝宋 · 羊徽
四言诗
理瞩有待,事过无期。
自昔愿言,寝兴伊思。
爰遘怀人,载钦在兹。
赏得意从,无阙惟时。(一章)

王路威夷,戎役孔勤。
昔从经略,方难之殷。
悠悠岱阴,滔滔江濆。
绸缪成说,与子夷屯。(二章)

江之泳矣,载澜载清。
俯胄时暇,解颜舒诚。
理既睦本,事亦敦情。
永言契阔,实深平生。(三章)

自兹乖互,属有逝止。
余实无良,沈阿弥祀。
敦是怀之,则惟吾子。
岂微王事,骤驾无已。(四章)

疲殆既谢,惠泽是逢。
显列斯偕,厥司攸同。
畴昔之欢,于焉克从。
托曜春藻,慰此秋蓬。(五章)

虽则克从,遁来有乖。
衡泌之娱,休沐末偕。
冬日烈烈,飘风凄凄。
对影华署,如何勿怀。(六章)

怀亦勤止,戢此馀兰。
惠以好言,深诫在翰。
敢忘三折,敬思五难。
子攸赠,复之岁寒(○文馆词林百五十七。)(七章)

释情赋 北魏 · 李骞
单阏之年,无射之月,余承乏摄官,直于本省。对九重之清切,望八袭之峥嵘,感代序以长怀,观爽气而轸虑。笼樊之念既多,寥廓之想弥切。含毫有思,斐然成赋。犹潘生之《秋兴》,王子之《登阁》也。厕郑璞于周宝,编鱼目于隋珠,未敢自同作者,盖亦各言尔志云。
荷峻极之层构,导积石之洪流。
有马形而谟舜,亦龙德而史周。
爰相赵之鸿烈,逮藩魏之优游。
为衢樽于上叶,号木铎于前修。
若豢龙之不陨,似穷桑之世济。
故抱玉而怀珠,且滋兰而树蕙。
或舟楫以匡时,或栖迟以卒岁。
尚无忝于先人,谅贻厥于来裔。
书金册以葳蕤,布银绳而昭晰。
清风忽其缅邈,启皇祖于庚寅。
逢轩教之方洽,遇周命之维新。
譬龙虎其有合,信山川而降神。
若胜庭之五杰,似不速之三人。
协嗜欲于将至,岂物色而方臻。
荷天宠以来仪,步康衢而骋力。
如乾元之利贞,若坤四之方直。
内弼谐于本朝,外辟土于殊域。
乘紫氛以厉羽,负青天而鼓翼。
既公侯之必复,亦庆绪之所融。
绩并绔于八凯,道俱升于二宫。
遂遵流以至海,且因岳而为嵩。
同羽仪于班氏,均载德于杨公。
何日月之逾迈,引寒暑而相终。
委晋会于弱齿,遗堂构于微躬。
嗟蒙昧之无取,故告舍而不及。
已获落而少成,又拥肿而无立。
愧精坚于百链,惭忠信于十邑。
非圭璋之特达,讵芳匪之易袭。
未砥砺以自进,宁琢磨而成章。
乖宋子之万字,异应生之五行。
不请观于石室,岂借书于晋皇。
求班庄而不遂,况蔡文之可望?
参四科其未获,入三选而谁许。
本无声于梁魏,故未闻于陈汝。
居玉石以多迷,宅显晦而乖所。
既无怀于四至,安有情于再举。
虽衣冠之未胄,而世禄之绪馀。
等渤澥之乘雁,类九罭之逃鱼。
处江淮而不变,对朝市而闲居。
空阖门以靖轨,非论道而修书。
少宾客于季彦,谢朋交于太初。
在正光之御历,实明皇之拱己。
曾问政于上学,著为君而我齿。
叫阍人以望子,遂陟降于庭止。
同崔骃之谒帝,若谢兼之来仕。
孝庄之入统,乃道丧而时昏。
水群飞于溟海,火载燎于中原。
延胶船而越水,若朽索而乘奔。
玉羊失而无御,金鸡亡而不存。
天步忽其多难,横流且其云始。
既云扰而海沸,亦岳立而棋峙。
睇三刚之日紊,见四维之不理。
顾茂草以伤怀,视匪车而思起。
虽风雨之如晦,亮胶喈而不已。
自牵役干宰朝,实有怀于胥耻。
在下僚而栖屑,愿奋迅于泥滓。
眷故乡以临睨,怅有动于思归。
越来流以鼓枻,溯北风而结騑,入成都之旧宅,反观津之故扉。
乃曲肱而不闷,信抱瓮而无机。
且耕而食,且蚕而衣。
恒一日以自省,亦三月而无违。
游仁义之肴核,采坟素之精微。
诚因闲而养拙,亦有乐于嘉肥。
及句芒御节,姑洗之首,散迟迟于丽日,发依依于弱柳。
鸟间关以呼庭,花芬彼而落牖。
听乃越于笙簧,望有逾于新妇。
袭成服以逍遥,愿良辰而聊厚。
乃席垄而踞石,遂啸俦而命偶。
同浴沂之五六,似禊洛之八九。
或促膝以持肩,或援笙而鼓缶。
宾奉万年之觞,主报千金之寿。
各笑语而卒获,传礼仪于不朽。
斯盖先民之所乐,而余心之所守也。
至于少昊为帝,庚辛处躔,视墟里之萧萧,过寒夜之绵绵。
积霜霭于近援,起沈寥于远天。
思多端以类长,若临水而登山。
幸出游之或写,冀观涛之可蠲。
遂杖策缓步,或渔或田。
弋凫雁于清溪,钓鲂鲤于深泉。
张广幕,布长筵。
酌浊酒,割芳鲜。
起《白雪》于促柱,奉《绿水》于危弦。
赋《湛露》而不已,歌《骊驹》而未旋。
跌荡世俗之外,疏散造化之间。
人生行乐,聊用永年。
悟柱下之稍工,闻首阳之为拙。
既有惜于菰悬,且自悲于井渫。
访郑詹之格言,求季主之高说。
去衡门以策驷,望象魏而投辙。
服毳衣以从务,乘大车而就列。
比汗海而无纪,喻江河而有缺。
眷重地而惧深,念索米而惭结。
运有折于玉斗,时忽亡于金镜。
始蒙尘以播荡,卒流彘而居郑。
彼上天之降鉴,实下民之请命。
因艰难以隆基,据殷忧而启圣。
调《南风》以负扆,居北辰而为政。
创彝伦于九畴,班平章于百姓。
喻绳契以论踪,援成昭而比盛。
酌徙镐之故典,究迁亳之遣令。
奄四海以为家,开七百而增庆。
睹礼乐之方隆,信光华之始映。
百揆郁以时序,四门穆其惟清。
如得人于汉世,比多士于周庭。
有一匡以作相,或十乱而为桢。
各秉文而经武,故天平而地成。
伊余身之忝秽,得再入于承明。
执纶言之犹绋,戴会弁之如星。
非巡溃以观井,信夕惕而怀惊。
承周任之有言,揽老子之知足。
奉炯诫以周旋,抱徽猷而与属。
每有偃于唯尘,恒兴言于宠辱。
思散发以抽簪,愿全贞而守朴。
眷疏傅以徘徊,望申公而踯躅。
冀鄙志之获展,庶微愿之逢时。
歌致命而可卜,咏归田而有期。
揖帝城以高逝,与人事而长辞。
击壤而颂,结草而嬉。
援巢父以戏颍,追许子而升箕。
供暮餐于沆瀣,给朝饵于琼芝。
同糟醨而无别,混名实而不治。
放言肆欲,无虑无思。
何鹪鹩之可赋,鸿鹄之为诗哉(《魏书·李顺附传》)
伽蓝记曰:庄帝既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至高都。立长广王晔为主。遣颍川王尔朱兆举兵向京师。大军失利。遂执帝还晋阳。缢于三级寺。帝临崩作《诗》曰: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洛阳伽蓝记一。《诗纪》百八。)
孝熙严祖,师象敬宗
惟皇肃肃(隋书作事。乐府同。),有来雍雍。
雕梁霞复,绣橑云重。
观德自感,奉璋伊恭。
彝斝尽饰,羽缀有容。
升歌发藻,景福来从(同上)
克勤无怠,敬慎有仪。
清谈振王,妙迹临池。
弦歌百里,君子攸宜。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贤者彻侯。
求人之莫。
分帝之忧。
以为冀方轮转。
病于行辀。
乃乘素秋。
镜清流。
假道于河伯。
息肩于吴牛。
因去彼以取此。
遂舍车而造舟。
革故鼎新。
裁规创制。
通子房之妙略。
运宏羊之潜计。
测浅深之量。
将载沉而载浮。
陈去就之宜。
则既济而未济。
懿夫席帆锦缆。
兰桡桂楫。
不日而成。
嘉谟允叶。
蒲且罔设。
宁劳渔子之家。
财用无亏。
不夺农人之业。
水之积也厚。
船之动也捷。
回翔并骛。
识波上之双凫。
倏忽孤飞。
见天边之一叶。
伊负重以致远。
非卬否而人涉。
及夫安卑委顺。
外静中虚。
混泥沙而闭矣。
象智者之居诸。
逐便乘流。
排难触物。
泛波涛之不屈。
状勇者之拂郁。
船之时义。
吉无不利。
向之为材也。
标挺特之材。
今之为器也。
作殊常之器。
若往若来。
无颠无踬。
奢淫自戒。
厌殷帝之酒池。
游戏无虞。
耻丹朱之陆地。
鹢首翩然。
鱼鳞比川。
映汾阴之宝鼎。
参汉武之楼船。
当秋风之棹唱。
明月以扣舷。
载廪储而奉国。
达方物以朝天。
可以通河渭。
可以溯泾。
斯渐劳而永逸。
将冠古而争先。
且知君子攸作。
务于远大。
美利亟行。
莫不系赖。
厥声载路。
赓歌济巨川之功。
史不绝书。
考课获畴庸之最。
别有荷为衣兮蕙为带。
鼓轻枻兮张翠盖。
杳渺烟波之末。
夷犹区域之外。
愿一涉于龙门。
接神仙之嘉会。
夫圣人彰德以建物。表意以与名。
礼容孔备。制度昭明。
衣冠振序。簪绂齐荣。
亦兹佩之为用。随剑履而扬声。
观其所兴。爰自古昔。
玉华既重于周后。蠙珠亦珍于汉辟。
盖将以威仪节度。知无不易。
岂徒矜珠玉之芳声。喧步顿之前迹。
懿其符彩照烛。流耀晖光。
宫徵合韵。左右铿锵。
此亦邦国之仪范。为衣裳之典章。
于是垂为臣。倚为主。
式标上下。动合规矩。
亦非独洛解赠于陈思。汉女见投于交甫。
尔其幽人所重。君子攸资。
则兰蕊驰馨于楚客。象环腾誉于宣尼。
斯亦偶物升荣。助荷衣之葱翠。
因时适用。陪藻服之葳蕤。
既而天子会朝臣。御华阙。
冠盖云发。公侯进退而为容。
卿士俛仰而趋谒。兹佩也。
幸朝仪不弃。流响未歇。
既连带于虹蜺。庶传名于日月。
回也庶几,诸颜近之。
洙泗受业,汶上从师。
辅翊儒道,经营德基。
俾侯于济,君子攸宜。
平生寡友,形影相吊。
与君结交,相视一笑。
四方万里,动静险夷。
我惟子求,子必我随。
聿来湓江,屋庐既正。
子攸居,我室乃定。
得子之宫,于窗之南。
风茎雨叶,蔚其鬖鬖。
人言死猫,可引活竹。
猫死地虚,根行竹绿。
又言无法,移必行(徐本作竹)迷。
仍标其根,以识东西。
区区百设(徐本作说),何乃多事。
事在眉睫,初无妙理。
穴地成坎,碎土加筛。
沃以斗水,和之成泥。
置竹其中,实之以土。
土燥润久,可月不雨。
逮其雨来,竹既已成。
热不受暑,寒不变青。
嗟哉此君,以节自负。
如遇君子,理宜调护。
君欲何(徐本作问)法,无法可传。
并以告子,俾知竹贤。
貂终危齐,莽卒篡汉,惟微弗防,以及甚乱。
勿云何害,狎彼滥觞,盈科泌溢,滔天作殃。
貂以熏身,齐视犹戏;
莽凭国戚,汉用弗忌。
流蛆啜鸩,臣子攸讳,触瑟荐鱼,是真细事。
共 5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